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君主应该让人爱戴,还是让人畏惧?】
对着这个问题。
历代众多古人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那肯定是让人爱戴!
虽然作为君主,守卫皇权威严,让人畏惧是不能少的。
可若是治理百姓。
那还是得受人爱戴才能长治久安啊。
不过,接下来的视频内容。
却让他们有些意外。
【任何一位君主一定都想被人认为是仁慈而不是残酷,可是他不能滥用这种仁慈。】
【明智的君主,对残酷这个恶名,不用介意。】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他比那些过分仁慈、坐视混乱的人来说,要仁慈得多。】
【标榜仁慈的君主,往往使得整个社会都承受损失,而不记恶名,当机立断的君主,只是损害个别人利益。】
弹幕飞出——
【有点道理,比如朱元璋虽然对臣民很残酷,但却让天下有了秩序。】
【这个得分情况吧,乱世自然不能仁慈,但非乱世,仁慈也没什么问题吧。】
【宋仁宗觉得很淦。】
……
大明时空位面。
朱元璋看到后世之人指责他残酷。
眉头微皱,心中略微有些不喜。
所谓乱世用重典。
即便是在开国之初,发生的各种事件都不能允许他随意表露仁慈。
“此举所为,不过对症下药而已。”
他摇了摇头,治理一国之事。
哪能轻易决出是非来?
【究竟是被人爱戴好,还是被人畏惧好?】
【当然最好两者皆备,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个人想在两者之中有所取舍,那么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要安全得多。】
【大多数人都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
【君主如果完全信赖他们没有任何准备的话,就会招致灭亡。】
【人民冒犯一个自己爱戴的人,比冒犯一个自己畏惧的人,要更加少顾忌。】
【爱戴是靠不住的,畏惧则不然,人们往往由于害怕受到惩罚,而一直保持着畏惧之心。】
【君主应该使人民畏惧,但应当尽量避免被人憎恨。】
【马基亚维利最后总结道:人民爱戴君主,是基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感到畏惧,是基于君主的意志。】
【因此,一位明智的君主,应当立足于自己的意志之上。】
春秋时空位面。
孟子满脸不悦,冷哼一声:“暴论!”
“这分明就是暴君之说。”
此时玄幕中马基雅维利的观点与他的学说。
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背道而驰。
他说人性本善,马基雅维利说人都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
他倡导仁政,马基雅维利却说君主应当残酷对待臣民,要让臣民感到畏惧。
故而。
孟子对马基雅维利的这一套学说不太认同。
在他眼中,自己所倡导的,才是“王道”,是“圣明之君”之道!
而马基雅维利这一套,是“歪门邪道”,是“暴君”之道!
【另外,在需要使用暴力的时候应该毕其功于一役,因为民众越少品尝痛苦的滋味,反感自然越少。】
【相反地,施惠则应该细水长流,好让民众彻底品味。】
历代不少皇帝微微颌首。
治大国如烹小鲜,需得徐徐图之。
这个建议倒是没错。
【4、君主应该怎样守信?】
【很多人都认为,君主守信,不使用诡计,是值得赞美的。】
【然而现实经验却表明,那些曾经建立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却不重视守信。】
【而是懂得怎样运用诡计使人们晕头转向,并最终把那些一贯守信的人给征服了。】
【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
【一种方法是运用法律,另一种方法是运用武力。】
【第1种方法是人类特有的,而第2种方法是属于野兽的。】
【但因为前者常常有所不足,所以必须诉诸后者。】
【而君主必须同时具备人性和兽性。】
【当遵守信义对自己不利的时候,一位英明的君主绝不能遵守信义。】
弹幕飞出——
【好家伙,灵活的‘守信’是吧?】
【这种观点,属实是有点让人震惊。】
【好像大部分皇帝,都有些兽性过强,这里就不点名了。】
.....
众多古人此时也是震惊万分。
这与他们一贯信奉的道德观念实在相差太大。
诚实守信,在华夏古代普遍的道德观念中。
通常是被认为是美德。
不守信的人,常常会受到人们鄙夷。
然而。
马基雅维利却公然宣称,英明的君主绝不能遵守信义。
这是许多古人没办法接受的。
一时间。
许多古人对马基雅维利也有了鄙夷之情。
他们觉得马基雅维利的道德水平恐怕有点低。
居然教唆那些君主违背信义。
简直天方夜谭嘛。
【假如人民全都是善良的话,那么遵守诺言是正义的。】
【但是因为人民是善变的,因此君主也同样无需对他们遵守诺言。】
【但是,君主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伪装者。】
【对于君主来说,没有必要具备仕途意义上的美好品质,但是却很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些品质。】
【马基亚维利甚至断言,如果具备这一切品质,并且常常本着这些品质行事,那是有害的。】
【可是如果显得具备这些品质,那就是有益的。】
【你要显得慈悲为怀、笃守信义、合乎人道、清廉正直,并且还要这样去做。】
【但当你需要改弦易辙的时候,要能够原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弹幕飞出——
【总结:要做个没得感情的机器。】
【好家伙,这可真是说得太赤裸裸了一点也不加掩饰啊。】
【什么叫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就是了。】
【马基雅维利这书被封得不冤,这种内容,怎么能放在台面上来说呢?】
【事可以这么干,但话你不能这么说啊。】
【3、君主应该让人爱戴,还是让人畏惧?】
对着这个问题。
历代众多古人毫不犹豫地给出了答案:那肯定是让人爱戴!
虽然作为君主,守卫皇权威严,让人畏惧是不能少的。
可若是治理百姓。
那还是得受人爱戴才能长治久安啊。
不过,接下来的视频内容。
却让他们有些意外。
【任何一位君主一定都想被人认为是仁慈而不是残酷,可是他不能滥用这种仁慈。】
【明智的君主,对残酷这个恶名,不用介意。】
【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他比那些过分仁慈、坐视混乱的人来说,要仁慈得多。】
【标榜仁慈的君主,往往使得整个社会都承受损失,而不记恶名,当机立断的君主,只是损害个别人利益。】
弹幕飞出——
【有点道理,比如朱元璋虽然对臣民很残酷,但却让天下有了秩序。】
【这个得分情况吧,乱世自然不能仁慈,但非乱世,仁慈也没什么问题吧。】
【宋仁宗觉得很淦。】
……
大明时空位面。
朱元璋看到后世之人指责他残酷。
眉头微皱,心中略微有些不喜。
所谓乱世用重典。
即便是在开国之初,发生的各种事件都不能允许他随意表露仁慈。
“此举所为,不过对症下药而已。”
他摇了摇头,治理一国之事。
哪能轻易决出是非来?
【究竟是被人爱戴好,还是被人畏惧好?】
【当然最好两者皆备,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个人想在两者之中有所取舍,那么被人畏惧比受人爱戴,要安全得多。】
【大多数人都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
【君主如果完全信赖他们没有任何准备的话,就会招致灭亡。】
【人民冒犯一个自己爱戴的人,比冒犯一个自己畏惧的人,要更加少顾忌。】
【爱戴是靠不住的,畏惧则不然,人们往往由于害怕受到惩罚,而一直保持着畏惧之心。】
【君主应该使人民畏惧,但应当尽量避免被人憎恨。】
【马基亚维利最后总结道:人民爱戴君主,是基于他们自己的意志。而感到畏惧,是基于君主的意志。】
【因此,一位明智的君主,应当立足于自己的意志之上。】
春秋时空位面。
孟子满脸不悦,冷哼一声:“暴论!”
“这分明就是暴君之说。”
此时玄幕中马基雅维利的观点与他的学说。
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背道而驰。
他说人性本善,马基雅维利说人都是忘恩负义、容易变心的。
他倡导仁政,马基雅维利却说君主应当残酷对待臣民,要让臣民感到畏惧。
故而。
孟子对马基雅维利的这一套学说不太认同。
在他眼中,自己所倡导的,才是“王道”,是“圣明之君”之道!
而马基雅维利这一套,是“歪门邪道”,是“暴君”之道!
【另外,在需要使用暴力的时候应该毕其功于一役,因为民众越少品尝痛苦的滋味,反感自然越少。】
【相反地,施惠则应该细水长流,好让民众彻底品味。】
历代不少皇帝微微颌首。
治大国如烹小鲜,需得徐徐图之。
这个建议倒是没错。
【4、君主应该怎样守信?】
【很多人都认为,君主守信,不使用诡计,是值得赞美的。】
【然而现实经验却表明,那些曾经建立丰功伟绩的君主们,却不重视守信。】
【而是懂得怎样运用诡计使人们晕头转向,并最终把那些一贯守信的人给征服了。】
【世界上有两种斗争方法。】
【一种方法是运用法律,另一种方法是运用武力。】
【第1种方法是人类特有的,而第2种方法是属于野兽的。】
【但因为前者常常有所不足,所以必须诉诸后者。】
【而君主必须同时具备人性和兽性。】
【当遵守信义对自己不利的时候,一位英明的君主绝不能遵守信义。】
弹幕飞出——
【好家伙,灵活的‘守信’是吧?】
【这种观点,属实是有点让人震惊。】
【好像大部分皇帝,都有些兽性过强,这里就不点名了。】
.....
众多古人此时也是震惊万分。
这与他们一贯信奉的道德观念实在相差太大。
诚实守信,在华夏古代普遍的道德观念中。
通常是被认为是美德。
不守信的人,常常会受到人们鄙夷。
然而。
马基雅维利却公然宣称,英明的君主绝不能遵守信义。
这是许多古人没办法接受的。
一时间。
许多古人对马基雅维利也有了鄙夷之情。
他们觉得马基雅维利的道德水平恐怕有点低。
居然教唆那些君主违背信义。
简直天方夜谭嘛。
【假如人民全都是善良的话,那么遵守诺言是正义的。】
【但是因为人民是善变的,因此君主也同样无需对他们遵守诺言。】
【但是,君主必须深知怎样掩饰这种兽性,并且必须做一个伪装者。】
【对于君主来说,没有必要具备仕途意义上的美好品质,但是却很有必要显得具备这些品质。】
【马基亚维利甚至断言,如果具备这一切品质,并且常常本着这些品质行事,那是有害的。】
【可是如果显得具备这些品质,那就是有益的。】
【你要显得慈悲为怀、笃守信义、合乎人道、清廉正直,并且还要这样去做。】
【但当你需要改弦易辙的时候,要能够原地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弹幕飞出——
【总结:要做个没得感情的机器。】
【好家伙,这可真是说得太赤裸裸了一点也不加掩饰啊。】
【什么叫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就是了。】
【马基雅维利这书被封得不冤,这种内容,怎么能放在台面上来说呢?】
【事可以这么干,但话你不能这么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