第116章 信心不足-《熟读三国,我为季汉延续三百年》

  孙策得意地说:“快去准备建一百座粮仓,等着公瑾带粮回来!”

  将领们欣然领命。

  孙策冷笑:“刘备,我断你粮道,倒要看你那蒋华强还有什么奇招扭转……”

  话未说完,潘璋慌忙冲进来,急切地报告:“主公,周都督他们出事了,主公快去岸边看看吧!”

  孙策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一股不祥之感涌上心头。

  立刻起身出帐,快步走向栈桥。

  韩当等将领相互对视一眼,心中不安,跟随出去。

  一行人来到岸边,登上栈桥。

  孙策一看江面,不由倒吸一口凉气,脸色大变。

  零零散散的小船,东倒西歪的“周”字战旗,冒着黑烟的战船残骸。

  一片乌黑,正从上游漂来。

  精通水战的孙策立即明白,这是周瑜中了火攻,溃败而逃。

  “伯符,难道周瑜中了刘备的火攻?”

  老将韩当惊呼,口中的周郎变成了直呼其名。

  孙策打了个寒战,却摇了摇头:“不可能,公瑾精通水战,刘备就算用火攻,公瑾也不会轻易中计。”

  江东军上下议论纷纷,人心惶惶。

  不久,几艘小船载着千余名残兵败将驶入逍遥津水营。

  满脸颓废的周瑜,在士兵的搀扶下来到孙策面前。

  “伯符——”

  周瑜再次见到孙策,脸上是复杂的悲愤和羞愧,竟不知如何开口。

  孙策打量着周瑜,不由得惊呆了。

  周瑜那俊美的脸上,竟然多了一道焦黑的疤痕。

  出发时带着七千水兵,两百艘战船,士气高涨。

  回来却只剩下不到一千残兵和几十艘破船,周瑜的容貌也被毁了。

  看到周瑜这惨状,孙策整个人都傻了,恍如看到了幻觉。

  “公瑾,到底怎么回事?”

  过了半天,孙策缓过神来,上前扶住周瑜,焦急地问道。

  “伯符啊,我们中了埋伏。”

  “上游那些所谓的粮船,实际上是刘备设下的圈套。”

  “当我们靠近时,敌人突然放火船过来,我们根本来不及躲开,被火船直接撞进船队,结果就这样——”

  周瑜怒火中烧,几乎说不出话来。

  孙策已经大致明白了。

  很明显,刘备早就预料到他会派水军越过合肥,去切断寿春到合肥的补给线。

  于是,刘备将计就计,用火船伪装成粮船,对周瑜的水军发动攻击。

  不用问。

  刘营中能够看穿这一切,并且设下火攻陷阱的,一定是蒋华强无疑。

  “周瑜,你自夸精通水上作战,即使中了敌人的火攻诡计,也不至于败得这么惨吧?”

  “除非你粗心大意,根本没有防备,否则对方怎么可能轻易用火攻成功呢?”

  “你的水战技巧,难道真的只学到了皮毛?”

  韩当厉声责问,语气里带着讽刺。

  “义公老将军!”

  孙策回瞪了一眼韩当。

  韩当冷哼一声,这才不再说话。

  孙策一脸疑惑:“公瑾,以你的智谋,不可能不防着敌人的火攻,怎么会输得这么惨?”

  周瑜长叹一声,无奈地说:“伯符,不是我不防,是那蒋华强太狡猾了,根本防不胜防啊。”

  孙策愣住了。

  周瑜继续说道,在江上刘备秘密布置了铁链,阻挡了他数百艘战船,使整个舰队陷入混乱。

  接着火船趁乱发动,使得他的两百艘战船来不及躲闪,全部被烧毁。

  这次失败的全过程,他说得很清楚。

  “用铁链封锁江面?”

  “那大耳朵贼竟敢在淝水上拉起铁链?”

  孙策眼睛睁大,像听到了不可思议的事情。

  周围的将领们也是一脸震惊。

  韩当更是惊呼道:“从来没人听说过,江上能这样设置拦索这种怪异的战法。

  这简直……”

  他顾不上再嘲笑周瑜,完全震惊得语无伦次。

  “伯符,蒋华强的智慧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那个大耳贼竟然敢采用蒋华强的计策,胆量也非常大。”

  “现在我们夺不回合肥,庐江也守不住,还是赶快撤回江东吧。”

  周瑜黯然叹气,劝孙策撤离。

  这一场大火似乎彻底摧毁了他的自信。

  孙策握紧拳头,脸色难看,犹豫不决。

  这时,东边号角声响,杀声震天。

  侦查兵疾驰而至,大喊道:“报告主公,刘备全军出击,五万大军正向我方大营进攻!”

  孙策一惊,脸色大变。

  刘备几天不动,偏偏这个时候发动进攻!

  不用猜,肯定是得知了上游的胜利,趁机发起进攻。

  “大耳贼,以为我真的不敢跟你较量吗?”

  “你不来打我,反而我还要对付你!”

  孙策被激怒了,银枪在手,下令道:“传令下去,全军准备迎战,跟我一起痛击大耳贼!”

  孙策决心应战。

  但左右的潘璋、徐盛等将领,却信心不足。

  周瑜的失败让士卒损失了七千,还折损了董袭将军。

  军心受到严重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有信心抵挡五万刘军的攻击?

  “主公,士兵们的士气低落,恐怕难以抵挡刘备的进攻。”

  “肃觉得,不如按照周都督的说法,立即弃营南撤,回到江东再做打算。”

  鲁肃坚定地站出来建议。

  “陆战本来不是我们江东军所擅长,尤其是现在士气受挫。”

  “暂时放弃合肥,退回江东重新部署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伯符,赶紧撤吧。”

  现在的周瑜也变得谨慎起来,同意鲁肃的观点。

  两位谋士同时建议撤退,孙策一时犹豫不决。

  “谁说我们江东儿郎不擅长陆战?”

  韩当咆哮一声,白皙的脸上透出一股骄傲自负。

  “虽然刘备的兵马众多,士气旺盛,但我们据营坚守,有地理优势,难道我们会连防守都不行吗?”

  孙策内心的骄傲被韩当的话再次点燃。

  “况且,伯符,你率领五万大军渡江,气势何等壮观。”

  “如果现在狼狈撤退,你作为江东之主的威名何存?”

  “如果威名受损,镇压不住那些表面顺从内心不服的宵小之辈,他们一旦作乱,江东岂不是要内讧四起?”

  孙策浑身一凛,毅然决定:“义公老将军说得对,本侯就算要退,也要打赢这一仗再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