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谤诗-《白月光失忆后,满皇城追讨风流债》

  “臣启陛下!”

  早朝议事后,众臣正准备下朝,一个年轻言官手持玉笏出列,“臣有谏言。”

  ……

  各部群臣垂头腹诽:真是孩子都死了你来奶了。礼都成了你们言官开始谏言了。

  不觉得这谏言晚了点吗?

  但话又说回来,毕竟不久前就有被拖出大殿痛打十五庭杖的前车之鉴,这位年轻言官还敢开口,已是不易。

  天子似乎早有预料,不耐烦的“啧”了一声,才道:“说吧。”

  只听那年轻言官高声道:“君后苏沉率禁军在长安城中走动,抛头露面,实在不合礼法,臣请陛下收回玄宸令。”

  冕旒轻晃,珠玉相击声里透出声冷笑:“如此时局都把玄宸令供于库中的话,那头金虎铸来何用?摆着看?”

  言官道:“陛下英明,以臣之见,陛下可传召前禁军统领常吟回京。常统领虽擅闯春寒宫,然未酿大祸,加之是为亲人才出此下策,铤而走险,其情可悯啊,陛下。”

  这话倒是说服了不少人,在裴相默许下,几个官员纷纷出列道:“臣等附议。”

  “召回常吟,朕也有此意。”李致道。

  那言官还来不及高兴,便听见下一句:“不过,玄宸令,朕决计不会收回。”

  “陛下,一国之后如此在外奔走,实在闻所未闻,不合礼法……”

  “礼法?哪一朝的礼法?”李致一声冷笑,“大巍开国百年,从未有过君后。苏沉是大巍第一个君后。他是什么样,往后君后的礼法便是什么样。”

  言官哑口无言。

  众臣小心翼翼看向裴相,裴相便看向凌太傅,见凌太傅一副无动于衷的姿态,便也索性撒手不理了。

  世道真是变了。

  “退朝。”李致起身,拂袖离去。

  太监见状,忙扯着嗓子高唱:“退朝——!”

  回到紫宸殿,更下朝服,踏入书房,刑部罗极柊已躬身候在鎏金兽炉旁。

  “陛下。”罗极柊从袖中抽出两页纸来,“这是今天早上,京兆尹大人送来的。”

  李致立时会意,几步上前,一把夺过。

  那些誊在纸上的词句腌臜下作,字字如蛆虫攒动,又像毒蛇吐信般,对苏沉百般诋毁,杀人诛心。

  李致指节收紧,青筋突突的跳,许久方强压下怒火,看向邹明,却欲言又止。

  邹明会意:“传君后来么?”

  李致摇摇头,犹豫片刻,道:“去,把虞照青叫来。”顿了顿,又格外吩咐,“……瞒住栖梧宫。”

  李致如此吩咐了,下头的宫人自是做得缜密,可苏沉到底是掌着玄宸令,日常在城中巡查走动的人。

  瞒得住么?邹明也是难说。

  *

  据凌太傅线人所说,湛王接信后便早已从幽州出发,算算日子,此时也该到长安了。

  可连等数日,也不见湛王登门,太傅大人也不知这湛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因为上一世湛王幽州称帝的事,苏沉直觉这湛王来了又不现身,指定没安好心,于是便带着禁军在各大城门间奔走,盘查往来车马。

  晌午,苏沉自西直门返程,市集嘈杂中,忽闻一阵破空声朝他而来。

  苏沉侧身避过,一块鹅卵大的碎石擦着马尾而过,砸在地边,溅起零星尘灰,惊得路边笼中鸡鸭扑翅乱叫。

  苏沉勒马回身,目光如电扫过身后人群,恰捕捉到一个身影正慌慌张张缩回墙后,口中好似还在低声咒骂。

  手下禁军才听见碎石声,还未反应过来。苏沉已足尖轻点马镫,整个人飞身而出,在那人再次探头观察时,一把揪住了他的衣襟,将人一把掼在了墙上。

  “为何砸我?”

  苏沉一面问,一面打量对方。

  被他捉住的人一身布衣,书生打扮,看着瘦弱,已吓得脸色惨白,却还梗着脖子喊:“为民除害!国之兴亡匹夫有责,你这祸国妖后,大巍不能断送你手——!”

  他的大声辱骂引来了不少视线,本以为会激怒苏沉,他慷慨就义,也能捞一个为国捐躯的美名。

  谁料苏沉一听,眼睛一亮:“拿来。”

  “拿,拿什么?!”

  “骂我的诗啊。拿来!”

  书生瞳孔骤缩,心道你怎么知道?却梗起脖子:“早烧了!”

  “真烧了?”

  “烧了!”

  “那写得长不长?你会背么?哪得来的?”

  这一问比一问更叫人摸不着头脑,书生索性一句:“你,你管不着!”

  苏沉见问不出什么,便略有些失望地松开了他。

  那书生方才还强撑着一身硬骨头,此刻骤然失了钳制,竟腿软得往下溜,又立刻让涌上的禁军提溜起来,反剪双臂死死押住。

  可怜一个瘦弱文人,哪经历过这般虎狼阵仗,吓得双腿直打颤。

  “不必管他了。”苏沉摆摆手,道,“悄悄去四处打听一下,是不是新出了什么骂我的诗词童谣,之前那种才四句的不要,要长的。打听到了,直接送到通政司虞大人那去。”

  苏沉卷着满身风尘闯入通政司,脚步飞快走到虞照青的书房,推门而入:“虞照青!枭目终于露出尾巴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书案前的虞照青被吓了一跳,下意识用袖角掩住了一页纸:“……咳……什么……”

  苏沉喜形于色道:“枭目真的写诗骂我了!我正让禁军四处打听呢,要不了多久就该送到了。”

  虞照青“哦”了一声,似乎有些不知如何回应,指尖无意识捻着话本页角。

  苏沉这才留意到他铺满了一书案的诗词话本子:“咦?你在做什么?”

  虞照青见他凑近,显得更紧张了,他本是坦坦荡荡的君子品性,眼里哪里藏得住事?

  苏沉一眼瞧出他不对劲,又顺着那一丝违和感看向了他那纹丝不动的左臂和压在案头的袖角。

  苏沉好奇,便索性直白问道:“藏着什么呀?”

  虞照青知道苏沉一贯机敏,他再遮掩也是无用,只好坦白道:“……今晨,京兆尹已将枭目散出的长诗交予了陛下,陛下命臣尽快找出这作诗的人。”

  苏沉大喜:“啊?真的?太好了!快给我看看!”

  虞照青犹豫了一下,道:“……君后……还是不看为好。”

  “我看看我看看。”苏沉压根没想太多,上手就抢。虞照青一个病弱公子,哪里拦得住苏沉,很快便被抢走了袖角下的两页纸。

  “……”

  虞照青看着苏沉背过去读那谤诗,原来的笑意渐渐凝在了眼底,不免忧心忡忡劝慰道:“陛下本不愿君后看见的,皆是些无聊的污言秽语,君后勿放心上……”

  这些文字像淬了毒的针,虽扎不穿苏沉一身筋骨,却嘶嘶冒着阴火。

  原来,语言真能化作凶器,不必见血,便能将人钉死在耻辱柱上。

  苏沉看到最后终于是笑不出来了,却摇摇头道:“我没事,只是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湛王殿下和曲先生。”

  三十年前,当听见那市井孩童口中唱着将忠骨碾作奸佞的童谣时,他们又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

  但怅然与痛惜只是一瞬,那些关于枭目的恼恨与厌烦,尽数在苏沉眼中炼成了灼灼战意。

  他转过头来看向虞照青:“能找出写诗之人吗?”

  虞照青竟被那目光中的炽火烫得心头发热,一瞬仿佛置身战场之中,耳边听见了激发战意的鼓声。

  方才的忧惧,还有对敌人下作手段的嫌恶,叫激起的滚烫战意涤荡一空。

  他点头,回道:

  “已经找到了。”

  喜欢白月光失忆后,满皇城追讨风流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