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
简诺再抬眼时,那双眸子里竟盈满了并非全然伪装的、水润的惊悸和一丝茫然无措的“了悟”。
“陛下……”她的声音比刚才更低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仿佛被巨大的“天机”震慑得心神不宁。
“臣女……臣女最近一年……又观星象了。” 她故意停顿,让这份“不安”在寂静中发酵。
“哦?我倒有些好奇,什么时候起阿姐如此痴迷于星象?不知这次又有什么感慨?”
李世民的语调依旧平和,甚至带着一丝闲谈般的兴味。
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却像锁定猎物的鹰隼,不放过她任何一丝细微的波动。
简诺并未直接回答“何时痴迷”这个致命问题,毕竟任何具体时间点都可能被查证推翻。
“臣女……岂敢言痴迷?”
她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羞惭与不安,“不过是几年前夏夜难眠,偶见天穹浩瀚,星汉灿烂,一时神为之夺。”
她将“开始”归结为一个模糊的、无法查证的“偶然”,一个深闺女子被自然奇景震慑的“一时兴起”。
避实就虚,将“痴迷”降格为“偶然神往”。
“几年前夏夜难眠偶见星汉灿烂?神为之夺?’”李世民心中嗤笑。这解释也太轻飘,太刻意了。
星象说得玄之又玄,充满主观感悟而非具体知识,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对神秘天象充满感性好奇、而非理性研究的“懵懂者”。
铺垫足够后,她的声音陡然压得更低,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惊悸,仿佛触及了某个大恐怖:“然……然前段时间所见,实令臣女……魂悸魄动!”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需简诺缓缓抬眼,目光却并未直接迎向帝王,而是带着一种陷入回忆般的迷离,投向虚空中的某一点,仿佛真的在追忆那些观星的夜晚。
“后来……后来便时常仰望,只觉斗转星移,自有其玄奥莫测之理。”
“星辰明灭,轨迹交错,或如……或如人心之幽微,或似世事之无常……”
她故意将要极大的勇气才能说出口:“荧惑荧惑徘徊于心宿之侧,其色赤芒如血,久踞不退!此……此乃……”
她恰到好处地停顿,留下巨大的、令人不安的空白。
“哦?”李世民终于有了反应。
他的目光,平静地落在案旁那盏鎏金仙鹤烛台上摇曳不定的烛火,眼神忽明忽暗。
“臣女……臣女曾于残破旧籍中,偶见只言片语……”
“言道‘荧惑守心,王者恶之’!乃……乃大凶之兆!主……主刀兵、饥馑、江山动荡……”
她引用了古代星占学中最着名、也最令帝王忌惮的凶兆之一——“荧惑守心”。
此象在史书中多次记载,常与君主驾崩、叛乱、大灾相连,其威慑力足以撼动任何帝王的心神!
李世民面上不动声色,甚至连眼神都未曾有丝毫波澜,仿佛只是在听一段无关紧要的闲谈。
然而,在那双深邃如寒潭的眼眸深处,早已是冰火交织,暗流汹涌。
“荧惑守心”!
纵使他雄才大略,不信鬼神之说。
但“荧惑守心,王者恶之”的古老谶语,早已融入这个时代所有人的血脉骨髓,成为悬在帝王头顶最锋利的剑!
那一瞬间,源自人类对未知天威最原始的恐惧攫住了他,心脏仿佛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连呼吸都为之一窒。
但帝王的本能瞬间压倒了那丝本能的战栗。他太清楚星象被利用的把戏了!
他自己就曾借“太白经天”的天象之口,在玄武门前为那场喋血政变披上“天命所归”的外衣。
一个过去对星象毫无兴趣的人,怎会就突然“痴迷”到能精准认出“荧惑守心”这等凶兆?
还“偶见旧籍残言”?
长安城内,能藏有如此精准星占谶语的“旧籍”,屈指可数!
这背后必有高人指点,或者……她根本就不是李昭阳!
这个念头如同毒蛇,悄然滑入他的脑海,带来更深的寒意。
在抛出这枚震撼弹后,简诺并未停止,而是将话题巧妙地引回那份“涂鸦”和她想要警示的灾难。
“臣女……臣女心惊胆战,彻夜难眠。”
“恍惚间只觉那荧惑赤芒,竟似化作了漫天蔽野的……飞蝗!所过之处,赤地千里,禾稼尽毁……”
她将“荧惑守心”带来的“饥馑”之兆,与她已知的蝗灾惨状进行了模糊而惊悚的意象链接!
声音颤抖得几乎不成调,“惶恐难名......只觉……只觉天象示警,地气乖戾,恐……恐有殃及万民之祸将生!”
至此,她成功地将“荧惑守心”的大凶星象、自己模糊的“蝗虫”意象预感、以及“涂鸦”中的具体灾异预言,三者强行捆绑,共同指向一个“殃及万民”的灾难!
她本人,则只是这个可怕“天意拼图”的被动感受者和惊恐转述者。
她不是不意外陛下的到来,她是被自己看到的“凶兆”吓坏了,以至于觉得任何异常,包括陛下的突然到来,都可能是这“凶兆”的应验!
她甚至“暗示”,自己那点模糊的预感,与陛下此刻的“心绪不宁”似乎被冥冥中的天象联系在了一起。
说完这一切,她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身体微微晃了一下,半真半假,紧张到腿软也是真的,脸色苍白如纸。
深深垂下头去:“臣女……臣女见识浅薄,胡言乱语,冲撞天颜……万死!万死!”
她将“感慨”最终归结为“见识浅薄”的“胡言乱语”,并以极致的惶恐请罪姿态,将解释权和对“天意”的应对之策,完全抛回给李世民。
潜台词是:天象凶兆在此,“预言”文字在此,如何解读、如何应对,是您这位“天子”的责任了!
“好一个‘殃及万民’!’”李世民心中冷笑。
这顶帽子扣下来,若灾祸真至,便是他这天子“失德”,招致天罚;若他提前防备消弭了灾祸,那便是“顺应天心”的明证。
这女子,或者说她背后的人,是在用“天意”逼他表态,逼他行动!
这份心思,这份胆量,绝不是一个深宫弱女所能拥有!
眼前这位皇姐突然“精通”如此凶险星象,还恰逢灾异流言四起?
巧合?还是……有人借这无知女流之口,行诅咒构陷之实?
他脑中瞬间闪过数个可能的幕后黑手:失势的隐太子旧部?心怀怨望的山东豪族?或是……宫中那些不安分的影子?
抛开其身份和用心不谈,她所描述的“飞蝗”意象与李淳风观测到的星象实在太过契合。
若……若真有蝗灾?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三十州饥馑,人相食,流民三十万……这数字光是想想就足以让任何帝王头皮发麻!
这份“预警”,哪怕只有一成可能是真的,其价值也足以让他暂时压下所有的猜疑和杀意。
她和她带来的信息,成了一个危险的、却可能极其有用的工具。
喜欢快穿之带着直播间去古代
简诺再抬眼时,那双眸子里竟盈满了并非全然伪装的、水润的惊悸和一丝茫然无措的“了悟”。
“陛下……”她的声音比刚才更低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仿佛被巨大的“天机”震慑得心神不宁。
“臣女……臣女最近一年……又观星象了。” 她故意停顿,让这份“不安”在寂静中发酵。
“哦?我倒有些好奇,什么时候起阿姐如此痴迷于星象?不知这次又有什么感慨?”
李世民的语调依旧平和,甚至带着一丝闲谈般的兴味。
但那双锐利的眼睛却像锁定猎物的鹰隼,不放过她任何一丝细微的波动。
简诺并未直接回答“何时痴迷”这个致命问题,毕竟任何具体时间点都可能被查证推翻。
“臣女……岂敢言痴迷?”
她的声音带着恰到好处的羞惭与不安,“不过是几年前夏夜难眠,偶见天穹浩瀚,星汉灿烂,一时神为之夺。”
她将“开始”归结为一个模糊的、无法查证的“偶然”,一个深闺女子被自然奇景震慑的“一时兴起”。
避实就虚,将“痴迷”降格为“偶然神往”。
“几年前夏夜难眠偶见星汉灿烂?神为之夺?’”李世民心中嗤笑。这解释也太轻飘,太刻意了。
星象说得玄之又玄,充满主观感悟而非具体知识,将自己塑造成一个对神秘天象充满感性好奇、而非理性研究的“懵懂者”。
铺垫足够后,她的声音陡然压得更低,带着一种难以抑制的惊悸,仿佛触及了某个大恐怖:“然……然前段时间所见,实令臣女……魂悸魄动!”
她深吸一口气,仿佛需简诺缓缓抬眼,目光却并未直接迎向帝王,而是带着一种陷入回忆般的迷离,投向虚空中的某一点,仿佛真的在追忆那些观星的夜晚。
“后来……后来便时常仰望,只觉斗转星移,自有其玄奥莫测之理。”
“星辰明灭,轨迹交错,或如……或如人心之幽微,或似世事之无常……”
她故意将要极大的勇气才能说出口:“荧惑荧惑徘徊于心宿之侧,其色赤芒如血,久踞不退!此……此乃……”
她恰到好处地停顿,留下巨大的、令人不安的空白。
“哦?”李世民终于有了反应。
他的目光,平静地落在案旁那盏鎏金仙鹤烛台上摇曳不定的烛火,眼神忽明忽暗。
“臣女……臣女曾于残破旧籍中,偶见只言片语……”
“言道‘荧惑守心,王者恶之’!乃……乃大凶之兆!主……主刀兵、饥馑、江山动荡……”
她引用了古代星占学中最着名、也最令帝王忌惮的凶兆之一——“荧惑守心”。
此象在史书中多次记载,常与君主驾崩、叛乱、大灾相连,其威慑力足以撼动任何帝王的心神!
李世民面上不动声色,甚至连眼神都未曾有丝毫波澜,仿佛只是在听一段无关紧要的闲谈。
然而,在那双深邃如寒潭的眼眸深处,早已是冰火交织,暗流汹涌。
“荧惑守心”!
纵使他雄才大略,不信鬼神之说。
但“荧惑守心,王者恶之”的古老谶语,早已融入这个时代所有人的血脉骨髓,成为悬在帝王头顶最锋利的剑!
那一瞬间,源自人类对未知天威最原始的恐惧攫住了他,心脏仿佛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连呼吸都为之一窒。
但帝王的本能瞬间压倒了那丝本能的战栗。他太清楚星象被利用的把戏了!
他自己就曾借“太白经天”的天象之口,在玄武门前为那场喋血政变披上“天命所归”的外衣。
一个过去对星象毫无兴趣的人,怎会就突然“痴迷”到能精准认出“荧惑守心”这等凶兆?
还“偶见旧籍残言”?
长安城内,能藏有如此精准星占谶语的“旧籍”,屈指可数!
这背后必有高人指点,或者……她根本就不是李昭阳!
这个念头如同毒蛇,悄然滑入他的脑海,带来更深的寒意。
在抛出这枚震撼弹后,简诺并未停止,而是将话题巧妙地引回那份“涂鸦”和她想要警示的灾难。
“臣女……臣女心惊胆战,彻夜难眠。”
“恍惚间只觉那荧惑赤芒,竟似化作了漫天蔽野的……飞蝗!所过之处,赤地千里,禾稼尽毁……”
她将“荧惑守心”带来的“饥馑”之兆,与她已知的蝗灾惨状进行了模糊而惊悚的意象链接!
声音颤抖得几乎不成调,“惶恐难名......只觉……只觉天象示警,地气乖戾,恐……恐有殃及万民之祸将生!”
至此,她成功地将“荧惑守心”的大凶星象、自己模糊的“蝗虫”意象预感、以及“涂鸦”中的具体灾异预言,三者强行捆绑,共同指向一个“殃及万民”的灾难!
她本人,则只是这个可怕“天意拼图”的被动感受者和惊恐转述者。
她不是不意外陛下的到来,她是被自己看到的“凶兆”吓坏了,以至于觉得任何异常,包括陛下的突然到来,都可能是这“凶兆”的应验!
她甚至“暗示”,自己那点模糊的预感,与陛下此刻的“心绪不宁”似乎被冥冥中的天象联系在了一起。
说完这一切,她仿佛耗尽了所有力气,身体微微晃了一下,半真半假,紧张到腿软也是真的,脸色苍白如纸。
深深垂下头去:“臣女……臣女见识浅薄,胡言乱语,冲撞天颜……万死!万死!”
她将“感慨”最终归结为“见识浅薄”的“胡言乱语”,并以极致的惶恐请罪姿态,将解释权和对“天意”的应对之策,完全抛回给李世民。
潜台词是:天象凶兆在此,“预言”文字在此,如何解读、如何应对,是您这位“天子”的责任了!
“好一个‘殃及万民’!’”李世民心中冷笑。
这顶帽子扣下来,若灾祸真至,便是他这天子“失德”,招致天罚;若他提前防备消弭了灾祸,那便是“顺应天心”的明证。
这女子,或者说她背后的人,是在用“天意”逼他表态,逼他行动!
这份心思,这份胆量,绝不是一个深宫弱女所能拥有!
眼前这位皇姐突然“精通”如此凶险星象,还恰逢灾异流言四起?
巧合?还是……有人借这无知女流之口,行诅咒构陷之实?
他脑中瞬间闪过数个可能的幕后黑手:失势的隐太子旧部?心怀怨望的山东豪族?或是……宫中那些不安分的影子?
抛开其身份和用心不谈,她所描述的“飞蝗”意象与李淳风观测到的星象实在太过契合。
若……若真有蝗灾?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三十州饥馑,人相食,流民三十万……这数字光是想想就足以让任何帝王头皮发麻!
这份“预警”,哪怕只有一成可能是真的,其价值也足以让他暂时压下所有的猜疑和杀意。
她和她带来的信息,成了一个危险的、却可能极其有用的工具。
喜欢快穿之带着直播间去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