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石永武-《重生80年代当富翁》

  石永军说:“你这可不是小打小闹,我爸初二从你们家回来,就一直夸你有本事,说你爸妈、奶奶以后跟着你享福了。”

  杨开哈哈一笑,没有说话。

  石永军又问:“你这比我还小,咋想着做生意?你就不怕投机倒把的?要是被那些人抓了,那想出来可不容易。”

  杨开轻轻叹息一声,说:“穷则思变,家里姊妹多,一年到头勉强维持温饱,不像城里人,有白面馒头吃,为了能填饱肚子,不得不想办法呀。”

  接着,他又叹息一声,说:“投机倒把?我已经进去过了。

  去年年前一个月,村集体让我在城里卖货,被人举报了,关了一个星期呢,不给吃喝,不让睡,还殴打。

  要不是村里人齐心围了领导办公的地方,说不定我现在还在里面呢。

  这事老姨夫知道呢,公事公办,直到我出来了,他还上门训斥我呢。”

  杨开最后一句话带着嘲讽,他到现在都记得堂哥杨文的话,父亲去老姨夫家求助,老姨夫说,投机倒把,这可是违法犯罪,他只能打听消息,其他的他帮不了。

  石永军知道父亲的性格,听杨开这么说,他无奈地说:“我爸那人就那样,对谁都是公事公办。

  和他一样的领导,别人家的子女不是在基层部门,就是银行等其他部门。

  我们兄弟几个,大哥靠自己进了检察院,我们几个的工作都是自己找的,他一点忙都不帮,我到现在还是临时工,没转正呢。”

  杨开说:“时代变了,国家开始搞改革开放,以后一切肯定以发展经济为主。

  一家人在一起,做事齐心协力携手共进,日子会越来越好。

  如果散养,最后怕是七零八碎。”

  老二石永武听到这话,也凑了过来,他穿着一件有些旧的蓝色工作服,眼神里透着一丝精明。

  他说:“哎,你老姨夫这人,我让他把我弄进他们单位,他死活不愿意,还骂我。

  说的多了,他甚至还动手呢。

  我们家前排一家,那小子和我一起长大,他爸职位还没你老姨夫高,人家硬是把自己儿子从国营单位弄到自己单位了。”

  杨开看了他一眼,他知道,这是一个聪明人,有野心。

  杨开记得,他媳妇的娘家在银行系统工作。

  石永武见求自己父亲没用,就想着让自己岳父帮忙,他岳父那边知道自己女儿的性格,压不住女婿。

  他们家害怕把女婿弄到单位,以女婿的本事,肯定混的风生水起,到时候自己女儿就危险了。

  所以他们宁愿养着女婿,也不愿意把他弄进单位。

  九十年代,国营企业开始重组,改革之风盛行,石永武让自己二哥顶了自己的位置。

  他在外面做摩托生意了,挣了一些钱。

  他每天早出晚归,那时摩托车还算是新鲜玩意,他到处寻找货源,联系买家。

  后来摩托不好卖了,他又想着做其他事,可惜最后都不温不火。

  他尝试过开小饭馆,可是因为位置不好,加上竞争激烈,没多久就关了门;

  又去做过服装生意,却因为款式跟不上潮流,也没赚到多少钱。

  杨开看着石永武问,“永武叔,你在哪个单位上班?”

  石永武回答道:“矿场。”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无奈。

  杨开眼睛一亮,说:“这可是个好单位呀,你怎么还抱怨啊。”

  石永武皱着眉头说:“工资福利都挺不错的,但是都在地下,而且都是下苦力,太累了。

  每次下到矿井里,那黑暗潮湿的环境就像一个巨大的怪兽,仿佛要把人吞噬。

  而且那繁重的体力活,一天下来,骨头都像散了架似的。”

  杨开说:“其实你也可以试试从厂里往行政单位调啊,只要有成绩,加上老姨夫帮忙,应该不难吧。”

  石永武抱怨起来:“唉,你老姨夫那人不提了,眼看着没几年就退休了,不想着帮一下我们几个,整天就是公事公办。让他帮忙还不如求别人呢。”

  他一边说着,一边无奈地摇着头,眼神里满是失望。

  杨开笑了笑没有接话,他知道这是老姨夫家的家务事,自己也不好多说什么。

  石永武说:“刚才听你说在外面做生意?主要是卖什么?”

  杨开说:“医药,还有就是准备买衣服。”

  石永武好奇地问:“你在啥地方做生意?不怕投机倒把的?”

  杨开认真地说:“我在江岛那边,那边暂时还是呆鹰国在管,只要手续齐全,按时交税,人家不会管你的。不过,后面可能就要在深区那边发展了。”

  石永武眼睛里闪过一丝疑惑,说:“深区?是不是新闻里说的什么经济特区?那边让做生意?不管吗?”

  杨开解释道:“深区那边允许做生意,不过想去那里有些难,要边防证,不然进不去。

  那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地方,到处都在建设,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街道上的人都充满了干劲。”

  石永武问:“那你当时怎么去的?”

  杨开回忆着说:“我是没办法,想碰碰运气,刚好有个朋友在那边,就那样过去了。

  当时心里也很忐忑,不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

  石永武叹了口气说:“唉,我还想着去那里呢,看来不行了。”

  杨开安慰他说:“也不一定。你没看新闻吗?国家一直在强调经济建设,市场经济,说明国家政策开始变化了。

  说不定内地慢慢也可以做生意了,到时候可就没有投机倒把了。”

  石永武眼睛里有了一丝希望,说:“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杨开充满信心地说:“应该不远了。沿海地区有些地方已经开始包产到户,有的地方开始搞乡镇企业了,一切都在变了。”

  其实,杨开说的没错,现在已经是1983年,今天可是会发生许多大事。

  最主要的是1983年8月25日,国家发布《关于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的决定》。

  开始了大规模的“严打”斗争,有效地维护了社会治安,保障了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秩序的稳定。

  1983年10月,国家发布《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体制的正式废除。

  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获得了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农民可以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推向市。

  石永武皱着眉头,眼睛里带着疑惑,问杨开:“你在外面一年了,感觉怎么样?”

  杨开的眼神中透着一丝忧虑,缓缓地说:“国家很穷,人民的日子太苦了。

  城里大多数人还能吃上白面,有困难街道办多多少少也会有些帮助。

  农村可就比这苦多了,农民自己种粮食,反而吃的是杂粮,就这仍然是忍饥挨饿吃不饱肚子,听说有的地方更是一家穿一身衣服。

  国家也察觉了人民的日子苦,所以开始建设特区,总结经验。

  这几年,有些地方开始搞土地改革,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搞村集体企业等,都在想办法改变现状。

  几年实践,国家已经有了经验,相信很快就会出台政策鼓励大家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也会允许商贩走街串巷。”

  石永军听了,眼睛一下子瞪大了,提高了声音说道:“要土地改革?那不是又回到原来了吗?”

  杨开连忙摆手,解释道:“土地改革并不是说土地是你的,土地是国家的,你只有种植的权利,不能买卖。

  这也就避免了大锅饭时代一些不干活混吃混喝的人,你自己的地,你好好种就有饭吃,你要是还和原来一样,那就饿肚子吧。”

  石永军挠了挠头,似乎理解了一些,接着又问:“你这说的是农村,那对城里有啥影响。”

  杨开往树根上靠了靠,让自己坐得更舒服些,然后认真地说:“政策一旦放宽,那就代表着村集体也可以成立企业。

  新企业刚开始肯定是激情四射,员工热情非常高,他们的思想也不拘一格,工作效率快,试错成本低,产品一旦上市,绝对会大卖。

  相反得,国营企业成立几十年了,员工工作状态怎么样你们自己也知道,工作效率更不用说。

  一旦市面上有相同的产品,价格比国营厂低,服务态度比国营厂好,你们说说会怎么样?”

  石永武沉思了一会儿,说:“那国营企业的工人可就有压力了,不过这对咱们老百姓来说,能买到便宜又好的东西也是好事啊。

  可是,国营企业要是被挤垮了可咋办?”

  杨开笑了笑说:“国营企业也有自己的优势,他们有多年的经验,设备也比较齐全,只要能改变一下管理方式,提高工人的积极性,也不会那么容易被挤垮的。

  再说了,这市场大着呢,大家都有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