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放松笑意-《重生1988:逆袭人生从宠妻开始》

  周秦便自然地在床边坐下,拿起勺子,舀了一勺,吹了吹,试了试温度,才小心翼翼地送到她嘴边。

  郑苏月看着他布满血丝的眼睛,和那双因为连夜画图而沾满铅灰的手,鼻子一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她张开嘴,默默地把那口粥咽了下去。

  温热的小米粥顺着喉咙滑进胃里,一股暖流瞬间传遍了四肢百骸,驱散了她心底所有的寒意和恐惧。

  周秦就这么一口一口地喂着,郑苏月一口一口地吃着。

  两人谁都没有说话,但所有的关心、心疼和理解,都融化在了这无声的对视和这一碗简单的小米粥里。

  一碗粥见底,周秦的脸上才露出了一丝放松的笑意。

  他接过郑苏月怀里睡得正香的女儿,轻手轻脚地把她放回旁边的小床上,盖好被子。

  做完这一切,他才在床沿坐下,那股子从骨头缝里透出来的疲惫,再也掩饰不住了。他靠着床头,闭上眼,连一根手指头都不想动。

  郑苏月伸出手,轻轻地帮他按揉着太阳穴。

  “工地的事,很麻烦吗?”她轻声问道。

  “是有点麻烦。”周秦睁开眼,握住她的手,“不过,你男人能解决。”

  他的声音里带着疲惫,却依旧充满了自信。

  郑苏月看着他,心里又疼又骄傲。她知道,他从不说大话。他说能解决,就一定能解决。

  可是,她也知道,他太累了。

  一个人,扛着这么大的担子,外面有张胜利那样的豺狼虎视眈眈,内里有流沙和人心浮动这样的天灾人祸。铁打的人,也经不住这么耗。

  她不能只躲在他的羽翼下,看着他一个人去拼杀。

  她也要为他做点什么。

  “周秦,”郑苏月忽然开口,目光清亮而坚定,“把合作社的账本,都拿回家里来吧。”

  周秦愣了一下,“拿账本回来干什么?你身子还没好利索,好好歇着就行。”

  “我歇不住。”郑苏月摇摇头,眼神里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认真,“你现在外面一堆事要忙,工地上出了这么大的乱子,钱师傅又病倒了,你根本没精力管账上的事。我虽然帮不了你工地上的活,但帮你看看账本,还是可以的。”

  她顿了顿,声音压低了几分,“上次李四的事,就给我们提了个醒。越是这种时候,咱们的账目就越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给任何人留下话柄。而且……我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周秦看着妻子,她刚生产完,脸色还带着些许苍白,但那双眼睛里,却闪烁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芒。

  他知道她说得对。现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关头,财务绝对不能出任何纰漏。他一个人确实分身乏术,而苏月的心思缜密,是最好的人选。

  只是,他舍不得她劳累。

  “可是你的身体……”

  “我躺在床上也是躺着,看看账本,就当是活动脑子了。”郑苏月对他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一丝安抚,“你放心,我有分寸。你把天大的事都在外面顶着,总得让我在家里,为你守好这一方小小的后院吧。”

  “你守着大家,我守着你。”

  这句话,轻飘飘的,却重重地砸在了周秦的心上。

  他再也说不出一个拒绝的字,只能伸出手,紧紧地抱住了她。

  当天下午,周秦在工地上宣布了新的地基加固方案,并亲自带人制作简易的重锤,准备开始强夯作业,暂时稳住了人心。忙完这一切,他便将合作社成立以来的所有账本、票据,都搬回了家里。

  厚厚的一摞账本,堆在床头,散发着墨水和旧纸张的味道。

  郑苏月没有急着去看,她先是让周秦去里屋补觉,自己则坐在外屋的灯下,将那些账本分门别类,一本本摆放整齐。

  材料采购、人工薪酬、日常开销、社员分红……

  她就像一个即将上战场的将军,在清点自己的兵器。

  等周秦沉沉睡去,她才靠在床头,点亮了煤油灯,翻开了第一本——材料采购账。

  她的眼神,瞬间就变了。

  不再是看丈夫时的温柔,也不是看孩子时的慈爱,而是一种近乎苛刻的审视和专注。

  她的手指,顺着每一行条目缓缓滑过。

  水泥,钢筋,砖瓦,砂石……每一笔采购的时间、数量、单价、供应商,她都看得仔-细无比。

  起初,一切都还正常。账目清晰,票据齐全,与她之前的记忆并无二致。

  可当她翻到最近一个月的账目时,眉头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不对劲。

  一种说不出的违和感,在她心头萦绕。

  她拿起一本票据存根,又对比了一下账本上的记录。

  “四月三日,采购红星钢材厂螺纹钢十吨,单价三百二十元,总计三千二百元。”

  票据上的数字和账本上的一模一样,公章和签字也都在。

  看起来天衣无缝。

  可郑苏月的直觉告诉她,问题就出在这里。

  她躺在床上,闭上眼睛,脑海里开始飞速回放着合作社成立以来的所有信息。她记性极好,几乎过目不忘。

  她记得很清楚,上个月,周秦还因为钢材价格上涨而发过愁,当时红星钢材厂的报价是三百一十元一吨。这才过了多久,就涨到了三百二十元?县里的物价,什么时候波动这么快了?

  而且,不只是钢筋。

  她又翻看了水泥的采购记录。

  “四月五日,采购钻石牌水泥五十吨,单价二十三元,总计一千一百五十元。”

  也涨价了。

  之前一直是二十二元一吨。

  如果只是一样东西涨价,或许是市场波动。可现在,钢筋和水泥,这两样最大宗的建材,在同一个月,从同一个供应商那里拿货,都出现了不小的涨幅。

  这太巧合了。

  郑苏月的眼神变得锐利起来。

  她没有停留在价格上,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个更不起眼的地方——运输和装卸记录。

  每一车材料运回村里,都会有验收员签字画押,记录下实际收到的数量。

  她将采购单上的数量,和入库验收单上的数量,逐一进行对比。

  “采购螺纹钢十吨,入库验收九点二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