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再开会-《重生80年代当富翁》

  第二天,天微微亮,李向阳就骑着自行车来到杨家庄。

  在杨民等村干部的陪同下开始视察田地,杨开拿着写好的文件在一旁陪同。

  离开村庄数百米的距离,杨民指着面前平整的土地说:“李乡长,这片地大概有数百亩,我们准备在这里建设大棚。”

  “当然了,前期肯定用不了这么多地,但考虑到后续的发展,才计划在这里。”

  李向阳看着眼前绿油油的麦田,微风拂过,麦浪轻轻翻滚,他沉思片刻后说:“地方是挺不错的,如果上面通过你们的方案,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开工?”

  杨民没有说话,看向一旁的杨开,眼神里带着一丝信任和期待。

  杨开见状连忙说:“李乡长,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会马上开始动工。”

  “大棚种植虽然有技术要求,但是前期还是需要做许多工作,比如平整土地、盖大棚等。”

  李乡长收回目光,看着杨开说:“那这样不是要毁坏一些庄稼?这是不是有些太浪费了?不能等地里庄稼熟了再开始吗?”

  杨开认真地回答:“李乡长,这些我们都考虑过了。”

  “年前雨水少,今年冬天虽然冷,但是没下几次雪,地里还是比较缺水的。有些地块缺苗多,长势也不好,即使成熟了也打不了多少粮食。”

  “如果我们现在动工,那到时候的收益绝对比种粮食的收益多,到时候也能从粮站买粮食,补贴村里。”

  李向阳听后,既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面无表情地问:“你刚才说天旱缺水,现在大家都是用的窖水,雨水多了还好,要是不下雨,那村民用水都是问题。”

  “虽然大坝也会放水,但这个时间是没法确定的。你们种植大棚肯定也需要水,到时候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杨开自信地说:“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之所以选择这个地方,就是因为这里离杨家河只有三里路,那里有河,水流还不错,只不过那里有段坡路,得费些力气,但可以解决用水问题。”

  李向阳听后,脸上露出了一丝赞许的神情,点头说:“你们考虑的非常周到。”

  然后一行人就在这片地查看。

  李向阳仔细地观察着土地的土质,杨开在一旁给他介绍着这片土地的一些特性,比如哪块地的土壤肥力比较高,哪块地可能需要更多的改良措施等。

  杨民则时不时地插上几句话,讲述着村里对这片土地的规划和期望。

  视察完以后,杨民热情地想请李向阳去家里吃饭,他笑着说:“李乡长,忙了一上午了,去家里吃个便饭吧。”

  李向阳拒绝了,说:“杨村长,吃饭就不用了,我得赶紧回乡里向上面汇报,等有时间我再去你们家。”

  一行人把李向阳送到村口,在他要骑车离开时,杨开连忙说:“李乡长,这是我准备好的材料。”

  李向阳接过材料,将其小心地放在包中,对着几人说:“大家不用送了,你们回去吧,等有消息了,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你们。”

  随后,他便骑着自行车离开了。

  杨民等人一直望着李向阳的背影,直到他骑出百米距离才转身回去。

  李向阳骑着自行车,一路颠簸,额头上满是汗珠。

  回到乡里后,他顾不上其他,先径直走向食堂去吃饭。

  端着饭菜坐在角落里默默地吃着。

  脑海里还在不断回想着杨家庄的那片土地,杨民期待的眼神和杨开自信的回答。

  吃完饭,他匆匆走向自己的办公室。

  然后坐在办公桌前,开始整理材料。

  他把在杨家庄视察时的所见所闻,村民们的想法和规划,尤其是杨开写的那份详细的文件,都仔细地整理起来。

  一边整理,一边在本子上记录着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补充意见。

  李向阳深知这份材料的重要性,它关系到杨家庄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自己在乡里工作的意义能否真正实现。

  一切准备就绪后,他拿着整理好的资料,怀着一丝紧张又期待的心情向一把手的办公室走去。

  他在门口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轻轻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一把手沉稳的声音。

  李向阳推开门走了进去,一把手正坐在办公桌后看文件。

  看到李向阳进来,一把手微笑着说:“向阳啊,坐吧,杨家庄视察得怎么样了?”

  李向阳在办公桌对面的椅子上坐下,然后把材料递过去,说:“王书记,这是我在杨家庄视察的结果。杨家庄的村民们积极性很高,他们想在村外那片数百亩的土地上建设大棚。”

  王书记接过材料,一边翻看一边问:“那他们有什么具体的规划和应对措施吗?毕竟建大棚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到很多方面的问题。”

  李向阳清了清嗓子,回答道:“总体来说,他们考虑的很周全。”

  “我去地里看了,由于干旱加上今冬少雪,有些地方缺苗率很高,长势不好。他们计划选这些地方动工,虽好会损坏一些庄稼,但从长远收益来看是值得的。”

  “对于用水问题,也有了解决方案。他们选的那块地离杨家河只有三里路,虽然有段坡路,但能解决用水。我也去他们说的水源地看了,水流量不错,可以满足需求。”

  王书记听着,不时地点头,脸上露出沉思的表情。

  他继续翻看材料,看到杨开对人员管理、资金监管和市场调研等方面的应对方案时,抬起头说:“这个杨开看起来很有能力啊。不过,资金方面他们打算怎么解决呢?村民集资毕竟有限,后续如果遇到困难怎么办?”

  李向阳回答:“他们目前有村民集资的七万元已经到位,并且也会考虑与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合作,同时如果企业发展良好,会用盈利来扩大规模。”

  “对于贷款方面,他们也会根据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和预期收益来评估还款能力,并且制定详细的还款计划。”

  王书记听完,靠在椅背上,思考了一会儿说:“向阳啊,杨家庄的这个方案有一定的可行性,但也存在不少风险。你觉得我们乡里应该给予什么样的支持呢?”

  李向阳认真地说:“王书记,我觉得我们可以在技术指导上给予支持,比如安排农业专家去给村民们讲解大棚种植技术。”

  “在政策方面,可以适当放宽一些限制,让他们更容易开展工作。如果有合适的资源,也可以帮他们联系一些投资或者合作的机会。”

  王书记微微点头,说:“你说的有道理。这样吧,到时候你和其他相关部门商量一下,制定一个更详细的扶持计划。现在我们通知其他同志,大家再开个会,尽快把这件事情决定下来,我们还要向县里申请。”

  李向阳心中一喜,连忙说:“好的,王书记,我现在就去通知其他干部。”

  乡里会议室里,气氛略显庄重。

  一张长长的会议桌周围坐满了人,王书记坐在首位,面容沉稳而严肃,眼神中透着一种决策的威严。

  李向阳紧挨着王书记落座,表情认真而专注,手里紧紧握着一沓资料,都是他从杨家庄带回来的心血结晶。

  其他干部也依次而坐,有的在低声交谈,有的在翻阅着自己的笔记本,整个会议室弥漫着一种期待又谨慎的氛围。

  等人员到齐,王书记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地说:“好了,人齐了,咱们现在开会。今天的会议还是关于杨家庄成立‘希望农业有限公司’的事情,李乡长已经去杨家庄考察过了。”

  “对于大家提出的问题,村干部也给出了答案。下面请向阳同志给大家介绍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