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林对着裴之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裴总,港口那批货,还有您老家囤的货,真差点让我以为您有未卜先知的本事。但……”
裴之没等她把话说完便开口打断:“崔小姐,我的隐瞒和秘密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批货。您要是实在好奇,等得空了,我或许会跟您说说这秘密。”
她顿了顿,看了眼时间,“现在我得回家陪老公吃饭了。你们那边如果有手续上的问题,随时联系我,需要配合的地方,我绝不推诿。”
她是真饿了,桌上的瓜子都快嗑完半包。
崔晓峰和崔晓林面面相觑。
来的路上,崔晓林还跟弟弟打听了不少裴之的事,却万万没料到这人做事如此……让人摸不透。
不等试探,人家先把底牌亮了;以为要进入紧张的谈判,人家却说不重要,要回家吃饭。
“姐,您等会儿,”崔晓峰连忙拦住裴之,又转向崔晓林,“林姐,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崔晓林看看裴之,又扫过桌上的资料,问道,“裴总,您没有别的要求?”
裴之想了想,坦言道,“说实话,我本来想用这批货跟你们谈点条件。但来之前刚看了新闻——”她长舒一口气,“情况比我想的严峻太多了。看着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自发驰援重灾区,还有一批一批的捐赠物资发出去,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要说现在的要求,就一个:希望我捐出去的东西,能落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至于你们能给什么,”她抬手指了指办公室四周,“你们看着办就好,我无所谓。反正我进这批货的钱,跟大风刮来的差不多。”
“我有钱,却没本事稳稳攥住这些钱。如今把这摊子交出去,能睡个踏实觉;要是还能帮到更多人,那就更好了。”
她一直觉得自己是重利又自私的人,可看着新闻里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全国各地自发的捐赠热潮,突然觉得,自己大抵是成不了纯粹的资本家了。
崔晓林能给出什么筹码,她不想再计较;原本还想着在官场攒点人脉,现在倒觉得,人活得纯粹点也好。
守着自己的小公司,脚踏实地慢慢做,就挺好。
崔晓林听完,沉默了两秒,郑重道,“谢谢裴总。后续有问题,我让晓峰联系您。”
和姐弟俩道别后,裴之裹紧厚羽绒服,拎着没嗑完的瓜子下楼,扫了辆共享单车。
大概是最近用车的人少,车座沾了层灰。她从背包里摸出湿巾,抽了两张擦净车把和车座,慢悠悠往家骑。
还没出正月,天依旧冷,西北风卷着枯叶,被车轮带起打了个旋儿,又平平坦坦的落在地上。
到家时,李树已经做好了饭。
裴之进门先把自己从头到脚消了遍毒,换下的衣服直接扔进洗衣机,调了高温洗烘模式。
李树看着她这套流程,忍不住笑了,“没必要这么紧张吧?瞧你,快泡进消毒水里了。”
“就当给自己找个心理安慰呗。”裴之搓了搓手。
“手怎么这么凉?穿少了?”李树接过她的背包帮忙消毒。
“不是,骑车回来的,路上冻的。”
“你不是开车去的吗?”
“啊……”裴之这才反应过来,挠挠头,“我这脑子……刚才是怎么想的啊!”
李树抬手拍了拍她的头:“没事,我下午反正有空,去公司开回来就是。”
裴之换了身宽松的家居服,往李树怀里一缩,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油烟味,整个人都踏实了,“行,下午我跟你一起去,顺便给守在公司的员工送点东西。”
吃过午饭,李树去洗碗时,裴之的手机响了,是张名姝。
从前文静内向的软妹,在娱乐圈浸淫几年,性子变得飒爽大方,唯独对裴之说话依旧直来直去,“裴总,听李贤华说,您有批进价便宜的防护物资?”
“嗯,怎么了?你有想法?”
“我手头的《旅者》项目,团队差不多搭建好了,就差个出彩的男配。那角色人设跟齐盛齐影帝太贴合了,可他现在半隐退,根本不接本子。”
张名姝语速加快,“齐盛爱做慈善,武汉是他老家,我听圈里的人说,他这两天在筹备物资,所以我想跟您要点物资,当块敲门砖,上门去问问,您觉得行不?”
“让影帝演配角?得多高光的角色啊?”
“是个禁毒警察,硬汉形象,四十岁上下。这么说吧,作者写这角色时,就是照着齐盛代入的,算是全剧的白月光,特别出彩。”
“其他演员都定了?就差他?”
“对。年前我把本子递到他经纪人手上,人家看都没看,说他现在要转幕后,不拍戏了。我寻了一圈,能演好这角色的,还得是齐影帝。裴总您也知道,这戏有冲奖的希望,我不想留任何瑕疵。”
裴之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我大概能匀给你两万套无纺布密胶封条医用防护服,再多就没有了。公司其他艺人捐的都是口罩,给齐盛防护服,也合适。”
“够了够了!谢谢裴总,我这就去谈!”
这两万套防护服,市面上少说值三百万,关键是有价无市——用作敲门砖,实在足够了。
挂了电话,裴之蜷在沙发里刷手机。
网页上,重灾区的新增数字还在跳涨,疫情像野火一样在各地蔓延;推送里,驰援的新闻一条接一条刷屏,白底黑字的标题看得人胸口发闷,又躁又慌。
她切到微信翻朋友圈,指尖划到一条时猛地顿住。
是高中同学的动态。
那姑娘大学读了护理,毕业后一直在菏市中医院,今天发了张自拍,背景是印着“驰援武汉”的大巴车,她站在车旁比了个拳头,配文:迎战!
裴之的手指反复放大图片里姑娘的脸,黑框眼镜后的眼睛亮得惊人,嘴角扬着劲,一点没露怯。
看着看着,鼻尖突然一酸,眼眶跟着热了。
李树擦着手从厨房出来,见她对着屏幕一动不动,睫毛上还挂着水光,走过去轻轻揉了揉她的头发,“在想什么?”
她吸了吸鼻子,声音发哑,“我在想,我到底还能做点什么……我发现自己其实又矛盾又凉薄。”
“有时候觉得该多做些实在事,有时候又懒怠,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过好小日子就行。”
她抬手抹了把脸,眼泪却越涌越凶,“以前上学时,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总觉得自己以后要做个能扛事的人,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真长大了,心却一点点硬了、冷了,把那点初心丢了。”
“都说拥有越多责任越大,可我呢?”她自嘲地笑了声,“前几天决定捐这批物资时,我还盘算着用它们当筹码跟人谈条件,甚至偷偷得意,觉得自己肯拿出来,已经算仁至义尽了。”
“可这两天看着那些志愿者,那些说走就走的人……”她哽咽着说不下去,“我才看清自己多虚伪。阿树,我怎么就变成这样了?”
裴之没等她把话说完便开口打断:“崔小姐,我的隐瞒和秘密不重要,重要的是那批货。您要是实在好奇,等得空了,我或许会跟您说说这秘密。”
她顿了顿,看了眼时间,“现在我得回家陪老公吃饭了。你们那边如果有手续上的问题,随时联系我,需要配合的地方,我绝不推诿。”
她是真饿了,桌上的瓜子都快嗑完半包。
崔晓峰和崔晓林面面相觑。
来的路上,崔晓林还跟弟弟打听了不少裴之的事,却万万没料到这人做事如此……让人摸不透。
不等试探,人家先把底牌亮了;以为要进入紧张的谈判,人家却说不重要,要回家吃饭。
“姐,您等会儿,”崔晓峰连忙拦住裴之,又转向崔晓林,“林姐,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崔晓林看看裴之,又扫过桌上的资料,问道,“裴总,您没有别的要求?”
裴之想了想,坦言道,“说实话,我本来想用这批货跟你们谈点条件。但来之前刚看了新闻——”她长舒一口气,“情况比我想的严峻太多了。看着全国各地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自发驰援重灾区,还有一批一批的捐赠物资发出去,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要说现在的要求,就一个:希望我捐出去的东西,能落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至于你们能给什么,”她抬手指了指办公室四周,“你们看着办就好,我无所谓。反正我进这批货的钱,跟大风刮来的差不多。”
“我有钱,却没本事稳稳攥住这些钱。如今把这摊子交出去,能睡个踏实觉;要是还能帮到更多人,那就更好了。”
她一直觉得自己是重利又自私的人,可看着新闻里驰援武汉的医护人员、全国各地自发的捐赠热潮,突然觉得,自己大抵是成不了纯粹的资本家了。
崔晓林能给出什么筹码,她不想再计较;原本还想着在官场攒点人脉,现在倒觉得,人活得纯粹点也好。
守着自己的小公司,脚踏实地慢慢做,就挺好。
崔晓林听完,沉默了两秒,郑重道,“谢谢裴总。后续有问题,我让晓峰联系您。”
和姐弟俩道别后,裴之裹紧厚羽绒服,拎着没嗑完的瓜子下楼,扫了辆共享单车。
大概是最近用车的人少,车座沾了层灰。她从背包里摸出湿巾,抽了两张擦净车把和车座,慢悠悠往家骑。
还没出正月,天依旧冷,西北风卷着枯叶,被车轮带起打了个旋儿,又平平坦坦的落在地上。
到家时,李树已经做好了饭。
裴之进门先把自己从头到脚消了遍毒,换下的衣服直接扔进洗衣机,调了高温洗烘模式。
李树看着她这套流程,忍不住笑了,“没必要这么紧张吧?瞧你,快泡进消毒水里了。”
“就当给自己找个心理安慰呗。”裴之搓了搓手。
“手怎么这么凉?穿少了?”李树接过她的背包帮忙消毒。
“不是,骑车回来的,路上冻的。”
“你不是开车去的吗?”
“啊……”裴之这才反应过来,挠挠头,“我这脑子……刚才是怎么想的啊!”
李树抬手拍了拍她的头:“没事,我下午反正有空,去公司开回来就是。”
裴之换了身宽松的家居服,往李树怀里一缩,闻着他身上淡淡的油烟味,整个人都踏实了,“行,下午我跟你一起去,顺便给守在公司的员工送点东西。”
吃过午饭,李树去洗碗时,裴之的手机响了,是张名姝。
从前文静内向的软妹,在娱乐圈浸淫几年,性子变得飒爽大方,唯独对裴之说话依旧直来直去,“裴总,听李贤华说,您有批进价便宜的防护物资?”
“嗯,怎么了?你有想法?”
“我手头的《旅者》项目,团队差不多搭建好了,就差个出彩的男配。那角色人设跟齐盛齐影帝太贴合了,可他现在半隐退,根本不接本子。”
张名姝语速加快,“齐盛爱做慈善,武汉是他老家,我听圈里的人说,他这两天在筹备物资,所以我想跟您要点物资,当块敲门砖,上门去问问,您觉得行不?”
“让影帝演配角?得多高光的角色啊?”
“是个禁毒警察,硬汉形象,四十岁上下。这么说吧,作者写这角色时,就是照着齐盛代入的,算是全剧的白月光,特别出彩。”
“其他演员都定了?就差他?”
“对。年前我把本子递到他经纪人手上,人家看都没看,说他现在要转幕后,不拍戏了。我寻了一圈,能演好这角色的,还得是齐影帝。裴总您也知道,这戏有冲奖的希望,我不想留任何瑕疵。”
裴之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我大概能匀给你两万套无纺布密胶封条医用防护服,再多就没有了。公司其他艺人捐的都是口罩,给齐盛防护服,也合适。”
“够了够了!谢谢裴总,我这就去谈!”
这两万套防护服,市面上少说值三百万,关键是有价无市——用作敲门砖,实在足够了。
挂了电话,裴之蜷在沙发里刷手机。
网页上,重灾区的新增数字还在跳涨,疫情像野火一样在各地蔓延;推送里,驰援的新闻一条接一条刷屏,白底黑字的标题看得人胸口发闷,又躁又慌。
她切到微信翻朋友圈,指尖划到一条时猛地顿住。
是高中同学的动态。
那姑娘大学读了护理,毕业后一直在菏市中医院,今天发了张自拍,背景是印着“驰援武汉”的大巴车,她站在车旁比了个拳头,配文:迎战!
裴之的手指反复放大图片里姑娘的脸,黑框眼镜后的眼睛亮得惊人,嘴角扬着劲,一点没露怯。
看着看着,鼻尖突然一酸,眼眶跟着热了。
李树擦着手从厨房出来,见她对着屏幕一动不动,睫毛上还挂着水光,走过去轻轻揉了揉她的头发,“在想什么?”
她吸了吸鼻子,声音发哑,“我在想,我到底还能做点什么……我发现自己其实又矛盾又凉薄。”
“有时候觉得该多做些实在事,有时候又懒怠,觉得自己就是个普通人,过好小日子就行。”
她抬手抹了把脸,眼泪却越涌越凶,“以前上学时,学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总觉得自己以后要做个能扛事的人,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真长大了,心却一点点硬了、冷了,把那点初心丢了。”
“都说拥有越多责任越大,可我呢?”她自嘲地笑了声,“前几天决定捐这批物资时,我还盘算着用它们当筹码跟人谈条件,甚至偷偷得意,觉得自己肯拿出来,已经算仁至义尽了。”
“可这两天看着那些志愿者,那些说走就走的人……”她哽咽着说不下去,“我才看清自己多虚伪。阿树,我怎么就变成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