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楚骁自绝,蜀王西逃,十万狼骑!-《玄幻:我靠抢亲证道大帝!》

  蜀地的结局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或者说,蜀王夏尧的结局,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当日,大将军楚骁在兵临蜀王城下之后,居然没有选择攻城!

  几十万大军就这么陈兵城下,一连数天皆是如此。

  届时没有人知道,楚骁究竟在想什么,就连蜀王城内的夏尧也对此毫无头绪。

  直到某天夜里。

  最终还是心有不甘的夏尧,决定带着仅存的三万人马,朝着蜀王城西的方向突围。

  然而。

  出乎意料的,他并没有受到任何的阻挠。

  因为楚骁突然下令,直接撤销了包围圈,就像是故意放走了夏尧一般。

  当时诸多副将虽有不解,但军令如山之下,他们也只有遵命行事。

  那一夜,一头雾水的夏尧虽然顺利进入了雪山,但仍旧心神忐忑,最后只能闷着头不断催促着手下人加快行军,一路往雪山深处而去。

  如今希望已在眼前,他再也没有了当时在蜀王城里面临绝境时的视死如归,他现在只想去到西域,然后寻求东山再起,再谋大事。

  夏尧跑了。

  就这么轻轻松松,去了西域。

  然而入城的皇朝大军,却迟迟没有等来大将军楚骁班师回朝的命令。

  就在众人一头雾水之际。

  楚骁的亲兵,最后在蜀王府中,发现了面向皇城,自刎于阁楼之上的楚骁。

  这一发现震惊了数十万大军!

  如今刚得大胜,主帅却突然拔剑自刎,这着实让人脑子一懵。

  或许只有副帅和几位高级将领,才知道在决定放走夏尧的那一晚上,这位大将军的内心究竟有过怎样的挣扎。

  如今的朝堂上,对于他的弹劾早已经愈演愈烈,伴随着战事进入尾声,更是有人高呼着要将他这个“屠杀同胞”的奸贼,于剑门关前五马分尸亦或是凌迟处死,来告慰蜀地数十万同胞的在天之灵。

  这一次,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意外的没有在第一时间,对那些人进行斥责。

  春耕已经近在眼前。

  而现在蜀地却仍旧笼罩在一片战乱之中,百姓死伤无数,对于皇朝只有满腔的恨意。

  家破人亡,大仇未报,父母兄弟尸骨未寒。

  现在蜀地的百姓,心中哪还有一点种地的心思?

  他们只想要报仇!

  所以,朝堂上,那位皇帝似乎默许了一些声音的出现。

  于是。

  得到消息的楚骁,那夜在阁楼上,静坐到了半夜,无奈一笑后拔剑自刎。

  他有他的骄傲。

  他不能容许自己得胜回去后,被小人泼了脏水,然后落得个曝尸荒野,家破人亡的下场。

  但他的家人,门生,旧故等人却都在皇城,所以他也不能像夏尧一样,远遁西域。

  所以,楚骁思来想去后,发现自己确实走到了末路,此时唯有一死解忧。

  而且还必须是现在,即刻就死。

  因为这样,他才是那个摧城拔寨,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大将军。

  不然一旦回到皇城,或许庆功宴刚过,甚至都等不到庆功宴,那铺天盖地的脏水,便会迎面向他泼来。

  等到那时候,反而会连累了家人。

  所以。

  楚骁在入主蜀王城的当天晚上,便自绝了。

  他死了。

  但同时,也给大夏留下了一个大麻烦。

  那就是,接下来该怎么处理蜀地的烂摊子。

  在蜀地经营了数十年的夏尧至今没死,只不过是去了西域而已,那是蜀地的主心骨,他不死,那蜀地的百姓就总会心存侥幸。

  毕竟,夏尧在统治蜀地的几十年间,为了他的大业,可真的励精图治,把蜀地治理的井井有条,深得人心。

  所以他不死,那大夏就很难完全收服蜀地。

  而且。

  原打算用于平息蜀地百姓怒火的楚骁,在放走了夏尧之后,自绝在了蜀王城内。

  虽然他什么话都没有留下。

  但蜀地民间,一种说辞却以非常诡异的速度传播了开来。

  那就是楚骁是被皇朝逼迫着,才对蜀地犯下了如此残酷的罪行,所以当他攻到蜀王城下时,他自觉对不起这位一直经营着蜀地的蜀王,便放走了蜀王后,自刎于城内谢罪。

  没人知道这种说辞从何处兴起。

  但却确确实实的,在蜀地流传了开来。

  对此嗤之以鼻的人不少,但更多的却还是相信了。

  不然,你该如何解释,他一个得胜的大将军,会突然自杀于蜀王城内?

  他又为何会放蜀王安然无恙的离开?

  当然,大夏皇朝这边的反应也非常的迅速。

  无数脏水瞬间涌向了楚骁。

  可是,对于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来说,这又能如何呢?

  难道,你还能把他的尸体押赴刑场,受审定罪吗?

  若真是这样做了的话,那夏家,可真就完全失了人心。

  所以,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在民间发酵而已。

  朝堂上。

  在得到消息的当天,那位皇帝便追封了楚骁为定远候,赏金千两,赐侯府一座。

  其子楚骞,继承起军侯爵位,在军中任职。

  “看来,那位皇帝在军中安稳,和解决蜀地问题上,十分明智的选择了前者。”得到消息的李观南,坐在云鹤院子的阁楼中,感慨叹息。

  “这位楚大将军,无愧将军之名,魄力非寻常人可比!”

  他在蜀王城不留丝毫言语,默然自绝这一举动,让李观南听说后都不得不称一句:绝!

  他如此举动,对于大夏军中来说,无异于是一场生平罕见的大地震!

  若是皇朝不对此好生安抚,那往后这军中,还有谁敢一心一意为皇朝卖命?

  要知道。

  他楚骁即便自绝之时,手里可是还握着二十万大军的!

  如此局面,他都没想过造反,而是屈辱自绝,这对于那些更随他多年的军伍来说是种什么样的打击和震撼?

  虽然说,即使造反也不见得会有几人会跟随他揭竿而起,毕竟大夏统治这九州之地的时间实在是太久了一些。

  没见到李观南都连下两州了,剩余几州没见人敢揭竿而起,与之遥相呼应吗?

  当然,还有的原因则是因为,这些外出作战的将领,家眷基本上全在京城,这也是对于他的一种制衡。

  “夏家,这是在自绝根基吗?”苏烟坐在李观南身旁,不禁看着远方发出感慨。

  李观南听后却轻轻摇了摇头,“不是他夏家想自绝根基,而是现在他们已经没得选了。”

  “只不过他们没想到,那楚骁还没等他们把脏水泼上,罪名定好,他就直接自绝了。”

  大夏本就已经经历了饥荒三年。

  如今蜀地战乱一年,再加上又被李观南连下两州。

  除了这三州外,还有一个贫瘠的凉州基本上不产多少粮食。

  同时北境还有一个巨大的粮食缺口外,内部又还有李观南的异军突起,想要镇压叛军也需要巨额的粮食。

  这么一想。

  若是不在楚骁身上做文章,以求最快速度解决蜀地问题,那么待到明年,大夏又该以何为继?

  没有了蜀地这个大粮仓,没有了柳州,苏州这两个江南水乡,那就靠着仅存的几州,哪来的这么多粮食给大夏作为军粮?

  到时候别说镇压内乱了,恐怕就连供给北境士兵的军粮,大夏都要凑不出来了。

  不过,今年冬天已经快要过去了。

  马上就是春耕。

  北境的那些游牧民族,也要开始把关起来过冬的牛羊,赶出去放牧了。

  届时北境的压力一减,大夏恐怕就要对北境动心思了。

  毕竟以往不准镇北军入关,是为了皇权的稳定。

  可现在,国内战火四起,皇权摇摇欲坠不说,就连给镇北军的军粮都快凑不出来了。

  这样与其逼着镇北军造反,不如主动打开关门,让镇北军入关平叛,然后再说其它。

  想到这。

  李观南突然看着北方一笑道,“这么一来的话,恐怕等春耕一开始,这镇北军就要入关平叛了。”

  “十万镇北狼骑吗?”

  “就是不知道,比起白马义从来说,孰强孰弱?”

  喜欢玄幻:我靠抢亲证道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