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掠过林梢,梢头新抽的嫩叶薄如蝉翼,整片树林簌簌摇动着。
取经四众在山踏青游玩,忽然间抬头望见黛瓦朱栏的楼阁在松涛竹浪中浮出。
唐僧指道:“徒弟,你们看那里是什么去处?”
行者望了望:“不是观宇,便是寺庙,走近了才知。”
自是欣喜结伴前去。
松坡冷淡,竹径清幽。
高空浮云悠悠,有白鹤展着翼羽扰动气流,云絮随之聚散,好似随行一般。
不一会儿,取经队伍来于门首观看。
只见宫殿森罗,楼台缥缈,紫气丹霞,好一片蓬莱仙洞景象,仿佛仙界与凡尘的界限在此消融。
来到这清静空灵,有助道心的所在,唐僧也是意兴盎然,一洗近来的压抑。
见那山门左边有一通碑,他也不再问那是什么,自己离鞍下马,来到碑前查勘。
碑上有十个大字“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
唐僧即道:“徒弟,真是一座观宇。”
行者走近也将碑文看清,当时眼皮急跳,竟是从这文字里感受到迎面扑来危险的气息。
【怎么回事?】
【…五庄观,我来过这里?】
内心莫名的开始剧烈紧张,令行者思能加剧,各式回忆在脑海深处拍打,产生道道涟漪。
模糊间,行者“看见”了一位鹤骨松姿、飘然若仙的黄袍道士。
【他是…】
终究是本源未复,虽是产生了些联想记忆,却不能串联成形、整合体系。
行者脑海泛起的无数波涛,顷刻又被“堤岸”阻挡,很快纷纷平息。
旁人不知行者状况,还喜于洞天美景。
沙僧张罗道:“师父,观此景鲜明,观里必有好人居住。我们进去看看,若行满东回,此间也是一景。”
“正该如此。”
和尚道士俱是修行人,双方互相讨个方便是常事。
唐僧是正经和尚,更是行脚僧,当然不避讳拜人家的香火。
走走停停,又见那二门上有一对春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唐僧对此有点惊讶,又有点习以为常,暗想:又遇神仙啦?
他一路到此,也算把各路神仙见多了,如今不来个身份高的,还真唬不到这凡僧了。
沙僧见了多添个心眼,不敢有小瞧之意。
八戒本来也无质疑的意思,但他最近过得乏味,因为“大师兄”改了性子,每日沉默居多,而唐僧、沙僧平常同样是喜欢闭口养神的脾气。
这一下,基本没人接八戒逗闷的话茬了。
天天只能是苦哈哈的挑担子。
好不容易碰到稀奇的事儿,见谁都不表态,八戒当下想耍气氛,笑道:“这家道士想必道行不浅,否则,怎敢摆这样的谱。”
不等身边人搭理,便从门里面急急忙忙走出两个道童来,正是那清风、明月。
唐僧望之,不由眼起惊艳,如见惊鸿。
只因两位仙童生得是丰采异常,气宇不凡,一身道服是绕雾飘风,谁见了都要说一句神仙中人。
唐僧于是情知眼前人绝非俗辈,今天肯定又撞神仙啦。
两童子控背躬身,迎接道:“老师父,失迎,请里面坐。”
唐僧一听专请自己,欢喜之余,又添审慎。
前一阵已是叫自家菩萨失望,今儿到了别家道场,可不能再丢份了。
四人跟着清风明月,进了二门上了正殿,是朝南的五间大殿,用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闭着殿门。
此刻阳光倾斜从镂空的雕花投下斑驳的光影,犹如一幅繁花盛开的画卷在地面铺开。
两位仙童推开格子,请唐僧入殿,抬头只见那墙壁中间挂着五彩装成的“天地”两个大字。
字前设一张朱红雕漆的香几,几上有一副黄金炉瓶,炉边有方便整香。
唐僧见此,上前以左手拈香注炉,三匝礼拜。
拜毕,唐僧回头问道:“仙童,你五庄观真是西方仙界,为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
清风明月笑道:“不瞒老师父说,这两个字是家师父谄佞出来的。它们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受不得我们的香火。”
哪家敬奉香火的对象,会是谄佞出来的。
唐僧不由觉得童子年幼用词不当,疑道:“何为谄佞?”
二童答:“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
这一个个名,可就大了。
沙僧曾是玉帝近臣,被贬下凡,最是知道高低,一听这些,整个人都谨小慎微起来,啥话都不敢说。
八戒不知真呀假呀,憨直脑袋给不了反应。
行者心思沉沉,静观默察。
唐僧倒不怀疑仙童说谎,顿时想要拜见:“令师何在?”
“家师元始天尊降简请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
听说仙人不在,唐僧稍有惋惜,但细作思量,又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挺好。
至少今天不会又是什么考验了,浑身放松下来,不再警觉。
这一松懈,唐僧转而想到游玩到此,已是饭时,感到腹中有些饥饿,于是开口想借锅灶,饭毕就行。
清风、明月本就是接待他们,自无不可。
唐僧又吩咐行者山门前放马,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粮,借他锅灶做顿饭吃。
三徒弟各自做事,唐僧就在前殿歇息歇息。
明月、清风避在一旁,调侃道:“好和尚!真个是西方爱圣临凡,真元不昧。知道师父命我们接待他,要将人参果与他吃。这就把三个徒弟调开了,若在边前,怎与他人参果见面?”
“哎~说归说。那三个嘴脸虽凶,性情倒是安静,不像师父说得那般需要防备。”
其实八戒哪里安顺,无奈孤掌难鸣,没有大圣配合,他不敢闹而已。
“师父老人家是小心驶得万年船,防患未然。不聊了,还是趁机先把师命完成。”
“兄弟,还不知那和尚是不是师父的故人,问他一问,莫要错了。”
两位童子又上前道:“启问老师可是大唐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
唐僧一惊,忙回礼:“贫僧就是,仙童为何知我贱名?”
清风明月对视一眼,点点头:“我师临行,曾吩咐教弟子远接。不期车驾来促,有失迎迓。老师请坐,待弟子办茶来奉。”
“不敢。”
明月急转本房,取一杯香茶,献与唐僧,又与清风道:“兄弟,不可违了师命,我和你去取果子来。”
二童离了唐僧,同到房中,一个拿了金击子,一个拿了丹盘,又将丝帕垫着盘底,径直往人参园内去。
喜欢西游难行
取经四众在山踏青游玩,忽然间抬头望见黛瓦朱栏的楼阁在松涛竹浪中浮出。
唐僧指道:“徒弟,你们看那里是什么去处?”
行者望了望:“不是观宇,便是寺庙,走近了才知。”
自是欣喜结伴前去。
松坡冷淡,竹径清幽。
高空浮云悠悠,有白鹤展着翼羽扰动气流,云絮随之聚散,好似随行一般。
不一会儿,取经队伍来于门首观看。
只见宫殿森罗,楼台缥缈,紫气丹霞,好一片蓬莱仙洞景象,仿佛仙界与凡尘的界限在此消融。
来到这清静空灵,有助道心的所在,唐僧也是意兴盎然,一洗近来的压抑。
见那山门左边有一通碑,他也不再问那是什么,自己离鞍下马,来到碑前查勘。
碑上有十个大字“万寿山福地,五庄观洞天”。
唐僧即道:“徒弟,真是一座观宇。”
行者走近也将碑文看清,当时眼皮急跳,竟是从这文字里感受到迎面扑来危险的气息。
【怎么回事?】
【…五庄观,我来过这里?】
内心莫名的开始剧烈紧张,令行者思能加剧,各式回忆在脑海深处拍打,产生道道涟漪。
模糊间,行者“看见”了一位鹤骨松姿、飘然若仙的黄袍道士。
【他是…】
终究是本源未复,虽是产生了些联想记忆,却不能串联成形、整合体系。
行者脑海泛起的无数波涛,顷刻又被“堤岸”阻挡,很快纷纷平息。
旁人不知行者状况,还喜于洞天美景。
沙僧张罗道:“师父,观此景鲜明,观里必有好人居住。我们进去看看,若行满东回,此间也是一景。”
“正该如此。”
和尚道士俱是修行人,双方互相讨个方便是常事。
唐僧是正经和尚,更是行脚僧,当然不避讳拜人家的香火。
走走停停,又见那二门上有一对春联:长生不老神仙府,与天同寿道人家。
唐僧对此有点惊讶,又有点习以为常,暗想:又遇神仙啦?
他一路到此,也算把各路神仙见多了,如今不来个身份高的,还真唬不到这凡僧了。
沙僧见了多添个心眼,不敢有小瞧之意。
八戒本来也无质疑的意思,但他最近过得乏味,因为“大师兄”改了性子,每日沉默居多,而唐僧、沙僧平常同样是喜欢闭口养神的脾气。
这一下,基本没人接八戒逗闷的话茬了。
天天只能是苦哈哈的挑担子。
好不容易碰到稀奇的事儿,见谁都不表态,八戒当下想耍气氛,笑道:“这家道士想必道行不浅,否则,怎敢摆这样的谱。”
不等身边人搭理,便从门里面急急忙忙走出两个道童来,正是那清风、明月。
唐僧望之,不由眼起惊艳,如见惊鸿。
只因两位仙童生得是丰采异常,气宇不凡,一身道服是绕雾飘风,谁见了都要说一句神仙中人。
唐僧于是情知眼前人绝非俗辈,今天肯定又撞神仙啦。
两童子控背躬身,迎接道:“老师父,失迎,请里面坐。”
唐僧一听专请自己,欢喜之余,又添审慎。
前一阵已是叫自家菩萨失望,今儿到了别家道场,可不能再丢份了。
四人跟着清风明月,进了二门上了正殿,是朝南的五间大殿,用上明下暗的雕花格子闭着殿门。
此刻阳光倾斜从镂空的雕花投下斑驳的光影,犹如一幅繁花盛开的画卷在地面铺开。
两位仙童推开格子,请唐僧入殿,抬头只见那墙壁中间挂着五彩装成的“天地”两个大字。
字前设一张朱红雕漆的香几,几上有一副黄金炉瓶,炉边有方便整香。
唐僧见此,上前以左手拈香注炉,三匝礼拜。
拜毕,唐僧回头问道:“仙童,你五庄观真是西方仙界,为何不供养三清、四帝、罗天诸宰,只将‘天地’二字侍奉香火?”
清风明月笑道:“不瞒老师父说,这两个字是家师父谄佞出来的。它们上头的,礼上还当;下边的,受不得我们的香火。”
哪家敬奉香火的对象,会是谄佞出来的。
唐僧不由觉得童子年幼用词不当,疑道:“何为谄佞?”
二童答:“三清是家师的朋友,四帝是家师的故人;九曜是家师的晚辈,元辰是家师的下宾。”
这一个个名,可就大了。
沙僧曾是玉帝近臣,被贬下凡,最是知道高低,一听这些,整个人都谨小慎微起来,啥话都不敢说。
八戒不知真呀假呀,憨直脑袋给不了反应。
行者心思沉沉,静观默察。
唐僧倒不怀疑仙童说谎,顿时想要拜见:“令师何在?”
“家师元始天尊降简请到上清天弥罗宫听讲混元道果去了,不在家。”
听说仙人不在,唐僧稍有惋惜,但细作思量,又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也挺好。
至少今天不会又是什么考验了,浑身放松下来,不再警觉。
这一松懈,唐僧转而想到游玩到此,已是饭时,感到腹中有些饥饿,于是开口想借锅灶,饭毕就行。
清风、明月本就是接待他们,自无不可。
唐僧又吩咐行者山门前放马,沙僧看守行李,教八戒解包袱取些米粮,借他锅灶做顿饭吃。
三徒弟各自做事,唐僧就在前殿歇息歇息。
明月、清风避在一旁,调侃道:“好和尚!真个是西方爱圣临凡,真元不昧。知道师父命我们接待他,要将人参果与他吃。这就把三个徒弟调开了,若在边前,怎与他人参果见面?”
“哎~说归说。那三个嘴脸虽凶,性情倒是安静,不像师父说得那般需要防备。”
其实八戒哪里安顺,无奈孤掌难鸣,没有大圣配合,他不敢闹而已。
“师父老人家是小心驶得万年船,防患未然。不聊了,还是趁机先把师命完成。”
“兄弟,还不知那和尚是不是师父的故人,问他一问,莫要错了。”
两位童子又上前道:“启问老师可是大唐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
唐僧一惊,忙回礼:“贫僧就是,仙童为何知我贱名?”
清风明月对视一眼,点点头:“我师临行,曾吩咐教弟子远接。不期车驾来促,有失迎迓。老师请坐,待弟子办茶来奉。”
“不敢。”
明月急转本房,取一杯香茶,献与唐僧,又与清风道:“兄弟,不可违了师命,我和你去取果子来。”
二童离了唐僧,同到房中,一个拿了金击子,一个拿了丹盘,又将丝帕垫着盘底,径直往人参园内去。
喜欢西游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