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山的会议结束后,刘处直等几个掌盘子按照计划再次杀到泽州沁水县境内,两个月前流寇离开后,朝廷安排了新的知县上任沁水,这位屁股都还没坐热,三万多流寇又入境了。
不过这次刘处直回来是有目标的,打个县城下来已经没什么收获了,这次必须要把窦庄给灭了。
当流寇绕过沁水直奔窦庄时,知县知道自己的性命算是保住了。
随着流寇又分兵几处,官军也做了相应调整,洪承畴集合了艾万年、李卑贺人龙、马科等先入晋的官兵就在平阳府准备灭掉横营。
大同总兵尤世禄率镇兵南下沁水准备解决刘处直,沁水这里也来了一个新的队伍便是从四川赶来的石柱营。
秦良玉老太太奔波进京面圣后旧病再次复发,实在无法亲自领军了,只得回石柱老家养病她带了一千五百人回去,留在山西的石柱营共三千五百人。
由儿子马祥麟和儿媳张凤仪统领,张凤仪和张道浚是同胞姐弟,石柱营便一直驻扎在窦庄。
此时的窦庄有张家泽州营加上石柱营共七千人,不过还好之前大败后张道浚练兵时间不长,泽州营现在能战的不过千人,只能配合石柱营作战。
大同官军南下的事已经被侦骑得知,在离窦庄不远的芹村,刘处直、李自成、老回回、张天琳几人商议由李自成和老回回去应付一下大同官军,不需要死打硬拼,创造机会让刘处直能解决掉石柱营。
大哥,这个尤世禄就麻烦你了,你和老回回一起去拖住他,我看看能不能把石柱营引诱出来灭掉,要不然他们守着城我们可没办法拿下窦庄,力有不逮一定要走别硬拼。
兄弟,没事的尤世禄就交给我和老回回了,我们也有不少马匹,打不过自然会走。
好,那就拜托大哥了。
崇祯四年六月十五日,沁水外窦庄刘处直和张天琳部六千五百义军在窦庄南门外列阵迎敌。
考虑到窦庄有一些小炮,刘处直把军阵设置在城墙一里五之外,然后派骑射手往城墙上抛射箭矢。
城墙上,张家大姐儿张凤仪穿着一身铠甲,旁边是自己丈夫马祥麟和弟弟张道浚。
张凤仪最佩服的便是自己婆婆,连身材装扮都是学的她,秦良玉身高有一米八体重近两百斤能穿三层重甲,张凤仪虽然没有自己婆婆那么高,但也有一米七左右,张凤仪为了当女将扛起甲胄也经常练武增肌,看着威武雄壮,甚至还有一撇胡须。
身旁的马祥麟看着就像细狗了,从身材方面就能看出了家庭地位了。
张凤仪拿着千里镜看到了军旗下的刘处直,询问一旁的兄弟这个是不是克贼。
嗯嗯,大姐就是他,是我大明卫所军出身居然不顾皇恩背反朝廷实在可恶至极,大姐有什么想法吗。
当然是出去和他打一仗了,我石柱营打各地反贼打后金建奴都不怕,这种流寇都是乌合之众何惧之有。
大姐,这些陕西流寇可不比西南那些土司啊,千万不可轻敌。
行与不行试试便知,集合两千人马我们出庄作战,试试这些流寇的成色,夫君你留守庄内看情况接应我。
很快两千白杆兵集结完毕,在张凤仪的带领下出庄准备迎战义军,试试义军的作战能力。
凤仪你小心一些,不要轻敌也不要孤军深入太多了,听闻流寇骑兵厉害。
大男人磨磨唧唧,我就烦你这一点,说完也不再理马祥麟,带着人就出去了。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自己媳妇埋汰,马祥麟脸色也不好看,张道浚只能安慰一下他,说自己大姐从小就这样,谅解一下。
两千白杆兵出庄后一里多点后便开始列阵,每人手持一杆白蜡木制成的长矛,矛头雪亮,这些来自石柱的土家族儿郎,自幼习武,尤擅山地作战非常适合山西的地形。
一百五十步外,刘处直观察着这些白杆兵,披甲率很高,也不都是拿着长枪的,背后都背着藤牌挎着腰刀,后面几排拿着那种西南地区那种弯刀,和刘处直以前用的苗刀差不多。
兄弟们这白杆兵看着也不错啊,不知道和九边的那些边兵比有什么不同。
掌盘子和他们打一仗就知道了,弟兄们已经准备好了,这些南蛮子看着气势汹汹还是不敢主动进攻我们。
因为地形原因,刘处直只安排了前中两营三千人迎敌,分为两个军阵,看着白杆兵那些长枪,刘处直就放弃和他们长枪互捅了,这种仗只能先放火器,再贴身肉搏。
随着号角声起,义军前营的三百弓箭手出列,弯弓搭箭,张凤仪见状,立即命人挥动令旗,举盾防守。
白杆兵迅速从背后取下圆形藤盾,举过头顶。
这些盾牌轻便坚韧,表面覆有生水牛皮,能有效抵挡箭矢。
\"嗖嗖\"破空声响起,箭雨倾泻而下,大部分被藤盾挡住,偶有穿过缝隙的,也被前排白杆兵的重甲挡住,三轮箭雨后,白杆兵仅几人轻伤。
见弓箭效果不佳,刘处直命令鸟铳手上前五十步准备齐射。
听到刘处直命令后,季伯常指挥鸟铳手出列,之前的火器司把总赵德柱在霍州战死了,火器队伍就全部交给季伯常指挥了。
\"放!\"一百余支火铳齐射,硝烟弥漫,一百步的距离较远,白杆兵只有数人中弹倒地,阵型也没有散乱,并且迅速分散开来,减少伤亡。
当鸟铳装填时,旁边的十余门火炮也开始轰击,火炮炮弹撵过白杆兵军阵,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白杆兵虽然没有鸟铳,但是有一些火炮,开始对着流寇军阵开炮,石柱营的这些白杆兵操作火器不如操作自己的长枪,这些炮弹全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见流寇玩赖不和白杆兵肉搏一直放火器骚扰虽然伤亡还能承受但这样拖下去太影响士气了,张凤仪按耐不住性子了,传令旁边的两个千总,让他们指挥队伍进攻。
杀!白杆兵齐声呐喊,声震四野,保持阵型稳步推进,在距离义军三十步时突然加速冲锋。
季伯常赶紧把火器司带下去,官军上来了。
两军相接,金铁交鸣之声骤起,张凤仪居然一马当先直接冲了上来。
长枪如银蛇出洞,直取义军前排一个穿双甲的队总。
那队总举盾相迎,却不料张凤仪枪法刁钻,枪头一勾一带,竟将盾牌挑飞,随即枪尖直刺咽喉,队总应声倒地。
白杆兵的长矛在此刻展现出不一般的威力,丈二长矛比普通长枪长出两尺,矛头的倒钩不仅能勾拉盾牌武器,还能在抽枪时造成更大创伤,义军前排刀盾手很快损失了十余人。
张成、张悟,你们指挥变钩镰阵。
两个千总将命令下达后,白杆兵闻令迅速变换,前排突然蹲下,中排长矛平刺,后排则从间隙中伸出带钩长杆,专攻义军下盘。
这战术让义军措手不及,数十人又瞬间被钩倒。
高栎见白杆兵这招厉害,命令所有人赶紧贴上去肉搏,而中营见前营陷入苦战,李茂让左部进攻石柱营张悟部,意图从侧翼杀入。
战情陷入了焦灼,骑兵营马世耀向刘处直请战派骑兵出击,看着这个混乱的战场,刘处直询问道骑兵能战吗。
马世耀说从沁河那边绕一下插入石柱营后方,他们后排拿的不是长枪。
郭世征在训练另一部分骑兵这次就没有让他参战,见马世耀信心满满,刘处直也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骑兵营悄悄的从后阵离开,张凤仪等人并没有发现,绕行五里后,马世耀指挥骑兵来到了张成部的后方,他一挥令旗,骑兵的铁蹄踏过松软的泥土直取石柱营后排。
见骑兵杀来了,张凤仪本想调一部分长枪手回防但高栎现在缠得紧脱不开身。
骑兵的冲击速度很快,眨眼间就杀入石柱营后阵,那些拿短兵器的军士被骑兵冲的七零八落。
城墙上马祥麟虽然恼怒自己妻子不给面子,但当着这么多人面不好见死不救,更何况小舅子张道浚看到流寇对自己大姐慢慢形成包围之势,一直在旁边催促他赶紧出城。
在开战前他就将剩余队伍集中了好了,很快他就和张道浚一起出了窦庄直扑战场。
今天这仗义军和石柱营打的险之又险,因为不熟悉对方战法损失有些大,见他们增援来了也不好再继续打下去。
刘处直下令鸣金收兵,高栎和李茂听到金声,纷纷指挥队伍慢慢往后退脱离战场。
马世耀看到对面增援来了,也拨马就走,战斗就这样结束了。
此战石柱营伤亡三百多,而克营伤亡近四百,算是小负一场,主要是这个长枪大伙都没见过吃了点亏。
但是石柱营没有骑兵,他们的作战范围就不能离窦庄太远,战场主动权则会一直在义军这里。
不过这次刘处直回来是有目标的,打个县城下来已经没什么收获了,这次必须要把窦庄给灭了。
当流寇绕过沁水直奔窦庄时,知县知道自己的性命算是保住了。
随着流寇又分兵几处,官军也做了相应调整,洪承畴集合了艾万年、李卑贺人龙、马科等先入晋的官兵就在平阳府准备灭掉横营。
大同总兵尤世禄率镇兵南下沁水准备解决刘处直,沁水这里也来了一个新的队伍便是从四川赶来的石柱营。
秦良玉老太太奔波进京面圣后旧病再次复发,实在无法亲自领军了,只得回石柱老家养病她带了一千五百人回去,留在山西的石柱营共三千五百人。
由儿子马祥麟和儿媳张凤仪统领,张凤仪和张道浚是同胞姐弟,石柱营便一直驻扎在窦庄。
此时的窦庄有张家泽州营加上石柱营共七千人,不过还好之前大败后张道浚练兵时间不长,泽州营现在能战的不过千人,只能配合石柱营作战。
大同官军南下的事已经被侦骑得知,在离窦庄不远的芹村,刘处直、李自成、老回回、张天琳几人商议由李自成和老回回去应付一下大同官军,不需要死打硬拼,创造机会让刘处直能解决掉石柱营。
大哥,这个尤世禄就麻烦你了,你和老回回一起去拖住他,我看看能不能把石柱营引诱出来灭掉,要不然他们守着城我们可没办法拿下窦庄,力有不逮一定要走别硬拼。
兄弟,没事的尤世禄就交给我和老回回了,我们也有不少马匹,打不过自然会走。
好,那就拜托大哥了。
崇祯四年六月十五日,沁水外窦庄刘处直和张天琳部六千五百义军在窦庄南门外列阵迎敌。
考虑到窦庄有一些小炮,刘处直把军阵设置在城墙一里五之外,然后派骑射手往城墙上抛射箭矢。
城墙上,张家大姐儿张凤仪穿着一身铠甲,旁边是自己丈夫马祥麟和弟弟张道浚。
张凤仪最佩服的便是自己婆婆,连身材装扮都是学的她,秦良玉身高有一米八体重近两百斤能穿三层重甲,张凤仪虽然没有自己婆婆那么高,但也有一米七左右,张凤仪为了当女将扛起甲胄也经常练武增肌,看着威武雄壮,甚至还有一撇胡须。
身旁的马祥麟看着就像细狗了,从身材方面就能看出了家庭地位了。
张凤仪拿着千里镜看到了军旗下的刘处直,询问一旁的兄弟这个是不是克贼。
嗯嗯,大姐就是他,是我大明卫所军出身居然不顾皇恩背反朝廷实在可恶至极,大姐有什么想法吗。
当然是出去和他打一仗了,我石柱营打各地反贼打后金建奴都不怕,这种流寇都是乌合之众何惧之有。
大姐,这些陕西流寇可不比西南那些土司啊,千万不可轻敌。
行与不行试试便知,集合两千人马我们出庄作战,试试这些流寇的成色,夫君你留守庄内看情况接应我。
很快两千白杆兵集结完毕,在张凤仪的带领下出庄准备迎战义军,试试义军的作战能力。
凤仪你小心一些,不要轻敌也不要孤军深入太多了,听闻流寇骑兵厉害。
大男人磨磨唧唧,我就烦你这一点,说完也不再理马祥麟,带着人就出去了。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被自己媳妇埋汰,马祥麟脸色也不好看,张道浚只能安慰一下他,说自己大姐从小就这样,谅解一下。
两千白杆兵出庄后一里多点后便开始列阵,每人手持一杆白蜡木制成的长矛,矛头雪亮,这些来自石柱的土家族儿郎,自幼习武,尤擅山地作战非常适合山西的地形。
一百五十步外,刘处直观察着这些白杆兵,披甲率很高,也不都是拿着长枪的,背后都背着藤牌挎着腰刀,后面几排拿着那种西南地区那种弯刀,和刘处直以前用的苗刀差不多。
兄弟们这白杆兵看着也不错啊,不知道和九边的那些边兵比有什么不同。
掌盘子和他们打一仗就知道了,弟兄们已经准备好了,这些南蛮子看着气势汹汹还是不敢主动进攻我们。
因为地形原因,刘处直只安排了前中两营三千人迎敌,分为两个军阵,看着白杆兵那些长枪,刘处直就放弃和他们长枪互捅了,这种仗只能先放火器,再贴身肉搏。
随着号角声起,义军前营的三百弓箭手出列,弯弓搭箭,张凤仪见状,立即命人挥动令旗,举盾防守。
白杆兵迅速从背后取下圆形藤盾,举过头顶。
这些盾牌轻便坚韧,表面覆有生水牛皮,能有效抵挡箭矢。
\"嗖嗖\"破空声响起,箭雨倾泻而下,大部分被藤盾挡住,偶有穿过缝隙的,也被前排白杆兵的重甲挡住,三轮箭雨后,白杆兵仅几人轻伤。
见弓箭效果不佳,刘处直命令鸟铳手上前五十步准备齐射。
听到刘处直命令后,季伯常指挥鸟铳手出列,之前的火器司把总赵德柱在霍州战死了,火器队伍就全部交给季伯常指挥了。
\"放!\"一百余支火铳齐射,硝烟弥漫,一百步的距离较远,白杆兵只有数人中弹倒地,阵型也没有散乱,并且迅速分散开来,减少伤亡。
当鸟铳装填时,旁边的十余门火炮也开始轰击,火炮炮弹撵过白杆兵军阵,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白杆兵虽然没有鸟铳,但是有一些火炮,开始对着流寇军阵开炮,石柱营的这些白杆兵操作火器不如操作自己的长枪,这些炮弹全都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见流寇玩赖不和白杆兵肉搏一直放火器骚扰虽然伤亡还能承受但这样拖下去太影响士气了,张凤仪按耐不住性子了,传令旁边的两个千总,让他们指挥队伍进攻。
杀!白杆兵齐声呐喊,声震四野,保持阵型稳步推进,在距离义军三十步时突然加速冲锋。
季伯常赶紧把火器司带下去,官军上来了。
两军相接,金铁交鸣之声骤起,张凤仪居然一马当先直接冲了上来。
长枪如银蛇出洞,直取义军前排一个穿双甲的队总。
那队总举盾相迎,却不料张凤仪枪法刁钻,枪头一勾一带,竟将盾牌挑飞,随即枪尖直刺咽喉,队总应声倒地。
白杆兵的长矛在此刻展现出不一般的威力,丈二长矛比普通长枪长出两尺,矛头的倒钩不仅能勾拉盾牌武器,还能在抽枪时造成更大创伤,义军前排刀盾手很快损失了十余人。
张成、张悟,你们指挥变钩镰阵。
两个千总将命令下达后,白杆兵闻令迅速变换,前排突然蹲下,中排长矛平刺,后排则从间隙中伸出带钩长杆,专攻义军下盘。
这战术让义军措手不及,数十人又瞬间被钩倒。
高栎见白杆兵这招厉害,命令所有人赶紧贴上去肉搏,而中营见前营陷入苦战,李茂让左部进攻石柱营张悟部,意图从侧翼杀入。
战情陷入了焦灼,骑兵营马世耀向刘处直请战派骑兵出击,看着这个混乱的战场,刘处直询问道骑兵能战吗。
马世耀说从沁河那边绕一下插入石柱营后方,他们后排拿的不是长枪。
郭世征在训练另一部分骑兵这次就没有让他参战,见马世耀信心满满,刘处直也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骑兵营悄悄的从后阵离开,张凤仪等人并没有发现,绕行五里后,马世耀指挥骑兵来到了张成部的后方,他一挥令旗,骑兵的铁蹄踏过松软的泥土直取石柱营后排。
见骑兵杀来了,张凤仪本想调一部分长枪手回防但高栎现在缠得紧脱不开身。
骑兵的冲击速度很快,眨眼间就杀入石柱营后阵,那些拿短兵器的军士被骑兵冲的七零八落。
城墙上马祥麟虽然恼怒自己妻子不给面子,但当着这么多人面不好见死不救,更何况小舅子张道浚看到流寇对自己大姐慢慢形成包围之势,一直在旁边催促他赶紧出城。
在开战前他就将剩余队伍集中了好了,很快他就和张道浚一起出了窦庄直扑战场。
今天这仗义军和石柱营打的险之又险,因为不熟悉对方战法损失有些大,见他们增援来了也不好再继续打下去。
刘处直下令鸣金收兵,高栎和李茂听到金声,纷纷指挥队伍慢慢往后退脱离战场。
马世耀看到对面增援来了,也拨马就走,战斗就这样结束了。
此战石柱营伤亡三百多,而克营伤亡近四百,算是小负一场,主要是这个长枪大伙都没见过吃了点亏。
但是石柱营没有骑兵,他们的作战范围就不能离窦庄太远,战场主动权则会一直在义军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