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历一六七六年,大明烈武十一年,腊月的东海之滨,寒风如刀!
往年这个时候,江浙沿海还是千帆竞渡,商船络绎不绝,码头上人声鼎沸,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着最后的忙碌。
然而今年,自入冬以来,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便笼罩了这片大明帝国最富庶的土地。
村落城镇门户紧闭,官道上罕见行人,各处交通要道都设有关卡,都有顶盔贯甲、杀气腾腾的明军看守、巡逻。
各处关隘要道,俱已增设了哨卡,盘查之严,堪称滴水不漏。其中的军人,都是荷枪实弹,还有重型武器。
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让所有仍滞留于此的人们,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那些深宅大院里的贵人,都感到透不过气来。
他们并不知道,一张无形而致命的巨网,正在这阴沉的冬日里,悄无声息地收拢。
时间回溯到半月前,一支庞大的“漕运”船队,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驶入了京杭大运河江南段。
船上覆盖着厚厚的油布,看似堆满了粮包,押运的“漕丁”却个个精壮彪悍,眼神锐利,行动间带着难以掩饰的行伍气息。
在几个关键闸口,早有穿着国安部服饰的人员接应,令牌闪烁,一切关卡畅通无阻。
船队最终并未驶向预定的粮仓,而是分散隐入了太湖、淀山湖等浩渺水域的港汊芦苇深处。
与此同时,福建沿海数个偏僻的港湾内,看似寻常的远洋商船缓缓靠岸。跳板放下,下来的却不是带着异域货物的商人,而是一队队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士卒!
他们盔甲暗哑,兵刃皆以布包裹,落地无声,在军官低沉的口令声中,迅速整队,如同暗夜中涌动的铁流,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闽北的丘陵山地,随即快速向北移动。
海面上,情况更为骇人。自十一月起,从长江口至闽江口,目力所及之处,尽是遮天蔽日的桅杆和猎猎作响的日月龙旗!
大明南海舰队与东海舰队主力尽出,艨艟巨舰如同移动的城堡,巡洋快船如梭织网,大小战舰组成数道严密的封锁线,昼夜不停游弋。
警告的炮声时而划破海面的寂静,任何试图靠近或离开海岸的船只,都会被毫不留情地驱离甚至击沉。
苍茫的大海,这片世家大族赖以生存和最后寄望的逃遁之路,已成为一片绝望的死域。
直到十二月二十三日,各路大军均已到达预定位置。陆二军军长杨三水,站在一处可俯瞰宁波府城的高地上,远眺着那片依旧沉浸在诡异平静中的繁华之地。
他身边站着政委叶玄着,后者正拿着国安部最新送达的密报,上面详细标注着各大世家的宅邸位置、私兵布防以及可能的密道出口。
“网已撒下,就等明日了。”杨三水的声音很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和煦的笑意,仿佛在期待一场老友的聚会,而非一场血腥的清洗。
叶玄着收起密报,神色冷峻:“陛下圣心独断,此番刮骨疗毒,乃是为我大明万世基业。这些蠹虫,吸食国祚数百年,也该到头了。”
同日,从海路登陆、自南向北压来的陆三军五万将士,在军长姜光军和监军郑经的率领下,已彻底控制了闽浙交界的各处险要关隘,切断了陆路南逃的所有通道。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支原本被天下人视为“叛军”、由“闽王郑成功”率领的庞大舰队和精锐陆军,竟在一夜之间悄然变换了旗号!
所有的营寨上空,“郑”字大旗降下,取而代之的是赫然飘扬的“明”字龙旗和“禁卫二军”的崭新旌旗!
金俊、李虎等郑军核心将领甲胄鲜明,恭立在“叛首”郑成功身后,而郑成功本人,则卸去了伪装的愤懑与戾气,眼神锐利,姿态沉稳,哪里还有半分叛臣贼子的模样?
这分明是一支潜伏已久、终于亮出獠牙的王师精锐!
十二月二十四日,冬至刚过第三天。皇历上写着:黄道吉日,宜征战、平叛、杀戮。
天色未明,寒风刺骨。宁波府,谢氏祖宅,百年世家积累的奢华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如同蛰伏的巨兽。
书房内,烛火通明,谢氏家主谢瑄,这位年过花甲、素以智计深远着称的老者,却面色灰败,眼窝深陷,往日里的从容气度早已荡然无存。
“完了……全完了……”谢瑄干枯的手指颤抖着抚过那冰冷的字迹,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如同风箱破漏般的声音,“我们……我们无路可逃了……”
他猛地抬头,看向书房内同样面无人色的几位族老和心腹门客,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与恐惧:
“从一开始……从一开始这就是个局!太子遇刺是假!郑成功反叛是假!东南动荡是假!都是为了引我们出来!为了把我们一网打尽!”
“家主!现在说这些晚了!”一个较为年轻的族叔猛地站起,脸上肌肉扭曲,“趁天还没亮,集中所有私兵死士,从西门突围!海路走不了,我们走陆路进山!只要进了四明山,我们……”
他的话戛然而止。
因为就在这时,遥远的地方,传来了一声沉闷的号角声。
呜——
如同巨兽的呜咽,低沉,悠长,带着令人心悸的穿透力,瞬间撕裂了黎明前的死寂。
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从东面,从西面,从南面,从北面!无数号角声彼此应和,连成一片,如同天罗地网收拢时发出的死亡颤音!
“咚!咚!咚!咚!”
战鼓声骤然擂响!沉重,整齐,富有节奏,如同重锤狠狠敲打在每个人的心脏上!伴随着战鼓声,是四面八方传来的、如同潮水般汹涌的呐喊声!
“大明万胜!”
“缴械不杀!”
“负隅顽抗者,株连九族!”
谢瑄猛地推开窗,寒冷的空气灌入书房,他惊恐地看到,无数火把如同繁星般在城内外亮起,瞬间将黑暗驱散!
火光映照下,是密密麻麻、盔甲反射着幽冷寒光的明军士兵!他们如同从地底涌出的钢铁洪流,迅速淹没每一条街道,包围每一座高门大宅!
往年这个时候,江浙沿海还是千帆竞渡,商船络绎不绝,码头上人声鼎沸,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着最后的忙碌。
然而今年,自入冬以来,一种令人窒息的死寂便笼罩了这片大明帝国最富庶的土地。
村落城镇门户紧闭,官道上罕见行人,各处交通要道都设有关卡,都有顶盔贯甲、杀气腾腾的明军看守、巡逻。
各处关隘要道,俱已增设了哨卡,盘查之严,堪称滴水不漏。其中的军人,都是荷枪实弹,还有重型武器。
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压抑感,让所有仍滞留于此的人们,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那些深宅大院里的贵人,都感到透不过气来。
他们并不知道,一张无形而致命的巨网,正在这阴沉的冬日里,悄无声息地收拢。
时间回溯到半月前,一支庞大的“漕运”船队,趁着夜色,悄无声息地驶入了京杭大运河江南段。
船上覆盖着厚厚的油布,看似堆满了粮包,押运的“漕丁”却个个精壮彪悍,眼神锐利,行动间带着难以掩饰的行伍气息。
在几个关键闸口,早有穿着国安部服饰的人员接应,令牌闪烁,一切关卡畅通无阻。
船队最终并未驶向预定的粮仓,而是分散隐入了太湖、淀山湖等浩渺水域的港汊芦苇深处。
与此同时,福建沿海数个偏僻的港湾内,看似寻常的远洋商船缓缓靠岸。跳板放下,下来的却不是带着异域货物的商人,而是一队队武装到牙齿的精锐士卒!
他们盔甲暗哑,兵刃皆以布包裹,落地无声,在军官低沉的口令声中,迅速整队,如同暗夜中涌动的铁流,悄无声息地融入了闽北的丘陵山地,随即快速向北移动。
海面上,情况更为骇人。自十一月起,从长江口至闽江口,目力所及之处,尽是遮天蔽日的桅杆和猎猎作响的日月龙旗!
大明南海舰队与东海舰队主力尽出,艨艟巨舰如同移动的城堡,巡洋快船如梭织网,大小战舰组成数道严密的封锁线,昼夜不停游弋。
警告的炮声时而划破海面的寂静,任何试图靠近或离开海岸的船只,都会被毫不留情地驱离甚至击沉。
苍茫的大海,这片世家大族赖以生存和最后寄望的逃遁之路,已成为一片绝望的死域。
直到十二月二十三日,各路大军均已到达预定位置。陆二军军长杨三水,站在一处可俯瞰宁波府城的高地上,远眺着那片依旧沉浸在诡异平静中的繁华之地。
他身边站着政委叶玄着,后者正拿着国安部最新送达的密报,上面详细标注着各大世家的宅邸位置、私兵布防以及可能的密道出口。
“网已撒下,就等明日了。”杨三水的声音很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和煦的笑意,仿佛在期待一场老友的聚会,而非一场血腥的清洗。
叶玄着收起密报,神色冷峻:“陛下圣心独断,此番刮骨疗毒,乃是为我大明万世基业。这些蠹虫,吸食国祚数百年,也该到头了。”
同日,从海路登陆、自南向北压来的陆三军五万将士,在军长姜光军和监军郑经的率领下,已彻底控制了闽浙交界的各处险要关隘,切断了陆路南逃的所有通道。
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那支原本被天下人视为“叛军”、由“闽王郑成功”率领的庞大舰队和精锐陆军,竟在一夜之间悄然变换了旗号!
所有的营寨上空,“郑”字大旗降下,取而代之的是赫然飘扬的“明”字龙旗和“禁卫二军”的崭新旌旗!
金俊、李虎等郑军核心将领甲胄鲜明,恭立在“叛首”郑成功身后,而郑成功本人,则卸去了伪装的愤懑与戾气,眼神锐利,姿态沉稳,哪里还有半分叛臣贼子的模样?
这分明是一支潜伏已久、终于亮出獠牙的王师精锐!
十二月二十四日,冬至刚过第三天。皇历上写着:黄道吉日,宜征战、平叛、杀戮。
天色未明,寒风刺骨。宁波府,谢氏祖宅,百年世家积累的奢华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如同蛰伏的巨兽。
书房内,烛火通明,谢氏家主谢瑄,这位年过花甲、素以智计深远着称的老者,却面色灰败,眼窝深陷,往日里的从容气度早已荡然无存。
“完了……全完了……”谢瑄干枯的手指颤抖着抚过那冰冷的字迹,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如同风箱破漏般的声音,“我们……我们无路可逃了……”
他猛地抬头,看向书房内同样面无人色的几位族老和心腹门客,眼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与恐惧:
“从一开始……从一开始这就是个局!太子遇刺是假!郑成功反叛是假!东南动荡是假!都是为了引我们出来!为了把我们一网打尽!”
“家主!现在说这些晚了!”一个较为年轻的族叔猛地站起,脸上肌肉扭曲,“趁天还没亮,集中所有私兵死士,从西门突围!海路走不了,我们走陆路进山!只要进了四明山,我们……”
他的话戛然而止。
因为就在这时,遥远的地方,传来了一声沉闷的号角声。
呜——
如同巨兽的呜咽,低沉,悠长,带着令人心悸的穿透力,瞬间撕裂了黎明前的死寂。
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从东面,从西面,从南面,从北面!无数号角声彼此应和,连成一片,如同天罗地网收拢时发出的死亡颤音!
“咚!咚!咚!咚!”
战鼓声骤然擂响!沉重,整齐,富有节奏,如同重锤狠狠敲打在每个人的心脏上!伴随着战鼓声,是四面八方传来的、如同潮水般汹涌的呐喊声!
“大明万胜!”
“缴械不杀!”
“负隅顽抗者,株连九族!”
谢瑄猛地推开窗,寒冷的空气灌入书房,他惊恐地看到,无数火把如同繁星般在城内外亮起,瞬间将黑暗驱散!
火光映照下,是密密麻麻、盔甲反射着幽冷寒光的明军士兵!他们如同从地底涌出的钢铁洪流,迅速淹没每一条街道,包围每一座高门大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