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大清本就没把这捐款当回事——若不是易中海以一大爷的身份牵头,他压根不想凑这个热闹。方才掏一毛钱,不过是给易中海个面子,象征性意思意思。可贾张氏那番话一出口,他心里当即就明白了:这老太太是把他们家当冤大头了,觉得条件好就该多“出血”。
当下他也没心思再装客气,伸手就从贾张氏手里扯回那毛钱,往兜里一揣,往后退了两步,摆出一副“这事跟我没关系”的冷脸。
贾张氏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僵在原地,手指还维持着捏钱的姿势。她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嘴一撇,声音又拔高了几分:“哎!你这人怎么这样?捐出去的钱还有往回拿的道理?再说我这话错了吗?一毛钱对你们家算什么?整个大院里,还有谁家比我们家更难?”
她一边说,一边往地上跺了跺脚,眼眶也开始泛红——这阵子靠着易中海牵头捐款,贾家着实得了不少好处,顿顿窝窝头总算能掺点白面了。之前几次何大清要么在厂里加班,要么陈娟忙着街道办的事,都没赶上,今儿好不容易逮着人,她本想多要些,没成想何大清一点情面都不给。
在她看来,自己压根没做错:何家满门都是城市户口,每月定粮吃不完,何大清在食堂当师傅,陈娟又在街道办有差事,俩人手头宽裕得很;反观她们家,就贾东旭一个城市户口,粮本上那点斤两,够老的小的塞牙缝就不错了。“能者多劳”,条件好的多捐点,不是天经地义吗?
周围的邻居们瞧着这阵仗,神色顿时变得复杂起来,有人悄悄交头接耳,声音压得极低。院里大多是普通工人,每月工资二三十块钱要养一大家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谁也不是真大方。若不是看贾家确实困难,又有易中海撑着,这捐款的事压根办不起来。可贾张氏这般追着人要,还嫌少,就让人心里有些不舒服了。
“一毛钱真不少了……”人群里不知是谁小声嘀咕了一句,“我这个月才捐了五分呢。”
这话像颗小石子丢进水里,顿时有几人跟着点头——新币兑换后,钱比以前经用多了,一毛钱能买六两棒子面,或是小半斤白面,够普通人家吃两顿。就算是条件好的,也没有把钱当大风刮来的道理。
易中海坐在石凳上,嘴角控制不住地抽了抽,暗地里狠狠瞪了贾张氏一眼——这老太太简直是猪队友!他在院里经营这么多年威望,帮贾家组织捐款,靠的就是“帮扶困难家庭”的名头,既合情理又顺政策,大家就算不情愿,也不会明着反对。可贾张氏倒好,直接拦着人嫌钱少,这不是把“自愿捐款”变成“强行索要”了吗?
他连忙给贾东旭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赶紧拉走贾张氏。
贾东旭也慌了,他知道再闹下去,不光何家下不来台,连易中海的面子都要折了。他赶紧拽了拽秦淮茹的袖子,两人一起快步走到贾张氏身边,一左一右拉住她的胳膊。
“妈,何叔是好意,您别这么说。”贾东旭声音发紧,还不忘给何大清递了个歉意的眼神。
秦淮茹也跟着劝,声音软乎乎的:“是啊妈,钱多少都是心意,哪能嫌少呢?”
没成想贾张氏压根不领情,胳膊一甩挣开两人,脸涨得通红:“你们俩倒好,胳膊肘往外拐?现在还教训起我来了?”
何大清在旁边听着,冷笑一声,往前迈了一步,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我看你们家也没那么难——一毛钱都瞧不上,怕是不知道现在粮食多金贵吧?白面一毛六一斤,棒子面一毛一斤,这一毛钱能买的粮,够你们家小丫头吃两天了。怎么?难不成要我们都吃糠咽菜,把钱都捐给你们家,让你们吃香的喝辣的?贪心不足也没你这么贪的!”
这番话像把锤子,敲在了周围邻居的心坎上。是啊,何家日子好,那是人家两口子凭本事挣的,没偷没抢;再说这一毛钱,不少人家捐款都没到这个数,贾张氏这般嫌弃,也太说不过去了。
“就是,我们家孩子这礼拜还没吃过白面呢……”人群里一个大妈忍不住接了话,声音里带着委屈。
这话一出,附和的人更多了,看向贾张氏的眼神也多了几分不满。
贾张氏这才后知后觉地察觉到不对——周围人的眼神不再是之前的同情,反倒带着点鄙夷。她心里咯噔一下,琢磨过味来:要是把人都得罪了,以后再想靠捐款过日子,可就难了。
她眼珠转了转,刚想放软语气说两句软话,比如“我也是急糊涂了”“大清你别往心里去”,何大清却根本不给她这个机会,径直走到易中海面前。
“老易,”何大清的语气很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今天这事,我是给你这个一大爷面子才来的。但你也看见了,这捐款捐出怨气来了,没意思。以后要是再因为贾家的事叫我来开大会,可别怪我不给你面子,直接撕破脸皮!”
易中海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手指紧紧攥着石凳的边缘。他想辩解两句,说贾张氏是急糊涂了,别跟她一般见识,可话到嘴边,看着何大清冷硬的神色,又咽了回去——何大清这话,既是说给他听,也是说给院里所有人听,算是把话撂这儿了。
何大清说完,也不管易中海难看的脸色,转身就朝后院走。陈娟一直站在人群外围,见状连忙跟上,路过贾张氏身边时,也没看她一眼,脚步没停。
就在这时,院门口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何雨柱推着车走了进来。他刚从孙教授那儿回来,车把上还挂着给雨水买的麦芽糖,刚进中院就瞧见这剑拔弩张的场面,又听见何大清最后那番话,心里顿时明白了七八分。
他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僵在原地的贾张氏、脸色难看的易中海,还有周围议论纷纷的邻居,最后落在何大清的背影上,悄悄点了点头——这便宜老爹总算没犯糊涂。之前他跟何大清闲聊时就提过,院里这些人心里的小算盘得拎清楚,尤其是贾张氏,能蹭就蹭,别跟她客气。今儿何大清这处理方式,倒是干脆利落,没留后患。
贾张氏瞧见何雨柱,眼睛又亮了一下——何雨柱刚从轧钢厂搞完项目,说不定手里有钱!她刚想开口叫住人,就被秦淮茹死死拽住了胳膊。秦淮茹凑到她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妈!别再说了!再闹下去,以后没人肯帮咱们了!”
贾张氏被这话拽回了神,看着周围人越来越冷淡的眼神,嘴巴动了动,终究没敢再出声,只是狠狠瞪了一眼何大清的背影,心里把何家父子骂了个遍。
易中海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拍了拍手试图缓和气氛:“行了行了,都散了吧。老张也是急糊涂了,大家别往心里去。捐的钱票我一会儿给贾家送过去,以后这事……以后再说。”
邻居们见状,也没心思再看热闹,三三两两地往回走,嘴里还小声议论着刚才的事。
何雨柱推着车走到何大清身边,把麦芽糖递过去:“爸,给雨水买的,她念叨好几天了。”
何大清接过糖,脸色缓和了些:“跟你陈姨先回屋,我去前院跟你三大爷说句话,一会儿就回。”
“行。”何雨柱点头,又看了一眼中院——贾东旭正扶着贾张氏往家走,秦淮茹跟在后面,头垂得低低的;易中海则坐在石凳上,眉头皱得紧紧的,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他收回目光,推着车往后院走,心里清楚:经这么一闹,以后院里再想给贾家捐款,怕是没那么容易了。而何家跟贾家的梁子,也算是彻底结下了。
当下他也没心思再装客气,伸手就从贾张氏手里扯回那毛钱,往兜里一揣,往后退了两步,摆出一副“这事跟我没关系”的冷脸。
贾张氏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僵在原地,手指还维持着捏钱的姿势。她愣了两秒才反应过来,嘴一撇,声音又拔高了几分:“哎!你这人怎么这样?捐出去的钱还有往回拿的道理?再说我这话错了吗?一毛钱对你们家算什么?整个大院里,还有谁家比我们家更难?”
她一边说,一边往地上跺了跺脚,眼眶也开始泛红——这阵子靠着易中海牵头捐款,贾家着实得了不少好处,顿顿窝窝头总算能掺点白面了。之前几次何大清要么在厂里加班,要么陈娟忙着街道办的事,都没赶上,今儿好不容易逮着人,她本想多要些,没成想何大清一点情面都不给。
在她看来,自己压根没做错:何家满门都是城市户口,每月定粮吃不完,何大清在食堂当师傅,陈娟又在街道办有差事,俩人手头宽裕得很;反观她们家,就贾东旭一个城市户口,粮本上那点斤两,够老的小的塞牙缝就不错了。“能者多劳”,条件好的多捐点,不是天经地义吗?
周围的邻居们瞧着这阵仗,神色顿时变得复杂起来,有人悄悄交头接耳,声音压得极低。院里大多是普通工人,每月工资二三十块钱要养一大家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谁也不是真大方。若不是看贾家确实困难,又有易中海撑着,这捐款的事压根办不起来。可贾张氏这般追着人要,还嫌少,就让人心里有些不舒服了。
“一毛钱真不少了……”人群里不知是谁小声嘀咕了一句,“我这个月才捐了五分呢。”
这话像颗小石子丢进水里,顿时有几人跟着点头——新币兑换后,钱比以前经用多了,一毛钱能买六两棒子面,或是小半斤白面,够普通人家吃两顿。就算是条件好的,也没有把钱当大风刮来的道理。
易中海坐在石凳上,嘴角控制不住地抽了抽,暗地里狠狠瞪了贾张氏一眼——这老太太简直是猪队友!他在院里经营这么多年威望,帮贾家组织捐款,靠的就是“帮扶困难家庭”的名头,既合情理又顺政策,大家就算不情愿,也不会明着反对。可贾张氏倒好,直接拦着人嫌钱少,这不是把“自愿捐款”变成“强行索要”了吗?
他连忙给贾东旭使了个眼色,示意他赶紧拉走贾张氏。
贾东旭也慌了,他知道再闹下去,不光何家下不来台,连易中海的面子都要折了。他赶紧拽了拽秦淮茹的袖子,两人一起快步走到贾张氏身边,一左一右拉住她的胳膊。
“妈,何叔是好意,您别这么说。”贾东旭声音发紧,还不忘给何大清递了个歉意的眼神。
秦淮茹也跟着劝,声音软乎乎的:“是啊妈,钱多少都是心意,哪能嫌少呢?”
没成想贾张氏压根不领情,胳膊一甩挣开两人,脸涨得通红:“你们俩倒好,胳膊肘往外拐?现在还教训起我来了?”
何大清在旁边听着,冷笑一声,往前迈了一步,声音不大却字字清晰:“我看你们家也没那么难——一毛钱都瞧不上,怕是不知道现在粮食多金贵吧?白面一毛六一斤,棒子面一毛一斤,这一毛钱能买的粮,够你们家小丫头吃两天了。怎么?难不成要我们都吃糠咽菜,把钱都捐给你们家,让你们吃香的喝辣的?贪心不足也没你这么贪的!”
这番话像把锤子,敲在了周围邻居的心坎上。是啊,何家日子好,那是人家两口子凭本事挣的,没偷没抢;再说这一毛钱,不少人家捐款都没到这个数,贾张氏这般嫌弃,也太说不过去了。
“就是,我们家孩子这礼拜还没吃过白面呢……”人群里一个大妈忍不住接了话,声音里带着委屈。
这话一出,附和的人更多了,看向贾张氏的眼神也多了几分不满。
贾张氏这才后知后觉地察觉到不对——周围人的眼神不再是之前的同情,反倒带着点鄙夷。她心里咯噔一下,琢磨过味来:要是把人都得罪了,以后再想靠捐款过日子,可就难了。
她眼珠转了转,刚想放软语气说两句软话,比如“我也是急糊涂了”“大清你别往心里去”,何大清却根本不给她这个机会,径直走到易中海面前。
“老易,”何大清的语气很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决,“今天这事,我是给你这个一大爷面子才来的。但你也看见了,这捐款捐出怨气来了,没意思。以后要是再因为贾家的事叫我来开大会,可别怪我不给你面子,直接撕破脸皮!”
易中海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手指紧紧攥着石凳的边缘。他想辩解两句,说贾张氏是急糊涂了,别跟她一般见识,可话到嘴边,看着何大清冷硬的神色,又咽了回去——何大清这话,既是说给他听,也是说给院里所有人听,算是把话撂这儿了。
何大清说完,也不管易中海难看的脸色,转身就朝后院走。陈娟一直站在人群外围,见状连忙跟上,路过贾张氏身边时,也没看她一眼,脚步没停。
就在这时,院门口传来自行车的铃铛声,何雨柱推着车走了进来。他刚从孙教授那儿回来,车把上还挂着给雨水买的麦芽糖,刚进中院就瞧见这剑拔弩张的场面,又听见何大清最后那番话,心里顿时明白了七八分。
他停下脚步,目光扫过僵在原地的贾张氏、脸色难看的易中海,还有周围议论纷纷的邻居,最后落在何大清的背影上,悄悄点了点头——这便宜老爹总算没犯糊涂。之前他跟何大清闲聊时就提过,院里这些人心里的小算盘得拎清楚,尤其是贾张氏,能蹭就蹭,别跟她客气。今儿何大清这处理方式,倒是干脆利落,没留后患。
贾张氏瞧见何雨柱,眼睛又亮了一下——何雨柱刚从轧钢厂搞完项目,说不定手里有钱!她刚想开口叫住人,就被秦淮茹死死拽住了胳膊。秦淮茹凑到她耳边,声音压得极低:“妈!别再说了!再闹下去,以后没人肯帮咱们了!”
贾张氏被这话拽回了神,看着周围人越来越冷淡的眼神,嘴巴动了动,终究没敢再出声,只是狠狠瞪了一眼何大清的背影,心里把何家父子骂了个遍。
易中海深吸一口气,站起身来,拍了拍手试图缓和气氛:“行了行了,都散了吧。老张也是急糊涂了,大家别往心里去。捐的钱票我一会儿给贾家送过去,以后这事……以后再说。”
邻居们见状,也没心思再看热闹,三三两两地往回走,嘴里还小声议论着刚才的事。
何雨柱推着车走到何大清身边,把麦芽糖递过去:“爸,给雨水买的,她念叨好几天了。”
何大清接过糖,脸色缓和了些:“跟你陈姨先回屋,我去前院跟你三大爷说句话,一会儿就回。”
“行。”何雨柱点头,又看了一眼中院——贾东旭正扶着贾张氏往家走,秦淮茹跟在后面,头垂得低低的;易中海则坐在石凳上,眉头皱得紧紧的,不知道在琢磨什么。
他收回目光,推着车往后院走,心里清楚:经这么一闹,以后院里再想给贾家捐款,怕是没那么容易了。而何家跟贾家的梁子,也算是彻底结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