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给丈夫发零花钱-《战死夫君回来了,小寡妇三年抱三》

  梁惠娘把沉甸甸的两串钱拿过来,“别哭丧着一张脸,这些钱我就是替你存着。

  我这么一把老骨头,还有什么花钱的地方,不过就是怕你乱花钱,先存在我这儿,给你以后娶媳妇。”

  张良涛:……

  合着他干了这么久的活儿,钱一分钱没拿到,还得对她笑脸相迎。

  这难度也太大了。

  娘也太会为难人了。

  “娘,我忙活了这么久呢。”

  梁惠娘理直气壮地反驳回去,“谁不是忙活了许久。”

  “可你们拿到钱了,我的钱被你拿走了呀。”

  张良涛敢怒不敢言,过了好久又憋出一句,“这都快中秋节了,你好歹留点钱让我出去耍耍。

  我忙活了这么久,啥都没有捞到,以后赚钱都没劲儿了。”

  梁惠娘也觉得他这话有点道理,从袋子里拿出二十文钱递给他。

  “拿去花吧,买点自个儿想要的东西。”

  张良涛:……

  他赚了足足二两银子呢,娘就给了他二十文钱。

  “二十文够买什么的。”娘也太抠门了点儿。

  梁惠娘听见他这么一说,眼睛一瞪,“你胃口可不小呀,二十文钱都瞧不上了。

  行,你瞧不上这钱,我也不用给了。”

  说罢,她就要把钱收起来。

  张良涛赶紧从她手上把钱抢过去,“谁说我不要了。”

  虽说二十文钱有些少,也总归比没有的好呀。

  他心里还是有些不情愿,吐槽了一句,“娘,你可真够抠门的。”

  梁惠娘抬起手要揍他,他早有准备,脚下生风,赶紧地跑了。

  梁惠娘气得在后头骂他,“小兔崽子,别让我逮着你,逮着有你好看的。”

  堂嫂林巧娘也把自己赚得的二两银子,悉数拿给梁惠娘。

  梁惠娘也知道他们的心思,虽然还没有分家,可他们成亲生了孩子,总归有各种花销。

  要是自己把钱全都拿了,免不了会落下埋怨。

  甭管是谁,辛苦干活这么久,好不容易才赚得些钱,旁人要是把钱全都收走,谁心里会痛快。

  连自个儿的亲儿子都会有怨言,更何况是其他人。

  她从中拿出一串钱,分出一半,约莫有五百文钱的样子,拿给林巧娘。

  “这些钱你自个儿拿着,买拿去用什么我都不管。”

  林巧娘看着手里沉甸甸的钱,心里很高兴,却又担心自己这么拿了钱,婆婆会不高兴,少不得进行一番极限推拉。

  “娘,家里花销大,这些钱我就不拿了。”

  “给你你就拿着,家里挣了钱,我还能亏了你们不成。

  以前是家里没有挣钱的门路,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文钱来花,实在没办法这才亏着你们。

  现如今能挣上钱了,我又不是那不讲道理的主儿,该你们分的自然会分你们。”

  林巧娘这才放安心把钱收下,高兴地说道:“我前些天想说给孩子买些料子,做些冬衣呢,这些银钱刚好派上用场。”

  家里不是她做主,想要给自个儿花钱简直比登天还难。

  她一个做媳妇儿的,难道好意思跟婆婆拿钱,去给自己买料子做衣裳穿吗?

  可她今年也还年轻,虽然成亲了也生了孩子,今年才二十多,也还是喜欢打扮的年纪,也喜欢自个儿穿得鲜艳体面。

  还有家里的孩子,都是皮猴一般的野孩子,穿的衣服容易磨破。

  以往她都是把大人的衣服改小,给孩子穿,现如今有钱了,扯上几尺布料,给孩子做两身衣裳,也让孩子高兴高兴。

  钱都发出去了,张蔓月心情大好。

  看见大伙儿这么开心,她也觉得很高兴。

  晚上李时俭回来了,张蔓月掏出一个银锭子给他,约摸着有五两银子。

  李时俭有些惊讶,“这是给我的?”

  “可不是,今天我们发工钱,给你一点零花钱。

  男人出门在外,身上还是得有点钱才行,身上没钱,你请客交友都不方便。”

  李时俭原本不想拿,但是不知想到了什么,把钱接过来,“夫人给的,我自不敢推辞。”

  “你喊我什么?”

  “我们已经拜堂成亲,如此唤你何错之有?”

  张蔓月脸上火辣辣,谁是他夫人了,这人喊得真顺口,让人怪不好意思的。

  李时俭见到她耳根发红,便知她害羞了。

  以前见她性格直爽坦率,没想到竟这般容易害羞。

  张蔓月迅速转移话题缓解尴尬,“我打算在中秋节那天烤香猪,你觉得如何?”

  她听闻这边的香猪有一种香珠,味道十分不错,只是因为产量较少,价格比较贵,所以在市面上流通得很少。

  不过她跟屠户相熟,屠户就跟她说了一嘴,她就想弄只烤香猪来尝尝。

  要是味道真的不赖,以后她开饭馆了,说不准还能弄成饭馆里的特色菜呢。

  李时俭:“烤香猪?”

  张蔓月点了点头,“是啊,听闻香猪还挺有名的,我就想着弄过来试一试,也算是给大家尝尝鲜了。”

  “可以,你的手艺向来不错。”

  张蔓月可就高兴了,“那我去跟屠户说一声。”

  一头香猪要好几两银子呢,没有商量妥当,她也不好定下来。

  别的不说,要是让她娘知道她定下香猪,能把她的耳朵念出茧子。

  要是有李时俭答应,她怪下来的时候,自己就可以把锅推给他。

  简直完美呀。

  “对了,你去打探洪秀才的消息了吗?他情况怎么样?”

  李时俭点了点头,“已经让人打听过了。”

  他把自己打探到的消息,一一告诉给张蔓月听。

  洪家原本是槐树村的人,在洪父那一代才到城里居住,六年前洪定文娶亲,成亲后三四年却一无所处。

  据邻居说,经常听闻孙梅叫骂的声音,埋怨儿媳妇不争气。

  而且据邻居所说,他岳父对他原本十分亲厚,除了嫁妆十分丰厚之外,还经常派人过来探望,对这个女婿似乎十分爱重。

  但是崔氏离世后,他那老丈人不知因何缘故,跟洪家家吵了一架,便彻底断了往来。

  张蔓月摸着下巴说道:“家里有个恶婆婆,只怕嫁过去会不好受呀。”

  李时俭:“不止如此,只怕崔氏之死有些缘由。”

  崔氏,就是洪秀才的妻子。

  张蔓月睁大了眼睛,“你的意思是崔氏被人害死吗?”

  李时俭:“不一定是被害死,但她的死跟崔家脱不了干系。

  崔家对这女婿向来亲厚,为何会突然变换态度。

  洪定文身为秀才,哪怕妻子过世了,崔家人看在他有功名在身的份上,也不该跟他们断得如此决绝才是。”

  确实是这样的道理,要知道这年头读书人还是很吃香的,现在是秀才,说不准以后就是官爷。

  要是能有这样一门亲戚,还是十分不错的。

  可是崔家的人却在崔小娘子过世之后,主动断跟洪家断了往来,确实值得深思。

  “不管怎么说,这都算不得一门好姻缘,你同婆婆说去。”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