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上-《引凤雏》

  蕲水县,毕氏老宅

  “咔嚓~咔嚓~”

  “也不知道哥现在怎么样了。”

  坐在一个毛竹制胡床之上的李秀容,一边咔嚓咔嚓的吃着手里的鼠肉干,一边念叨着远在千里之外,总会把自己弄丢的荀不言。

  “咔嚓~咔嚓~”

  而蹲在李秀容脚边的有苏氏,在看了李秀容一眼后没有说话,继续低着头咔嚓咔嚓的吃起了嘴边的鼠肉干。

  “烦死了!!!”

  刚刚躺下不久的郭念祯,被不绝于耳的咔嚓声给吵得不行,以为是社君作祟,他便提着长剑打算出门看看。

  “吱嘎~~”

  结果郭念祯刚一推开房门就看见,头上戴着一整套的金丝八宝缠珠髻。

  穿了一身大红色绛丝暗金宝相花纹大袖披衫,下身配了石榴红团花纹百褶绫裙的李秀容。

  被赤狐有苏氏和几十只玄猫给围在了中间,完美的融入到了漆黑如墨的夜色之中。

  在听到动静的瞬间,几十双在夜色中泛着绿色光芒的眼睛便齐齐的朝他看了过来。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更瘆人的是他们每个家伙的嘴里都还叼着一个吃了半截的鼠肉干儿,吓得的郭念祯当场就尖叫了出来。

  “无悔哥来尝一块儿嘛!”

  在听到了郭念祯的惨叫之后,嘴角勾起一抹坏笑的李秀容。

  拿着手里的竹鼠肉干几个闪身就来到了他的身边,还把鼠肉干特意往他面前凑了凑。

  “你不要过来啊!!!”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社君脚上爬的郭念祯一脸惊恐的运起轻功,从卧房直接蹿到了院墙之上。

  “耶!”

  看着郭念祯逐渐消失在院墙之上的身影,地上的李秀容和有苏氏互相击了个掌,然后,相视一笑。

  今夜的毕宅,对某些人来说将又是一个难忘的不眠之夜… …”

  — — —

  ?河南府西京洛阳,河清县

  黄河岸边,河清县里一处不知名的山坡,飘飘洒洒的雨丝,从铅灰色的天空,落到了污浊的人间。

  雨声中,山中的每一块顽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青草,都变成了一根根奇妙的琴弦,酣畅淋漓的演奏着独属于自己的无名乐章。

  “淅淅沥沥~~~”

  “八百诸侯会孟津,白鱼… …”

  “阿秋,阿秋~”

  一匹枣红色的老马载着一大一小两个兄弟,缓缓走在雨中的山道之上。

  其中那个手中扯着缰绳的兄长,刚刚念出了半句唐诗就被两声响亮的喷嚏给憋了回去。

  “哥,出门前我就说多带点衣服,你非不带,这回好了吧。”

  紧紧搂着荀不言腰身的苏轼,紧了紧身上的那件,绛红色鸳鸯瑞花纹圆领长袍,小脸上露出了无奈的表情。

  “哎呀,不过区区小雨一会就过去了。”

  坐在前方的荀不言,毫不在意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

  将身上那件青绿色团窠宝花纹,单侧翻领长袍往后一扬,就驾着座下的枣红马跑了起来。

  “快抱紧我,你看前面那边有个山洞,咱们进儿去躲会雨。”

  “嗯,抱紧了。”

  兄弟二人在山上跑了一会儿对话间,眼神敏锐的荀不言就远远的看到了,一个可以避雨的山洞。

  快速的对着身后的苏轼说了一声,接着他就一扬手里的马鞭,嗖的一下跑了出去。

  “吁~”

  荀不言仗着精湛的骑术,几百步的距离居然只用了不到一柱香的功夫。到了山洞口将手里的缰绳一勒,战马就稳稳的停在了原地。

  从马上下来之后,荀不言一只手将苏轼护在自己怀里,一只手拿着匕首警惕的望向四周。

  “哇,这里还有干草,看你哥我给你点个火取一下暖。”

  兄弟二人亦步亦趋的缓缓进入了山洞,在发现了干草堆后,荀不言说着就掏出了身上的火折子。

  一把将其给点了起来,腾腾上窜的橘红色火苗瞬间就驱散了兄弟二人身上的寒气。

  “哥你好棒,我去拿咱们包袱里的饼和肉干儿。”

  对荀不言始终盲目崇拜的苏轼,又一次见识到了他的新技能。

  一边双眼放光的看着自己的哥哥。一边把身后包袱里的干粮拿了出来。

  “那咱俩一会正好做个肉汤喝一下,祛祛寒气。”

  小苏轼那边从身后的包袱里翻找着干粮肉干,而荀不言则是从包袱里面拿出了一个形如小盆。

  容量一斗,一侧有龙形长柄,底部有三个虎首足外撇的铜制刁斗。

  (汉代至六朝的行军器具,兼具白日烹煮和夜间打更双重功能。)

  “也不知道官家是怎么想的,前段时间的事情闹出了那么大动静。”

  “结果,只是撸了吴国公的爵位,待遇却是未减半分。”

  荀不言十分熟练的将那个刁斗坐到了草堆上面,接着一边往里面加入山泉水还有肉干。

  嘴里却是和坐在旁边烤馍的苏轼聊起了,不久前那个搅的天下动荡不安,民怨沸腾的庆历二年妖妃祸国案的处理结果。

  “是啊,听我伯父说,好像还给那个妖妃往上晋升了位份。”

  不停的翻动着手里的插着烤馍的棍子,小苏轼的脸上也同样是对赵祯的不解,

  天下哪有祸乱朝纲却不降反升的道理。

  “不过,我听祖母说虽然位份升了但是待遇却不如从前半分。”

  荀不言谨慎扫视了一眼四周,然后趴在小苏轼的耳边低语了几句。

  “啪嗒~啪嗒~”

  正在兄弟二人低声密语之时,山洞口的方向却传来一阵混合着雨水的细微脚步

  声。

  “谁在哪里?”

  荀不言一把将苏轼护在身侧,手里拿着匕首警惕的看着洞外的方向。

  “那个,请问我可以进来躲一下雨吗?”

  一个头戴一顶黑色逍遥巾的脑袋从外面伸了进来,试探着问向洞内的荀不言二人。

  “无意打扰二位小兄弟,只是这雨实在太大了。”

  洞外的那人看着荀不言两兄弟,一脸防备的神情,便往又往洞里伸出了半截已经湿了大半的铅灰色,带藏青镶边的棉质襕衫衣袖。

  “您快进来,我们也是来躲雨。”

  见此人似乎真的,只是碰巧想进来躲雨,荀不言心中暗暗松了口气,把匕首从重新放回腰间后,便将人给让了进来。

  “那个您要喝一口汤驱一下寒气吗?”

  而旁边的苏轼则是更为胆大,不过萍水相逢,居然就自来熟的和人家聊了起来,还把自己手里的肉汤也递了出去。

  “甚好,甚好。”

  一身寒气邵雍当下也顾不得客气,当下朝着苏轼微微拱了拱手,就将肉汤接了过来,小口小口的优雅喝了起来。

  “我叫荀不言字无恙,这个是我弟弟苏轼,不知道阁下是?”

  看着此人不俗的谈吐和气度,哪怕一身狼狈,满面倦容,一双眼睛始终却亮如明星。

  荀不言言语便不由的多了几分的尊重,向那人自报了自己二人的家门。

  “原来是御史中丞的幼子啊,老夫名唤邵雍,字尧夫。”

  “年少游学曾经见过令尊大人,收益颇多。”

  邵雍听了心荀不言的自报家门,再一结合那张和荀司律,有着六七分相似的脸庞。

  他立马就将人给认了出来,接着又十分温和的做了一个简短的自我介绍。

  “道在是矣。”

  摸索着自己手里的空碗,在邵雍做了自我介绍之后,荀不言突然想起来父亲他们,口中经常提到四个字,他便直接脱口而出了。

  “我想起来了,您就是父亲说过有大毅力,大智慧,大勇气……之人。”

  苏轼看着眼前这个一身狼狈却难掩,其眼神之中的坚定和出尘的气度的邵雍,也是随即就将他和父亲口中的那个高大形象联系了起来。

  “苏公子过誉了,老夫不过是借助前人道途,妄图开拓一条新的道路。”

  邵雍十分谦逊的朝着苏轼摆了摆手,接着就是很平静和兄弟二人阐述着自己所行的道,但也仅仅只是阐述。

  “开拓?”

  邵雍口中的开拓二字,对从小接受正经儒门经典洗礼的荀不言太过陌生,他的眼中出现了一丝茫然。

  “所谓开拓,就是沿着前人未尽的道路,走出更遥远的距离。”

  似乎早已对类似的情景司空见惯,邵雍只是略顿了顿,便继续言简意赅的面前的这个少年讲述着自己的道。

  “荀公子你看天晴了。”

  一语终了,邵雍指了指洞外不知何时放晴的天空,一脸淡笑。

  “天晴了?!!”

  正在荀不言低头思索的跟着声音缓缓抬头看见一片无垠的星空,满天的繁星汇聚成一道汪洋的大海。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正当荀不言抬头仰望星空,犹自出神的空档,自小就在诗词方面展露过人天赋

  的苏轼突然有感而发,随口念出了半阙诗句。

  “好诗,然后那?”

  被苏轼那半阙诗句给惊艳的荀不言眼中异彩连连,见猎心喜的他急忙询问起了剩下的半阙。

  “我还没想好。”

  在荀不言殷切的目光注视之下,俊脸微红的苏轼羞赧的低下了头。

  “那好吧,说不定等你长大了就能写出剩下的了。”

  荀不言虽然对没有听到全篇而略感遗憾,但很快就放了下去。

  不再为此事纠结,转头还抬起手掌特意勉励了苏轼一番。

  “嗯嗯,哥我好想乘风而起,去往那世界之外,探索那片星空,看看宇宙之外究竟是何模样。”

  苏轼先是乖巧的点了点头,然后就又满是憧憬的和荀不言,讲出了自己的此刻心中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