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及安身立命的大事,全村都有份,林帮娣才不甘心就这么被秦小妹糊弄过去,抱着孩子往地上一躺就要闹。
“诶!干啥哩!没听人家说没材料了?你闹有啥用?难道想抢?”
说着话,这人利落一捞,就把林帮娣又拉了起来。
没能顺利倒在地上,林帮娣不死心还想撒泼,结果刚起了个势就被汹涌而至,争先恐后急着挑板材的社员们硬架起来,连带着秦运国一块儿丢了出去。
谁不想挣钱?
谁不眼红旱涝保收的手艺人?
眼下可不是讲情面的时候。
结果就是大溪沟村只要想合伙做豆腐生意的社员都成功订到了模具,只等做好就开工,唯独大榕树秦家,从老大到老四,都没定到模具。
他们急啊~急的没法儿,越急对老大家的埋怨就越甚,回去关上门就打了一架。
闹得李祖富放话说要把所有人都赶出去,才消停下来。
尤其第二天秦小妹和队长带着豆腐去了一趟城里,回来就开会说高科长十分满意大溪沟村豆腐的品质,做担保人帮助村子拿下了厂一区食堂的豆腐供应,三家人更是急的好像热锅上的蚂蚁。
“虽然只是厂一区,可订单量也不少,咱们刚刚起步,步子不要迈的太大,实实在在就好。最重要的一点,送出去的豆腐一定不能有质量问题!”李祖富红光满面。
不怪他喜形于色,实在事情顺利的出奇,好像命中注定,本就应该这样。
“相信日子久了,咱们的态度和品质会打动大领导!将另两个厂区食堂的豆腐也交给咱们大溪沟村来供应!到时候天干、雨水就再也不能影响咱们的收入了!”
李祖富忍不住激动,嗓音都在颤抖,当了一辈子农民,他还是头一回带全村人做生意。
幸运的开了个好头,真是个好兆头~
心里美滋滋,李祖富没忘记这都是谁的功劳。
妇女主任不知道打哪儿掏出朵红布扎的大红花套在秦小妹脖子上,硬把脸蛋子红彤彤的她推到台子上。
一低头,底下全是社员亮晶晶的眼睛,她还没开口,已经是掌声一片,还夹杂着几句赞扬。
“老钱家上辈子修的啥福啊?出门溜达捡个大闺女,又能挣钱心眼儿又好,没得说啊!”
“那也是人老钱家厚道,这些年仰仗他的手艺,村里可省心不少,积德行善的人家该有好运的。”
“说到这个·····那老秦家这两年倒霉冒烟儿了····能不能是因为坏事儿干太多了?”
至于都干了些什么坏事儿,首先虐待秦老二留下的孤女就不应该。
那可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啊~人家亲爹还留下那么多钱,就是看在钱的面子上,也不应该虐待孩子。
逼的人家没有活路,还是个孩子的年纪就分出去单过。
要不是事事都得靠自己,也不能倒在坑里被老钱家捡到。
愈发觉得善恶终有报,不知不觉间老钱家和老秦家竟成了对照组,社员们提起一方必提起另一方,语气中都是唏嘘。
站在台子上,秦小妹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捡了点儿展望未来的好听话讲了。
气氛起来后李祖富也上台,二人同说起三天后收豆腐的价格。
“咱们手工豆腐供应给供销社是一毛七一斤,供销社卖两毛五,这是固定价格。
国钢厂的订单咱们刚开始做,还没摸出门路来,好在高科长人不错,不卡着咱们,说好之前给多少就给咱们多少,价格每斤两毛钱。”
批量供应肯定要比零售便宜一些,就这也是有的赚的。
秦小妹此话一出,底下人群好一阵骚动,社员们几乎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掩盖不住的笑意。
是了,豆腐供应给国钢厂食堂价格更高不说,量也更大,这要是稳定下来,能给村里人提供不少工作机会。
“太好了!每斤多了三分钱,一公斤就是六分钱,比编筐、卖鸡蛋挣钱多了!”
果然!还得是手艺人吃香!
社员们激动非常,已经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就回家通宵磨豆,精进手艺。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李祖富扫视一眼激动的人群,沉声道:“豆腐价格好,都是小妹的功劳,承的是人家高科长的情,可不能给人家丢脸,质量是一定要严格把控的!”
说到这里,豆腐坊的几个女工,包括春草、秀珍在内全都站了出来。
“这些女同志大家都熟,咱们村豆腐品质稳定,口感一流,都是出自她们手中。”说起来就骄傲,要知道之前李祖富抓副业做豆腐,可没什么人支持。
“从明天起豆腐坊不再做豆腐,改为质检站!所有家庭作坊出来的豆腐一块不落全要送过来检查质量有没有问题,有偷工减料的、形状不好不达标的,自己拿回去!超过三次不合格就甭做了!”
至于标准,李祖富使了个眼色,二狗等人立马提着篮子走进人群,将篮子里的豆腐递给社员传看。
“豆腐房的女同志们最少都有两年工龄,熟练,公正,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自己手艺不精可不许缠着人家打击报复!被发现立马取消家庭作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了一辈子大队长管了一辈子人的李祖富最知道制定规则的重要性。
正所谓丑话说的早,日子过的好。
为了规避以后极大可能会出现的不必要的矛盾,他甚至白纸黑字把今天开会提到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
每一户登记在册的家庭作坊都派代表按了手印,杜绝了胡搅蛮缠的可能性。
大会从晚饭时候开到月上中空,结束后也没人回去睡觉,公屋前的石头碾子前排满了人,比白天还热闹。
没有人说累,也没有人说困,妇女们端着泡好的豆,男人脱掉上衣哐哐就是转。
豆腐生意尚未步入正轨,碾子眼下只有公屋前这一个和豆腐房里的一个。
不够用,根本不够用。
眼看那队排的比自己命还长,端着豆的钱大娘眼角抽了抽,转身就走。
“明儿找老梁家借头骡子,上我娘家去把碾子借过来试试吧?这么排队啥时候能轮到咱家?”钱大娘端着豆又回来了,一进门就发牢骚。
今天是十五,月光盈盈洒满整个小院儿,亮堂堂的,老钱头祖孙三人还没休息,做不了太精细的活儿,处理一下板材还是可以的。
正式接手大部分工作后,钱庆春的身板儿更结实了。
处理过的两米长板材立在他身边,甚至显的很娇小,单薄。
听到母亲的话,钱庆春只略想了想就点头回道:“去呗,正好明儿没工做,我去拉回来。”
瞧瞧今天社员们的认真程度,那热乎劲儿离得近了都烫人,还是自己家置一个石碾子得了,又不是没有。
喜欢重回七零,不做弃妇
“诶!干啥哩!没听人家说没材料了?你闹有啥用?难道想抢?”
说着话,这人利落一捞,就把林帮娣又拉了起来。
没能顺利倒在地上,林帮娣不死心还想撒泼,结果刚起了个势就被汹涌而至,争先恐后急着挑板材的社员们硬架起来,连带着秦运国一块儿丢了出去。
谁不想挣钱?
谁不眼红旱涝保收的手艺人?
眼下可不是讲情面的时候。
结果就是大溪沟村只要想合伙做豆腐生意的社员都成功订到了模具,只等做好就开工,唯独大榕树秦家,从老大到老四,都没定到模具。
他们急啊~急的没法儿,越急对老大家的埋怨就越甚,回去关上门就打了一架。
闹得李祖富放话说要把所有人都赶出去,才消停下来。
尤其第二天秦小妹和队长带着豆腐去了一趟城里,回来就开会说高科长十分满意大溪沟村豆腐的品质,做担保人帮助村子拿下了厂一区食堂的豆腐供应,三家人更是急的好像热锅上的蚂蚁。
“虽然只是厂一区,可订单量也不少,咱们刚刚起步,步子不要迈的太大,实实在在就好。最重要的一点,送出去的豆腐一定不能有质量问题!”李祖富红光满面。
不怪他喜形于色,实在事情顺利的出奇,好像命中注定,本就应该这样。
“相信日子久了,咱们的态度和品质会打动大领导!将另两个厂区食堂的豆腐也交给咱们大溪沟村来供应!到时候天干、雨水就再也不能影响咱们的收入了!”
李祖富忍不住激动,嗓音都在颤抖,当了一辈子农民,他还是头一回带全村人做生意。
幸运的开了个好头,真是个好兆头~
心里美滋滋,李祖富没忘记这都是谁的功劳。
妇女主任不知道打哪儿掏出朵红布扎的大红花套在秦小妹脖子上,硬把脸蛋子红彤彤的她推到台子上。
一低头,底下全是社员亮晶晶的眼睛,她还没开口,已经是掌声一片,还夹杂着几句赞扬。
“老钱家上辈子修的啥福啊?出门溜达捡个大闺女,又能挣钱心眼儿又好,没得说啊!”
“那也是人老钱家厚道,这些年仰仗他的手艺,村里可省心不少,积德行善的人家该有好运的。”
“说到这个·····那老秦家这两年倒霉冒烟儿了····能不能是因为坏事儿干太多了?”
至于都干了些什么坏事儿,首先虐待秦老二留下的孤女就不应该。
那可是血脉相连的亲人啊~人家亲爹还留下那么多钱,就是看在钱的面子上,也不应该虐待孩子。
逼的人家没有活路,还是个孩子的年纪就分出去单过。
要不是事事都得靠自己,也不能倒在坑里被老钱家捡到。
愈发觉得善恶终有报,不知不觉间老钱家和老秦家竟成了对照组,社员们提起一方必提起另一方,语气中都是唏嘘。
站在台子上,秦小妹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就捡了点儿展望未来的好听话讲了。
气氛起来后李祖富也上台,二人同说起三天后收豆腐的价格。
“咱们手工豆腐供应给供销社是一毛七一斤,供销社卖两毛五,这是固定价格。
国钢厂的订单咱们刚开始做,还没摸出门路来,好在高科长人不错,不卡着咱们,说好之前给多少就给咱们多少,价格每斤两毛钱。”
批量供应肯定要比零售便宜一些,就这也是有的赚的。
秦小妹此话一出,底下人群好一阵骚动,社员们几乎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掩盖不住的笑意。
是了,豆腐供应给国钢厂食堂价格更高不说,量也更大,这要是稳定下来,能给村里人提供不少工作机会。
“太好了!每斤多了三分钱,一公斤就是六分钱,比编筐、卖鸡蛋挣钱多了!”
果然!还得是手艺人吃香!
社员们激动非常,已经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刻就回家通宵磨豆,精进手艺。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李祖富扫视一眼激动的人群,沉声道:“豆腐价格好,都是小妹的功劳,承的是人家高科长的情,可不能给人家丢脸,质量是一定要严格把控的!”
说到这里,豆腐坊的几个女工,包括春草、秀珍在内全都站了出来。
“这些女同志大家都熟,咱们村豆腐品质稳定,口感一流,都是出自她们手中。”说起来就骄傲,要知道之前李祖富抓副业做豆腐,可没什么人支持。
“从明天起豆腐坊不再做豆腐,改为质检站!所有家庭作坊出来的豆腐一块不落全要送过来检查质量有没有问题,有偷工减料的、形状不好不达标的,自己拿回去!超过三次不合格就甭做了!”
至于标准,李祖富使了个眼色,二狗等人立马提着篮子走进人群,将篮子里的豆腐递给社员传看。
“豆腐房的女同志们最少都有两年工龄,熟练,公正,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自己手艺不精可不许缠着人家打击报复!被发现立马取消家庭作坊!”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当了一辈子大队长管了一辈子人的李祖富最知道制定规则的重要性。
正所谓丑话说的早,日子过的好。
为了规避以后极大可能会出现的不必要的矛盾,他甚至白纸黑字把今天开会提到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
每一户登记在册的家庭作坊都派代表按了手印,杜绝了胡搅蛮缠的可能性。
大会从晚饭时候开到月上中空,结束后也没人回去睡觉,公屋前的石头碾子前排满了人,比白天还热闹。
没有人说累,也没有人说困,妇女们端着泡好的豆,男人脱掉上衣哐哐就是转。
豆腐生意尚未步入正轨,碾子眼下只有公屋前这一个和豆腐房里的一个。
不够用,根本不够用。
眼看那队排的比自己命还长,端着豆的钱大娘眼角抽了抽,转身就走。
“明儿找老梁家借头骡子,上我娘家去把碾子借过来试试吧?这么排队啥时候能轮到咱家?”钱大娘端着豆又回来了,一进门就发牢骚。
今天是十五,月光盈盈洒满整个小院儿,亮堂堂的,老钱头祖孙三人还没休息,做不了太精细的活儿,处理一下板材还是可以的。
正式接手大部分工作后,钱庆春的身板儿更结实了。
处理过的两米长板材立在他身边,甚至显的很娇小,单薄。
听到母亲的话,钱庆春只略想了想就点头回道:“去呗,正好明儿没工做,我去拉回来。”
瞧瞧今天社员们的认真程度,那热乎劲儿离得近了都烫人,还是自己家置一个石碾子得了,又不是没有。
喜欢重回七零,不做弃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