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章 水泥(一)-《穿越之女子也可以拜相封侯》

  崔知浩的喉结轻轻滚了滚。

  自南下赈灾以来,时晚夏就没好好歇过。

  白天跟着太子沈砚舟查灾情、定赈济策,晚上还得核对粮药账目,有时忙到后半夜,他路过她的房间,还能看见烛火映着她伏案的侧影。

  方才发药时,他瞥见她袖口沾了块泥,鬓边的碎发也被雨水打湿,贴在脸颊上,却半点没顾得上整理,只一门心思跟赵虎问着什么。

  “崔大人,这药包……能给俺家老婆子多拿一包不?她昨儿就咳嗽,怕过给娃。”

  一个穿着破洞短打的汉子挤到跟前,手里紧紧攥着个布口袋,里面装着刚领的半袋糙米,眼睛亮得像要燃起来。

  “俺们知道规矩,可俺家娃才三岁,实在经不起折腾……”

  崔知浩收回目光,指尖松开药包,递过去时特意多拿了一包:“拿着吧,按方子煎,早晚各一次。”

  “粮食够不够?不够再去账房补登记。”

  汉子接过药包,手指都在抖,连声道谢,转身时差点摔在泥水里,却死死护着怀里的药和粮,像护着命根子。

  周围的灾民也都围着粮药堆,有人捧着糙米掉眼泪,有人把药包贴在胸口,低声念叨着“菩萨保佑”。

  棚子下的混乱是真的——孩子的哭声、大人的问询声、车马碾过泥泞的咕噜声混在一起。

  但崔知浩心里清楚,只要药和粮能及时到手里,这混乱就乱不到根上去。

  他唯一挂心的,还是那抹总在忙碌的青影。

  城外临时搭建的指挥帐内,气氛却比外面沉了几分。

  时晚夏站在案前,指尖捏着一卷舆图,眉头微蹙。

  舆图上用朱砂标着几条黑线,是通往灾区的主要道路,此刻却有两处被红圈圈住——那是赵虎刚说的,又堵了的路段。

  “你是说,三天前刚打通的西坡路和柳河桥,又被滑坡的山石和泥石流堵了?”

  她声音不算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认真。

  “之前让你安排的清理队,不够吗?”

  赵虎站在案前,腰杆挺得笔直,额角却渗着汗:“时大人,清理队加了三倍人手,连附近村落的壮丁都请来了,可西坡那处滑坡面积太大。”

  “山石滚下来堵了半条沟,泥水里还裹着树桩子,一挖就陷;”

  “柳河桥更麻烦,上游冲下来的泥沙把桥洞都填了,现在连河水都改道了,清理起来得先筑临时堤坝……”

  他顿了顿,声音低了些。

  “按现在的进度,最少还得五天才能通,要是再下雨,怕是还得拖。”

  沈砚舟坐在一旁的胡椅上,指尖敲着扶手,目光落在舆图上,却时不时扫过时晚夏的侧脸。

  她今天穿了件素色的襦裙,外面罩着件青布披风,披风的下摆沾了不少泥点,显然是白天去现场看过。

  她思考时会不自觉咬下唇,睫毛垂下来,在眼下投出一小片阴影,看着竟比平时柔和些,可那紧蹙的眉头,又透着股韧劲。

  时晚夏没说话,指尖在舆图上的堵点来回划着。

  道路不通,后续的粮药就送不进来,灾民的帐篷也运不过来,更别说灾后重建的木料和砖瓦了。

  总不能一直靠人力扛,效率太低,还容易出意外。

  她脑子里忽然闪过一个念头——水泥。

  前世在工地上见过水泥的制作过程,碎石、黏土、铁矿粉按比例混着。

  加水搅拌后凝固,硬度比石头还强,用来修路、筑堤坝再合适不过。

  虽然现在没有现代化设备,但凭着记忆,总能琢磨出个简易的配方来。

  “诗晴。”

  时晚夏忽然开口,叫了声守在帐外的姑娘。

  “拿纸笔来,我记点东西。”

  诗晴很快端着笔墨进来,铺好宣纸。时晚夏走到案前,拿起笔,一边回忆一边写:“水泥配方:石灰石三斗、黏土两斗、铁矿粉半斗,先碾碎成粉,过筛后混合,加水搅拌至糊状。”

  “浇筑后需覆盖洒水,七日后方可凝固……”

  她写得仔细,连碾碎的粗细、洒水的频率都标注了,偶尔想不起来细节,就停下笔皱皱眉,片刻后又接着写。

  赵虎站在旁边,眼睛越睁越大,嘴巴都差点合不上。

  他跟随时晚夏南下这些日子,早就被这位女大人的能耐惊到过——能识得赈灾的方子,能算清复杂的粮药账目,能安抚住闹情绪的灾民。

  可他从没听过“水泥”这东西,更没听过用石头黏土混一混,就能筑路筑桥的。

  他看着宣纸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忽然想起自己家里的三个女儿。

  大女儿今年十岁,还只会描红绣花;

  二女儿和三女儿更是连书都没读过,每天就跟着夫人学针线。

  赵虎心里忽然冒起个念头:回去以后,一定要让夫人多请几个夫子来,不管是经书还是算术,都得让女儿们学一学。

  原来女子也能这般有见识,这般厉害,他的女儿们,也该有机会看看这样的天地。

  沈砚舟的目光早就从舆图上移开,落在时晚夏握笔的手上。

  她的手不算纤细,指尖因为常握笔、常查账,带着点薄茧,却很稳,写出来的字也利落,不像寻常女子的娟秀,倒带着股英气。

  “水泥?”

  他忽然开口,打断了帐内的安静。

  “这东西,真能用来修路筑坝?”

  时晚夏停笔,转头看他:“嗯,凝固后硬度极强,不怕水浸,也不怕重压,用来修被冲毁的桥和路。”

  “比用石头夯土快得多,也耐用得多。后续重建房屋、筑河堤,都能用得上。”

  沈砚舟的指尖顿了顿,脑子里瞬间闪过一个念头——若是将这“水泥”用在京城的城墙加固上,或是边境的堡垒修筑上,那岂不是……

  城防会坚固数倍?外敌来犯时,便能少些伤亡。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他就立刻给身旁的亲信使了个眼色。

  亲信会意,悄无声息地退了出去,不用多说,定是去告诫帐内外的人,今日帐内的话,半个字都不能透出去。

  这样的“神器”,若是传出去,怕是会引来无数觊觎,到时不仅救不了灾民,还会给时晚夏惹来祸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