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荀夫子突破-《我对政哥心换心,政哥跟我耍脑筋》

  小圣贤庄,藏书阁外。

  荀夫子负手而立,晨露打湿了他的衣袍,他却浑然不觉。

  他的目光落在初升的朝阳上,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却也‘制天命而用之’。

  昨夜,有人用最霸道的方式,给他上了一课

  天命?亦可争!

  他想起年轻时周游列国,见惯了战乱流离,总有人将兴亡归咎于“天命”。

  可昨夜那道身影,却以血肉之躯硬撼天道,天下兴衰,不在天,而在人!

  “好一个天下是人的天下!”

  荀夫子抚须长叹。

  “老夫活了近百年,今日才真正见到,什么叫人定胜天.......”

  或许是因为精神上的触动,又或许是因为昨晚秦明因为那场撼天之战确确实实伤到了那个虚无缥缈的存在。

  导致它对人间的桎梏有了些许松动。

  自言自语间的荀夫子身上开始发生了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变化,以及一些肉眼可见的变化......

  原本看上去垂垂老矣,面如枯木,仿佛随时都有可能会仙逝的荀夫子。

  此时他脸上纵横丘壑的皱纹虽然没有消失,但双目间的精气神却和之前有些不一样了。

  简单点儿说就是他身上原本的死气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枯木逢春的气息......

  海边的观景亭,小圣贤庄的三位掌门正在谈论昨夜那场,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原,就连东海都受到影响的暴风雨。

  海风带着雨后的腥咸掠过观景亭的飞檐,伏念负手立于栏前,玄色儒衫被晨风吹得微鼓。

  他望着远处翻涌的浪涛,声音沉如古钟。

  “昨夜风雨,天地变色,非关阴阳失调,实乃人力撼天......

  《中庸》有云‘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先生此举,似逆‘中和’之道......”

  站在他右侧的颜路发出了不一样的观点。

  “师兄,《论语》亦言‘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所谓天命,若压得人喘不过气,纵是孔孟复生,恐也不会无动于衷......”

  张良立于伏念左侧,他的理念更加偏向颜路。

  “《荀子·天论》有云,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一生主张‘制天命’,昨夜先生所为,恰是将这话刻进了天地间......

  天下非天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天命要苦天下人,人自当争命......”

  伏念非常清楚张良的来历,以及张良之前的一些私下里小动作。

  伏念身为小圣贤庄的大掌门,平时忙得很,作为一把手,他还需要保持该有的威严。

  他虽然不支持张良的做法。但张良毕竟是他的同门师弟。

  所以他一直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也正因如此,为了避免两人之间爆发正面冲突,所以他很少去与张良交流或者谈心。

  所以对于张良已经“归顺朝廷”这件事他并不知道,因此对于张良此时表现出的态度感到有些惊讶。

  “子房,你变了……”

  “师兄,人都是会变的,而且我觉得现在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伏念点头表示赞同。

  “你能够看透命运带给你的枷锁,并且成功摆脱掉它,这很好。”

  张良对伏念拱手施礼道。

  “子房在这里谢过掌门师兄往日对子房纵容……”

  伏念摆了摆手,示意这都是小事。

  都是聪明人,看破不说破,大家还是好兄弟。

  就在这时,颜路突然出声道。

  “你们……有没有感觉到?”

  说着,颜路转身望向了藏书阁的方向。

  伏念与张良也一同转身望去。

  “那是……夫子的气息?”

  境界最低的张良声音中带着一丝不确定。

  “不对,这气息……浑厚如沧海,温润若春阳,却又带着破开混沌的锐势……

  这不像是大宗师的感觉……”

  说着,张良有些不可思议道。

  “夫子他……突破了?”

  伏念眼中亦是精光闪闪,他修为最深,亦是无限接近大宗师之境。

  所以更能体会那股气息的微妙。

  原本荀夫子身上那股风烛残年的暮气已荡然无存。

  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与天地共振的磅礴生机,仿佛枯木不仅逢春,更在刹那间长成了撑天巨树……

  这种质的跃升,绝非之前荀夫子大宗师的气息……

  分明是勘破了某种桎梏,向前更进了一步!

  “昨夜先生撼天,莫非同时松动了天道对人间的束缚?”

  伏念语气中带着难以置信的惊叹。

  颜路望着藏书阁方向,意味深长的开口道。

  “夫子常说,道理需证于行,秦明先生以行证道,老师以心悟道,二者相映,方有此刻……”

  “天道既松,人道当兴,或许从昨夜起,这天下,真的要变了……”

  说这话的是伏念,之所以有此感悟,是因为他从昨夜那场暴风雨之后,便感觉到境界上有了一丝松动。

  原本他还以为是自己正常的进步。

  现在他才知道,原来并不是他自己的原因……

  海风穿过亭柱,带着三人的话语飘向远方……

  楚地,云梦泽边缘的一棵老树下。

  楚南公拄着拐杖,望着放晴的天空,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清明。

  他从怀中摸出一卷竹简,上面刻着的谶语在晨光下微微发亮。

  “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他喃喃自语,又摇了摇头。

  “不对,不对……”

  昨夜那股气劲,打破的不仅是乌云,更是他推演了半生的“定数”。

  那道身影,带着不属于这个时代的锋芒,硬生生在“天道”上凿开了一道缝隙……

  “变数……变数啊……”

  楚南公笑了,将竹简重新卷好。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

  可如今看来,这鹿,怕是要被人从天上拽下来了。”

  他拄着拐杖,身影随风飘散,只留下一句呢喃的低语。

  “天道?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