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利落的身手!”路人心里暗惊,来不及细想,脚尖在地上猛地一点,粗布短打的衣摆被风掀起个弧度,立刻施展轻功追了上去。他刻意把呼吸压得又浅又长,避免气息紊乱影响速度,同时伸手将脚踝上的石子串解下来,塞进怀里——方才跑动时石子碰撞的“哗啦”声,此刻生怕惊动了前头的老者。
追进林子后,夜色像被墨汁泼过般愈发浓重,连呼吸都仿佛裹着层凉意。月光费力地透过层层叠叠的槐树叶,在地上洒下细碎的银斑——有的落在凸起的树根上,有的映在潮湿的青苔里,忽明忽暗地晃着,照得前方老者们的灰袍泛着淡淡的冷光,像极了林间漂浮的鬼影。
路人的目光如钉子般紧锁着那七道灰袍背影,脚步不敢有半分停歇,脑子却在飞速运转,将观察到的细节一一在心里拆解。他先注意到老者们的衣袍:看着是粗麻布材质,摸上去该是粗糙磨人的质感,却在袖口、领口处缝着圈暗红色的窄边——那线色暗沉,像是用特殊染料染过,针脚细密得近乎看不见接头,每一针都齐整得像机器织就,绝不是江湖上常见门派的制式。他想起自己缝补短褂时歪歪扭扭的针脚,再对比这衣袍的精致,心里更添了几分疑惑:能穿出这般讲究衣饰的人,怎会刻意伪装成普通老者?
更让他在意的是老者们的步法,透着说不出的古怪。跑在最前头的老者,时而像山猫般纵身跃起——膝盖弯曲的角度极小,几乎只折成一个锐角,脚尖落地时轻得像羽毛,连地上的落叶都没被踩碎,几乎听不到半点声响;时而又像蛇类般贴着地面滑行,腰背弓成流畅的弧度,刚好能避开低矮的枝桠,甚至连垂落的槐树枝条都没碰落半片叶子。
路人在心里暗自对比:这步法既没有武当太极步的沉稳厚重,每一步都透着松沉劲;也没有峨眉飘云步的轻盈灵动,像踩在云端般飘逸;更没有丐帮莲花步的张扬洒脱,走起来带着股江湖气。就连他们握杖的手势都透着陌生——寻常人握杖多是掌心朝前,指尖扣着杖身,方便随时劈砸;可这些老者却反手握杖,杖身贴着小臂内侧,杖尖藏在肘后,只露出半截深色的杖尾,那姿态紧绷着,像蓄势待发的毒蛇,显然是随时准备突袭。
他一边追,一边留意着更细微的动作:有位老者在转弯时,手腕悄悄转动了半圈,杖尖擦过旁边的树干,留下一道极浅的刻痕——那刻痕形状古怪,像个扭曲的“蜮”字,转瞬就被树影遮住。路人将这细节记在心里,指尖不自觉地攥紧,脚下的步伐又轻了些,生怕惊动了这群行踪诡异的老者,更怕错过任何与小叶子相关的线索。
路人一边追,一边在脑子里翻遍了万法门典籍里记载的各路功法路数,甚至连西域番邦的奇特身法都想了一遍,可眼前老者们的动作,却像从未在江湖上留下过痕迹,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刻意隐藏”的意味。他正盯着一名老者灰袍下摆的摆动轨迹出神,忽然察觉到左侧的空气里,飘来一丝极淡的金属冷意——那是兵刃出鞘时,钢铁与剑鞘摩擦残留的气息!
“不好!”路人心里警铃大作,早有防备的他腰身猛地向右侧拧转,动作快得像被狂风扯动的柳枝。几乎就在他转身的瞬间,一道寒光“唰”地从他左肩掠过,刀刃擦着粗布短打的布料划过,带起的劲风刮得皮肤生疼。紧接着,“笃”的一声闷响,那把短刀狠狠砍进身后的槐树干里,刀刃没入过半,树身剧烈震颤,落下一阵细碎的槐叶。
还没等路人站稳脚跟,两道身影已如鬼魅般挡在他身前。是两名灰袍老者,比前头的七人更显苍老——眼角的皱纹堆得像干涸的沟壑,连眉毛都白得泛银,却精神矍铄,一双眼睛在夜色里亮得吓人。他们手里各持一把半尺长的乌木戒尺,戒尺边缘泛着淡淡的青黑色光泽,凑近了能看到细密的钢纹,显然是在木芯里裹了层薄钢,既保留了戒尺的外形,又藏着兵刃的锋利。
两人并肩而立,灰袍被夜风掀起,露出里面深褐色的粗布中衣,衣摆处还打着两块补丁。他们没有立刻动手,只是冷冷地盯着路人,戒尺在手里轻轻转动,乌木与空气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小兄弟,”左侧的老者先开了口,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每一个字都透着岁月的沉重。他的目光扫过路人腰间的短刀,戒尺在掌心轻轻敲了敲,语气里带着几分警告,却没什么戾气,“到此为止吧。我们与你无冤无仇,没必要为了不相干的事,赔上自己的性命。”
路人停下脚步,右手悄悄按在腰间的短刀刀柄上——那刀柄是他用老枣木自己磨的,常年握持的地方已泛出温润的包浆,此刻掌心的汗正顺着刀柄的纹路往下滑。他盯着两名老者戒尺上的钢边,又扫了眼他们袖口那圈暗红色的布条,眉头拧成个“川”字,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无冤无仇?你们故意把追兵引向西边,又在林子里设伏,若只是想脱身,何必费这么大功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右侧的老者听了,嘴角扯了扯,露出一丝极淡的冷笑,戒尺微微抬起,尖端对着路人的胸口。他的声音比同伴更沉,像两块石头在碰撞,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江湖事,不该问的别问。再往前追一步,就别怪我们的戒尺,不认你这张年轻的脸。”
月光从两人身后照过来,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两道黑色的屏障,严严实实地挡住了路人往林子深处去的路。周围静得可怕,只有风吹过槐树叶的“沙沙”声,还有远处隐约传来的追兵呼喊,在这深夜的林子里,一场无声的对峙,正悄然绷紧了空气中的每一丝气息。
路人垂在身侧的手悄然攥紧,指腹摩挲着掌心因常年握刀磨出的老茧——方才那道擦肩而过的刀光、戒尺逼来的沉劲还在四肢百骸间残留,他心里早已掂量清楚:这两名老者的内力至少比自己深厚三成,硬拼绝无胜算,只能智取。
路人缓缓松开按在腰间短刀上的手,指尖先轻轻蹭过老枣木刀柄的温润包浆,才慢慢抬起来,对着粗布短打的衣角轻轻弹了弹——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什么,将沾在布面上的槐树叶碎屑拂落。那碎屑是方才追进林子时沾上的,浅绿色的叶片碎渣在空中飘了两圈,才落在脚边的腐叶堆里,没发出半点声响。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腰背却依旧挺得笔直,没有半分卑躬屈膝的模样,连垂在身侧的手都保持着自然的弧度,既显尊重,又不失风骨。语气比刚才缓和了几分,声音压得略低,带着点刻意放软的温和,却字字清晰:“在下路人,并非有意叨扰各位前辈清修。只是我的朋友小叶子,今日辰时在城门口买糖糕时,被几个穿黑衫、蒙着脸的人掳走了。”
说到这儿,他的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眼神里的急切又浓了几分,语速也快了些:“我从城门口追到西郊,沿途跟着他们留下的马蹄印和掉落的银钗,最后看到那些人的踪迹,就往各位前辈白天打斗的演武场去了。后来见前辈们往林子走,我实在没了别的线索,连小叶子的呼救声都听不到了,才斗胆跟过来,想问问前辈们是否见过类似的黑衣人,或是一个梳着双丫髻、穿粉布裙的小姑娘。”
说这话时,他的目光看似诚恳地望着老者们的脸,余光却刻意在他们袖口的暗红布条上多停了半秒——那布条颜色暗沉,是洗过多次后依旧褪不去的深绛色,和掳走小叶子的黑衣人腰间系着的腰带颜色,竟有七八分相似。他甚至注意到,布条边缘有细微的磨损痕迹,和黑衣人腰带末端的毛边模样,也隐约能对上。
心里的疑云又重了几分,他却没表露出来,只是微微蹙着眉,眼神里的恳切更浓了些,连声音都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颤抖:“小叶子才十五岁,胆子小得很,要是落在坏人手里,不知道要受多少苦。前辈们要是见过,哪怕只是知道一点方向,也请告诉我,日后必有重谢。”
左侧微胖的老者突然从鼻腔里重重哼出一声,声浪震得空气都微微发颤。他那被灰袍包裹的肚子随着这声冷哼剧烈起伏,将宽松的衣料撑得如同鼓起的皮囊,褶皱处却透着一股沉实的力道——虽身形臃肿,可腰间束着的玄色绦带却被肌肉绷得笔直,丝毫不见寻常胖子的松弛感,反而像一尊镇宅石狮般透着沉甸甸的压迫力。
他手里的乌木戒尺突然向下一沉,尺首镶着的青铜兽头重重戳在脚边的青石上。"笃"的一声闷响里,石面竟被砸出个指节深的浅坑,坑沿迸出的碎石屑溅在老者的粗布靴面上,他却浑然不觉。戒尺木质纹理间渗出细密的汗渍,显然方才握得极紧,此刻戒尺尾端还在微微震颤,发出细微的嗡鸣。
"你的朋友被掳,是你筋骨太软护不住!"他翻着眼白斜睨路人,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堆,"跟我们这群老头子有什么相干?"话音未落,他突然用戒尺尾端点了点路人的胸口,力道不大却让后者退后半步:"难不成你家鸡崽子丢了,也要赖邻居没帮你盯着鸡窝?照你这歪理——"
老者突然咧开嘴露出黄牙,语气陡然拔高:"你媳妇生不出儿子,是不是还要揪着送子观音的莲花座扯皮?"这话惊得树梢夜鸟扑棱棱飞起,他却拍着肚皮大笑起来,灰袍下摆扫过地面的蕨类植物,竟将几株草茎生生震断。戒尺在他指间转出半圈,青铜兽头的眼睛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活像在嗤笑眼前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
路人脸上的神色依旧平静,不见半分慌乱,唯有眉头微微蹙起,形成一道浅浅的“川”字——那是他陷入思考时的习惯模样,连眼角的余光都没从微胖老者身上挪开。他往前又迈了半步,粗布短打的裤脚扫过地面的杂草,鞋尖精准地碾过一片枯黄的草叶,发出“咔嚓”一声细微的脆响。这声音在寂静得能听见虫鸣的林子里格外清晰,像一根细针,轻轻刺破了空气中的紧张。
紧接着,他缓缓抬眼,目光直直地撞进微胖老者的眼睛里——没有闪躲,没有畏惧,只有一片清明的坚定。那眼神亮得惊人,仿佛能看穿人心底的隐瞒,连声音都比先前高了几分,字字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前辈这话不对。”
他顿了顿,指尖不自觉地捏了捏衣角,像是在整理思绪,又像是在强调自己的笃定:“我从城里追到演武场,沿途在树干上刻了三角记号,还撒了只有我认识的硫磺粉——那些掳走小叶子的黑衣人,他们的脚印是特制的云纹靴底,兵刃痕迹是短刀劈砍的斜口,这些都和前辈们白天在演武场打斗时留下的痕迹完全重叠。”
说到这儿,他往前又凑了凑,语气里多了几分锐利:“而且我看得清楚,前辈们白天在演武场明明能轻松突围,却偏要装出内力不济的模样,杖法故意放慢半拍;后来往林子走时,又特意绕开了西边的岔路——要知道,我朋友失踪前,还跟我说过,她要往西边的破庙找无影人的线索。”
最后,他盯着微胖老者的脸,一字一句地追问:“若前辈们真的不知情,为何偏偏在这些关键地方出现?又为何对西边的动静这么敏感,连提都不愿提?前辈要是能说清楚这些,我自然不会再叨扰;可要是说不清楚,就别怪我继续追问了——毕竟,小叶子的安危,我不能不放在心上。”
喜欢黄泉守夜人
追进林子后,夜色像被墨汁泼过般愈发浓重,连呼吸都仿佛裹着层凉意。月光费力地透过层层叠叠的槐树叶,在地上洒下细碎的银斑——有的落在凸起的树根上,有的映在潮湿的青苔里,忽明忽暗地晃着,照得前方老者们的灰袍泛着淡淡的冷光,像极了林间漂浮的鬼影。
路人的目光如钉子般紧锁着那七道灰袍背影,脚步不敢有半分停歇,脑子却在飞速运转,将观察到的细节一一在心里拆解。他先注意到老者们的衣袍:看着是粗麻布材质,摸上去该是粗糙磨人的质感,却在袖口、领口处缝着圈暗红色的窄边——那线色暗沉,像是用特殊染料染过,针脚细密得近乎看不见接头,每一针都齐整得像机器织就,绝不是江湖上常见门派的制式。他想起自己缝补短褂时歪歪扭扭的针脚,再对比这衣袍的精致,心里更添了几分疑惑:能穿出这般讲究衣饰的人,怎会刻意伪装成普通老者?
更让他在意的是老者们的步法,透着说不出的古怪。跑在最前头的老者,时而像山猫般纵身跃起——膝盖弯曲的角度极小,几乎只折成一个锐角,脚尖落地时轻得像羽毛,连地上的落叶都没被踩碎,几乎听不到半点声响;时而又像蛇类般贴着地面滑行,腰背弓成流畅的弧度,刚好能避开低矮的枝桠,甚至连垂落的槐树枝条都没碰落半片叶子。
路人在心里暗自对比:这步法既没有武当太极步的沉稳厚重,每一步都透着松沉劲;也没有峨眉飘云步的轻盈灵动,像踩在云端般飘逸;更没有丐帮莲花步的张扬洒脱,走起来带着股江湖气。就连他们握杖的手势都透着陌生——寻常人握杖多是掌心朝前,指尖扣着杖身,方便随时劈砸;可这些老者却反手握杖,杖身贴着小臂内侧,杖尖藏在肘后,只露出半截深色的杖尾,那姿态紧绷着,像蓄势待发的毒蛇,显然是随时准备突袭。
他一边追,一边留意着更细微的动作:有位老者在转弯时,手腕悄悄转动了半圈,杖尖擦过旁边的树干,留下一道极浅的刻痕——那刻痕形状古怪,像个扭曲的“蜮”字,转瞬就被树影遮住。路人将这细节记在心里,指尖不自觉地攥紧,脚下的步伐又轻了些,生怕惊动了这群行踪诡异的老者,更怕错过任何与小叶子相关的线索。
路人一边追,一边在脑子里翻遍了万法门典籍里记载的各路功法路数,甚至连西域番邦的奇特身法都想了一遍,可眼前老者们的动作,却像从未在江湖上留下过痕迹,每一个细节都透着“刻意隐藏”的意味。他正盯着一名老者灰袍下摆的摆动轨迹出神,忽然察觉到左侧的空气里,飘来一丝极淡的金属冷意——那是兵刃出鞘时,钢铁与剑鞘摩擦残留的气息!
“不好!”路人心里警铃大作,早有防备的他腰身猛地向右侧拧转,动作快得像被狂风扯动的柳枝。几乎就在他转身的瞬间,一道寒光“唰”地从他左肩掠过,刀刃擦着粗布短打的布料划过,带起的劲风刮得皮肤生疼。紧接着,“笃”的一声闷响,那把短刀狠狠砍进身后的槐树干里,刀刃没入过半,树身剧烈震颤,落下一阵细碎的槐叶。
还没等路人站稳脚跟,两道身影已如鬼魅般挡在他身前。是两名灰袍老者,比前头的七人更显苍老——眼角的皱纹堆得像干涸的沟壑,连眉毛都白得泛银,却精神矍铄,一双眼睛在夜色里亮得吓人。他们手里各持一把半尺长的乌木戒尺,戒尺边缘泛着淡淡的青黑色光泽,凑近了能看到细密的钢纹,显然是在木芯里裹了层薄钢,既保留了戒尺的外形,又藏着兵刃的锋利。
两人并肩而立,灰袍被夜风掀起,露出里面深褐色的粗布中衣,衣摆处还打着两块补丁。他们没有立刻动手,只是冷冷地盯着路人,戒尺在手里轻轻转动,乌木与空气摩擦,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小兄弟,”左侧的老者先开了口,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每一个字都透着岁月的沉重。他的目光扫过路人腰间的短刀,戒尺在掌心轻轻敲了敲,语气里带着几分警告,却没什么戾气,“到此为止吧。我们与你无冤无仇,没必要为了不相干的事,赔上自己的性命。”
路人停下脚步,右手悄悄按在腰间的短刀刀柄上——那刀柄是他用老枣木自己磨的,常年握持的地方已泛出温润的包浆,此刻掌心的汗正顺着刀柄的纹路往下滑。他盯着两名老者戒尺上的钢边,又扫了眼他们袖口那圈暗红色的布条,眉头拧成个“川”字,语气里带着几分试探:“无冤无仇?你们故意把追兵引向西边,又在林子里设伏,若只是想脱身,何必费这么大功夫?”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右侧的老者听了,嘴角扯了扯,露出一丝极淡的冷笑,戒尺微微抬起,尖端对着路人的胸口。他的声音比同伴更沉,像两块石头在碰撞,带着不容置疑的强硬:“江湖事,不该问的别问。再往前追一步,就别怪我们的戒尺,不认你这张年轻的脸。”
月光从两人身后照过来,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像两道黑色的屏障,严严实实地挡住了路人往林子深处去的路。周围静得可怕,只有风吹过槐树叶的“沙沙”声,还有远处隐约传来的追兵呼喊,在这深夜的林子里,一场无声的对峙,正悄然绷紧了空气中的每一丝气息。
路人垂在身侧的手悄然攥紧,指腹摩挲着掌心因常年握刀磨出的老茧——方才那道擦肩而过的刀光、戒尺逼来的沉劲还在四肢百骸间残留,他心里早已掂量清楚:这两名老者的内力至少比自己深厚三成,硬拼绝无胜算,只能智取。
路人缓缓松开按在腰间短刀上的手,指尖先轻轻蹭过老枣木刀柄的温润包浆,才慢慢抬起来,对着粗布短打的衣角轻轻弹了弹——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什么,将沾在布面上的槐树叶碎屑拂落。那碎屑是方才追进林子时沾上的,浅绿色的叶片碎渣在空中飘了两圈,才落在脚边的腐叶堆里,没发出半点声响。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腰背却依旧挺得笔直,没有半分卑躬屈膝的模样,连垂在身侧的手都保持着自然的弧度,既显尊重,又不失风骨。语气比刚才缓和了几分,声音压得略低,带着点刻意放软的温和,却字字清晰:“在下路人,并非有意叨扰各位前辈清修。只是我的朋友小叶子,今日辰时在城门口买糖糕时,被几个穿黑衫、蒙着脸的人掳走了。”
说到这儿,他的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眼神里的急切又浓了几分,语速也快了些:“我从城门口追到西郊,沿途跟着他们留下的马蹄印和掉落的银钗,最后看到那些人的踪迹,就往各位前辈白天打斗的演武场去了。后来见前辈们往林子走,我实在没了别的线索,连小叶子的呼救声都听不到了,才斗胆跟过来,想问问前辈们是否见过类似的黑衣人,或是一个梳着双丫髻、穿粉布裙的小姑娘。”
说这话时,他的目光看似诚恳地望着老者们的脸,余光却刻意在他们袖口的暗红布条上多停了半秒——那布条颜色暗沉,是洗过多次后依旧褪不去的深绛色,和掳走小叶子的黑衣人腰间系着的腰带颜色,竟有七八分相似。他甚至注意到,布条边缘有细微的磨损痕迹,和黑衣人腰带末端的毛边模样,也隐约能对上。
心里的疑云又重了几分,他却没表露出来,只是微微蹙着眉,眼神里的恳切更浓了些,连声音都带着点不易察觉的颤抖:“小叶子才十五岁,胆子小得很,要是落在坏人手里,不知道要受多少苦。前辈们要是见过,哪怕只是知道一点方向,也请告诉我,日后必有重谢。”
左侧微胖的老者突然从鼻腔里重重哼出一声,声浪震得空气都微微发颤。他那被灰袍包裹的肚子随着这声冷哼剧烈起伏,将宽松的衣料撑得如同鼓起的皮囊,褶皱处却透着一股沉实的力道——虽身形臃肿,可腰间束着的玄色绦带却被肌肉绷得笔直,丝毫不见寻常胖子的松弛感,反而像一尊镇宅石狮般透着沉甸甸的压迫力。
他手里的乌木戒尺突然向下一沉,尺首镶着的青铜兽头重重戳在脚边的青石上。"笃"的一声闷响里,石面竟被砸出个指节深的浅坑,坑沿迸出的碎石屑溅在老者的粗布靴面上,他却浑然不觉。戒尺木质纹理间渗出细密的汗渍,显然方才握得极紧,此刻戒尺尾端还在微微震颤,发出细微的嗡鸣。
"你的朋友被掳,是你筋骨太软护不住!"他翻着眼白斜睨路人,眼角的皱纹挤成一堆,"跟我们这群老头子有什么相干?"话音未落,他突然用戒尺尾端点了点路人的胸口,力道不大却让后者退后半步:"难不成你家鸡崽子丢了,也要赖邻居没帮你盯着鸡窝?照你这歪理——"
老者突然咧开嘴露出黄牙,语气陡然拔高:"你媳妇生不出儿子,是不是还要揪着送子观音的莲花座扯皮?"这话惊得树梢夜鸟扑棱棱飞起,他却拍着肚皮大笑起来,灰袍下摆扫过地面的蕨类植物,竟将几株草茎生生震断。戒尺在他指间转出半圈,青铜兽头的眼睛在月光下泛着冷光,活像在嗤笑眼前这不知天高地厚的后生。
路人脸上的神色依旧平静,不见半分慌乱,唯有眉头微微蹙起,形成一道浅浅的“川”字——那是他陷入思考时的习惯模样,连眼角的余光都没从微胖老者身上挪开。他往前又迈了半步,粗布短打的裤脚扫过地面的杂草,鞋尖精准地碾过一片枯黄的草叶,发出“咔嚓”一声细微的脆响。这声音在寂静得能听见虫鸣的林子里格外清晰,像一根细针,轻轻刺破了空气中的紧张。
紧接着,他缓缓抬眼,目光直直地撞进微胖老者的眼睛里——没有闪躲,没有畏惧,只有一片清明的坚定。那眼神亮得惊人,仿佛能看穿人心底的隐瞒,连声音都比先前高了几分,字字清晰,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道:“前辈这话不对。”
他顿了顿,指尖不自觉地捏了捏衣角,像是在整理思绪,又像是在强调自己的笃定:“我从城里追到演武场,沿途在树干上刻了三角记号,还撒了只有我认识的硫磺粉——那些掳走小叶子的黑衣人,他们的脚印是特制的云纹靴底,兵刃痕迹是短刀劈砍的斜口,这些都和前辈们白天在演武场打斗时留下的痕迹完全重叠。”
说到这儿,他往前又凑了凑,语气里多了几分锐利:“而且我看得清楚,前辈们白天在演武场明明能轻松突围,却偏要装出内力不济的模样,杖法故意放慢半拍;后来往林子走时,又特意绕开了西边的岔路——要知道,我朋友失踪前,还跟我说过,她要往西边的破庙找无影人的线索。”
最后,他盯着微胖老者的脸,一字一句地追问:“若前辈们真的不知情,为何偏偏在这些关键地方出现?又为何对西边的动静这么敏感,连提都不愿提?前辈要是能说清楚这些,我自然不会再叨扰;可要是说不清楚,就别怪我继续追问了——毕竟,小叶子的安危,我不能不放在心上。”
喜欢黄泉守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