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猎王旗刚升起,县里来人要收编-《重生1958,扛枪打猎带富全村》

  那股来自山外的味道,在猎王加冕的第三天清晨,凝成了实质。

  一辆绿色的吉普车,像一只笨拙的铁甲虫,满身泥雪,哀嚎着爬上了通往靠山屯的土路。

  发动机的嘶吼声撕裂了山村的宁静,惊得屋檐下的麻雀扑簌簌飞走,连屯口的土狗都夹着尾巴,发出了不安的低吠。

  车门推开,两个穿着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人走了下来。

  为首的男人约莫四十岁,国字脸,眼神锐利,正是县林业局的干事周志国。

  他掸了掸肩上的雪花,目光一扫,便定格在了屯子中央那面迎风招展的猎王旗上,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疙瘩。

  “胡闹!现在是什么年代了,还搞‘猎王’这种封建残余!”周志国声音不大,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官威,压得四周的空气都沉重了几分。

  “谁是这里的负责人?出来一下!”

  村民们闻声围了过来,却都远远站着,交头接耳,脸上写满了敬畏与惶恐。

  在这片大山里,他们是天不怕地不怕的猎人,可对山外面来的“公家”,却有着一种天然的畏惧。

  周志国身后年轻的记录员清了清嗓子,打开笔记本,用一种宣读文件的腔调高声道:

  “根据上级指示,为保护国家森林资源,实现统一规划管理,从今日起,靠山屯周边的山林,全部收归国家统一管理!所有猎户,即刻停止私人狩猎行为,统一编入‘靠山屯集体狩猎队’,所有猎物,必须上缴,由县里统一收购,统一分配!”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一阵骚动。

  统管?统收统配?

  这意味着他们赖以为生的山林,不再属于他们自己。

  冬天能否吃上饱饭,开春能否换来盐巴,都得看别人的脸色了。

  可面对周志国那张严肃的脸,无人敢出声反驳。

  就在这时,林英从人群中走了出来。

  她身上还穿着猎装,身姿笔挺,眼神清澈而平静,仿佛眼前不是手握他们生杀大权的干部,而是一头需要耐心周旋的猎物。

  “周干事,你好。”她的声音清冷,却很清晰,“我是林英,暂时负责屯里的事。”

  周志国打量着这个年轻得过分的姑娘,眼中闪过一丝轻视:“你负责?小姑娘家家的,懂什么?我说的话你听懂了吗?把你们那个什么‘猎王’的旗子给我撤了,立刻执行!”

  林英没有理会他的呵斥,只是不疾不徐地说道:

  “周干事,我们靠山屯每年向县里上缴的指标,是鹿茸八对、紫貂皮二十张、珍稀药材三百斤。这三年来,我们从未拖欠过一分一毫。前年大雪封山,我们屯子还自发凑出两百斤干肉,支援了山下断粮的邻屯。我想请问,山林统管之后,这些物资,县里打算如何分配?”

  周志国一愣,没想到这个丫头片子不卑不亢,一开口就问到了最实际的问题。

  他向记录员使了个眼色。

  记录员赶紧翻了翻本子,照本宣科:“按照标准,统收之后,所有山货七成上缴县级仓库,剩余三成,将以工分或票证的形式,返还给生产队。”

  “七成?”林英嘴角勾起一抹极淡的冷笑,那笑意却比山尖的雪还凉,“那我再问一句,去年冬天,屯西头的王大伯一家,还有山坳里的赵二婶,总共七户人家,都是因为肺疾咳血,熬不过冬天死的。他们是不是因为没能分到那三成里的救命药材?”

  这番话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周志国心上。

  他脸色微变,记录员更是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

  这种具体到人命的账,文件上可从来没写过。

  就在此时,陈默悄无声息地从林英身后递上了一份用麻线装订的册子。

  封面是五个朴拙的大字——《山产收支录》。

  林英接过册子,翻开其中一页,迎着周志国逼人的目光:

  “周干事,这是我们靠山屯近三年的山货产出、消耗、上缴以及人员健康变化的详细记录。这一页写着,去年秋天,我们采了三株百年雪参,用后山寒潭的冰水保鲜,正好救活了另外三家同样得了肺痨的病人。如果按你们的规矩,这三株雪参被收进县库,层层上报,等审批下来,谁来救下一个咳血的人?”

  她的声音陡然拔高,清亮如哨音,震得在场每个人耳膜嗡嗡作响:

  “山林可以属于国家,我们没意见!但这座山的管理权,必须交到懂它、敬它、靠它活着的人手里!而不是放在仓库里,变成一本本冰冷的账目!”

  周志国被她一席话问得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竟是半天说不出话来。

  他从未想过,在这穷山沟里,会遇到一个如此伶牙俐齿、逻辑缜密的女人。

  正当他恼羞成怒,准备用身份强行施压时,一个苍老而有力的声音响了起来。

  “她说得对!”

  众人回头,只见孙老六拄着一根磨得油光的木杖,颤巍巍地走了出来。

  他身后,赵老栓、狗剩,以及几十名屯中最精锐的老猎户,一个个面容冷峻,腰间佩着猎刀,手里攥着铜哨,默不作声地站到了林英身后。

  老人浑浊的眼睛死死盯着周志国,一字一句地说道:

  “我孙家在这座山里打了三辈子的猎,从没向哪个官老爷低过头!但今天,我替全屯上百号人说一句话——林英,是我们靠山屯的铜哨选出来的王,是山神爷认可的人!你们要收走我们的山,可以,先问问我们身后这百十号猎户,还有他们手里的刀,愿不愿意!”

  话音刚落,林英脚边的三头犬仿佛听懂了人言。

  黑风喉间发出沉闷的低吼,银耳龇开雪白的獠牙,体型最大的铁爪更是四肢伏地,肌肉贲张,摆出了即将扑杀的姿态。

  三头猛犬,如同一座小型军阵,散发出令人心悸的野性与杀气。

  周志国的额头渗出了冷汗,脸色彻底白了。

  他只是个机关干部,哪里见过这等阵仗。

  这已经不是讲道理了,这是要玩命!

  他毫不怀疑,如果自己再强硬下去,今天能不能囫囵着走出这个村子都是个问题。

  最终,他艰难地咽了口唾沫,语气软了下来:

  “……这个情况,我会……我会向县里如实上报。关于设立‘山区生产自治试点’的提议,我们可以……可以开会研究。”

  这已经是变相的妥协。

  吉普车狼狈地掉头,准备离去。

  临上车前,周志国快步走到一直沉默的陈默身边,压低了声音,急切地说道:

  “你是读书人,劝劝她,做事别太硬!这次我们只是来传达政策,但上面已经有人盯上了你们山里那头活的雪豹,点名要的,说是要作为‘献礼国庆的珍兽’!这事,不是我一个小小干事能拦得住的!”

  车子带着满身泥泞,仓皇逃离。

  陈默走到院中,将周志国的警告一五一十地转述给林英。

  寒风吹起林英额前的碎发,她的眸光在一瞬间冷得像淬了冰。

  活雪豹?献礼?

  在那些人眼里,这座山里鲜活的生命,不过是他们向上攀爬的梯子,是装点门面的玩物!

  她缓缓从怀中摸出那枚古朴的铜哨,放在唇边,轻轻一吹。

  奇怪的是,哨子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

  然而,就在她吹气的一瞬间,北面山林中,成百上千的飞鸟仿佛受到了某种惊吓,猛然冲天而起,盘旋尖啸,声势浩大。

  “狗剩。”林英放下铜哨,声音低沉而坚定。

  “在,英姐!”狗剩立刻上前一步。

  “通知下去,北岭的暗哨,加双岗。二十四小时轮换,不许有任何疏忽。”她的目光望向白雪皑皑的北岭深处,那里,是雪豹的巢穴。

  “那头雪豹,谁也别想从这座山上带走。”

  而在无人知晓的神秘空间内,寒潭底部的冰莲,第十八片莲瓣在无人催动下,无声无息地舒展开来。

  莲心处,那团原本只是微微发亮的光晕,此刻竟泛起了一层妖异的血色,仿佛在预示着,真正的风暴,才刚刚爬上山脊。

  夜色深沉,万籁俱寂。

  林英站在院中,望着通往山外的那条路,久久未动。

  陈默走过来,披了件大衣在她身上:“风大,进去吧。”

  林英摇了摇头,目光变得愈发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