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求药-《绝处又逢春》

  宋家的宴席从来都是最大方的,菘菜粉条炖五花肉,烤鸡,一整条的全鱼,还有炸的肉丸子,连排骨都剁碎了跟萝卜炖汤,桌子上仅有两道素菜作为点缀,可比村里许多人过年吃的还要丰盛了。

  宾客们个个吃的满嘴流油,刘花儿带着孩子,跟刘婶子她们一道在工坊这边,因着有孩子在,桌上的人们都挺和谐的,只是总忍不住偷瞄一直喂孩子吃饭的刘花儿。

  孩子大概是肠胃不好,刘花儿没给他吃太油腻的肉类,只装了小半碗的米饭,泡着骨头汤,把米饭泡得软和些了,再一勺一勺喂给孩子。

  刘花儿喂得仔细小心,但孩子还是免不了呛咳了一下,她朝桌上的其他人露出一个不好意思的笑,然后便匆匆抱着孩子去另一边处理。

  随着刘花儿的离席,桌上其他人立刻窃窃私语起来,哪怕刘婶子还坐在这儿呢,她们也毫不避讳的问刘婶子,关于刘花儿的事情。

  “你这小姑子是和离还是守寡?”

  “肯定是和离啊,谁家会把寡妇往家里摆啊。”

  刘婶子眼看逃不过了,只得轻轻点头:“你们当着她的面也少说几句,这些年她在那边也不容易,要不然这性子也不能变成这样。”

  众人听了也很是感慨,王婶子看着如今一副慈母模样的刘花儿,居然罕见的怀念起当初那个张扬的刘花儿了。

  “她嫁过去这么多年了,就这一个孩子吗?”

  “可不是吗,好不容易才怀上的,当初刚怀上的时候还给家里报信来着,我公婆高兴的还去酬神还愿了呢,哪晓得怀的时候就不容易,生的时候也难,刚出生的时候我还跟婆婆一起去看过,小猫仔似的,一丁点大,都怕她养不活,没成想她居然还真养大了。”

  养大又如何,这孩子身子骨差得连自己坐稳都难,在场众人就没怎么看好刘花儿的这个儿子。

  那边刘花儿给儿子喂了好几口茶水,总算是让他把噎住的东西给顺下去了。

  “娘,这个好好喝。”小孩不会撒谎,他喝的是宋家特意准备的生地茶,用的空间里出产的生地,味道会比较甜一些,别说小孩子喜欢,大人们也很喜欢。

  “这是你的孩子吗?”说话声突然响起,吓了刘花儿一大跳,她下意识的抱住孩子,然后才回头看去,发现自己身后站着一个身穿素色细棉布衣衫的小哥儿。

  不对,那是个小夫郎,因为他梳着已婚的发髻。

  “你…是宋春临?”

  “咦,你记得我呀。”宋春临对她还记得自己表示很惊讶,他还是在其他人的话语中知晓对方的身份的,没想到对方居然还记得他。

  刘花儿已经不记得宋春临的样子了,或者说她压根从没记住过宋春临的模样,只能从对方的穿着打扮上,猜测他可能是宋春临,当然,这话她可不会告诉宋春临。

  两人并不是熟悉到可以寒暄的关系,因此互相确认了身份以后,空气就只剩下无言的尴尬,好在宋春临把话题引回到了她的孩子身上。

  刘花儿把孩子抱起来,让他给宋春临问好。

  “好孩子,叫人,呃,就叫春临叔麽。”

  “春临叔麽好。”小孩声音很小,但很乖。

  宋春临对这类的乖小孩并没有什么抵抗力,看到孩子一副精神萎靡的样子,就知道他生病了,想了想,于是从怀里掏出了两个果子出来。

  那是两个红色的李子,形状如桃心,小孩一只手都握不过来,他伸出双手接过,还不忘小声道了一句谢谢。

  刘花儿没见过这样的果子,但看那卖相就知道价值不菲,刚想说话拒绝,宋春临已经转身离开了,竟是连拒绝的机会也没给她。

  小孩似乎意识到自己做错事情了,愣愣抓着李子,想了想,又把李子递给了自己的娘亲。

  “娘亲,吃果子。”

  “娘亲不吃,你吃吧。”小家伙得到了母亲的应允,抱着一个果子开始啃,清甜的果香充满口腔,小家伙不知不觉吃完了一个,还有些恋恋不舍的看着另一个。

  好想再吃一个,但娘还没吃。

  宋春临虽然人走了,但精神力却一直注视着这里,他很惊讶,刘花儿这样的人,居然生出了一个这么乖又孝顺的孩子,自己明明很想吃那个果子,可还是拼命忍住,往他娘的嘴里塞去。

  等他坐回自己的座位上时,跟嫂子周宁对视了一眼,周宁给他夹了一筷子的菜,小声问道:“看过了吗,怎么样。”

  “先天体弱罢了,没什么大毛病。”

  听到孩子没大病,周宁不知不觉松了一口气。

  “大抵是当了爹以后心就软了,看不得这么小的孩子被病痛折磨,春临不会怪嫂子多管闲事吧。”

  宋春临笑了笑:“怎么会,嫂子菩萨心肠,即便你不说,她若肯舍得下脸求到我这里的话,我也会帮一把的。”

  周宁也是莞尔:“莫要给我戴高帽,你嫂子的脖子可受不住。”

  夜色渐浓,酒席已经结束,刘婶子她们这些熟人留下来帮忙收拾,刘花儿已经带着孩子回了刘家,孩子小,才吃饱没多久就睡着了。

  看着床上睡得安详的儿子,刘花儿摸了摸他的额头,发觉他并没有再发烧,只当是庆幸,却完全没想过是因为宋春临给的那两个果子。

  果子是空间里出品的,自带一丝灵力,在孩子熟睡的时候,温和的帮他梳理着身体里的淤堵。

  宋春临撒了谎,这个孩子他并不仅仅是天生体弱,而是他的心脏出了毛病,宋春临不懂医术,但他有资料可以查,晚上他翻出平板,把自己用精神力检查出来的异常跟上面的图片对照,发现这孩子的心脏左右心室中间有个洞,正常人这里应该是闭合的,这个孩子的却没有长好,也就是俗称的先心病。

  这孩子的状况放到现代,提早干预,吃药或者手术就能治好了,可惜生在了古代,这会儿才去干预实在太晚了,手术宋春临也没这个条件,最后只能试着用灵泉水调理,看能否让那个洞自己长好。

  周宁预测不出三日,刘花儿必定会上门来,没想到第二日她就来了,抱着脸色苍白的儿子,亲自求到了宋家门前。

  “宋家嫂子,当年的事是我年少无知,千错万错,皆是我的错,若有冒犯的地方,我在这儿,给您赔个不是了。”说着刘花儿就要跪下去给周宁磕头,被周宁眼疾手快的扶了起来。

  “你我是平辈,你跪我岂不是让我折寿吗,有话咱们坐着好好说。”

  刘花儿没想到周宁完全不计前嫌,想到自己曾经做下的荒唐事情,顿觉脸上无光,但看着身边的儿子,刘花儿咬了咬牙,决定豁出这张脸了。

  周宁坐在主位上,听了刘花儿的请求以后,眼神便落在那孩子身上,果然,脸色似乎比昨日还要苍白了些。

  “这孩子在家的时候可有看过大夫。”

  刘花儿点点头:“看过的,村里的,镇上的,还有县里的大夫,我都带他看过,村里跟镇上的大夫都瞧不出所以然来,我便求了邻村的人帮忙带我跟孩子去了县里,幸而县里的大夫总算是诊出是孩子心脉有损,给开了药丸,奈何这药丸价格昂贵,孩子他爹拿不出来,病情就一直耽搁了下来。”

  周宁点点头,算是明白了孩子的病灶在哪里。

  “不瞒你说,我们家虽然确实有皇帝赏赐的一些药材,但你孩子这病也不能乱吃药,你若是信得过的话,待春临回来,我让他驾车带你们去京城,侯府的府医医术也很了得,让他帮你看看,顺便再重新开个药方。”

  刘花儿没想到事情居然这么简单就解决了,她好久都没反应过来,她来之前,都已经做好了要被周宁拒绝的打算了,却不知周宁不仅答应了帮她,还事事帮她打点妥帖,不仅给她介绍了京城侯府里的府医,还愿意让宋春临带她去京城。

  巨大的惊喜让刘花儿有些不知所措,她绞着自己的衣袖,有些不好意思地开口:“不知,那府医的诊金是多少,我、我好回去准备准备。”

  守在外面的宋春临已经不耐烦地走了进来:“偌大一个侯府,还差你这三瓜两枣的吗?正好,择日不如撞日,我现在就有空,马车也套好了,我们这就出发吧。”

  “咦,现在吗?”刘花儿实在是跟不上宋春临的速度,她来之前没想过事情会这么顺利,等她们真正坐在马车上的时候,还有种不真实的感觉,尤其驾车的人居然是宋春生!

  那个当初自己一心一意想要嫁的男人,此刻就坐在外面,手上的鞭子挥舞着,让马儿走得平稳些。

  里面的刘花儿心情复杂,外面的宋春临半死不活,他靠着宋春生的肩膀,眼神迷瞪瞪的,看似放空,实际人已经走了有一会儿了。

  “哥啊,啥时候到啊。”

  宋春生有些嫌弃的看着弟弟,这么多年了,这孩子咋还晕马车呢?以前的马车没有减震功能,他们自己坐着也有些晕,但现在的马车都加装了弹簧,坐上去稳当得很,这小子怎么还晕得这么厉害呢。

  “别叫唤了,还有一个时辰才能到呢。”

  “一个时辰啊……”多么遥远的词啊,宋春临此刻无比后悔没有自己先走一步,早知道就不做什么贴心人,陪着刘花儿一起坐马车了,顾及车里的孩子受不得颠簸,马车的速度都放慢了许多,他们花费了比平常还多一倍的时间才来到京城。

  一到巷子口,宋春临就撒欢似地跑出去了,宋春生拉都拉不回来,只得笑笑继续驾车。

  他率先到了侯府门口,嚷着侯府的管家,让他找来府医给刘花儿的儿子把脉,苏扶倾听闻他要找大夫,还以为是他生病了,听闻只是同村的一个孩子生病了,这才放下心来。

  “咋咋呼呼的,我还当你病了呢,瞧瞧,这小脸是白了点。”

  宋春临嘿嘿一笑:“那不是,马车不好坐嘛。”

  苏扶倾是知道宋春临晕马车的,见状也只是取笑了他几句,他们说话的功夫,那边府医已经到了花厅,刘花儿被下人引着到了花厅,侯府的主子没露面,只派了一个和善的嬷嬷,跟一个小管事一起,刘花儿独自带着儿子坐在花厅里,第一次来到富贵人家里,她有些坐立不安起来。

  好在宋春临很快就带着府医过来了,那大夫一把白色山羊胡,背着手走在前面,身后还跟着两个青年,一人背着一个匣子,想来应当是药箱之类的。

  老大夫没有废话,刚坐下就给孩子检查起来,先是看了看孩子的舌头,手指,眼睛,最后才让孩子自己坐着,替他把起脉来。

  老大夫把完脉以后说出了自己的诊断,跟那县里的大夫说的差不多。

  “这孩子是心脉受损,这病,说好治也确实容易,只是你们来得有些晚了,若要根治,免不了会麻烦些。”

  刘花儿一听有希望,整个人都激动了起来。

  “不麻烦,大夫,我们不怕麻烦,我只想我儿能如其他孩童一样,能跑会跳,平安长大,还请大夫示下,该如何做才能让他完全好起来。”

  老大夫摸了摸自己的胡子,慢悠悠地说了一大堆知乎之也的,众人听得云里雾里的,最后才提笔开了药方。

  刘花儿拿着那药方,如获至宝,待老大夫带着徒弟离开以后,便抱着儿子想要给宋春临磕头。

  “你可别这样啊,我受不起受不起。”

  刘花儿抬起头,已经是泪流满面:“不,您受得起,多谢你们,不计前嫌的帮我,如此大恩大德,我刘花儿必定当牛做马,结草衔环的报答你们。”

  宋春临无奈,只得受了她的大礼,等她心情平复了一些,才拿过她的药方,让下人们去帮忙抓药。

  等待抓药的缝隙,宋春临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瓶子,交给刘花儿。

  “这是皇宫里的东西,养身子的,你每天往孩子的药里滴上一滴即可,可以帮你将药效发挥到最大。”

  听闻是皇宫里的东西,刘花儿如临大敌般接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