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溪镇卫生院的数据室在办公楼三楼,窗户对着后院的菜园,下午的阳光透过玻璃,在满是线路的机柜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周雨桐抱着笔记本电脑站在门口,手里捏着一把钥匙——这是院长特意给她的,说“你要是真觉得系统有问题,就去查查,别让病人受委屈”。
她推开门,一股淡淡的灰尘味扑面而来。数据室里只有一台老旧的台式电脑,连接着方舟量子云的基层访问端口。周雨桐把电脑打开,屏幕亮起来的瞬间,弹出了“需工程师权限验证”的提示——她早上问过小林,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只有查看数据的权限,没有调取后台日志的资格。
“看来只能等他来了。”周雨桐坐在电脑前,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记着近一个月所有“AI诊断存疑”的病例,除了张建国、李奶奶和王大叔,还有两个儿童病例:一个3岁孩子的肺炎被当成了支气管炎,一个5岁孩子的过敏性紫癜被当成了普通皮疹。她把这些病例按时间排序,发现从两周前开始,这类“误诊”的频率突然变高了,像是有个开关被打开了。
“叮——”手机响了,是小林发来的消息:“张大爷血氧上来了,现在能正常说话了,他家属要给你送锦旗呢!”周雨桐嘴角弯了弯,回复“不用送锦旗,让大爷好好休息”,心里的紧迫感却没减——要是再晚发现几天,说不定会出人命。
就在这时,数据室的门被推开,上官宇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双肩包,肩上还挎着刚才那个银色平板。“你怎么在这儿?”他有点惊讶,随即反应过来,“你想查后台数据?”
“是。”周雨桐把笔记本递给他,“这是近一个月的存疑病例,从两周前开始,AI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准确率突然下降,而且都是‘刻意忽略关键病史’的情况。我想看看后台日志,是不是数据同步出了问题。”
上官宇接过笔记本,翻看着上面的记录——每一个病例都标了日期、症状、AI诊断结果和实际诊断结果,旁边还有周雨桐手写的分析,比如“AI忽略了患儿的湿疹病史,导致过敏性紫癜误诊”“李奶奶的胃癌家族史未被纳入诊断参考”。他的手指在纸页上划过,突然停在一个日期上:“两周前?正好是方舟系统进行月度更新的时间。”
“月度更新会影响诊断算法吗?”周雨桐问。
“正常情况下不会,更新只是修复小BUG,优化数据传输速度。”上官宇打开自己的平板,连接到数据室的台式电脑上,输入了工程师权限密码。屏幕上跳出了方舟系统的后台界面,他点开“医疗板块日志”,拉到两周前的更新记录——更新日志显示“一切正常,无算法调整”,但在更新结束后,有一条“匿名IP访问记录”,时间是凌晨3点,访问权限是“高级管理员”,操作内容是“调整诊断阈值参数”。
“匿名IP?高级管理员权限?”周雨桐凑过来看,“谁有高级管理员权限?”
“只有方舟云总部的核心团队和合作单位有,乡镇卫生院没有这个权限。”上官宇的眉头皱了起来,他放大那条访问记录,IP地址被加密了,只能看到开头的“220.181.”,这是新海市的IP段,但具体是哪个单位的,查不出来。“我早上在总部系统里查过,没有最近的高级管理员权限使用记录,这条记录像是被刻意隐藏了,要不是我带了专用的解密工具,根本看不到。”
他从双肩包里拿出一个U盘,插入台式电脑,运行了一个解密程序。屏幕上的IP地址慢慢解密,最后显示出一串完整的数字:“220.181.15.23”。上官宇立刻在平板上搜索这个IP——结果显示,该IP属于“新海市康泰医疗集团”,是市里最大的私立医疗集团,也是方舟系统的合作单位之一,负责提供部分基层医疗数据。
“康泰医疗集团?”周雨桐愣了一下,“他们为什么要调整诊断阈值?”
“不知道。”上官宇摇了摇头,继续查日志,发现那条匿名IP访问后,AI的“疑难病例判定标准”被修改了——原本“需纳入所有既往病史及家族病史进行综合分析”的规则,变成了“优先采用常见病症诊断模型,仅当关键指标超出正常范围50%以上时,才纳入疑难病例分析”。“这就是为什么AI会忽略那些‘临界值’的病例,比如张大爷的血氧分压卡在正常阈值最低线,AI就不纳入疑难病例分析了。”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改?”周雨桐的声音有点冷,“这么改会导致大量疑难病例被误诊,尤其是在基层,很多病人没有条件去大医院复查,只能信任AI的诊断。”
可能是为了‘提高诊断效率’?”上官宇猜测,但眉头却皱得更紧了,“但我觉得没这么简单。康泰最近在大力推广他们的付费体检中心和高端诊断套餐。如果基层AI把很多病都误诊成小病,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疗,最终只能选择去他们那里做全面检查……这简直就是绑架式营销。基层医疗资源紧张,AI优先诊断常见病症,能减少转诊率,看起来‘效率更高’。
“效率?以牺牲病人的健康为代价的效率?”周雨桐站起来,语气有点激动,“上官工程师,你刚才也看到了,张大爷差点因为这个‘效率’丢了命!技术是为了服务人,不是为了追求冷冰冰的‘效率指标’!”
上官宇被她的语气震了一下,张了张嘴,想反驳“技术本身没有错”,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想起早上在急诊室看到的张建国,想起周雨桐病历本上那些细致的记录,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技术中立论”有点苍白。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速溶咖啡,拆开倒进旁边的一次性杯子里,用热水冲开,递给周雨桐:“先喝点咖啡,我们再查。”
周雨桐接过杯子,咖啡的热气飘到脸上,她的语气缓和了点:“抱歉,我刚才有点激动。”
“没事,你说得对,技术不能牺牲人的健康。”上官宇坐在她旁边,打开了康泰医疗集团的公开资料——上面写着“康泰集团致力于基层医疗服务升级,与方舟系统合作推进‘智能诊疗普及计划’”,但在“合作内容”里,没有提到“有权调整诊断算法”这一项。“他们没有权限修改诊断阈值,这条操作是违规的。”
“违规操作?那能查到是谁干的吗?”周雨桐问。
“很难,高级管理员权限的操作记录被加密了,而且总部系统里没有这条记录,像是被人删除了。”上官宇叹了口气,“我需要联系总部的技术总监,申请调取加密的操作日志,但这需要时间,最少要三天。”
“三天……”周雨桐皱起眉,“要是这三天里再出现严重的误诊怎么办?”
上官宇沉默了。他看着屏幕上的后台数据,又看了看周雨桐笔记本上那些手写的病例记录,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便签纸,写下一串密码:“这是我的临时工程师权限密码,有效期24小时。你要是发现新的存疑病例,可以用这个密码查后台数据,有问题随时联系我。”
周雨桐接过便签纸,上面的字迹很工整,和他理性的性格很像。“谢谢。”她轻声说。
“不用谢,我维护的是系统,你守护的是病人,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上官宇收拾好东西,转身要走,又停下来,“对了,张大爷的情况,麻烦你多留意,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
周雨桐点了点头。看着上官宇走出数据室的背影,她低头看了看便签纸上的密码,又看了看屏幕上康泰医疗集团的IP地址,心里的疑问越来越深——康泰集团为什么要违规修改诊断算法?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目的?
她推开门,一股淡淡的灰尘味扑面而来。数据室里只有一台老旧的台式电脑,连接着方舟量子云的基层访问端口。周雨桐把电脑打开,屏幕亮起来的瞬间,弹出了“需工程师权限验证”的提示——她早上问过小林,乡镇卫生院的医护人员只有查看数据的权限,没有调取后台日志的资格。
“看来只能等他来了。”周雨桐坐在电脑前,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上面记着近一个月所有“AI诊断存疑”的病例,除了张建国、李奶奶和王大叔,还有两个儿童病例:一个3岁孩子的肺炎被当成了支气管炎,一个5岁孩子的过敏性紫癜被当成了普通皮疹。她把这些病例按时间排序,发现从两周前开始,这类“误诊”的频率突然变高了,像是有个开关被打开了。
“叮——”手机响了,是小林发来的消息:“张大爷血氧上来了,现在能正常说话了,他家属要给你送锦旗呢!”周雨桐嘴角弯了弯,回复“不用送锦旗,让大爷好好休息”,心里的紧迫感却没减——要是再晚发现几天,说不定会出人命。
就在这时,数据室的门被推开,上官宇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双肩包,肩上还挎着刚才那个银色平板。“你怎么在这儿?”他有点惊讶,随即反应过来,“你想查后台数据?”
“是。”周雨桐把笔记本递给他,“这是近一个月的存疑病例,从两周前开始,AI对疑难病例的诊断准确率突然下降,而且都是‘刻意忽略关键病史’的情况。我想看看后台日志,是不是数据同步出了问题。”
上官宇接过笔记本,翻看着上面的记录——每一个病例都标了日期、症状、AI诊断结果和实际诊断结果,旁边还有周雨桐手写的分析,比如“AI忽略了患儿的湿疹病史,导致过敏性紫癜误诊”“李奶奶的胃癌家族史未被纳入诊断参考”。他的手指在纸页上划过,突然停在一个日期上:“两周前?正好是方舟系统进行月度更新的时间。”
“月度更新会影响诊断算法吗?”周雨桐问。
“正常情况下不会,更新只是修复小BUG,优化数据传输速度。”上官宇打开自己的平板,连接到数据室的台式电脑上,输入了工程师权限密码。屏幕上跳出了方舟系统的后台界面,他点开“医疗板块日志”,拉到两周前的更新记录——更新日志显示“一切正常,无算法调整”,但在更新结束后,有一条“匿名IP访问记录”,时间是凌晨3点,访问权限是“高级管理员”,操作内容是“调整诊断阈值参数”。
“匿名IP?高级管理员权限?”周雨桐凑过来看,“谁有高级管理员权限?”
“只有方舟云总部的核心团队和合作单位有,乡镇卫生院没有这个权限。”上官宇的眉头皱了起来,他放大那条访问记录,IP地址被加密了,只能看到开头的“220.181.”,这是新海市的IP段,但具体是哪个单位的,查不出来。“我早上在总部系统里查过,没有最近的高级管理员权限使用记录,这条记录像是被刻意隐藏了,要不是我带了专用的解密工具,根本看不到。”
他从双肩包里拿出一个U盘,插入台式电脑,运行了一个解密程序。屏幕上的IP地址慢慢解密,最后显示出一串完整的数字:“220.181.15.23”。上官宇立刻在平板上搜索这个IP——结果显示,该IP属于“新海市康泰医疗集团”,是市里最大的私立医疗集团,也是方舟系统的合作单位之一,负责提供部分基层医疗数据。
“康泰医疗集团?”周雨桐愣了一下,“他们为什么要调整诊断阈值?”
“不知道。”上官宇摇了摇头,继续查日志,发现那条匿名IP访问后,AI的“疑难病例判定标准”被修改了——原本“需纳入所有既往病史及家族病史进行综合分析”的规则,变成了“优先采用常见病症诊断模型,仅当关键指标超出正常范围50%以上时,才纳入疑难病例分析”。“这就是为什么AI会忽略那些‘临界值’的病例,比如张大爷的血氧分压卡在正常阈值最低线,AI就不纳入疑难病例分析了。”
“他们为什么要这么改?”周雨桐的声音有点冷,“这么改会导致大量疑难病例被误诊,尤其是在基层,很多病人没有条件去大医院复查,只能信任AI的诊断。”
可能是为了‘提高诊断效率’?”上官宇猜测,但眉头却皱得更紧了,“但我觉得没这么简单。康泰最近在大力推广他们的付费体检中心和高端诊断套餐。如果基层AI把很多病都误诊成小病,病人得不到有效治疗,最终只能选择去他们那里做全面检查……这简直就是绑架式营销。基层医疗资源紧张,AI优先诊断常见病症,能减少转诊率,看起来‘效率更高’。
“效率?以牺牲病人的健康为代价的效率?”周雨桐站起来,语气有点激动,“上官工程师,你刚才也看到了,张大爷差点因为这个‘效率’丢了命!技术是为了服务人,不是为了追求冷冰冰的‘效率指标’!”
上官宇被她的语气震了一下,张了张嘴,想反驳“技术本身没有错”,但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他想起早上在急诊室看到的张建国,想起周雨桐病历本上那些细致的记录,突然觉得自己之前的“技术中立论”有点苍白。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包速溶咖啡,拆开倒进旁边的一次性杯子里,用热水冲开,递给周雨桐:“先喝点咖啡,我们再查。”
周雨桐接过杯子,咖啡的热气飘到脸上,她的语气缓和了点:“抱歉,我刚才有点激动。”
“没事,你说得对,技术不能牺牲人的健康。”上官宇坐在她旁边,打开了康泰医疗集团的公开资料——上面写着“康泰集团致力于基层医疗服务升级,与方舟系统合作推进‘智能诊疗普及计划’”,但在“合作内容”里,没有提到“有权调整诊断算法”这一项。“他们没有权限修改诊断阈值,这条操作是违规的。”
“违规操作?那能查到是谁干的吗?”周雨桐问。
“很难,高级管理员权限的操作记录被加密了,而且总部系统里没有这条记录,像是被人删除了。”上官宇叹了口气,“我需要联系总部的技术总监,申请调取加密的操作日志,但这需要时间,最少要三天。”
“三天……”周雨桐皱起眉,“要是这三天里再出现严重的误诊怎么办?”
上官宇沉默了。他看着屏幕上的后台数据,又看了看周雨桐笔记本上那些手写的病例记录,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张便签纸,写下一串密码:“这是我的临时工程师权限密码,有效期24小时。你要是发现新的存疑病例,可以用这个密码查后台数据,有问题随时联系我。”
周雨桐接过便签纸,上面的字迹很工整,和他理性的性格很像。“谢谢。”她轻声说。
“不用谢,我维护的是系统,你守护的是病人,我们的目标是一样的。”上官宇收拾好东西,转身要走,又停下来,“对了,张大爷的情况,麻烦你多留意,有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
周雨桐点了点头。看着上官宇走出数据室的背影,她低头看了看便签纸上的密码,又看了看屏幕上康泰医疗集团的IP地址,心里的疑问越来越深——康泰集团为什么要违规修改诊断算法?这背后到底有什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