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补的窗户纸突然被潮气撑破,檐下的咸鱼干在风中摇晃。
“下雨了。”姜姚趴在窗澜上,用手指戳着这破损的窗户纸。
“不闹灾就成。”十二娘搁下笔,懒懒伸了一个懒腰。这种不雅动作,教养嬷嬷是绝对不允许的。她哑然失笑。
“十二娘,你到底在写什么?”姜姚百无聊赖,来明州半月有余,谢烨整日叨叨着补过生辰。可物资有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在写“养恤赈灾,安辑流民”的法子。”十二娘手肘撑头,慵懒说道。
姜姚缓缓转头,顺手关了窗,疑惑问道:“这每日施粥不就是赈灾吗?”
十二娘莞尔一笑,喃喃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抿嘴,淡淡补充道:“不如说是以工代赈。”
姜姚不解,什么叫以工代赈?她走了过来,扯过案台上的宣纸念了起来:“府衙招募:采石,运输,筑海坝,一日一斗米。晒海盐,一日半斗米。杂工,一日半斗米。”
十二娘眉头紧蹙,喃喃道:“你看,这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夏荷思想活络,或许有什么奇思妙想。
姜姚大惊,嘟囔道:“十二娘,你这是要灾民自食其力呀。”这方式真绝呀,劳动致富,这赈灾米也不养闲人。
十二娘微笑点头。这以工代赈不知能否顺利实施。
姜姚思绪万千,方法是好方法。可大庭广众之下运回这么多赈灾粮,不法分子会不会盯上了。
“十二娘,你发觉了吗?这明州百姓不甚友好。这以工代赈会不会闹出一些不好的事情呀。”姜姚缩了缩脖子,慵懒趴在十二娘的膝上,这海风冷嗖嗖的。
百姓不甚友好?十二娘愕然。她一直在官衙内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外面的状况,她不甚了解。她宠溺揉了揉姜姚的发髻,喃喃道:“赈灾粮有重兵把守,此事无需担心。”
姜姚心事重重点头,可百姓怨恨的眼神为的是那般呢?
“十二娘,你为何要写这个。”姜姚喃喃问道。十二娘的怀抱好温暖,她如同一只倦怠的猫,不断往十二娘怀里钻。
十二娘哑然。明州县令在这场海啸中不幸身亡。马晋顺口提了一嘴。她就屁颠颠协助他行使了县令的职责。
姜姚抬眼,调笑道:“保护灾民,人人有责。”
十二娘不明所以,低头冷哼,弹了她一个脑瓜崩,纠正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疼死了!”姜姚捂着额头,咿咿呀呀叫嚷着。不是谁都文绉绉的。天下兴亡,不是她一个小女子可以撼动的,苟着最舒服。
灯笼的残油在廊柱下投下佝偻的影子。檐角铜铃咽下一里外的潮信。
马晋忧心忡忡,下雨了,海啸卷走了县令,同时卷走百姓赖以生存的屋舍,这重建工作势在必行。
“太原!”谢焕接连唤了两声,重重搁下账本。
马晋缓神,大口喘着粗气道:“有章,你说什么?”
“太原,你想什么呢?这么入神。”谢焕哑然失笑。此处荒芜,并无其他乐趣。
“赈灾之事。”马晋一声叹息。堂堂武官做着府衙内的琐事,他烦不胜烦。他不如柳升潇洒,日日逗猫遛狗。
“太原,县主怎样,你们进展如何。”谢焕玩心甚重,朝着马晋挤眉弄眼。
马晋冷笑。范峥峥一心一意要退亲,此次前来更是抓住他的软肋。一妻一妾,众人皆羡慕的齐人之福。这水火不容的妻妾,舍弃谁,他都是不愿意的。
剪不断,理还乱,马晋放弃挣扎,转移话题道:“这倭人的账本对吗?”
谢焕搁下茶碗,拍了拍账册,失声笑道:“这数字,你们都破译出来了,找我来干嘛。”
马晋一惊,这数字真对上了。随即,他翻出另一本账册。
“干嘛?对账呀。”谢焕的头一阵阵的疼。这种琐碎之事最好别来烦他。
马晋举着那账册道:“这衙门的官账与倭人的私账对不上。”
谢焕摇头,喃喃道:“官账与倭人的私账有何关系。”倭人烧杀掳掠,人人得而诛之。
马晋面色沉沉道:“有章,按倭人账册推算,一担私盐才二百三十文。官盐一担一千两百文。官盐是私盐价格的五倍。”况且,百姓日常食用之盐并不比官盐差,甚至更为白净,细腻。
世道如此,谢焕一声叹息。这盐税收入可观。朝廷不会因为私盐而取消盐税制度的。过多讨论盐税制度并无好处,他转移着话题道:“这阿拉伯数字是谁破译的?”
“什么?阿……拉伯?”马晋摇头,这奇怪的名字,他第一次听到。拗口,生涩,为何不叫倭语呢?
“这数字怎么破译的。”谢焕眉头紧蹙,翻译之人字迹不错。
马晋恍然大悟,翻开那本官账,抽出一张宣纸递了过来。
谢焕接过。“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零”分别对应写着“”。数字旁边甚至还写上个拾百千对应的位置。那歪歪扭扭的繁体字让他会心一笑。此事正如他猜想一致,难为她了,字写得这么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谁写的?”谢焕心知肚明,不知为何,他还是想确认一下。
马晋疑惑不已,眉头一蹙道:“这倭人的字是夏娘子识破的。”
阿拉伯数字,谢烨在心里小声的反驳了一下。他确信夏荷跟他一样,不属于这个朝代之人。
“有章,这夏娘子有些奇怪。”马晋心中有疑惑,不得不吐。鸿胪寺涉及邦交。谢焕为鸿胪寺主薄,他会一些外邦语言情有可原,小娘子会这些,实在是说不通。她该不是细作吧?
谢焕抿唇,摇头,小娘子跳脱,肆无忌惮。整日袒露些不符合这朝代的东西,迟早要暴露。这脏屁股还得他来擦,这谎话还得他来圆,此事烦不胜烦。
马晋面有难色,这小娘子处处与之作对,目的显而易见,讨好范峥峥,他语气凝重说道:“有章,此人该不是细作吧?此人混在县主身边定有目的。”
谢焕思绪转了又转,嗤笑道:“这丫头乃六郎的婢女,生在朔北,长在朔北。朔北在边境线上,外邦部落数不胜数,她会些外邦的东西有何稀奇的。”
朔北?马晋大吃一惊。他在济州遇到峥峥与她。不曾想,这丫头来自朔北。那峥峥呢?逃婚逃到哪里去了呢?
“六郎婢女?这丫头怎会识字。”马晋疑惑问道。这丫头跟峥峥在济州救了他,又一道来了京城。天意如此,如若不是再次相遇,他也不会心心念念,穷追猛打,誓死完成婚约。
谢焕捂额,他如何知晓夏荷为何会识字。那歪歪扭扭的字体严重暴露她学而不精,他讪讪笑,敷衍道:“六郎教的。”
马晋叹服,谁会教婢女识字,闲得慌。
喜欢手持大女主剧本
“下雨了。”姜姚趴在窗澜上,用手指戳着这破损的窗户纸。
“不闹灾就成。”十二娘搁下笔,懒懒伸了一个懒腰。这种不雅动作,教养嬷嬷是绝对不允许的。她哑然失笑。
“十二娘,你到底在写什么?”姜姚百无聊赖,来明州半月有余,谢烨整日叨叨着补过生辰。可物资有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在写“养恤赈灾,安辑流民”的法子。”十二娘手肘撑头,慵懒说道。
姜姚缓缓转头,顺手关了窗,疑惑问道:“这每日施粥不就是赈灾吗?”
十二娘莞尔一笑,喃喃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她抿嘴,淡淡补充道:“不如说是以工代赈。”
姜姚不解,什么叫以工代赈?她走了过来,扯过案台上的宣纸念了起来:“府衙招募:采石,运输,筑海坝,一日一斗米。晒海盐,一日半斗米。杂工,一日半斗米。”
十二娘眉头紧蹙,喃喃道:“你看,这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夏荷思想活络,或许有什么奇思妙想。
姜姚大惊,嘟囔道:“十二娘,你这是要灾民自食其力呀。”这方式真绝呀,劳动致富,这赈灾米也不养闲人。
十二娘微笑点头。这以工代赈不知能否顺利实施。
姜姚思绪万千,方法是好方法。可大庭广众之下运回这么多赈灾粮,不法分子会不会盯上了。
“十二娘,你发觉了吗?这明州百姓不甚友好。这以工代赈会不会闹出一些不好的事情呀。”姜姚缩了缩脖子,慵懒趴在十二娘的膝上,这海风冷嗖嗖的。
百姓不甚友好?十二娘愕然。她一直在官衙内做一些力所能及之事。外面的状况,她不甚了解。她宠溺揉了揉姜姚的发髻,喃喃道:“赈灾粮有重兵把守,此事无需担心。”
姜姚心事重重点头,可百姓怨恨的眼神为的是那般呢?
“十二娘,你为何要写这个。”姜姚喃喃问道。十二娘的怀抱好温暖,她如同一只倦怠的猫,不断往十二娘怀里钻。
十二娘哑然。明州县令在这场海啸中不幸身亡。马晋顺口提了一嘴。她就屁颠颠协助他行使了县令的职责。
姜姚抬眼,调笑道:“保护灾民,人人有责。”
十二娘不明所以,低头冷哼,弹了她一个脑瓜崩,纠正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疼死了!”姜姚捂着额头,咿咿呀呀叫嚷着。不是谁都文绉绉的。天下兴亡,不是她一个小女子可以撼动的,苟着最舒服。
灯笼的残油在廊柱下投下佝偻的影子。檐角铜铃咽下一里外的潮信。
马晋忧心忡忡,下雨了,海啸卷走了县令,同时卷走百姓赖以生存的屋舍,这重建工作势在必行。
“太原!”谢焕接连唤了两声,重重搁下账本。
马晋缓神,大口喘着粗气道:“有章,你说什么?”
“太原,你想什么呢?这么入神。”谢焕哑然失笑。此处荒芜,并无其他乐趣。
“赈灾之事。”马晋一声叹息。堂堂武官做着府衙内的琐事,他烦不胜烦。他不如柳升潇洒,日日逗猫遛狗。
“太原,县主怎样,你们进展如何。”谢焕玩心甚重,朝着马晋挤眉弄眼。
马晋冷笑。范峥峥一心一意要退亲,此次前来更是抓住他的软肋。一妻一妾,众人皆羡慕的齐人之福。这水火不容的妻妾,舍弃谁,他都是不愿意的。
剪不断,理还乱,马晋放弃挣扎,转移话题道:“这倭人的账本对吗?”
谢焕搁下茶碗,拍了拍账册,失声笑道:“这数字,你们都破译出来了,找我来干嘛。”
马晋一惊,这数字真对上了。随即,他翻出另一本账册。
“干嘛?对账呀。”谢焕的头一阵阵的疼。这种琐碎之事最好别来烦他。
马晋举着那账册道:“这衙门的官账与倭人的私账对不上。”
谢焕摇头,喃喃道:“官账与倭人的私账有何关系。”倭人烧杀掳掠,人人得而诛之。
马晋面色沉沉道:“有章,按倭人账册推算,一担私盐才二百三十文。官盐一担一千两百文。官盐是私盐价格的五倍。”况且,百姓日常食用之盐并不比官盐差,甚至更为白净,细腻。
世道如此,谢焕一声叹息。这盐税收入可观。朝廷不会因为私盐而取消盐税制度的。过多讨论盐税制度并无好处,他转移着话题道:“这阿拉伯数字是谁破译的?”
“什么?阿……拉伯?”马晋摇头,这奇怪的名字,他第一次听到。拗口,生涩,为何不叫倭语呢?
“这数字怎么破译的。”谢焕眉头紧蹙,翻译之人字迹不错。
马晋恍然大悟,翻开那本官账,抽出一张宣纸递了过来。
谢焕接过。“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零”分别对应写着“”。数字旁边甚至还写上个拾百千对应的位置。那歪歪扭扭的繁体字让他会心一笑。此事正如他猜想一致,难为她了,字写得这么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谁写的?”谢焕心知肚明,不知为何,他还是想确认一下。
马晋疑惑不已,眉头一蹙道:“这倭人的字是夏娘子识破的。”
阿拉伯数字,谢烨在心里小声的反驳了一下。他确信夏荷跟他一样,不属于这个朝代之人。
“有章,这夏娘子有些奇怪。”马晋心中有疑惑,不得不吐。鸿胪寺涉及邦交。谢焕为鸿胪寺主薄,他会一些外邦语言情有可原,小娘子会这些,实在是说不通。她该不是细作吧?
谢焕抿唇,摇头,小娘子跳脱,肆无忌惮。整日袒露些不符合这朝代的东西,迟早要暴露。这脏屁股还得他来擦,这谎话还得他来圆,此事烦不胜烦。
马晋面有难色,这小娘子处处与之作对,目的显而易见,讨好范峥峥,他语气凝重说道:“有章,此人该不是细作吧?此人混在县主身边定有目的。”
谢焕思绪转了又转,嗤笑道:“这丫头乃六郎的婢女,生在朔北,长在朔北。朔北在边境线上,外邦部落数不胜数,她会些外邦的东西有何稀奇的。”
朔北?马晋大吃一惊。他在济州遇到峥峥与她。不曾想,这丫头来自朔北。那峥峥呢?逃婚逃到哪里去了呢?
“六郎婢女?这丫头怎会识字。”马晋疑惑问道。这丫头跟峥峥在济州救了他,又一道来了京城。天意如此,如若不是再次相遇,他也不会心心念念,穷追猛打,誓死完成婚约。
谢焕捂额,他如何知晓夏荷为何会识字。那歪歪扭扭的字体严重暴露她学而不精,他讪讪笑,敷衍道:“六郎教的。”
马晋叹服,谁会教婢女识字,闲得慌。
喜欢手持大女主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