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 回乡前夕-《天罡地契金刚伏魔手》

  苏任启回到京城此后一段时间。他偶尔被皇帝叫上朝议事,但更多的时候是在太学堂里教导太子功课。他家的情况总算是太平的,只是与他往来的宾客要比从前多了许多。这此宾客中有来自官场里面的高官也有来自江名头较响的侠客。

  时光飞逝转眼几个月过去了。苏任启总觉得自己被一些话题包裹在里头无法逃脱。例如作为太子老师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北伐立大功即将被封爵、封侯之类的话。世俗之人谋求光明前程、高官厚禄总是不遗余力的,苏任启不想因此沉溺在其中。当财富已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他需要更多的人身自由。

  春节过后,黄胜岢带着他们家老二、老三来京城找苏任启。他走时把俩兄弟留下来给苏任启作帮手。苏任启见京中并没有需要人手的地方。于是,彭天寿的两个儿子及他们俩个派去苏州给严伍极打下手去了。

  苏任启身边的人看似都已经各就其职。自己心中却有个梗卡在那里令人他不舒服。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梗他自己也讲不明白。

  一天午后,杜宰相忽然派人给苏任启下拜贴,说是一会便上门拜访他。

  人家堂堂宰相已经在来的路上。苏任启哪里还能有闭门不接之理。只是,他心想:今天我给太子“放羊”,自己好好休息一天陪孕妻;这老头哪来的灵通消息知道自己在家中?他平日里总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今日又是为何而来?好巧不巧,上官箐与云阳不家中。妻子宇文萱挺着大肚子,苏任启不忍见她多走动。他只好带上家中几个管事的出门迎贵宾。

  苏任启来到门外看见杜如海身着便装。他身后跟着六个护卫和两名轿夫。这么小阵仗苏任启明白对方是以私人身份来访的。

  苏任启将杜如海请入内堂分主宾坐好。杜如海面带微笑扫望一眼厅堂内饰。他的目光最终落到苏任启脸上。

  “小子方才在忙什么?你心中是否责怪我老头子不请自来叨扰你?”杜如海问道。

  “杜老这话从何说起,您老身居高位却能脱下官服来找我,定不会是件坏事吧。”苏任启说道。

  “哦?我上门来访你的念头早就有了,只是平日里公务缠身,而你又是太子的老师日间总在太学堂;今早还是从我儿那里得知你没在太学堂,因此才决定来访你。”杜如海说道。

  “我知道杜老平时忙,您要有事找我,只要派下边的人来支会一声,我上门寻你也是一样的。”苏任启说道。

  “你小子现在是北伐元帅又是附马爷还是太子老师,风头正盛之时;我老头子若是摆架子唤你上门,朝中大臣还不知道怎么编诽我。”杜如海说道。

  “杜老是不是想多了?您瞧我大哥于成志他可是隔三差五地派人来使唤我呢。”苏任启说道。

  “那可不能相提并论,因为你俩共事多年又是异姓兄弟私交甚深,他人自然说不了什么;何况,你不象京中其他官宦家的子弟一般游手好闲,我哪能随时能叫你上门?”杜如海又说道。

  “嘿嘿…杜老过奖了,我这个人随性惯了;要说这忙与闲之间嘛,若是眼中有事,手中之活自然停不下来;若是眼中若无事,便是往椅子后一靠哪怕再外头吵,心中也是清静。”苏任启说道。

  “你小子果然是年轻一代的佼佼者,一番话便能令我把年纪的老头有所悟。”杜如海说道。

  “言归正传吧,杜老来找我定不会是为了聊东家西家短的。”苏任启说道。

  “嗨…什么都瞒不了你,我来找你确实有点事;这个呆会再与你讲;我且问你自北伐回京以后,几个月来你怎么变得如此安分?我的意思是说不管是官场上还是江湖,有关你杀戮和革新的新消息几乎消声匿迹了;这可不是你之前的风格。”杜如海说道。

  “杜老,我要说只是因为我妻子仙儿有身孕;我须多抽点时间陪她,顺便照看家中生意;有时候,我考虑寻找些适合教育太子的方法;这您能相信吗?”苏任启说道。

  “你说的这些咋一听似乎合情合理,但是我知道以你的才智,这些事情还不足以羁绊得了你;但是就如:地方上报的许多大案、要案,有些至今仍然悬而未决、各地武林组织出来活动等等,此类事件你之前是最感兴趣的,现在居然能做到撒手不管;这一点令我百思不很得其解。”杜如海说道。

  “怎么说呢,单就杜老所举的两个例子来讲我首先说说第一例,近两年来我发现在我朝年轻学子的学习氛围十分浓厚,就拿我平日去的太学堂、国子监两处就培养出不少能人志士;他们既然有才,就该有用处;在他们的能力范围之内,我又何必处处夺人饭碗,以至有人有志不能伸呢。”苏任启说道。

  “你说得没错,天下人的饭,天下吃,有才之人不被重用长而久之是要出乱子的;甘愿把表现机会让给他人,我想也只有象你这样为朝廷立过天大功劳之人才能如此放得开了。”杜如海说道。

  “至于各地有江湖武林组频频活动之事,其无非是朝廷放出许多利民政策之后,百姓生活逐渐得到改善;在王法已经得到普及,他们之所以出来活动那是因为他们看到一些有利可图的事物,这些事物是地方衙门不方便插手管理的;它们是什么呢?我想该是一些:比如朝廷的律法或者政策有漏洞之类,只要有人稍微运作,能让部分人钻空子从中获利;我们可以派人收集他们活动资料回来作为完善律法和填补政策疏漏;至于那些人,我们可派人下去管制他们,至少让他们不给当地衙门添堵添乱。”苏任启说道。

  “江湖之人行踪不定,不好管啊。”杜如海说道。

  “这个好办,江湖人江湖管,比如让武功高强有武林世家背景的少英、阿箐等下去准能把他们收拾得服服帖帖的;杜老有所不知,江湖游侠哪怕是武功再高强,只要他们身上曾有污点,当他们看到官军时其内心也是害怕得要命哈哈哈…”苏任启笑道。

  “哦嚯?原来你心中早已有应对之策,先前倒是我多虑了。”杜如海说道。

  “自小于带你入京这几年来说你们所做之事用惊艳整个朝堂作比喻也不为过。”杜如海说道。

  “这都是陛下与杜老栽培的功劳。”苏任启说道。

  “陛下与我只是给了你们机会,而你们确实有真本事才做得到能人所不能的地步。”杜如海说道。

  “我这次来访你是因为前几天陛下召我与去御书房讨论关于‘如何认定此次北伐将士们的功劳及他们的分封问题’;具体封赏时间在五月份中旬,陛下打算封你一个大官,而我深知你并非迷恋权势,因此以私人身份提前过来与你说明。”杜如海又说道。

  “我与云阳是夫妻关系,也算是半个皇家人,至于为了朝廷作多大贡献那还不是分内之事,谈何功劳?”苏任启说道。

  “我早就知道你这么想,因此这一趟我是必须得来的。”杜如海说道。

  “小子你可知陛下打算为你破例赐封第一位异姓王。”杜如海又说道。

  “这……”苏任启说道。

  “你先别说话,且听我说完。”杜如海说道。

  “别推辞,你且听我说:首先你要为皇家考虑,当下三军众将士人人拥戴你,视你为军神武神,周边诸国皇室对你也是惧怕得要命,如果你不受封不受管皇帝怎么想?你立头功之人不受赏你于大哥及你手下的兄弟将士们怎办?你只有受了王爷的封号,其它诸国才会从惧怕你转变惧怕武周朝廷明白不?”杜如海又说道。

  “我老了,该让位给年轻一辈了;此次除了你拟定受予‘镇国精武王’,还有让你于大哥接任我宰相的位置;陛下知道你的几位妻子均不简单,外面还有几位红颜知己要进门,她们在一方均有滔天权力,而你的正妻却没有什么背景,鉴于她以怀孕之身助力北伐作出贡献,陛下打算受她‘护国一品贞静夫人’,好让她安心在家中牢牢掌握后院的权力。”杜如海继续说道。

  “其中利害之我已经知晓,多谢陛下与杜老为晩辈考虑周全。”苏任启说道。

  “此外,你的小兄弟小徒弟秦少英,陛下念他忠心不二,万险中千里送军讯回朝,之后又在北伐作战勇猛;他打算在他老家江州封他为‘忠信侯’;四品的侯爵在五品江州地方府衙吏地上,也够得他风光了。”杜如海说道。

  “在那里没有权力能约束他,介时我得敲打他一下,让他自我约束自己不作违法乱纪之事才行。”苏任启说道。

  “嗯,权力在手会用是福,不会用也是祸。”杜如海说道。

  “那是。”苏任启说道。

  “前几日,我听小于跟我说起你受仙人指引‘打算回江州老家一趟’,到底有没有这回事?”杜如海问道。

  “有的,我打算不日动身回去,好赶在仙儿生产之前回来。”苏任启说道。

  “我相信你的为人,因此之前对你的身世来历并没有过多地去了解,也没其他人跟我提起及,所以在这方面没关照到之处是我作为长辈的错;你这次回去顺便替我好好看看江州及你的家乡苏卢镇。”杜如海说道。

  “多谢杜老关心,我这次回去也就打算随便转悠一圈,并没有特别的目的。”苏任启说道。

  杜如海再寒碜几句后,便起身告辞了。

  苏任启送走杜如海,在他走进后院的路上总觉得杜老后面的话象是在给他什么提示,只是碍于什么顾虑因此没有言明。

  回家这个话题平日里不提也就罢了,一但把它提上日程苏任启恨不得马上动身回去。这是他恢复所有记忆之后第一次有的感觉。他不知道老奴苏必成是否一切安好。

  喜欢天罡地契金刚伏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