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 之张华的家:驱散孤独的温暖港湾-《我是乡镇公务员》

  张华的成功,除了他自身努力之外,重要的是他有一群好家人。

  这章番外就写写他的家人。

  张华的家人,就是指张华在方庄所组建的那个特殊的一大家子人。

  在张华的世界里,除了在方庄的居住的那一大家子人之外,便没有家人了。

  张华之所以这么认为,有两个方面。

  首要原因,张华是孤独的。

  一个自小身边除了父母再也没有其他亲人的人,注定就是孤独的。

  可以这么说吧,在此之前,“家人” 二字对张华而言,只是一段模糊又伤感的回忆。

  他的童年里,没有叔伯姑姨的热闹相聚,没有兄弟姐妹的嬉笑打闹,只有父母相伴的简单时光。

  父亲是个在竹林县城火车站干重体力的搬卸工,而母亲则在附近偶尔打些零工、做点针线活计的家庭妇女。

  一家三口挤在城郊的工棚里,日子清贫却也算安稳。

  可命运的玩笑总是来得猝不及防。

  在他九岁那年,父亲在干活时,被一辆失控的货车撞倒,从此永远地离开了他和母亲。

  那天,张华放学回家,看到母亲坐在工棚门口的小板凳上,双眼红肿,手里攥着父亲沾满血迹的工作服,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从那以后,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母亲为了撑起这个家,供他上学,每天天不亮就去菜市场帮人卸菜。

  中午去餐馆洗碗,晚上回来还接着做针线活,常常忙到后半夜。

  张华考上大学后,要离开母亲去省城上学。

  可母亲不舍得离开儿子,于是随着儿子来到了省城。

  她在张华所在的大学附近租了一个小门脸,白天卖茶叶蛋,晚上出去捡破烂卖。

  长期的劳累让母亲的身体渐渐垮了下去,经常不舒服成了家常便饭,但她却总是舍不得去医院看病,只买些廉价的止痛药缓解。

  在张华大学临毕业的前一年,母亲的病情突然加重,被送进医院时已确诊为肝癌晚期。

  张华请假在医院日夜照料,可还是没能留住母亲的生命。

  母亲走的那天,拉着张华的手,断断续续地说:“娃,以后…… 咱们家就剩你自己了,你要好好的活着,别太拼了……”

  母亲的话成了她留给张华最后的叮嘱,也让张华的世界彻底变成了灰色。

  从那以后,张华成了户口本上唯一的名字。

  过年时,别人家里热热闹闹吃年夜饭,他只能泡一碗方便面,对着空荡荡的房间发呆。

  可以来说,那时候的张华心里什么都敢做,唯独不敢生病。

  他怕他万一有了病,最终没能活下去,辜负了母亲临终时的嘱托。

  拿到考公成功的录取通知书时,他翻遍整个通讯录,竟找不到一个可以分享这份喜悦的人。

  他像一株孤独的野草,在风雨里独自生长,习惯了沉默,习惯了独处,也习惯了不向任何人敞开心扉。

  他以为,这辈子或许就要这样孤独地走下去。

  后来,他顺利参加了工作,成了双河乡政府一名最为普通的基层小公务员。

  在乡政府里,他没什么地位,只是党政办里一名不起眼的干事,每天的工作无非是整理文件、收发通知、跟着同事去村里走访调研,琐碎又繁杂。

  可即便如此,张华却是开心的,也是知足的。

  对他而言,这份工作最大的意义,是让他终于有了安稳的落脚之处。

  政府食堂里,每天都有热乎的三餐,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靠外卖和方便面充饥;

  政府为单身职工提供的宿舍虽小,只有七八平米,摆了一张床和一个旧书桌。

  但至少能遮风挡雨,让他不用再为房租发愁,有了一个能安心睡觉的地方。

  每天清晨,张华会提前半小时到单位,把党政办的办公室以及乡主要领导的办公室打扫干净之外,然后就是一天的忙碌了;

  中午在食堂吃完饭,他会回到宿舍看会儿书,或是趴在办公桌上眯一会儿;

  晚上如果不用加班,他就沿着乡政府门口的小路慢慢散步,看着远处村庄里亮起的灯火,心里会泛起一丝淡淡的平静。

  只是这份平静里,总带着些许空落落的感觉 —— 食堂的饭菜再香,也没有家的味道;

  宿舍再安稳,也没有家人的牵挂。

  他依旧是一个人吃饭,一个人散步,一个人应对生活里的所有难题,孤独像一层薄薄的雾,始终萦绕在他身边。

  那时候的他,性子格外隐忍,即便是在单位里被人打压、排挤,把本该别人做的杂活都推给他,他都不放在心上。

  在他看来,只要能保住这份工作,能安稳地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这份执念,源于母亲临终前的嘱托,他一刻也不敢辜负。

  以至于那次,他受党政办副主任冯玉婉的指派,帮着乡民政办去代冲村委统计低保户人数时,被堂哥代英当众殴打个半死,他都没有真正往心里去。

  他只是默默住院,忍受着。

  他一直以为自己就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这世上,没什么比好好活下来更重要的事了。

  因为这是母亲用生命换来的嘱托,他必须牢牢记住,必须要好好的活下去。

  都说上天不会辜负每一个活着的人的。

  或许他的被打被欺侮这一次感动了上天,也或许上天不愿意让他再这样窝窝囊囊的活下去了。

  于是在竹林县城住院的他,当晚中了彩票大奖。

  五百万,对一直过着清贫日子的张华来说,是想都不敢想的天文数字。

  他想起母亲在世时,为了给他凑学费,连一件新衣服都舍不得买;

  想起自己生病时只能硬扛,连去医院的钱都要精打细算;

  想起过年时一个人吃方便面的冷清;

  当然了,别说有五百万,哪怕就是只有五万,或者五千呢,他的父母都不会这么早的离去……

  这些过往的苦,在这一刻似乎都被这突如其来的幸运冲散了。

  他拿着彩票,在病房里来回踱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激动得完全睡不着觉。

  窗外的天渐渐亮了,他却丝毫没有倦意,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妈,我有钱了,我能好好活下去了,我没辜负您的嘱托!”

  这次中奖,像一道光,彻底照亮了张华灰暗的人生。

  更重要的是,他终于有了底气,不用再因为害怕失去工作而忍气吞声,不用再做那个任人欺负的 “小人物”。

  但那个时候,他对未来还没有真正的规划,日子依旧按部就班地过着,只是心里多了份踏实,少了些惶恐。

  真正让他人生有了方向的,是决定报考母校在职研究生班的那一刻。

  他意识到,光有底气还不够,想要彻底改变命运,还得提升自己。

  于是,他开始利用空闲时间复习,报名资料提交后,需要去省城参加现场确认。

  也就是这次省城之行,他终于有了胆量,拨通了大学时唯一的好同学李景运的电话。

  大学时,李景运是他唯一能说得上话的同学。

  两人睡上下铺,作为南陆省财政厅预算处处长儿子的李景运,读大学时可是个地地道道的纨绔子弟,但是他不但没有看不起张华,相反的是,他对张华很好。

  只是两人家境的悬殊过大,自卑的张华不敢贴他太近罢了。

  那晚两人见面,饭桌上遇到了“强哥”。

  也就是这个强哥——孙福强竟然是南陆省三号领导的秘书!

  这场看似普通的见面,但是从他见到孙福强的那一刻起,就悄然改写了他的人生命运,以至于他在后来的官场不断晋升、不断升迁......

  张华是个孤独的人,但他也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

  工作稳定后,张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在省城方庄买地皮自己建房。

  彼时,方庄的小楼成了他与妻子高倩的爱巢。

  可张华没有把这里变成只属于自己的小家,他第一时间联系了李延海老两口、还有岳父岳母,包括强哥。

  用张华的话说:“以前我一个人时,是大家把我当成自家人,现在我的房子大了、房间也多了,干脆咱们住一起吧。

  反正你们的退休工资也高,不花到我们家,你们心里也不踏实是不?”

  面对厚脸皮的张华这货的调侃,大家自然都不会拒绝。

  原因无他,是这些年张华做的每一件事,都令他们认可和感动。

  张华是一个优秀的党员领导干部,除了在家他那张破嘴有时候不招人待见之外,其他还真的挑不出毛病来。

  至于说他抠门,那也要分什么事的。

  对他们这些家人,张华可是一点都不小气!

  在方庄这个特殊的、幸福的大家庭里,张华终于驱散了童年的孤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港湾。

  也明白了家的真正意义 —— 不是冰冷的房子,不是血脉的羁绊,而是有爱的人,有温暖的陪伴,有永远为你亮着的那盏灯和永远热闹的院子。

  而这份特殊的亲情常伴左右,自然也成了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从此支撑着他在人生的道路上、在为老百姓办好事、做实事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