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喧嚣与下面两层的客人没太大关系,没什么人发表重要讲话的时候,众人就喝酒吃菜,没一会儿,菜上来了。
蒸螃蟹选的是当前河里最肥美的六月黄,个头虽然比不上大闸蟹,吃起来滋味同样甚美,黄酒配着六月黄下肚,让人胃口大开,更加盼着后面的菜。
第二道菜上的是番茄鸡蛋,殷容期没少听说这道菜的名字,尤其是番茄“金不换”的名头,早就在安溪县里传的沸沸扬扬。不过番茄昂贵,普通百姓少能吃得起,只从富人口中听说,番茄是个好物,吃起来滋味极佳。
“殷兄,快尝尝这道菜,配上米饭尤其好吃,”殷容期借口身体不适,王兴赵业二人就没推让他喝酒,连着蒸螃蟹都没敢让殷容期吃多,怕他身体会有什么不适应,番茄炒蛋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殷容期受宠若惊,谢过二人,又问道:“你们吃过番茄?”
王兴笑道:“自然是吃过的,不瞒殷兄,金不换种子就是我的商队找到番商换来的。当初只有那么一小包种子,不过一百粒种子,你猜要多少钱?”
殷容期不敢想,这都金不换了,应该不会便宜吧?他大胆道:“起码也要一百两吧?”
“一百两?”王兴哈哈大笑。
“莫非是少了?”一百粒种子,一百两的话,一粒种子就是一两银,可不便宜。
“是多了,那些番商不识货,不知道金不换能吃,只当是奇花来赏玩,我们也就顺水推舟,花了六十两不到,买回这些种子。”
“要不了要多,番茄就能大面积种植,到时候就能走进千家万户,普通百姓也能品尝这么一道番茄炒蛋,这可都是状元公的高瞻远瞩啊!”
王兴对秦扶清很是崇拜,话语里满是敬仰。
他家中经营粮铺,在安溪县内有三家铺子。王兴的爹算得上高瞻远瞩,见钱鑫投靠读书人有了些成就,便也想赌一赌,奈何他爹没那么好的运气,找的读书人不是狮子大张口,就是三五年都不中。
无奈,王家只能退而求其次,与钱家合作。王家粮铺有专门的商队,要去附近运粮,有自己的人脉和圈子,帮钱鑫买番茄种子花不了什么钱,可在寻找番茄种子的过程中,他们可是许诺出去不少人情,真金白银也没少花。
回报率让他们非常满意。
赵业道:“我听别人说,现在有一种稻米产量很高,一亩地顶得上普通稻米两亩,这可是真的?”
殷容期耳朵一下子竖起来了,“什么稻种这么好?”
王兴笑道:“确有此事,殷兄不知道,这稻种啊,早几年前就有了,状元公家中良田,种的都是这种高产的稻米。我曾去看过,此稻米植株不高,株型粗壮,在抗倒伏和抗旱方面非常好,到丰收之时,普通上等良田收获稻子不超过三百五十斤,但高产稻米可以收获五百多斤,目前最高产量是五百六十斤,还远不到一亩顶两亩呢。”
殷容期眼睛直放光,一亩地多收两百斤,若是他家中田地全种上这种稻米,岂不是每年要多赚几十两银?
他认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赶紧问王兴要去哪才能弄到这种稻种。
王兴摆摆手道:“殷兄别急,先听我说完,这稻种啊,也跟状元公有关。”
一听这句话,殷容期就心虚了,他总不可能去找状元公讨要,万一被秦扶清认出来了,他这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吗?
“状元公有个舅舅,名叫王立来,与我算是半个本家,他在乡间琢磨出来的高产稻种,早几年前青牛村及附近几个村庄就试种了,不过对外不许宣扬,买卖粮食也不许私自售卖,我们家粮铺就是售卖渠道之一。”
王兴这人说话不仅文绉绉的,听起来像是读过书,还总是说一些让人没听过的词,偏偏大家也能听得明白意思。
这宴会受状元公主办,能被邀请来的,肯定在县里有两把刷子,王兴并不像在外边那么嘴严,对赵业和殷容期说了不少行业内幕。
就他所知,这稻种十有八九要进行大面积推广了,不是今年就是明年。
殷容期很是高兴,有了这个好消息,他回去也能和族人有个交代了。
赵业道:“若是全安溪百姓都能种高产稻种,不出两三年时间,安溪就会大变样。”
百姓们有了余粮才能有余钱,生孩子也能养得起了,养得起也能送去读书了,过个十年二十年,谁能说得准安溪县会不会再出一个状元公呢?
正是因为看得清这些道理,王兴赵业这样的商人,才会听从钱鑫号令,组建商会,在他制定的规则里经商。
他们听从的可不止是钱鑫,而是钱鑫背后的高瞻远瞩。
秦扶清给完钱鑫露脸的机会,赵明轩听明白此楼介绍,顿感心动,知道这其中有秦扶清的主意,少不了要说一些好听的话。
单是那个墨香阁,就不知能造福多少读书人。
这可是大功德一件啊!
酒桌上的推杯换盏,让众人情感加深,赵明轩如此捧着秦扶清,秦扶清也顺水推舟送他一个好处。
他舅舅王立来搞出来的高产稻种,经过四五年的试种,已经十分稳定,能够全国推广了,单是他一个人把好事捅上去,只怕身上buff太多,引得群狼妒忌,不如找些人分担,也能多些关系。
一个小小的县令柳祥贵分担不了这么大的好处,赵明轩身为知州,倒还有几分能量。秦扶清与赵明轩同坐一处,外人看来二人亲亲密密,实际上秦扶清说的那些话,更让赵明轩喜悦不已,恨不得当场抱着秦扶清亲上几口。
听听他说的这是什么话,什么叫发现一种亩产五百多斤的稻种,想要呈给圣上,须得他赵明轩呈达圣听。
秦扶清都是状元了,面圣的机会可比他赵明轩一个外放的知州多多了,哪里用到他横插一手,不过是给他几分薄面。
这恩情赵明轩不舍得推脱,当即端杯痛饮,立下誓言将来秦扶清若有需要,他赵明轩舍头颅也要冲锋陷阵。
有了这个好消息,赵明轩升迁有望,他心中已然决定,等他走了,他的位置就是柳祥贵的,也算是报答柳祥贵治下有功。
宴会上众人其乐融融,欢声笑语不断,秦扶清想要他们心往一处使,可他不过一介凡人,就算是皇帝,也做不到几句话就让朝中大臣团结一心。
唯有利益动人心,能把人都给拉到一处来。
今日宴席的目的全都达到,秦扶清也就累了乏了。
宴席一直到后半夜,他连续打了两个哈欠,赵明轩识趣地叫停,提出秦扶清一路舟车劳顿,也该回去好好休息了。
秦扶清顺理成章地应下,被众人簇拥着离开宴席。
他下楼时,所有来客起立看向他,秦扶清的眼神扫过众人,漫不经心,却让有心之人或喜或怕。
殷容期后背都汗湿了,本来还有些困顿,如今困意全无,生怕被点到名字。
幸好秦扶清压根没注意到他,就算看到了,也认不得此人当初拒绝过他求学。
秦扶清坐上早就备好的马车,被人护送回府,他走之后,宴席渐渐散场,夜晚重归于安静。
再怎么热闹,终归要归于平静的。
秦扶清今晚喝了不少酒,在宴席上见过老师和故人,也没太多时间闲聊,每个人都匆匆忙忙跟他说几句话,就像是走过场。
他有些不喜宴席,却又不得不参加。
幸好回来之后他最大,也没人能强迫他参加宴席,有时间好好聚一聚了。
素琴跟他一起回来,被安排到老师家中住着,不日就要与秦扶清成亲,按规矩二人婚前不能再见面,也没有待嫁女住到夫家出嫁的道理。
娄雨贤是秦扶清的恩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素琴住在他家中再合适不过。
新宅就在县衙附近,住在这里的非富即贵,黑瓦白墙,在月下格外庄重。
秦扶清拄着脑袋昏昏欲睡,听到秦行在外面道:“少爷,到府上了。”
他才睁开眼,马车从侧门进府,他打量自家新宅,第一感觉就是风雅,园子做的挺好,放以前他哪敢想住这种地方,如今住上了,反倒有些怀念从前的老宅。
一家十几口人住在一个院子里,东厢房说句话西厢房都能听见,每次他下学回来,家里人都出来欢迎他,挤在一个屋子里烤火吃饭聊天,热热闹闹的。
“我爹他们都睡下了?”秦扶清问道。
“早该睡了吧,少爷还有事?”
“没什么事,就是有点睡不着,”秦扶清闲庭信步,打量着新宅,踱着步欣赏这里的一草一木。
“哪边是我爹娘的院子?”
“这里就是了。”
圆拱形院门里有假山石壁,没有烛光,应该是睡了的。
“我叔和婶娘呢?”
“在这边,”秦行指着隔壁院子。
“我爷奶呢?”
“这里,”新家大,大到各人都能有自己单独的院子,这么大的新家,若是家里没有洒扫打杂的佣人,单靠秦扶清一家,也撑不起来架子。
所以钱鑫在给他安排新宅时,一应俱全地把下人都给安排到位了。
秦行从袖子中掏出书契交到秦扶清面前,“少爷,这是钱掌柜让我带给您的。”
秦扶清展开,秦行把灯笼提近一些,让他看清上面的小字。
竟是瓦舍和新宅的地契。
瓦舍连同附近的商铺,共有十几间铺面,钱鑫竟把这些东西都送给秦扶清。
秦扶清笑着抖了抖这些纸张,秦行笑道:“少爷高中,钱掌柜都快高兴疯了,这段时间光是塞给我的好处,都够我好吃好喝过一辈子的了,看他这劲头,是想把整个家当都给少爷啊,少爷,这是为什么呢?他是个商人,商人不就是想要钱么,都给你了,他还挣什么钱?”
四下无人,秦扶清朝自己的院子走去,路上给秦行解释其中道理。
钱鑫是个非常聪明,很会投机的商人,即使把这些铺面地契都给秦扶清,他能挣得也远比之前要多。
如今钱鑫把安溪的商人聚拢在一起组建商会,米面粮油布等等,这些行业各有各行事的章法,人家为什么要听钱鑫的,自然是因为钱鑫有背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所谓的背景就是秦扶清,组建商行,当然也是秦扶清的授意。
商人同样需要被组织起来,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钱鑫做这个领头人很合适,他足够聪明,处于壮年,最重要的是对秦扶清尽心尽力。
即便让他把全部家产都给秦扶清,估计他也不会犹豫。
同样的,秦扶清要这些地契并没什么用处,从政者不能经商,自古以来的规矩,当然,哪个当官的名下没有商铺产业呢,只不过他们知道扯旗,把这些商铺产业写上亲人的名字代为行事。
这才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秦扶清对这些商人另有安排,钱鑫的心意他收下了,把地契交给秦行,让他在书房放好,他也不再闲逛,回屋睡觉,有什么事睡一觉再说好了。
翌日大早,秦扶清听到外面传来声音,“你三哥还没醒,别去吵他,跟我走。”
“二哥,我就去看一眼,悄悄的,不吵醒他。”
“胡闹!快些过来!小心我打你板子!”
秦扶清听得出来是秦扶义的声音,小的那个,应该是驴娃子。
他比驴娃子大了九岁,驴娃子出生后,他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家中,在外求学,偶尔回家,驴娃子年岁太小,与他也算不得亲近。比起其他兄弟姐妹来,秦扶清对家中最小的弟弟,确实感情不及其他人。
但驴娃子却和锁头一样,格外喜欢他这个哥哥。
秦扶清穿鞋起身,推开木窗,便看见秦扶义一手拿着戒尺,一手牵着十岁的驴娃子。
驴娃子出生的时候,家中条件已经很好了,吃穿用度都不是其他孩子能比的,也正因此,他才十岁,个头就跟雨后春笋一样猛涨,都到秦扶义肩膀了。
“二哥,五弟,”秦扶清出声叫道。
秦扶义回头,“你怎么起来了?可睡好了?”
他拿着戒尺要去敲驴娃子的头,肯定是这混小子嗓门太高,非讨打不可!
驴娃子脖子一缩,轻而易举挣脱秦扶义的桎梏,跑过来叫道:“三哥!你醒啦!”
喜欢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
蒸螃蟹选的是当前河里最肥美的六月黄,个头虽然比不上大闸蟹,吃起来滋味同样甚美,黄酒配着六月黄下肚,让人胃口大开,更加盼着后面的菜。
第二道菜上的是番茄鸡蛋,殷容期没少听说这道菜的名字,尤其是番茄“金不换”的名头,早就在安溪县里传的沸沸扬扬。不过番茄昂贵,普通百姓少能吃得起,只从富人口中听说,番茄是个好物,吃起来滋味极佳。
“殷兄,快尝尝这道菜,配上米饭尤其好吃,”殷容期借口身体不适,王兴赵业二人就没推让他喝酒,连着蒸螃蟹都没敢让殷容期吃多,怕他身体会有什么不适应,番茄炒蛋就没那么多顾虑了。
殷容期受宠若惊,谢过二人,又问道:“你们吃过番茄?”
王兴笑道:“自然是吃过的,不瞒殷兄,金不换种子就是我的商队找到番商换来的。当初只有那么一小包种子,不过一百粒种子,你猜要多少钱?”
殷容期不敢想,这都金不换了,应该不会便宜吧?他大胆道:“起码也要一百两吧?”
“一百两?”王兴哈哈大笑。
“莫非是少了?”一百粒种子,一百两的话,一粒种子就是一两银,可不便宜。
“是多了,那些番商不识货,不知道金不换能吃,只当是奇花来赏玩,我们也就顺水推舟,花了六十两不到,买回这些种子。”
“要不了要多,番茄就能大面积种植,到时候就能走进千家万户,普通百姓也能品尝这么一道番茄炒蛋,这可都是状元公的高瞻远瞩啊!”
王兴对秦扶清很是崇拜,话语里满是敬仰。
他家中经营粮铺,在安溪县内有三家铺子。王兴的爹算得上高瞻远瞩,见钱鑫投靠读书人有了些成就,便也想赌一赌,奈何他爹没那么好的运气,找的读书人不是狮子大张口,就是三五年都不中。
无奈,王家只能退而求其次,与钱家合作。王家粮铺有专门的商队,要去附近运粮,有自己的人脉和圈子,帮钱鑫买番茄种子花不了什么钱,可在寻找番茄种子的过程中,他们可是许诺出去不少人情,真金白银也没少花。
回报率让他们非常满意。
赵业道:“我听别人说,现在有一种稻米产量很高,一亩地顶得上普通稻米两亩,这可是真的?”
殷容期耳朵一下子竖起来了,“什么稻种这么好?”
王兴笑道:“确有此事,殷兄不知道,这稻种啊,早几年前就有了,状元公家中良田,种的都是这种高产的稻米。我曾去看过,此稻米植株不高,株型粗壮,在抗倒伏和抗旱方面非常好,到丰收之时,普通上等良田收获稻子不超过三百五十斤,但高产稻米可以收获五百多斤,目前最高产量是五百六十斤,还远不到一亩顶两亩呢。”
殷容期眼睛直放光,一亩地多收两百斤,若是他家中田地全种上这种稻米,岂不是每年要多赚几十两银?
他认识到自己的机会来了,赶紧问王兴要去哪才能弄到这种稻种。
王兴摆摆手道:“殷兄别急,先听我说完,这稻种啊,也跟状元公有关。”
一听这句话,殷容期就心虚了,他总不可能去找状元公讨要,万一被秦扶清认出来了,他这不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吗?
“状元公有个舅舅,名叫王立来,与我算是半个本家,他在乡间琢磨出来的高产稻种,早几年前青牛村及附近几个村庄就试种了,不过对外不许宣扬,买卖粮食也不许私自售卖,我们家粮铺就是售卖渠道之一。”
王兴这人说话不仅文绉绉的,听起来像是读过书,还总是说一些让人没听过的词,偏偏大家也能听得明白意思。
这宴会受状元公主办,能被邀请来的,肯定在县里有两把刷子,王兴并不像在外边那么嘴严,对赵业和殷容期说了不少行业内幕。
就他所知,这稻种十有八九要进行大面积推广了,不是今年就是明年。
殷容期很是高兴,有了这个好消息,他回去也能和族人有个交代了。
赵业道:“若是全安溪百姓都能种高产稻种,不出两三年时间,安溪就会大变样。”
百姓们有了余粮才能有余钱,生孩子也能养得起了,养得起也能送去读书了,过个十年二十年,谁能说得准安溪县会不会再出一个状元公呢?
正是因为看得清这些道理,王兴赵业这样的商人,才会听从钱鑫号令,组建商会,在他制定的规则里经商。
他们听从的可不止是钱鑫,而是钱鑫背后的高瞻远瞩。
秦扶清给完钱鑫露脸的机会,赵明轩听明白此楼介绍,顿感心动,知道这其中有秦扶清的主意,少不了要说一些好听的话。
单是那个墨香阁,就不知能造福多少读书人。
这可是大功德一件啊!
酒桌上的推杯换盏,让众人情感加深,赵明轩如此捧着秦扶清,秦扶清也顺水推舟送他一个好处。
他舅舅王立来搞出来的高产稻种,经过四五年的试种,已经十分稳定,能够全国推广了,单是他一个人把好事捅上去,只怕身上buff太多,引得群狼妒忌,不如找些人分担,也能多些关系。
一个小小的县令柳祥贵分担不了这么大的好处,赵明轩身为知州,倒还有几分能量。秦扶清与赵明轩同坐一处,外人看来二人亲亲密密,实际上秦扶清说的那些话,更让赵明轩喜悦不已,恨不得当场抱着秦扶清亲上几口。
听听他说的这是什么话,什么叫发现一种亩产五百多斤的稻种,想要呈给圣上,须得他赵明轩呈达圣听。
秦扶清都是状元了,面圣的机会可比他赵明轩一个外放的知州多多了,哪里用到他横插一手,不过是给他几分薄面。
这恩情赵明轩不舍得推脱,当即端杯痛饮,立下誓言将来秦扶清若有需要,他赵明轩舍头颅也要冲锋陷阵。
有了这个好消息,赵明轩升迁有望,他心中已然决定,等他走了,他的位置就是柳祥贵的,也算是报答柳祥贵治下有功。
宴会上众人其乐融融,欢声笑语不断,秦扶清想要他们心往一处使,可他不过一介凡人,就算是皇帝,也做不到几句话就让朝中大臣团结一心。
唯有利益动人心,能把人都给拉到一处来。
今日宴席的目的全都达到,秦扶清也就累了乏了。
宴席一直到后半夜,他连续打了两个哈欠,赵明轩识趣地叫停,提出秦扶清一路舟车劳顿,也该回去好好休息了。
秦扶清顺理成章地应下,被众人簇拥着离开宴席。
他下楼时,所有来客起立看向他,秦扶清的眼神扫过众人,漫不经心,却让有心之人或喜或怕。
殷容期后背都汗湿了,本来还有些困顿,如今困意全无,生怕被点到名字。
幸好秦扶清压根没注意到他,就算看到了,也认不得此人当初拒绝过他求学。
秦扶清坐上早就备好的马车,被人护送回府,他走之后,宴席渐渐散场,夜晚重归于安静。
再怎么热闹,终归要归于平静的。
秦扶清今晚喝了不少酒,在宴席上见过老师和故人,也没太多时间闲聊,每个人都匆匆忙忙跟他说几句话,就像是走过场。
他有些不喜宴席,却又不得不参加。
幸好回来之后他最大,也没人能强迫他参加宴席,有时间好好聚一聚了。
素琴跟他一起回来,被安排到老师家中住着,不日就要与秦扶清成亲,按规矩二人婚前不能再见面,也没有待嫁女住到夫家出嫁的道理。
娄雨贤是秦扶清的恩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素琴住在他家中再合适不过。
新宅就在县衙附近,住在这里的非富即贵,黑瓦白墙,在月下格外庄重。
秦扶清拄着脑袋昏昏欲睡,听到秦行在外面道:“少爷,到府上了。”
他才睁开眼,马车从侧门进府,他打量自家新宅,第一感觉就是风雅,园子做的挺好,放以前他哪敢想住这种地方,如今住上了,反倒有些怀念从前的老宅。
一家十几口人住在一个院子里,东厢房说句话西厢房都能听见,每次他下学回来,家里人都出来欢迎他,挤在一个屋子里烤火吃饭聊天,热热闹闹的。
“我爹他们都睡下了?”秦扶清问道。
“早该睡了吧,少爷还有事?”
“没什么事,就是有点睡不着,”秦扶清闲庭信步,打量着新宅,踱着步欣赏这里的一草一木。
“哪边是我爹娘的院子?”
“这里就是了。”
圆拱形院门里有假山石壁,没有烛光,应该是睡了的。
“我叔和婶娘呢?”
“在这边,”秦行指着隔壁院子。
“我爷奶呢?”
“这里,”新家大,大到各人都能有自己单独的院子,这么大的新家,若是家里没有洒扫打杂的佣人,单靠秦扶清一家,也撑不起来架子。
所以钱鑫在给他安排新宅时,一应俱全地把下人都给安排到位了。
秦行从袖子中掏出书契交到秦扶清面前,“少爷,这是钱掌柜让我带给您的。”
秦扶清展开,秦行把灯笼提近一些,让他看清上面的小字。
竟是瓦舍和新宅的地契。
瓦舍连同附近的商铺,共有十几间铺面,钱鑫竟把这些东西都送给秦扶清。
秦扶清笑着抖了抖这些纸张,秦行笑道:“少爷高中,钱掌柜都快高兴疯了,这段时间光是塞给我的好处,都够我好吃好喝过一辈子的了,看他这劲头,是想把整个家当都给少爷啊,少爷,这是为什么呢?他是个商人,商人不就是想要钱么,都给你了,他还挣什么钱?”
四下无人,秦扶清朝自己的院子走去,路上给秦行解释其中道理。
钱鑫是个非常聪明,很会投机的商人,即使把这些铺面地契都给秦扶清,他能挣得也远比之前要多。
如今钱鑫把安溪的商人聚拢在一起组建商会,米面粮油布等等,这些行业各有各行事的章法,人家为什么要听钱鑫的,自然是因为钱鑫有背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所谓的背景就是秦扶清,组建商行,当然也是秦扶清的授意。
商人同样需要被组织起来,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钱鑫做这个领头人很合适,他足够聪明,处于壮年,最重要的是对秦扶清尽心尽力。
即便让他把全部家产都给秦扶清,估计他也不会犹豫。
同样的,秦扶清要这些地契并没什么用处,从政者不能经商,自古以来的规矩,当然,哪个当官的名下没有商铺产业呢,只不过他们知道扯旗,把这些商铺产业写上亲人的名字代为行事。
这才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秦扶清对这些商人另有安排,钱鑫的心意他收下了,把地契交给秦行,让他在书房放好,他也不再闲逛,回屋睡觉,有什么事睡一觉再说好了。
翌日大早,秦扶清听到外面传来声音,“你三哥还没醒,别去吵他,跟我走。”
“二哥,我就去看一眼,悄悄的,不吵醒他。”
“胡闹!快些过来!小心我打你板子!”
秦扶清听得出来是秦扶义的声音,小的那个,应该是驴娃子。
他比驴娃子大了九岁,驴娃子出生后,他大多数时间都不在家中,在外求学,偶尔回家,驴娃子年岁太小,与他也算不得亲近。比起其他兄弟姐妹来,秦扶清对家中最小的弟弟,确实感情不及其他人。
但驴娃子却和锁头一样,格外喜欢他这个哥哥。
秦扶清穿鞋起身,推开木窗,便看见秦扶义一手拿着戒尺,一手牵着十岁的驴娃子。
驴娃子出生的时候,家中条件已经很好了,吃穿用度都不是其他孩子能比的,也正因此,他才十岁,个头就跟雨后春笋一样猛涨,都到秦扶义肩膀了。
“二哥,五弟,”秦扶清出声叫道。
秦扶义回头,“你怎么起来了?可睡好了?”
他拿着戒尺要去敲驴娃子的头,肯定是这混小子嗓门太高,非讨打不可!
驴娃子脖子一缩,轻而易举挣脱秦扶义的桎梏,跑过来叫道:“三哥!你醒啦!”
喜欢女穿男:农家子的科举青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