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个狠人就是高骈,由宰相卢携推荐,被任命为镇海军节度使,前去镇压黄巢。】
【高骈上任后,一改其他节度使对黄巢视而不见的做法,直接对黄巢展开了疯狂围剿。】
【逼得黄巢手下十几位部将受降,走投无路之下,他只能转战向南,最终跑到岭南,占领了广州。】
【在这里,他将真正的脱胎换骨!】
……
大明时空位面。
朱棣怔怔地看着黄巢起义的画面。
许久后才回过神来。
他望着儿孙几人,突然开口道:
“你们可知,这黄巢最后为何会起义失败?”
朱瞻基立马抢先出答:
“很明显啊,因为他残暴不仁,杀人如麻。”
“既不把人当人看,也缺少对时局的把握度。”
朱棣没有回答,而是继续看向朱高炽。
朱高炽沉吟片刻后,徐徐道:
“黄巢这场行动,名为起义,实则流寇,除了烧杀抢掠,对百姓没有一丁点益处。”
“但凡到了一个新地方,就大肆劫掠,杀害当地官员,尽情开仓放粮,抢夺地主财产,却丝毫不事生产。”
“这种杀鸡取卵之法,能快活一时,却不能长久持续……”
说到这他顿了顿,见朱棣轻微颔首后,又继续道:
“若他在占据一片地方后,能安抚百姓、招募流民,缓缓积蓄势力,说不得真能成就一番事业!”
“不过他终究只是一落榜生而已,眼界有限,只想图一时之快,根本没有真正的战略方针,这便是他造反失败最重要的原因。”
朱棣瞥了眼孙子若有所思的样子,满意点头。
在他看来。
黄巢能起事是因为极端,而最后的失败也是因为极端。
极端仇视朝廷、士族,这就代表他一生注定走得如履薄冰。
世家大族可以是敌人,但也可以是朋友。
只需化敌为友,用士族的力量帮自己发展壮大,等到足够虎视天下之时,再展露獠牙,这才是王道!
正如那开国谋臣,朱升所言: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才是能成就霸业的关键。
而黄巢没有这种认知,可即便他有此远见,也不会去行动。
因为双方的阶级矛盾,已经无法调和!
……
【黄巢虽占领了广州,但地处偏远,资源有限。】
【再加之手下将士大多为北方人,他们思念家乡,渴望回家,军心逐渐不稳。】
【黄巢敏锐察觉到这个变化,他立即向朝廷献上一份求和奏表,说只要皇帝能封自己为天平军节度使,就愿意归降。】
【天平就是黄巢老家,他想回老家当个节度使,也算是光耀门楣,实现自己当初的理想了。】
【但这个请求,却被唐僖宗断然拒绝,让对方当了节度使,那天平军还能听自己的?】
【再者天平地处山东,离洛阳这么近,若是再起造反,岂不是心腹大患?】
【眼见如此,黄巢又退了一步,表示只要封自己为广州节度使,自己也能归顺。】
【其实这条件算有诚意了,广州偏僻远离政治中心,让黄巢老实待在那里,对大唐也没什么坏处。】
【宰相郑畋认为,如今国库空虚,需要静养,不如就答应黄巢。】
【唐僖宗也觉得这个条件可以接受,就要打算回应黄巢之时,另一个宰相卢携站了出来,表示拒绝和谈。】
【而他的动机也很简单,非是跟黄巢有什么大仇怨,单纯是郑畋同意,自己就必须反对。】
【唐末时政局十分复杂,不仅有宦官专政,还有一系列党争。】
【朝堂之上派系林立,双方不断斗争,只为了反对而反对,不管对方所说对错,唱反调就对了。】
大宋时空位面。
赵匡胤看到这,立马抚须长叹。
“唐王朝的此时景象,不禁让朕想起党争初起时的汉朝。”
身旁。
赵普在沉吟片刻后,回道:
“陛下所说,可是那汉桓帝时期发生的党锢之祸?”
“不错。”
赵匡胤目光望向远处,缓缓道:
“想那汉桓帝刘志初登大宝,却受制于权倾天下的太后梁妠,而她后续为了稳固自己地位,又将妹妹梁女莹嫁与皇帝。”
“在熬到梁妠离世后 ,刘志才最终得以亲政。”
“可原本刘志还一直忍让梁氏外戚,直到在皇后梁女莹去世之后,梁氏外戚核心人物,皇后的哥哥梁冀,竟派人刺杀他宠妃生母。”
“此举彻底惹怒了刘志,遂决定与宦官联手,共同铲除外戚,再加上后来一些想要挽救局势的士大夫……”
“彻底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党锢之祸’。”
闻言,赵普也不无感慨。
“陛下此言鞭辟入里。”
“一场持续了十几年的朝政党争,空耗国力,严重削弱了汉朝的统治基础,为后来王朝覆灭埋下了种子。”
赵匡胤眼睛一眯。
语气幽晦道:
“希望我大宋,能没有这些祸乱朝纲的党争吧?”
……
【而之前剿匪有功的高骈,是卢携推荐的,他认为高骈完全有能力剿灭黄巢,到时再立下大功,自己就能压住郑畋一头。】
【唐僖宗听后,只能中和一下两者意见。】
【他派人告诉黄巢,如果愿意归降,可封他为率府率,正四品官。】
【黄巢本来满心期望,认为自己这个要求非常合理,他即将成为一名正二品的封疆大吏。】
【结果几个月的等待,却只得来一个弼马温般的小官,这让他相当愤怒,认为皇帝在故意折辱自己。】
【至此,黄巢决定北上,誓死也要干掉屡屡侮辱自己的唐王朝!】
【在暴怒之下,黄巢带领大军一路向北,进入了湖广地区。】
【并且很顺利地就攻下了潭州和荆州。】
【两州数万唐军投降,却被黄巢屠杀,以示对唐王朝的蔑视。】
“这……”
大汉时空位面。
刘彻看到这里。
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唐僖宗真是无能之帝,一个对朝廷患有极端仇视的落榜生,岂能如此轻易作回应?”
这时。
因为政务来到殿内的卫青。
语气颇为不屑道:
“按理来说,既然朝中实力受限,就应该先答应那黄巢的请求,封其为广州节度使。”
“反正此地偏僻,资源欠缺,即便让那黄巢发展几年也成不了太大火候,而且还会因此多少改善一些对中央的看法。”
“结果,广州节度使舍不得封,反倒给了个芝麻小官来敷衍塞责。”
说到此处,卫青感到有些好笑。
“如此回应,恐怕不论是谁,都会暴跳如雷。”
“毕竟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刘彻点了点头,认同道:
“卫卿此言有理,那唐僖宗时期,政局腐败,党争不断,皇帝更是昏招频出。”
“即便黄巢成不了事,也会出现更多的李巢陈巢。”
“只是可惜那唐太宗打下的一片大好江山了。”
……
【高骈上任后,一改其他节度使对黄巢视而不见的做法,直接对黄巢展开了疯狂围剿。】
【逼得黄巢手下十几位部将受降,走投无路之下,他只能转战向南,最终跑到岭南,占领了广州。】
【在这里,他将真正的脱胎换骨!】
……
大明时空位面。
朱棣怔怔地看着黄巢起义的画面。
许久后才回过神来。
他望着儿孙几人,突然开口道:
“你们可知,这黄巢最后为何会起义失败?”
朱瞻基立马抢先出答:
“很明显啊,因为他残暴不仁,杀人如麻。”
“既不把人当人看,也缺少对时局的把握度。”
朱棣没有回答,而是继续看向朱高炽。
朱高炽沉吟片刻后,徐徐道:
“黄巢这场行动,名为起义,实则流寇,除了烧杀抢掠,对百姓没有一丁点益处。”
“但凡到了一个新地方,就大肆劫掠,杀害当地官员,尽情开仓放粮,抢夺地主财产,却丝毫不事生产。”
“这种杀鸡取卵之法,能快活一时,却不能长久持续……”
说到这他顿了顿,见朱棣轻微颔首后,又继续道:
“若他在占据一片地方后,能安抚百姓、招募流民,缓缓积蓄势力,说不得真能成就一番事业!”
“不过他终究只是一落榜生而已,眼界有限,只想图一时之快,根本没有真正的战略方针,这便是他造反失败最重要的原因。”
朱棣瞥了眼孙子若有所思的样子,满意点头。
在他看来。
黄巢能起事是因为极端,而最后的失败也是因为极端。
极端仇视朝廷、士族,这就代表他一生注定走得如履薄冰。
世家大族可以是敌人,但也可以是朋友。
只需化敌为友,用士族的力量帮自己发展壮大,等到足够虎视天下之时,再展露獠牙,这才是王道!
正如那开国谋臣,朱升所言: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这才是能成就霸业的关键。
而黄巢没有这种认知,可即便他有此远见,也不会去行动。
因为双方的阶级矛盾,已经无法调和!
……
【黄巢虽占领了广州,但地处偏远,资源有限。】
【再加之手下将士大多为北方人,他们思念家乡,渴望回家,军心逐渐不稳。】
【黄巢敏锐察觉到这个变化,他立即向朝廷献上一份求和奏表,说只要皇帝能封自己为天平军节度使,就愿意归降。】
【天平就是黄巢老家,他想回老家当个节度使,也算是光耀门楣,实现自己当初的理想了。】
【但这个请求,却被唐僖宗断然拒绝,让对方当了节度使,那天平军还能听自己的?】
【再者天平地处山东,离洛阳这么近,若是再起造反,岂不是心腹大患?】
【眼见如此,黄巢又退了一步,表示只要封自己为广州节度使,自己也能归顺。】
【其实这条件算有诚意了,广州偏僻远离政治中心,让黄巢老实待在那里,对大唐也没什么坏处。】
【宰相郑畋认为,如今国库空虚,需要静养,不如就答应黄巢。】
【唐僖宗也觉得这个条件可以接受,就要打算回应黄巢之时,另一个宰相卢携站了出来,表示拒绝和谈。】
【而他的动机也很简单,非是跟黄巢有什么大仇怨,单纯是郑畋同意,自己就必须反对。】
【唐末时政局十分复杂,不仅有宦官专政,还有一系列党争。】
【朝堂之上派系林立,双方不断斗争,只为了反对而反对,不管对方所说对错,唱反调就对了。】
大宋时空位面。
赵匡胤看到这,立马抚须长叹。
“唐王朝的此时景象,不禁让朕想起党争初起时的汉朝。”
身旁。
赵普在沉吟片刻后,回道:
“陛下所说,可是那汉桓帝时期发生的党锢之祸?”
“不错。”
赵匡胤目光望向远处,缓缓道:
“想那汉桓帝刘志初登大宝,却受制于权倾天下的太后梁妠,而她后续为了稳固自己地位,又将妹妹梁女莹嫁与皇帝。”
“在熬到梁妠离世后 ,刘志才最终得以亲政。”
“可原本刘志还一直忍让梁氏外戚,直到在皇后梁女莹去世之后,梁氏外戚核心人物,皇后的哥哥梁冀,竟派人刺杀他宠妃生母。”
“此举彻底惹怒了刘志,遂决定与宦官联手,共同铲除外戚,再加上后来一些想要挽救局势的士大夫……”
“彻底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党锢之祸’。”
闻言,赵普也不无感慨。
“陛下此言鞭辟入里。”
“一场持续了十几年的朝政党争,空耗国力,严重削弱了汉朝的统治基础,为后来王朝覆灭埋下了种子。”
赵匡胤眼睛一眯。
语气幽晦道:
“希望我大宋,能没有这些祸乱朝纲的党争吧?”
……
【而之前剿匪有功的高骈,是卢携推荐的,他认为高骈完全有能力剿灭黄巢,到时再立下大功,自己就能压住郑畋一头。】
【唐僖宗听后,只能中和一下两者意见。】
【他派人告诉黄巢,如果愿意归降,可封他为率府率,正四品官。】
【黄巢本来满心期望,认为自己这个要求非常合理,他即将成为一名正二品的封疆大吏。】
【结果几个月的等待,却只得来一个弼马温般的小官,这让他相当愤怒,认为皇帝在故意折辱自己。】
【至此,黄巢决定北上,誓死也要干掉屡屡侮辱自己的唐王朝!】
【在暴怒之下,黄巢带领大军一路向北,进入了湖广地区。】
【并且很顺利地就攻下了潭州和荆州。】
【两州数万唐军投降,却被黄巢屠杀,以示对唐王朝的蔑视。】
“这……”
大汉时空位面。
刘彻看到这里。
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这唐僖宗真是无能之帝,一个对朝廷患有极端仇视的落榜生,岂能如此轻易作回应?”
这时。
因为政务来到殿内的卫青。
语气颇为不屑道:
“按理来说,既然朝中实力受限,就应该先答应那黄巢的请求,封其为广州节度使。”
“反正此地偏僻,资源欠缺,即便让那黄巢发展几年也成不了太大火候,而且还会因此多少改善一些对中央的看法。”
“结果,广州节度使舍不得封,反倒给了个芝麻小官来敷衍塞责。”
说到此处,卫青感到有些好笑。
“如此回应,恐怕不论是谁,都会暴跳如雷。”
“毕竟兔子急了还咬人呢!”
刘彻点了点头,认同道:
“卫卿此言有理,那唐僖宗时期,政局腐败,党争不断,皇帝更是昏招频出。”
“即便黄巢成不了事,也会出现更多的李巢陈巢。”
“只是可惜那唐太宗打下的一片大好江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