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封神大劫!张天师偶遇妖女-《明明是天师,却总以为自己很弱!》

  (前文地点有误,是雷泽并非雷池,雷池不在曹州附近,雷泽在)

  张道之能够知道未来恐有大劫将至。

  是因‘庄周梦蝶’之际,亲口听老天师讲起过。

  但范知行是如何得知?

  只听他娓娓道来:

  “约莫十年前,老朽登上相位不久,你师父曾来寻过我...”

  即使范知行已经到了知天命的程度。

  但也仅能通过大势预测到将来漠北与中原必有一战。

  此战若败,则神州陆沉。

  此战若胜,则九州之地遂归于一统。

  可老天师那日寻他来说,将来之大劫,漠北与燕云之争,不过是人间之争罢了。

  亦如上古时代,周与商之争。

  但人间之争,归根结底的胜负成败关键,不在于人间。

  而在于异士。

  周商之争,最终以昆仑为代表的异士势力取得大胜。

  而以东海为代表的异士势力,却沦为人人唾弃的妖族。

  遂古之初,谁说,人修行就是仙,而妖修行,就不是仙了?

  倘若以东海碧游宫为主的异士势力取得大胜。

  那么,今时今日的神仙,不仅仅是人,也会有妖的存在。

  “商周之争,皆无对错,但自商周封神之战后,人间,仍旧存在着一些强大的异士。”

  “这些异士以自身为媒介,钻了当年颛顼大帝绝地天通的空子,强行接触天上。”

  “以致于仙神干扰人间气数的乱局出现...这段故事,你应该听过吧?”

  范知行问起。

  张道之点头道:“这是讲的那位儒家圣人的故事,经由仙神干扰人间气数,使神州出现数百年之乱局。”

  “后来,一位儒家圣人横空出世,于这世上定下了礼仪、规矩,就此,天上仙神,再也不可干扰人间气数。”

  “而一些强大的异士,也只得存于山上,倘若过多干扰人间之事,将会有承负加身。”

  范知行忽而变得极其正色道:“倘若老朽告诉你,当初干预人间气数的,不一定是天上仙神呢?”

  一时间,张道之不知该作何回应。

  他初登龙虎山时,便常听师兄弟们讲起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的宗旨,是重在夸赞那位儒家圣人为人间所做的贡献。

  那时,这天地间,还没有龙虎山。

  不一定是天上仙神?

  张道之突然有些细思极恐的感觉。

  范知行见他这般神情,呵呵笑道:

  “老夫初听你师父讲起此事时,也觉不可思议。”

  “如果不是天上仙神,那又该是谁?谁又有这个能力,可以干扰人间气数?”

  “那到底又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当年由人间之争引起的异士大战,你道教又称封神大战,真正的真相,又是如何?”

  怎样的存在...

  不知为何,张道之忽然想起那被混沌物包裹的不可名状之物。

  “我师父,可有答案?”

  张道之问起。

  范知行摇了摇头,

  “你师父只是察觉到了一些什么,但是不敢确定,只与我说了这么多。”

  “他说,如果将来,有他的传人,能够斩了申九千,便让老朽将这件埋在心底十年之久的事情,说与他听。”

  从他的话里,张道之得知了几件比较重要的事情。

  第一,将来的大劫,先是由漠北与中原挑起,而后极有可能酿成异士之间的大战。

  第二,将来大劫与商周之战,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或是一个因果轮回。

  如若真是如此,那将是这天地间最大之承负了。

  谈起商周之战,就不得不提及,昆仑与东海之战了。

  昆仑...东海...

  “师父羽化前,将师姐送往昆仑修行,是不是要借此提醒我,未来大劫,昆仑至关重要?”

  “昆仑...道教道统之源,神州气数之源...如若真有关联,为何师父不愿直白告知于我?而是要通过这种方式?”

  “东海...方才袭击我的那两只东海妖物,当真又是奔着舆图去的吗?”

  “不是仙神,却能干预人间气数的莫名存在...被混沌气包裹的那头怪物...”

  “受长生天指引...萨满...”

  张道之喃喃于此,愈发感到头疼。

  他深刻地明白,这些问题,仅凭想,难以想出个所以然。

  “看来,治好桃夭以后,这些地方,我都要一一走一遭了。”

  张道之打定主意的同时。

  忽见范知行缓缓起身,

  “张天师,你可知,老朽在明知魏基以死设局时,为何不曾阻拦?”

  张道之摇头。

  他相信,以这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宰执来说。

  真要救下一个魏基,或是用政治手段逼迫申九千让步,不是没可能。

  但为何不曾这样做,他也不理解。

  很快,范知行给出的答复,让他恍然大悟,

  “其实很简单。”

  “既然将来的大劫,是因漠北与中原之争挑起。”

  “那么,在老朽仅有的年月里,就要为你们这些年轻人多做思虑。”

  “看看该用什么法子,能在大战挑起的那一刻,莫使漠北铁蹄践踏中原。”

  正因此,范知行必须要稳健、蛰伏,保全有用之身,去为这座中原做更多地事情。

  说着说着,他已离开亭中,

  “不瞒天师,其实老朽对所谓的大劫并不在乎。”

  “毕竟,即使有朝一日,大劫真的来了,老朽多半也已入土。”

  “但老朽希望,这狗娘养的大劫到来之日,能少死一些百姓。”

  “至于你们异士,妖孽,统统死干净了才好,如此,人间也就清静了。”

  张道之见他越走越远,忽然想起一事,从乾坤袋里迅速拿出纸笔,追了上去,

  “范相公,拟一个新欠条,此前欠二百两银子的欠条就作废了,新欠条写人情债,收款人龙虎山天师府。”

  闻言,本要坐上马车的范知行撒丫子就跑了起来,看动作,一点儿也不像一位已经年逾古稀的老人家,

  “走,快走,莫要让他追上来!”

  “老朽这辈子都不愿与龙虎山再有半点儿牵扯!”

  “不,下辈子也是!快,快拦住他!”

  “不好!大劫未至,老朽命中劫数却先到了!”

  “呜呼哀哉!”

  “...”

  ......

  张道之与范知行别过之后,自雷泽之地一路向西北方向行进。

  途经济州,自济州南下,便到了曹州。

  张道之虽然不会飞,但是胯下黄牛并非凡物,赶起路来,要比一般的千里马快上不少。

  其实,张道之也可以直接南下沿着官道一路入曹州。

  但听萧逾明说,在济州城内,有一间酒楼,名曰太白楼。

  楼主被誉为‘异士百晓生’,又称‘江湖百晓生’。

  传闻此楼之主,无所不知,无所不通,世人皆不知其是男是女。

  起初,张道之对百晓生感兴趣,是觉着对方可能知道有关于自曹州入青丘的秘密。

  但一听世人不知其性别,又觉是故弄玄虚不敢见人,对其失去兴致时。

  萧逾明又说这太白楼可不简单。

  相传乃是数百年前,一位飞升白玉京的剑仙所创立,那剑仙名曰李太白。

  异士皆尊称其为‘诗剑仙’。

  自他创下这太白楼之后,此楼便有了个规矩。

  那就是,只招待异士,不招待寻常百姓。

  而异士入此楼,亦不可滋生是非,更不可找人寻仇。

  张道之一听,这太白楼倒是有些格调,或许,那楼主百晓生,当真知道一些不足于外人道哉的奇闻轶事。

  无论是为救桃夭还是为了三花聚顶丹所需的药材,他都迫切需要进入青丘。

  索性,就来这太白楼碰碰运气。

  不管怎么说,张道之都是筑基境,一眼便知是异士,所以,自然也就顺利进入楼内。

  不过,他并未着急去见那百晓生,而是找了个僻静的地方坐下。

  期间,以九阳针法为桃夭施针,并用清静咒压制它体内那股狂躁的力量。

  在未彻底解决桃夭体内情况之前,张道之需日日如此。

  由于来到太白楼内的异士实在是太多了,可谓无奇不有,所以,抱着狐狸的张道之,倒是并不太惹人瞩目。

  不过,就在施针期间。

  张道之偶然听到端坐在楼内的一些所谓得正道人士,正商议着一件事,

  “那苗疆女子一路北上,杀了那么多人,如今听闻要来齐鲁地界私会情郎,咱们自当提前觅其踪迹,设局杀了她,为那些枉死的百姓报仇!”

  “听闻她的情郎,是龙虎山弟子?而且在龙虎山中的地位不低啊。”

  “地位再高又如何?能高得过张天师?张天师嫉恶如仇,听闻当朝国师是妖,当即便就将其斩杀!”

  “若让天师知道,他龙虎山弟子喜欢上一个妖女,只怕,天师必然会亲自出手,清理门户!”

  “说的没错!那龙虎山弟子若不顾正道气节,执意与妖女待在一起,那我等便闹到龙虎山,请天师出面,给咱一个说法!”

  “闹到龙虎山?呵呵...要去你去,我不去。”

  “怕什么,天师可是咱们正道魁首,一定心向咱们!”

  “...”

  听到此处。

  张道之神情一顿。

  他们所谈及的妖女与龙虎山弟子,莫非是那苗疆圣女和云逸?

  这也太巧了吧?

  就在这时。

  太白楼外,突然响起一道带有独特苗疆口音的女子声音,

  “就是你们在造本姑娘的谣,说本姑娘一路向北,遭下无数杀戮?本姑娘怎的就未将你们给杀了?!”

  说着,那女子竟是一脚踏进楼内。

  众人见来者身着蓝红相间的苗服,服饰上绣着类似蛊虫的图腾,耳畔各有一只大银铃。

  此女子腰间还挂有一个血红色葫芦,这葫芦随着她前行的动作一晃一晃的,显得颇为灵动。

  她的下半身服饰,是一件百褶裙,露着半截小腿,让人一瞧,便知不是中原女子。

  “苗疆的?”

  “她是...她是那个妖女!”

  “嗯?苗疆魔教妖女,你竟敢来这儿太白楼,简直是在找死!”

  “妖女!你好大的胆子!”

  “...”

  那些人不停叫嚣着,却无一人胆敢上前与她对峙。

  像是对她极为忌惮。

  见状。

  那苗疆女子忍不住轻笑一声,

  “我男人说,就连张天师他老人家都同意了我们的婚事。”

  “你们这些人,有什么资格在此叫嚣?”

  “还正道人士?就敢在背后蛐蛐我?我呸!”

  话音刚落。

  众人面色一僵。

  这时,已为桃夭施完针的张道之突然下意识咳嗽一声。

  心道。

  我很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