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黔东神兵风云录》序-《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

  乌江的水,是有记忆的。

  从贵州高原的崇山峻岭间奔涌而出,这条碧绿的巨蟒在黔东大地蜿蜒千里,将两岸的悬崖峭壁、吊脚楼群、古驿道与秘密都一一收纳进浪花里。民国二十二年的深秋,当第一缕晨雾漫过江面时,江水正低声诉说着一个关于信仰与阴谋的故事——那些被当地人敬畏地称为\"神兵\"的存在,早已不是传说中模糊的影子,而是悬在乌江两岸百姓头顶的真实迷雾。

  我常常想,历史的褶皱里藏着多少未被讲述的细节?就像乌江的雾,看似轻薄,却能将最鲜活的生命、最炽热的理想都裹进混沌之中。当我们翻开这段尘封的往事,最先触到的不是刀光剑影,而是一个年轻学子行囊里的课本与一枚温润的玉佩——那是属于李远方的起点,也是这场风云最初的涟漪。

  \"神兵\"二字,在乌江两岸的土地上有着沉甸甸的分量。它不是志怪小说里的精怪,也不是庙堂之上的神只,而是糅合了山民的敬畏、乱世的恐慌与别有用心者算计的复杂存在。老艄公陈老五在雾中颤抖的跪拜,乌江城百姓脸上躲闪的眼神,黑袍人低声交谈中的隐秘,都在诉说着这个词背后的阴影。

  在那个军阀混战、政令不通的年代,偏远的黔东山区如同被主流历史遗忘的角落,却也因此滋生出独特的生存法则。当正规的秩序无法庇佑苍生,当苛捐杂税与兵匪劫掠如同附骨之疽,人们便会在绝望中寻找寄托——有时是神只,有时是英雄,有时,便是这些戴着神秘面纱的\"神兵\"。他们穿着奇异的服饰,握着简陋却锋利的兵器,在雾中现身,在夜里行动,有人说他们是山神的化身,护佑一方平安;也有人说他们是恶鬼的爪牙,索取着鲜血与贡品。

  真相,往往就藏在这些相互矛盾的传说之间。

  这部《黔东神兵风云》长篇小说,所要讲述的正是这样一段在迷雾中探寻真相的历程。我们跟随着李远方的脚步,从摇晃的渡船踏入这片充满未知的土地,看他如何从一个信奉科学的学生,逐渐卷入一场关乎信仰、生存与阴谋的漩涡。他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谨小慎微却心怀善意的客栈老板,沉默寡言却身手不凡的挑夫,眼神空洞却行动诡异的神兵信徒,还有那些躲在幕后操纵一切的黑手。

  在黔东乌江的涛声与山间的风啸中,我们将看到信仰如何被利用,又如何在绝境中迸发出力量;看到人性如何在乱世中扭曲,又如何在黑暗里坚守微光。那些关于神兵的传说,会在李远方的探寻中层层剥落伪装——或许是山民为自保编造的谎言,或许是某个势力为割据地盘布下的迷阵,或许,真的有一群被压迫到极致的人,用这种近乎原始的方式反抗着命运。

  黔东乌江的水依旧在流,就像历史从未真正停止。八十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站在乌江岸边,看着雾气再次漫过江面,那些关于神兵的传说早已淡入尘埃,但故事里的挣扎与坚守、迷茫与觉醒,却依然能在我们心中激起共鸣。因为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人对真相的渴望、对正义的追求、对生存的执着,永远是不变的主题。

  这部小说,不是对历史的考据,而是对一段可能存在的过往的想象与重构。它试图穿过时空的迷雾,去触摸那些在乱世中浮沉的生命温度,去追问那些隐藏在传说背后的真实人性。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完全还原历史的真相,但在讲述与倾听的过程中,那些被遗忘的声音终将被重新拾起。

  当李远方的脚步踏上乌江城的青石板路,当第一缕阳光刺破雾霭照亮江面,一场关乎信仰与阴谋、生存与觉醒的风云,便已在乌江两岸悄然拉开了序幕。而我们,只需静下心来,听乌江的水继续讲述那些未曾被遗忘的故事。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