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洪承畴上任三边总督(2)-《流贼也可以燎原》

  紫禁城,乾清宫。

  崇祯皇帝将吴甡的奏疏重重拍在御案上,震得茶盏一跳。

  \"好一个胡其俊!好一个杨鹤!好一个练国事!\"崇祯面色铁青,愤怒已经压制不住了,他大吼道:“朕的臣子,就是这样为朕分忧办事的?”

  若不是吴甡去陕西走访一圈,朕岂不是被这些人骗的团团转?可恨啊可恨啊,都是奸臣都是奸臣!

  殿中大臣噤若寒蝉,一向会察言观色的周延儒偷眼看了看皇帝的脸色,小心翼翼道:\"陛下,吴鹿友所言或许有夸大之处,不可尽信啊。

  \"夸大?\"崇祯冷笑,\"潼关兵备道胡其俊为了不同流寇交战,贿赂流寇让其过境,这叫夸大?督抚隐瞒降而复叛的实情,这叫夸大?\"

  周延儒不敢再言,新任兵部尚书熊明遇出列道:\"陛下,陕西连年灾荒,流寇四起,杨修龄、练君豫等人也是不得已才以招抚为主,只要陛下纠正此方略,他们一定会照陛下旨意办的。

  练君豫有才能,招抚之外也打败过许多流寇,陛下最为痛恨的克贼不就是被他打败了吗。

  不过这个辩解并不能让崇祯息怒,反而更生气了。

  \"不得已?\"崇祯猛地站起,\"朕看是他们无能!传旨:三边总督杨鹤欺君罔上,即刻逮捕下狱;陕西巡抚练国事虽有功,但欺瞒朝廷不得不惩处着降三级,仍任陕西巡抚戴罪立功;潼关兵备道胡其俊革职查办!\"

  延绥巡抚洪承畴剿贼有功升兵部右侍郎,接任三边总督。

  圣旨一出,朝野震动,得知朝廷处置后,杨鹤出奇地平静,既不喊冤也不辩解,只是每日读书写字,等待朝廷来抓他进京。

  在诏狱蹲了三个月后,正值冬天他被发配南方充军,临行前,吴甡特意去送他。

  诏狱外风雪交加,杨鹤戴着枷锁,却神色从容,见到吴甡还微微一笑:\"鹿友来了。\"

  吴甡没想到杨鹤如此平静,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他本以为会面对一个怨恨自己的政敌,却见到了一位坦然接受命运的长者。

  \"杨公,我也不想这么做的但地方形势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

  \"不必多说。\"杨鹤摇摇头,花白的胡须上沾着雪花。

  \"你所做没错,陕西局势确实越来越糟,老夫无能,愧对朝廷。\"

  吴甡喉头哽咽:\"可是我原以为陛下只是革职的没想到让你去南方充军杨公这个年纪了,熬不住这个苦啊。\"

  哈哈无所谓了,“老夫活了这么久了也不在乎多活少活些年头了。”

  走之前还是说说自己的对于招抚政策的理解吧。

  \"老夫知道招抚之策有问题。\"杨鹤叹息,\"可现在朝廷没有钱粮发军饷又不能减免地方赋税,除了招抚,又能如何?如今你主张会剿,但愿能成功吧洪亨九是能臣打仗方面他比我强。\"

  看着杨鹤佝偻的背影消失在风雪中,吴甡站在原地许久未动。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弹劾的不仅是几个官员,更是否定了一整套应对流寇的策略。

  而新的征剿策略能否奏效,他其实并无十足把握。

  时间回到九月初,陕西固原镇三边总督府。

  新任三边总督洪承畴站在总督衙门的大堂上,望着墙上悬挂的陕西舆图,用笔在延安、庆阳一带画了几个圈。

  他的嘴角微微扬起,露出一丝冷峻的笑意。

  “招抚?呵……”他低声自语,声音里透着不屑,“杨鹤误国!”

  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亲随快步进来,抱拳道:“制军大人,曹参将到了!”

  洪承畴立马恢复威严状态,立刻道:“让他进来!”

  不多时,曹文诏便进入了大堂,他一进门,竟直接双膝跪地,抱拳高声道:“末将曹文诏,参见制军大人!”

  洪承畴微微一愣,随即满意地点了点头。

  曹文诏是陕西官军中最能打的将领,如今对他如此恭敬,可见自己的威势已然树立,之前当巡抚时曹文诏虽然也尊敬他但没有做到现在这样,那次他记得很清楚, 曹文诏是单膝跪地。

  “曹参将请起。”洪承畴抬手示意,语气却依旧威严。

  曹文诏起身,随即从怀中掏出一个锦盒,双手奉上:“制军初上任,末将特备薄礼,以表敬意!”

  洪承畴接过锦盒,打开一看,竟是一柄精致的乌木鞘短刀,刀身寒光凛冽,刀柄上镶嵌着一颗红宝石,在烛光下熠熠生辉。

  “好刀!”洪承畴赞了一声,随即盖上锦盒说道:“文诏,这是何意?”

  曹文诏咧嘴一笑,露出一口黄牙:“制军大人,末将听闻您最恨流寇正好我也恨,此刀锋利无比,正适合用来斩贼首!”

  洪承畴闻言,露出一丝真正的笑意。他缓缓合上锦盒:“文诏深知我心啊。”

  曹文诏抱拳道:“末将愿为制军效犬马之劳!杨总督那套招抚的把戏,早就该扔了!流寇狡诈,降而复叛,唯有杀绝,方能平定!”

  洪承畴点头,眼中杀意渐浓:“不错,招抚不过是养虎为患,本督此来,就是要让陕西的流寇知道以后投降是死,造反更是死!”

  上任后,洪承畴立刻调集三边精兵,以曹文诏、杨嘉谟为先锋直扑庆阳的大小方山,那个拿了胡其俊粮食酒肉的独头虎正在此处,崇祯专门下旨要办了他。

  曹文诏率军突袭独头虎大营时,正值深夜。

  “杀!一个不留!”曹文诏怒吼着,亲自骑马挥刀冲入敌阵。

  官军如潮水般涌入,火把照亮了整个山谷,独头虎的部下刚从睡梦中惊醒,还未拿起武器,就被砍翻在地。

  独头虎仓皇逃出营帐,迎面撞上了曹文诏。

  曹文诏的凶名太盛,只要是陕西出来的流寇都认识他。

  “曹……曹总兵!我愿意投降!我愿意……”独头虎惊恐地喊道。

  曹文诏冷笑一声,刀光一闪,独头虎的人头已经滚落在地。

  “洪制军有令投降的流寇也要杀掉!”

  震慑那些处于做贼边缘的刁民,让他们老实一些。

  剿灭独头虎的军报传回庆阳,洪承畴抚掌大笑:“好!曹文诏果然不负我所望!”

  他随即下令,将所有俘虏的流寇首领全部斩首,首级悬挂于各州县城门,以儆效尤。

  幕僚有些担忧,低声道:“制军,如此杀戮,是不是有违天和,也会让这些流寇同我们打到底啊。

  洪承畴看了这个幕僚一眼:“反抗?他们敢反抗,我就杀到他们绝种!”

  要招抚也不是现在,至少得剿灭几个大寇之后再说,神一魁的属下不在此列。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天空,缓缓道:“陕西的乱局,就是因为杨鹤之流太过软弱。

  流寇是什么?是狼!你喂它一块肉,它只会更贪婪,唯有打断它的脊梁,它才会怕!”

  幕僚不敢再言,只能低头称是。

  洪承畴转身,眼中闪烁着冷酷的光芒:“传令下去,各州县但凡发现流寇踪迹,立刻剿杀,不得延误!若有官员胆敢私自招抚,以通贼论处!”

  洪承畴的雷霆手段很快传到了京师,朝堂上,一些御史上书弹劾,称其杀戮过重,恐失民心。

  然而,崇祯皇帝只是淡淡地扫了一眼奏疏,便丢在一旁。

  “洪承畴做得对。”他冷冷道,“流寇反复无常,招抚无用,唯有剿灭。”

  周延儒见状,立刻附和:“陛下圣明!陕西局势非猛药不可治!”

  崇祯点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狠意:“告诉洪承畴,朕只要结果,流寇必须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