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嫡出-《厂草堪折直须折》

  江璃终于见到她心心念念的舞草了。

  看起来就是一株品相不错的兰草,叶子舒展曼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

  江璃想凑近看一看,沈暮春把她拦下,“十六妹子,你今天没吃过燕窝之类的东西吧?”

  江璃扭头问谢长安:“大人,咱们东厂的伙食里,有燕窝这玩意儿吗?”

  谢长安无语。东厂哪来的燕窝?一帮糙老爷们,也不需要这玩意儿啊。

  他转念一想,似乎高门贵女都爱吃这些?

  “你若爱吃,回头我给你买。”

  沈暮春窃笑:“长安兄,千万别给她买这个,她气血够旺盛了,再补就过了。”

  江璃嘟着嘴:“谁要吃那个,燕子口水做的窝,也不嫌恶心。”

  谢长安:……

  沈暮春笑道:“你倒是清楚得很。”

  不知那些贵女听到这话,心里作何想法?

  江璃朝谢长安伸手:“大人,我送你的竹笛,你可有带着?”

  谢长安从怀里把那支竹笛取出来,笛身光滑润泽,一看便是经常把玩。

  江璃取过笛子,对着舞草吹奏起来。

  她吹的是一支欢快的曲子,笛声活泼明快,宛如春日枝头,鸟雀欢歌。

  那舞草似乎也十分兴奋,随着笛声欢快扭动着。

  江璃眼前一亮,她故意逗弄那舞草,笛声一变,婉约无比,舞草的动作随即慢了下来,舞姿曼妙。

  江璃玩上瘾了,笛声一会儿快,一会儿慢,把舞草弄得差点跟不上节奏。

  最后她居然吹起一支《金蛇狂舞》,舞草不由自主地疯狂扭动,竟然把自己扭成了一团麻绳!

  江璃笑倒在地。

  “不给你玩了,再玩就蔫了!”

  沈暮春心痛不已,连忙抢过那盆舞草,只见叶子似乎都萎靡了,一副累坏了的样子。

  谢长安一直在旁边饶有兴趣地看着,嘴角含笑,眉目含情。

  沈暮春哼了一声,谢煞星这是真栽进去了!

  可见他并不是无情,而是人不对;遇到对的人,任他是百炼钢,也得成绕指柔。

  师妹怎么就不明白呢?感情这东西,最是不能强求。

  过得两日,御驾回京,皇帝又因病罢朝了。

  谢长安向廖无庸禀报那画像之事,廖无庸听说东厂精英十余人,因这女子,全部折损在南疆,不由咬牙:“南疆苗蛊,嚣张如斯!”

  居然长年潜伏在宫中,甚至意图给圣上下蛊,分明是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图窃国!

  目前皇帝病重,储君未定,只得暂时先咽下这口气。

  待大事尘埃落定之后,再想法对付南夷国。

  “长安,你先在江湖上发布东厂追杀令,凡擒获南疆苗蛊一人,赏白银百两!尤其画像上那女子,生死不论,赏黄金百两!”

  “是,孩儿遵命!”

  廖无庸又说起山西吕有良一事。

  “在山西没有找到吕有良?”

  谢长安回禀道:“是。我们的人到山西后,发现吕有良已举家搬迁,说是投江南的亲戚去了。”

  “江南那边呢?”

  “也没有吕家的踪迹,只查到离开山西后,便消失得无踪无影。”

  “不是宁阳伯府带走的?”

  “不是。宁阳伯府的人来得更晚。他们也一直在找人。”

  廖无庸眉头紧皱:“这倒奇了,难道有人提前提醒吕有良,让他避祸去了?”

  谢长安道:“吕有良不过一介文人,就算避祸去了,也会留下踪迹,连东厂都找不到,定是有人相助。”

  廖无庸颔首:“没错,这伙人还不是一般人。”

  “继续跟着宁阳伯府的人,再往山西及江南增派人手,务必要在宁阳伯府之前找到吕有良。”

  “是!”

  皇帝频频吐血,已经瞒不下去了。

  朝堂之上,又隐隐有了立储的呼声。

  张皇后与镇国公商议之后,决定进行下一步的计划。

  这日,皇帝精神略有恢复,内侍便匆匆来报:“圣上,皇后娘娘……”

  “皇后怎么了?”皇帝微感不耐。

  “皇后娘娘晕过去了!太医说不大好……”

  皇帝叹口气,虽然他与皇后感情淡漠,但毕竟多年夫妻,说没感觉是不可能的。

  “摆驾凤仪宫。”

  到了凤仪宫,只见太医、内侍们进进出出,一副忙乱的样子。

  “皇后如何了?”皇帝脸色阴沉。

  太医院院正忙施礼道:“启禀圣上,娘娘缠绵病榻已久,凤体虚弱。近日天气又突然转冷,娘娘风寒入体,病势汹汹,恐怕……”

  皇帝叹了一口气:“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朕也总归有那么一天。你们尽力便好。”

  院正感激零涕:“陛下圣明!”

  这时,何嬷嬷匆匆从寝殿内走出来,一见皇帝,连忙扑通跪下:“圣上,娘娘醒了!”

  皇帝喜道:“皇后可好点了?”

  何嬷嬷眼睛通红:“娘娘目前精神尚可,一直说要见圣上呢。”

  皇帝正欲进殿,院正悄声道:“怕是回光返照,圣上须有个心理准备。”

  皇帝一顿,眼眶湿润,连忙走进皇后寝殿之内。

  只见张皇后满面病容,憔悴不已,只有一双眼睛,亮得惊人。

  皇帝想到院正说道,怕是回光返照,心里顿时隐隐作痛。

  “皇后,朕来了。”

  皇帝上前,握住张皇后的手。

  张皇后定定地看着他,脸上露出一个惨淡的笑容:“臣妾有半年,没见过圣颜了。”

  皇帝愧疚不已:“是朕不好。你早日好起来,朕以后日日陪着你。”

  张皇后苦笑:“圣上别哄臣妾了。臣妾知道,我时日无多,唯有一事,臣妾想求圣上成全。”

  “皇后有何要求,朕无有不准。”

  “臣妾未能为圣上诞下麟儿,此为臣妾终身憾事。臣妾想求圣上成全,将三皇子记在臣妾名下。臣妾九泉之下,也好见皇家列祖列宗。”

  “将三皇子记在名下?”皇帝有点犹豫。

  “咳咳咳咳……”张皇后一阵剧烈咳嗽,她流泪道,“臣妾从未求过圣上何事,请圣上成全!不然臣妾死不瞑目……”

  “好,好,朕答应你!”

  皇帝终究不忍心,命人将宗人府宗令燕王请来。

  燕王乃皇家现存辈分最高的长辈,皇帝也要称呼他一声王叔。

  燕王当即请出皇家玉牒,将三皇子南宫清和,记为“皇后张氏嫡出之子”。

  并将择日开太庙,禀告皇家列祖列宗。

  燕王落笔之后,张皇后脸上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