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驾崩之前,留下四位辅政大臣。
分别是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以及抚军大将军司马懿。
曹丕立平原王曹叡为大魏皇帝,曹丕驾崩后,谥号文皇帝,曹叡的母亲甄氏为文昭皇后。
曹叡即位后,大赦天下,封钟繇为太傅,王朗为司徒,华歆为太尉。
另外,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升任为骠骑大将军,提领魏军人马镇守洛阳西方门户——函谷关。
针对魏国突如其来的变故,刘禅立刻召集群臣到未央殿议事。
“诸位,如今曹丕已死,孺子曹叡即位,在此魏国新君交替之际,汝等有何想法?”刘禅看向殿内群臣问道。
诸葛亮手持羽扇缓缓而出,拱手道:“陛下,曹叡比之曹操、曹丕父子二人尚有不及,不足虑也,臣担心的是刚升任的骠骑大将军司马懿。”
顿了顿,诸葛亮继续道:“司马懿深有谋略,今屯兵函谷,倘若成势,必为大汉的心腹之患,到时潼关危矣,长安危矣!”
刘禅看向诸葛亮问道:“那依相父之见,为之奈何?”
诸葛亮停顿片刻,旋即眼神坚定道:“我等当先下手为强,以长安之兵直袭函谷,挥师北伐!”
北伐!
这项贯穿于蜀汉后期的军事国策,终于还是要来了吗?
就在刘禅蹙眉间,参军马谡出列道:“陛下,丞相刚平定南中不久,军马疲敝,将士们还未与家人共享天伦,岂可再次出征?臣有一计,可使司马懿死于曹叡之手。”
刘禅眼皮一跳,看向马谡道:“幼常先生请讲。”
马谡定了定神,说道:“曹叡此人,控制欲极强,对权臣多有猜忌之心,司马懿虽为辅政之臣,但曹叡对其并不信任...”
“依臣之见,不如秘密派遣细作,到洛阳、邺城等处,张贴告示,散布流言,称司马懿欲反,准备弃魏自立,以此离间其君臣二人...”
“如此曹叡必心神不宁,必然对司马懿痛下杀手。”
刘禅托着下巴,轻声呢喃道:“反间计吗?”
旋即他的目光看向诸葛亮道:“相父以为如何?”
诸葛亮沉声道:“幼常之计值得一试。”
刘禅看向马谡点头应道:“那便依先生之言!”
紧接着,刘禅连夜召集血衣卫,挑选出八名头脑灵活,善于随机应变的将士前往魏地,在洛阳、邺城两地散布司马懿欲要造反的言论。
洛阳城内,夏日的微风拂动柳条在宫墙间摇曳,崇华殿前,魏军侍卫铁甲森严,刀戟如林,殿内铜炉内香气袅袅,却驱不尽那压抑的气息。
身在龙椅的曹叡坐立不安,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扶手。
只见他生得面如冠玉,眉宇间既有父亲曹丕的凌厉,又带有母亲甄氏的柔美,倒真是翩翩少年郎。
他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却已显几分帝王的威仪,一双桃花眼微微上挑,闪烁着不安的光芒。
“陛下,华太尉,王司徒到了。”内侍脚步匆匆而至禀报。
曹叡迅速从龙椅上站起,急声道:“快宣!”
不一会儿,殿前华歆和王朗两人前后而入,华歆须发皆白,倒也精神矍铄,王朗身形瘦削,虽七十有五,却老态龙钟,步伐沉稳有力。
“臣等参见陛下。”见到曹叡,两人躬身行礼。
曹叡挥了挥手,高声道:“免礼,赐座!”
待两人落座后,曹叡方才开口道出疑虑:“两位爱卿,可曾听闻近日洛阳和邺城的市井流言?”
华歆和王朗相互对视一眼,片刻后华歆最先说道:“老臣听说了,司马懿在函谷关拥兵自重,近日城中流言四起,皆言其有造反之意,老臣以为,此事...无风不起浪啊!”
王朗点点头,紧接着说道:“陛下,先时太祖武皇帝曾对臣说过,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不可付以兵权,可用但不可重用,否则必为国家之患!”
“如今司马懿在函谷关拥兵自重,反意已现,陛下当速速诛杀此贼,免得夜长梦多。”
华歆拱手接着道:“王司徒所言甚是,司马懿深谙兵法,善晓韬略,素有大志,若不早除,恐为大魏之祸,故老臣建议陛下当兴兵速诛之!”
闻言,曹叡的手掌猛然攥紧,想起父亲临终之言。
司马懿可用,但必须要防!
“看来这头冢虎是时候该除掉了。”曹叡深吸一口气,高声喊道:“来人!”
然而,曹叡的话音刚落,殿外突然传来一声断喝。
“陛下不可!”
凝神看去,只见大将军曹真大步而来,他面容坚毅,身上的甲胄还铿锵作响,浓眉下一双虎目炯炯有神,颇为沉稳。
“子丹将军来了?”曹叡笑脸相迎。
见到曹叡,曹真单膝跪地,抱拳道:“陛下,此乃蜀寇的反间之计,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我等君臣相互残杀,以此削弱大魏实力,还望陛下明鉴!”
“这...”曹叡懵了,一时间竟没了分寸。
此时王朗冷声反驳道:“大将军,城内告示遍布,百姓议论纷纷,若司马懿没有造反之意,何来空穴来风之事?大将军还是莫要为司马懿脱罪!”
曹真虎目看向王朗,摇头道:“王司徒此言差矣,正因城中流言四起,此事才更显蹊跷,若司马懿真想造反,必会秘密行事,断然不会闹得满城风雨,此必定为蜀寇细作所为!”
一时间,殿内陷入短暂的寂静。
曹叡觉得曹真所言有理,于是试探性问道:“子丹将军,若司马懿真要造反,又当为之奈何?”
曹真沉吟片刻,缓声道:“陛下不妨效仿汉高祖伪游云梦之计,试探一下司马仲达。”
“哦?”曹叡来了兴致,认真倾听。
曹真站直身子,声音洪亮道:“陛下可下昭令,言欲巡视函谷关将士军容,若司马懿无反意,必会出关相迎,恭敬有加...”
“若他闭关不出,或者举止有异,则必生造反之心,当速诛之!”
华歆闻言,脸色微变:“不可!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易涉险?若司马懿真有异心,则陛下危矣!”
曹真大笑道:“华太尉多虑了,臣愿率精兵伴随陛下左右,若司马懿真敢对陛下不利,臣必率精兵而出,将其生擒之!”
分别是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大将军陈群,征东大将军曹休以及抚军大将军司马懿。
曹丕立平原王曹叡为大魏皇帝,曹丕驾崩后,谥号文皇帝,曹叡的母亲甄氏为文昭皇后。
曹叡即位后,大赦天下,封钟繇为太傅,王朗为司徒,华歆为太尉。
另外,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升任为骠骑大将军,提领魏军人马镇守洛阳西方门户——函谷关。
针对魏国突如其来的变故,刘禅立刻召集群臣到未央殿议事。
“诸位,如今曹丕已死,孺子曹叡即位,在此魏国新君交替之际,汝等有何想法?”刘禅看向殿内群臣问道。
诸葛亮手持羽扇缓缓而出,拱手道:“陛下,曹叡比之曹操、曹丕父子二人尚有不及,不足虑也,臣担心的是刚升任的骠骑大将军司马懿。”
顿了顿,诸葛亮继续道:“司马懿深有谋略,今屯兵函谷,倘若成势,必为大汉的心腹之患,到时潼关危矣,长安危矣!”
刘禅看向诸葛亮问道:“那依相父之见,为之奈何?”
诸葛亮停顿片刻,旋即眼神坚定道:“我等当先下手为强,以长安之兵直袭函谷,挥师北伐!”
北伐!
这项贯穿于蜀汉后期的军事国策,终于还是要来了吗?
就在刘禅蹙眉间,参军马谡出列道:“陛下,丞相刚平定南中不久,军马疲敝,将士们还未与家人共享天伦,岂可再次出征?臣有一计,可使司马懿死于曹叡之手。”
刘禅眼皮一跳,看向马谡道:“幼常先生请讲。”
马谡定了定神,说道:“曹叡此人,控制欲极强,对权臣多有猜忌之心,司马懿虽为辅政之臣,但曹叡对其并不信任...”
“依臣之见,不如秘密派遣细作,到洛阳、邺城等处,张贴告示,散布流言,称司马懿欲反,准备弃魏自立,以此离间其君臣二人...”
“如此曹叡必心神不宁,必然对司马懿痛下杀手。”
刘禅托着下巴,轻声呢喃道:“反间计吗?”
旋即他的目光看向诸葛亮道:“相父以为如何?”
诸葛亮沉声道:“幼常之计值得一试。”
刘禅看向马谡点头应道:“那便依先生之言!”
紧接着,刘禅连夜召集血衣卫,挑选出八名头脑灵活,善于随机应变的将士前往魏地,在洛阳、邺城两地散布司马懿欲要造反的言论。
洛阳城内,夏日的微风拂动柳条在宫墙间摇曳,崇华殿前,魏军侍卫铁甲森严,刀戟如林,殿内铜炉内香气袅袅,却驱不尽那压抑的气息。
身在龙椅的曹叡坐立不安,手指无意识地敲着扶手。
只见他生得面如冠玉,眉宇间既有父亲曹丕的凌厉,又带有母亲甄氏的柔美,倒真是翩翩少年郎。
他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却已显几分帝王的威仪,一双桃花眼微微上挑,闪烁着不安的光芒。
“陛下,华太尉,王司徒到了。”内侍脚步匆匆而至禀报。
曹叡迅速从龙椅上站起,急声道:“快宣!”
不一会儿,殿前华歆和王朗两人前后而入,华歆须发皆白,倒也精神矍铄,王朗身形瘦削,虽七十有五,却老态龙钟,步伐沉稳有力。
“臣等参见陛下。”见到曹叡,两人躬身行礼。
曹叡挥了挥手,高声道:“免礼,赐座!”
待两人落座后,曹叡方才开口道出疑虑:“两位爱卿,可曾听闻近日洛阳和邺城的市井流言?”
华歆和王朗相互对视一眼,片刻后华歆最先说道:“老臣听说了,司马懿在函谷关拥兵自重,近日城中流言四起,皆言其有造反之意,老臣以为,此事...无风不起浪啊!”
王朗点点头,紧接着说道:“陛下,先时太祖武皇帝曾对臣说过,司马懿有鹰视狼顾之相,不可付以兵权,可用但不可重用,否则必为国家之患!”
“如今司马懿在函谷关拥兵自重,反意已现,陛下当速速诛杀此贼,免得夜长梦多。”
华歆拱手接着道:“王司徒所言甚是,司马懿深谙兵法,善晓韬略,素有大志,若不早除,恐为大魏之祸,故老臣建议陛下当兴兵速诛之!”
闻言,曹叡的手掌猛然攥紧,想起父亲临终之言。
司马懿可用,但必须要防!
“看来这头冢虎是时候该除掉了。”曹叡深吸一口气,高声喊道:“来人!”
然而,曹叡的话音刚落,殿外突然传来一声断喝。
“陛下不可!”
凝神看去,只见大将军曹真大步而来,他面容坚毅,身上的甲胄还铿锵作响,浓眉下一双虎目炯炯有神,颇为沉稳。
“子丹将军来了?”曹叡笑脸相迎。
见到曹叡,曹真单膝跪地,抱拳道:“陛下,此乃蜀寇的反间之计,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我等君臣相互残杀,以此削弱大魏实力,还望陛下明鉴!”
“这...”曹叡懵了,一时间竟没了分寸。
此时王朗冷声反驳道:“大将军,城内告示遍布,百姓议论纷纷,若司马懿没有造反之意,何来空穴来风之事?大将军还是莫要为司马懿脱罪!”
曹真虎目看向王朗,摇头道:“王司徒此言差矣,正因城中流言四起,此事才更显蹊跷,若司马懿真想造反,必会秘密行事,断然不会闹得满城风雨,此必定为蜀寇细作所为!”
一时间,殿内陷入短暂的寂静。
曹叡觉得曹真所言有理,于是试探性问道:“子丹将军,若司马懿真要造反,又当为之奈何?”
曹真沉吟片刻,缓声道:“陛下不妨效仿汉高祖伪游云梦之计,试探一下司马仲达。”
“哦?”曹叡来了兴致,认真倾听。
曹真站直身子,声音洪亮道:“陛下可下昭令,言欲巡视函谷关将士军容,若司马懿无反意,必会出关相迎,恭敬有加...”
“若他闭关不出,或者举止有异,则必生造反之心,当速诛之!”
华歆闻言,脸色微变:“不可!陛下万金之躯,岂可轻易涉险?若司马懿真有异心,则陛下危矣!”
曹真大笑道:“华太尉多虑了,臣愿率精兵伴随陛下左右,若司马懿真敢对陛下不利,臣必率精兵而出,将其生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