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非晚潜心写作。她的武侠小说《陌路刀》第一章投给了上海最负盛名的《申报》副刊“自由谈”。
由于写作人毫无名气,编辑起初并未在意。
《申报》每天都会接收无数的投稿,除了名人,还有那些在新文化渲染下尝试白话文的新人。
这些新人大多数是一时兴起的世家子弟,写的多是毫无章法并且乱七八糟的东西,大大降低了编辑筛选稿件的效率。
这类稿件除非期刊实在缺少登报的文章,否则很难会有人翻出来。
“迟归”的作品,这个从未听过的名字,主编杜方一拿到手上,照例准备丢去角落。
只是在丢掉之前,杜方鬼使神差般看了一眼开头。
仅仅只是这一眼,便难以移开目光。
这篇小说文笔老辣,情节跌宕,侠气纵横之余,竟暗含家国天下的胸怀,完全不像无名之辈所为,笔名“迟归”更是闻所未闻。
杜方迫切地往后翻去,不知不觉间,已经将这投稿的小说读完。
最后的剧情停留在主角生死不明,而反派依旧猖獗。
作者留有的伏笔显然主角另有生机,只是读者无论如何都难以想象主角该如何绝处逢生,该怎样挽救这样一个身处于水深火热的国家。
看到结尾的“未完待续”,杜方拍了拍案,不满足于作者在此戛然而止。
而这一声响也将编辑部的众人引了过来,纷纷传阅开来。
选用自然是要选用的,只是……放在哪个位置,却令人犯了难。
主要部分原定于刊登黎清的文章,但是这篇小说,很明显远远胜过他,那么所登的地方就很难服众。
可是让一个无名新人放在前面,这也太不符合规矩了。
其他编辑犯了难,直到主编大手一挥,这篇小说才定了下来。
《申报》是文学期刊,自然以文定先后,而非名气,否则就失去了初衷。
至于黎清那里,杜方想了一下……
他与黎清是熟识,可以去和他解释,并且过段时间去拜访这位“迟归”先生,将其介绍给黎清,黎清自然不会过多计较。
……
如杜方所想的一般,《陌路刀》一经刊出,竟引发热烈反响,读者来信如雪片般飞向报社,都在追问“迟归”先生何时更新下一章。
稿费如期而至,颇为丰厚,足以让非晚和小雅在远江饭店继续舒适地住下去。
非晚又陆续投了几篇言辞犀利的杂文,同样以“迟归”为名,对当下一些社会现象和迂腐观念进行了批判,观点新颖深刻,文风泼辣,“迟归”之名迅速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成了人们热议的神秘才子。
而黎清虽然被抢占了位置,但也并不气恼,反而为她写了一些书评。
非晚看着报上黎清对“迟归”的赞美之词,不免心底觉得有几分好笑。
如若黎清未来知晓这出自于她之手,岂不是得后悔往日说过的话?
非晚丢了报纸,目光望向窗外,却想起一些事来。
这期间,非晚也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
她通过报纸和外出观察,渐渐了解到顾言深那文件袋上字样所代表的意义——那是一个活跃在地下、立场倾向进步的组织的名称。
虽然不同于她那个时代的名称,但是含义也是相同的。
她心里对顾言深的身份有了更清晰的猜测。
不仅仅是顾言深的身份,而且更重要的是……
她那日从他身上,好像又感受到了些许熟悉的气息。
他会是……他吗?
非晚垂下眸,
即使经过了这么多个世界,她却没忘记她的初衷。
更何况……
这个世界,也让她觉得越发熟悉,仿佛快要探寻到了真相。
由于写作人毫无名气,编辑起初并未在意。
《申报》每天都会接收无数的投稿,除了名人,还有那些在新文化渲染下尝试白话文的新人。
这些新人大多数是一时兴起的世家子弟,写的多是毫无章法并且乱七八糟的东西,大大降低了编辑筛选稿件的效率。
这类稿件除非期刊实在缺少登报的文章,否则很难会有人翻出来。
“迟归”的作品,这个从未听过的名字,主编杜方一拿到手上,照例准备丢去角落。
只是在丢掉之前,杜方鬼使神差般看了一眼开头。
仅仅只是这一眼,便难以移开目光。
这篇小说文笔老辣,情节跌宕,侠气纵横之余,竟暗含家国天下的胸怀,完全不像无名之辈所为,笔名“迟归”更是闻所未闻。
杜方迫切地往后翻去,不知不觉间,已经将这投稿的小说读完。
最后的剧情停留在主角生死不明,而反派依旧猖獗。
作者留有的伏笔显然主角另有生机,只是读者无论如何都难以想象主角该如何绝处逢生,该怎样挽救这样一个身处于水深火热的国家。
看到结尾的“未完待续”,杜方拍了拍案,不满足于作者在此戛然而止。
而这一声响也将编辑部的众人引了过来,纷纷传阅开来。
选用自然是要选用的,只是……放在哪个位置,却令人犯了难。
主要部分原定于刊登黎清的文章,但是这篇小说,很明显远远胜过他,那么所登的地方就很难服众。
可是让一个无名新人放在前面,这也太不符合规矩了。
其他编辑犯了难,直到主编大手一挥,这篇小说才定了下来。
《申报》是文学期刊,自然以文定先后,而非名气,否则就失去了初衷。
至于黎清那里,杜方想了一下……
他与黎清是熟识,可以去和他解释,并且过段时间去拜访这位“迟归”先生,将其介绍给黎清,黎清自然不会过多计较。
……
如杜方所想的一般,《陌路刀》一经刊出,竟引发热烈反响,读者来信如雪片般飞向报社,都在追问“迟归”先生何时更新下一章。
稿费如期而至,颇为丰厚,足以让非晚和小雅在远江饭店继续舒适地住下去。
非晚又陆续投了几篇言辞犀利的杂文,同样以“迟归”为名,对当下一些社会现象和迂腐观念进行了批判,观点新颖深刻,文风泼辣,“迟归”之名迅速在上海文坛崭露头角,成了人们热议的神秘才子。
而黎清虽然被抢占了位置,但也并不气恼,反而为她写了一些书评。
非晚看着报上黎清对“迟归”的赞美之词,不免心底觉得有几分好笑。
如若黎清未来知晓这出自于她之手,岂不是得后悔往日说过的话?
非晚丢了报纸,目光望向窗外,却想起一些事来。
这期间,非晚也并非两耳不闻窗外事。
她通过报纸和外出观察,渐渐了解到顾言深那文件袋上字样所代表的意义——那是一个活跃在地下、立场倾向进步的组织的名称。
虽然不同于她那个时代的名称,但是含义也是相同的。
她心里对顾言深的身份有了更清晰的猜测。
不仅仅是顾言深的身份,而且更重要的是……
她那日从他身上,好像又感受到了些许熟悉的气息。
他会是……他吗?
非晚垂下眸,
即使经过了这么多个世界,她却没忘记她的初衷。
更何况……
这个世界,也让她觉得越发熟悉,仿佛快要探寻到了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