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扭曲之后的人性,人类都是乌合之众?-《我刷人类进化史,祖宗全破防》

  【到了实验的第三天,观察组发现狱警”们的态度变得越来越恶劣。】

  【他们会对“犯人”进行严格的每天三次的点名,还包括一次深夜的点名。】

  【而且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严格禁止“犯人”之间进行交流,这个规则里是没有的,规则只是说“犯人”和“狱警”不能说话,但是这些狱警会要求“犯人之间也不能进行交流。】

  【对于不听话的“犯人”,他们会把他关进小黑屋,不让他们上厕所,或者罚他们做俯卧撑,甚至他们还开始折磨“犯人”。】

  【这些行为不是实验方安排的,是这些“狱警”们自己想出来。】

  “这些家伙也太过分了!”

  历代许多古人心中浮现出了这个想法。

  并且,他们越来越震惊。

  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像真实的监狱了。

  这些假“狱警”完全是把这些“假犯人”当做是“真犯人”在对待。

  只是几天时间。

  就能让人性格变化这么大?

  无数古人都觉得难以置信。

  【从第四天开始,“犯人”们这边也发生变化,他们开始变得非常顺从,不再有人反抗,对于狱警的过分要求也言听计从,而这些狱警也变得更加嚣张。】

  【第五天,“狱警”们开始出现了一些反人类的一些行为,比如说命令“犯人”趴在地上,然后用脚去踩他们,而其他的“犯人”只会站在一边看,也没有要反抗的意思。】

  春秋时空位面。

  荀子看后轻叹一声:

  “人性本恶啊!”

  他觉得不是环境让这些“狱警”们变成坏人。

  而是这个实验与环境。

  把这些“狱警”本身的恶激发出来了。

  “人性复杂,哪里禁得起多番试探呢?”

  他摇了摇头,轻叹一声。

  ……

  【这个时候,监视小组发现有一些”犯人”出现了明显的精神障碍的一些状况,比如说身体开始发抖,还有好像恶心的那种状态。】

  【于是,津巴多就把一个真实监狱里的进行心理辅导的牧师请来,让牧师进去看了看这些“犯人”。】

  【牧师看完之后跟津巴多说,这些假装的“犯人”已经表现出跟真实监狱的“犯人”一模一样的状态,他认为这个实验极为不人道,应该立刻终止,但是津巴多拒绝了。】

  “怎么会这样?”

  历朝历代的众多古人再度震惊。

  这种情况让他们觉得匪夷所思。

  只是短短几天时间。

  明知道自己是”假犯人”的这些实验对象。

  怎么就会把自己当做是“真犯人”了呢?

  难道环境的影响真就这么大。

  能够完全扭曲人的行为与认知?

  深思之下。

  他们只觉得脊背一阵阵发凉。

  【后来在第6天,其他所有参与实验监控的这些人,都觉得这个实验开始变得极为不人道了,于是纷纷要求终止实验,甚至包括津巴多的女朋友,都要求他终止实验。】

  【最终,津巴多终止了实验,这个实验原计划两周,但只进行6天,就被终止了。】

  【虽然实验被终止了,但是津巴多认为他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就是人会随着环境或者身份地位的变化而产生心理甚至人格上的变化。】

  【其实,在实验过程中变成恶魔的不仅仅是这些“狱警”们,还包括津巴多本人。】

  【周围人都发现津巴多也似乎发生了一些人格上的变化,比如沉浸在典狱长的角色中,想把这个实验彻底进行到底。】

  “这个实验竟有如此可怕?”

  历朝历代的古人悚然一惊。

  他们没想到连设计这个实验的人都受到了负面影响。

  实验的过程超乎所有人想象。

  貌似引起的事故越来越大了。

  【后来,津巴多写了一本名为《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的书籍,详细阐述了这个实验以及他所得出的结论。】

  【所谓“路西法效应”是指:

  在特定情形下,一些本性纯良的普通人和社会团体的人格、思维和行为方式会因为外界的影响突然堕落,人性中的“恶”会被释放出来,出现集体做出违反道德的行为,甚至出现反人类的罪行。】

  春秋时空位面。

  荀子并不认同这所谓的“路西法效应”。

  因为他从这段说法中,看到的是认为人性善恶共存。

  而他坚定地认为,人性本恶,善是伪装。

  “不过这种实验方式,倒是有些意思。”

  他若有所思地看着上空。

  【斯坦福监狱实验让人们吃惊。】

  【仅仅五天时间,心智成熟、遵纪守法、拥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年轻人就变成了有暴力倾向的恶魔。】

  【实验结束,其中一个狱警说道:“我真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做出这种事,我真为自己感到很难过。”】

  【不仅如此,这个实验的部分结论也和《乌合之众》一书的观点很契合,那就是人很多容易受到团体的影响,而丧失理智。】

  弹幕飞出——

  【真别说,两者的确有共通之处。】

  【《乌合之众》: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没错,群体是情绪的放大器,所以容易被极端的观点吸引。】

  【《乌合之众》也说了,只有最极端的人,才能成为领袖。】

  【回复楼上,希特勒:雀食……】

  【虽然但是,《乌合之众》的写法,用的也是书中说的影响群体的方式:重复、断言和传染,不足够严谨和科学。】

  【有没有可能,正是这种不严谨与不科学给《乌合之众》这本书带来巨大影响力,然后反向又验证了这一说法。】

  【好家伙,你是懂思辨的。】

  ……

  历代许多有着谋朝篡位或造反之类想法的野心家们,看着高空玄幕,心头一震,均是眼前一亮。

  弹幕中议论的这些内容。

  给了他们许多的启发。

  简直可以说是为他们的大业提供了理论指导,指明了前进方向!

  “群体是情绪放大器”、“极端观点更容易影响群体”等等说法,令这些野心家们颇有茅塞顿开之感。

  基于这些理论。

  他们开始在脑中谋划各种煽动百姓的策略。

  与此同时。

  另外一边。

  历朝历代的许多皇帝脸色凝重起来。

  同样想到了这些理论,有可能会被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心中一时间颇为复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