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惊天秘密(5)-《成吉思汗的秘密》

  “我们长生人的规模不算大,全球长生人加起来估计也就在千人左右。”邓总继续说道:“当然,也可能会有一些长生人不愿与外界接触,远离尘世独自修练,但数量应该也不多。”

  “而中国境内的长生人比例应该是最高的,大约有四五百人,占到全球的近一半左右。”

  “或许是中国的文化传承比较完整,能够同时修炼出外丹和内丹的机会比较大。”

  “所以,全球天人会的总部也设在开封。”

  “天人会每隔十年举办一次集会,大家在一起共同分享修炼心得以及交流宇宙真相、如何促进人类进步等话题。”

  “长生人中有不少修为很高的能人异士,甚至有的出生在北宋时期,到现在已近千岁了!”

  “大家都会在天人会的密室里将先辈传授的秘密以及通过研读历史文献、走访目击者,甚至还有自己的亲身经历所得出的心得来一起共同分享。”

  “渐渐的,天人会对宇宙的真相有了一些共同的认知和观点。”

  “我也是通过天人会的交流,逐渐明白原来我们所看到的和知道的,很多有可能都是人为的假象,真正的背后真相全世界只有极少数人了解!”

  “刚才我说过,我们长生人推断的结论是,在人类文明出现之前,地球上其实已经有过多次高级文明的出现和消失。”

  “而这些文明之所以没有延续下来,是因为地球遭受过很多次天体的撞击或者极端的环境影响,给这些高级文明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大家可能知道,当直径一二十米的小行星高速撞击地球时,都足以对地球造成巨大破坏。那如果是直径几十公里、几百公里,甚至比地球还大的其它天体呢?!”

  “我们认为地球在长达几十亿年的生命里是经历过很多次宇宙灾难的,有时候是与其它星体的相互碰撞而引起的强烈地震、火灾和海啸等自然灾害,有时候是被超高温、核辐射、超低温、超强引力、超高真空、超强磁场等等极端环境所笼罩,这造成了曾经出现的高级文明一次次地被毁灭。”

  “所以,我们长生人为什么猜测说地球的寿命可能还不止四十多亿年,就是因为地球的各个角度都可能与其它天体撞击过,地壳表面的物质也极有可能是其它天体撞击后留下的。”

  “宇宙从来就不是稳定的,只不过我们人类刚好出现在地球相对安全的时间段,虽然可能会有几百万年、几千万年,但对宇宙来说,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

  “为什么我们很难找到曾经出现的高级文明的遗迹?是因为那些高级文明被地球遭受的灾难深深地埋在了地下,早已化作齑粉!”

  “我们认为,地球上出现的高级文明发展的程度有高有低,即使有的高级文明所掌握的科学技术有可能已发展到了非常高的阶段,但是仍会有一定的极限,在面对浩瀚的宇宙时却依然是渺小的,面对天体之间的碰撞和极端环境等宇宙灾难仍旧是无能为力的。”

  “但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能够进入到地壳下去生活,那受自然灾害的影响会不会就小得多?”

  “嗯嗯!”几位年轻人仿佛醍醐灌顶一般,这一句问话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感觉那真相的线头马上就要被抓到了!

  “而我们上一代的高级文明就想到了这一点,并且付诸了实施!”

  “经过很多的佐证和分析,我们长生人认为大概在两三亿年前,地球上人类上一代的高级文明诞生了。”

  “为了与人类区分,我们称呼这一代的高级文明生命为先智人。”

  “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和发展,先智人已经掌握了我们人类无法想象的科学技术!”

  “几千万年是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大家知道人类的文明史不过是短短几万年,就可以达到今天这个成就,而且发展的速度还越来越快,如果再发展几万年、几百万年呢?”

  “当然,这有可能不仅仅是人类自身的努力,还有可能来自于先智人的帮助。这个话题等下再讲。”

  “所以,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长河里,先智人的科学技术能到达非常高的程度,这一点也不奇怪。”

  “但是,我们刚才说过,在宇宙的自然灾害面前,科学技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先智人也同样是渺小的,是无法与其抗衡的!”

  “在先智人期间,地球同样遭受过多次天灾的破坏,尽管没有毁灭先智人,但也让先智人强烈意识到必须找到解决生存的办法。”

  “先智人与人类一样,同属于碳基生命,需要呼吸氧气,需要水和食物。”

  “即使宇宙浩瀚无穷,有无数个星球,但确实像地球这样适合碳基生命生存的星球少之又少,且距离非常非常遥远,难以迁移。”

  “为了生命与文明的延续,先智人开始向地壳以下建造生活基地。”

  “据长生人们分析,为了足够安全,这种生活基地很可能建造在地下至少几万米的深度。”

  “经过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建造,地下生活基地应该已经非常完善了。”

  “先智人的地下生活基地应该有类似核聚变这样的高级能源,有制造氧气的空气系统,有人造食物等等碳基生命所需要的所有生存条件,我们无法想象里面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以先智人的科学技术完全应该可以做得非常完善。”

  “就这样,先智人在几万米的地下世界安全度过了至少上亿年。即使后面地球又遭受过自然灾害,地表的生命又经历了毁灭又重新诞生的过程,但先智人的文明一直得以延续!”

  说到这里,邓总深深的呼了一口气,直起身子,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水。

  看到大家无一不是瞪大眼珠,竖着耳朵倾听的样子,邓总轻轻笑了起来:“这样吧,我把要讲的内容分成几个部分,每结束一部分,大家可以提问,以便大家更好消化,免得都听傻了!”

  大家这才相互看了一眼,放松放松僵直的身体,纷纷端起茶杯喝水。

  但是内心都是无法平静,这一股脑而来的信息量,对大家岂止是用震撼来形容,整个世界仿佛都在一瞬间崩塌了!

  周鹏早就憋不住了,抢先问道:“邓总,那我们大家一直说的外星人是不是就是先智人?”

  邓总肯定地点点头:“对,其实我们人类一直说的外星人就是先智人。只不过没想到所谓的外星人其实就生活在我们的脚下!”

  “当然,也有一些研究学者和兴趣爱好者认为外星人就生活在地下,还有一些文学或影视作品描述过地下世界的模样。但是这种设想根本无法证实,因为对于人类来说想进入到地下实在太难了!”

  “前苏联曾在七十年代开始对地下进行钻探研究,花了二十多年时间也只钻了一万二千多米深,最后由于经费不足、技术限制等种种原因停止钻探工作。当时钻探的深度应该离先智人的生活基地还很遥远。”

  “而钻探停止的原因当时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这项钻探工作已经打开了地狱之门,触及到了另一个世界的生物而被警告了!现在看来,这种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

  “既然先智人生活在地下,那为什么还要到地面上来呢?UFO是不是就是他们的交通工具?现在人类的卫星监测技术已经很发达了,为什么看不到他们地下基地的出入口呢?”周鹏又迫不及待地连珠发问。

  “地球表面毕竟曾经是先智人的家园,而且还有相比地下有着更为丰富的动植物。在地球没有危险的时候,先智人上来看看,享受一下大自然的空气,研究研究人类和各种动植物,不是很有乐趣?”

  “UFO确实是先智人的交通工具,它们的形状各异,但应该主要是以飞碟形状为主。其飞行技术是我们人类还没有掌握的,或许是反重力原理,或许是等离子体推进,甚至是曲速引擎等等,我们长生人也有很多奥秘并不了解,只是通过一些现象和理论进行猜测。”

  “UFO的隐身技术应该非常强大而且速度奇快,我们人类的雷达和卫星是很难发现它的。但肉眼却是很容易看见它的,这就是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说看见过飞碟。”

  “而先智人为了保障遭受自然灾害时的安全性,地下基地的出入口往往都是设在很深的海沟以下,或者是两极区域厚厚的冰层下面,所以人类也很难发现。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看到过UFO从海底或者冰层里升起的原因。”

  “那…”周鹏还想接着发问,就见邓总笑着伸出手做出下按的手势,然后指了指其他人,示意周鹏已经连续问了好几个问题了,也给别人提问题的机会。

  李名遥看看巴特尔,再看看其他人,见大家都回以鼓励的眼神,于是说出了自己的问题:“先智人的科学技术那么发达,他们对人类是朋友还是敌人呢?”

  “对呀,先智人的科学技术相比人类要先进至少上亿年,如果他们把人类当做朋友,为什么不把他们的科学技术传授给人类呢?如果他们把人类当做敌人,那岂不是很容易就可以毁灭人类?”其他几位年轻人心中也都很认可这个问题。

  相关

  碳基生命:碳基生命是以碳元素为基础的生命形式,在已知的宇宙中,地球上的生命几乎都是碳基生命。碳之所以能成为生命的基础,是由其独特的化学性质决定的。碳基生命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如细菌,到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如人类,都属于碳基生命范畴。然而,碳基生命也有其局限性,对环境条件较为敏感,如温度、酸碱度等环境因素的剧烈变化可能会影响碳基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进而影响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当然,宇宙中是否存在其他非碳基的生命形式仍是未知,不过碳基生命以其独特的化学基础和多样的生命形态,在地球上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生命奇迹。

  核聚变:又称核融合、融合反应、聚变反应或热核反应,即两个较轻的核结合而形成一个较重的核和一个极轻的核(或粒子)的一种核反应形式。 质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在一定条件下(如超高温和高压),能让核外电子摆脱原子核的束缚,两个原子核能够互相吸引而碰撞到一起,发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更重的原子核(如氦),中子虽然质量比较大,但是由于中子不带电,因此也能够在这个碰撞过程中逃离原子核的束缚而释放出来,大量电子和中子的释放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巨大的能量释放。人类已经可以实现不受控制的核聚变,即氢弹的爆炸。而目前,科学家正在努力研究可控核聚变,核聚变可能成为未来的能量来源。

  反重力:反重力是一个物体被另一个物体排斥的引力式的力。不论是牛顿的还是爱因斯坦的引力论都没有排除负质量的存在,这种质量将排斥平常(正)的质量。反重力的观念是以负质量的设想为基础的。

  等离子推进:是通过电磁场作用电离推进剂气体生成等离子体,并加速带电粒子喷出形成推力的电推进技术。该技术包含霍尔效应推进器、静电式推进器、电磁式推进器等多种类型,采用电子回旋谐振(ECR)、磁流体喷管加速等核心机理实现能量转化。相较化学推进具有比冲高(超1000秒)、使用寿命长(超2万小时)的优势,但存在微小推力(微牛至毫牛级)的技术局限。已应用于立方星姿态控制、深空探测器轨道维持等航天任务,中国团队研发的微型脉冲等离子体推进系统于2024年通过500公里轨道点火测试。

  曲速引擎:是一种超光速推进系统,和跳跃引擎、超光速引擎、星际传送器等设备都是科幻作品中相似但理论不同的常见技术。曲速技术设想通过在宇宙飞船周围出了一种正常时空的人工“气泡”,使得飞船可以安全的以快于光速的几个数量级的速度航行,同时又回避了时间膨胀的相对论性的问题。运用空间翘曲作为引擎来推进已成为一些物理学家所研究,例如米给尔·阿库别瑞的阿库别瑞引擎,但尚未有坚实的技术方法被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