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与蓟镇官兵交战-《流贼也可以燎原》

  石柱营和蓟镇川兵补充完了行粮后,两方因为都是四川兵,互相之间没有隔阂,便率军北上准备围攻彰徳府的贼寇。

  这段日子赵王朱常?吓得饭都吃不香了,即使贼寇没有进攻彰徳府城他也隔几天就向京师递一份奏疏请求官军来援。

  都是燕王后裔,崇祯皇帝对这些亲戚还是很好的,让几个官军悍将去保护赵王,就这样邓玘部和张凤仪部七千人进入了彰徳府汤阴县,离安阳不远,让赵王安心了许多。

  过了几天后赵王看到邓玘和张凤仪还没有去围剿林县的流寇,又坐不住了派长史出来威胁他们两个,再不出兵便向陛下弹劾他们两个。

  邓玘趁机向赵王寻求助饷,朱常?也不知道在想啥,派人送了一千两银子和两扇猪肉给邓玘那边七千大军,随后就再也没有动静了。

  邓玘也知道这些藩王啥揍性,东西拿了之后便带着石柱营还有丁守贤和蔡如熏两部官军共计一万多人往林县进军,准备剿灭贼寇。

  此时义军其实分的很散,刘处直身边只有本部人马和过天星、老回回、八金刚等五万多人。

  邓玘刚刚进入林县,便被提前得知消息的刘处直伏击,但是川兵和石柱兵也是会打山地战的,很快便将流寇驱逐了,邓玘指挥大军继续往刘处直的大营进攻,准备生擒贼渠,官军也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得知三十六营又有了一个所谓的盟主。

  自己如果干掉了他,陛下除了重赏自己应该还会放自家军队回四川,自从崇祯二年被调来入卫,麾下的军士们已经离家四年了,回家是这些人目前最大的幸福了。

  张凤仪和马祥麟是和刘处直打过仗的,崇祯四年他们两个都打不过,现在这个克贼既然能当大帅相必实力还是不错的,不会败的这么快的。

  但是邓玘立功心切,加上对川兵的山地作战能力很有信心,在他看来流寇虽然不能算很差劲的对手,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并不具备和官军正面决战的能力。

  只要自己不轻装冒进,稳扎稳打地进军,再注意警戒,流寇纵有埋伏,也没什么要紧的,随后他就让副将杨遇春率领千人作为先头部队,继续往山区进发,自己统大军随后策应。

  张凤仪马祥麟官比他小也办法了否决他的意见,只好也跟在后面朝山里面行军。

  官军一路向山的深处行军,不时受到义军的袭击,一天才走了十几里。邓玘认为山中肯定有流寇的营寨不然自己不会一直挨打的,决定先安营扎寨,扫荡附近的流寇营地然后再向克贼大营进军。

  邓玘部和白杆兵都是在贵州山区和奢安这些土司兵打过仗的精锐部队,平原地区遇到流寇的骑兵他们会害怕,进山之后这就是主场了。

  安营扎寨之后,官军以大营为中心,向林子里面进行搜剿,碰到的流寇的小股部队都是一触即溃,官军几乎没有什么损失,更是让邓玘觉得流寇不过如此。

  而官军之所以这么顺,除了刘处直想诱敌深入外,也确实是因为蓟镇川兵和白杆兵的山地战能力强,各营掌盘派去袭扰的队伍都被稀里糊涂的打败了,看着倒是有那么几分真实。

  依照张天琳的意思,其实不用这么麻烦,义军五万多人,淹都淹死官军,直接冲出去就好。

  不过刘处直对义军的配合能力抱有疑问,要是一不小心被官军击败一支队伍很容易造成连锁反应,还是慢慢来吧,让官军分散一点吃掉邓玘一部人马就行,自己刚刚当上盟主,最好还是求稳一些。

  邓玘部从四城之战到现在其实都没打过败仗,在山东是因为卫所兵溃了造成营伍混乱但是川兵却没死多少,所以邓玘本人锐气正盛,连胜义军好几阵了,他越发相信自己的判断。

  不过邓玘也很鸡贼,他自己就在营寨喝着酒搂着妇人爽,让副将杨遇春率军一千五百搜寻贼寇下落不过也告知了杨遇春路上稳扎稳打小心点,有事记得回来摇人。

  杨遇春在击溃了上千义军的流民兵后,终于被吊着来到了离刘处直大营只有十里的地方了。

  在这里他遇到了过营和一阵风、八金刚等人的五百老本兵,这些人身上大多数都穿着布面甲,一些人穿着棉甲,几个像是军官模样的有一身扎甲,看样子这就是流寇的老本兵了,他们出动了证明这就是流寇的核心区域了。

  随即他让信使回去找邓玘要援兵,他准备吃下这个大功劳了,这一战官军打得很是艰难,激战了将近一个时辰,折损了上百人,才总算占了上风。

  见流寇开始撤退了。杨遇春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快要完蛋了,认为就靠这一千来号人就能犁庭扫穴了。

  流寇很有可能没有多少兵马,或者说没有多少主力,不然怎么会只派出这么点人,自己要是第一个攻进去,那他们的财富就全是自己的了。

  就在杨遇春追着义军士卒逼近刘处直大营的时候,旁边山顶上忽然竖起十几面红旗,义军营寨中火器齐发箭如雨下,将冲在最前面的官军打倒了上百人。

  杨遇春就算没有脑子也知道自己中埋伏了,急忙掉头回营。

  但是刚才官军在追击过程中已经把队伍拉得很长了,现在突然后队改前队,马匹牲畜还有缴获的物资啥的都堵着本就不宽敞的山路,在上万义军的围攻下战斗很快结束了。

  在义军优势兵力的打击下,杨遇春部的一千多人被全歼,他的营地也被郭世征率轻骑攻下,营内的所有文书印信都被缴获。

  很快,丁守贤和蔡如熏就收到了“邓玘”要他们进兵配合的命令。

  “永和,你留个心眼,我觉得来接应我们的这队川兵有问题。”

  李成栋叮嘱杜永和道,来接应他们的人自称是邓玘部将杨遇春麾下的一个把总,他统带的三百人虽然服装、装备和邓玘的兵马一模一样,但是李成栋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邓玘部下军纪其实十分差,在外地作战久了他也懒得约束,而这伙川兵从到了他营寨就老实的待在里面没有出门,这就引起了李成栋的怀疑,他的兵马都要去附近找小媳妇,这伙川蛮子这么老实?

  这一队川兵是刘处直麾下千总郑彦夫率领的,他本人老家是陕南和四川离得近,这三百人也都挑的陕南的弟兄,反正河南人也没见过多少四川人,糊弄他们够了。

  就这样郑彦夫带着蔡如熏和丁守贤两部人马一直往埋伏的地方前进,两人都十分警惕,一直小心的跟在后面。

  走着走着,丁守贤部居然没有跟上来,而蔡如熏部则跟着郑彦夫一直往前走,越走越不对劲,蔡如熏当即让郑彦夫停下,询问他到底是谁。

  郑彦夫也不多说话,让这三百人对官军发动攻击,听到郑彦夫这里开打后,附近埋伏的义军又冲了出来,蔡如熏这人平常对部下挺不错的,李成栋和杜永和拼死反击将他救了出来,不过蔡如熏部三分之二的官兵都没了,不是投降就是死在战场上了。

  至于丁守贤部为什么没跟上来,原来毛葫芦兵变了,丁守贤带着南阳守备营兵跟着蔡如熏进发,途中遇到了在山里迷路转了不少日子的毛葫芦,丁守贤得知他们打了败仗,为了进一步控制任家兄弟彻底吃掉这伙毛葫芦兵就威胁他们要向巡抚玄默上报此事。

  任家兄弟都不是好惹的,直接火并了丁守贤,杀光了他的几十号家丁,然后向南阳营兵宣称丁守备被贼人刺客暗害,现在不适合再进军了,营兵们也不知道丁守贤到底怎么死的,也不想继续打仗,就跟着任家兄弟撤离,此举无意中救了他们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