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教员把所有的课都上了-《历史不是爽文》

  “好为人师者”未必真的有资格做老师。我们这一辈子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但是有资格做自己老师的真没几个。金钱买卖下的交易行为,有些人还会摆出一副“我卖亏了”“你占了便宜”的表情,属实有些可笑了。既然是笔交易,就谁也不欠谁。

  文科出身的我,在整个学生生涯阶段,书本的知识除了应付考试,我看不到这些东西对我有任何意义。大多数的老师也都是“你不需要知道为什么,把东西背住,记住怎么办就行了。”教育越来越背离初衷,大多数学校授课不是为了教书育人,而是完成教学任务、多出几个尖子生。

  最让人无奈的是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完全脱离。二十多年的学习生涯,学生几乎都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社会实践活动少之又少。教员曾经提到过教育要与劳动结合,现在很多的学生,苦读20年,但是连小麦水稻都不知道。很多人会提出禁止儿童劳动,但是并不去看劳动的性质。劳动的属性,是不是商业性,犯罪性,超出年龄的。如果,劳动本身有教育意义,并且符合儿童的年龄和身体因素,这种劳动就可以推行。将劳动和教育相结合,带来的社会认知比起书本要强的多。

  当我踏出校门,进入社会的时候。教育的崩塌扑面而来。不是因为教学的狭隘和知识的无用,而是现实的巨大反差。社会给我上了一节又一节的课,可是这些课是对教育的极大反讽,冲击着我原有的道德和信仰。我试图从以前的书本知识中寻求答案,但求无所应,更加剧了我对教育的失望。

  甚至,有些人会说“社会是另一个大学”,“老弟,慢慢学吧,你还差得远”……我不知道他们口中所谓的“学”是不是指适应社会与书本相反的规则。

  这些规则如果以“课”而论,真的就是侮辱“教育”这个词,而他们趾高气昂的样子更是以“导师”自诩,我头一次看到另一种“为人师表”的人,也击碎了我对以前学习的东西的滤镜。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是矛盾的,我想找到一些问题的答案:所追求的教育应该是怎么样的,为什么社会变得如此扭曲……后来,从他的一生中,我找到了答案。

  我们习惯把“课”理解为学校里的课程,几张课桌,一块黑板,一个老师讲解知识。但真正让人受用一生的课,往往并不在课堂上,也不是在社会的扭曲下,而是那些真正把信仰贯彻一生的人中。

  教员之所以能成为“教员”,并不是因为他开设了某个固定的科目,而是因为他把世界当作教科书,把历史当作课堂,把人民当作老师。我们在学生时代,常常囿于考试成绩、课本条文,却忽略了最关键的学习:学习如何认识社会、如何改造世界。教员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告诉我们:真正的学问,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理解事物的根本规律,理解阶级、理解矛盾、理解斗争。

  世界是矛盾的统一体,社会是斗争的产物,历史是人民书写的长卷。补上这门课,我们才算真正开始了学习。

  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寻求应该活出怎样的人生,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给我答案。在这一路,值得为人师的人不是很多,而真正有意义的课就更少了。在学生时代,我们没有学习到的东西;在社会中,我们看不惯的东西,这些问题的答案,他都给回答了我们。

  循着教员的轨迹,把课都补上。

  喜欢历史不是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