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刘处直攻克霍州后发生的一系列事都结束了。
克营伤亡了三百多人,损失不大,义军大部分老本兵也保留下来了。
而新募的流民侥幸没有被官军杀了的,在后面慢慢地又被各个掌盘子吸收回去了。
官军虽然没有捞到什么大贼首级,却还是割了两三千青壮男子首级。
他们上报崇祯皇帝说克贼几乎被全歼,其余流寇也损失惨重。
至于为啥没有说打死了刘处直呢?因为现在刘掌盘子也是挂名的大贼了,要是说了以后刘处直再跳出来兴风作浪,这几个人都要被皇帝找后账。
皇帝一高兴,封赏了这些人,曹文诏差遣不变,进从一品都督同知。
陕西临洮副总兵蒋一阳在巩昌府清水县追击红军友带领的一伙两千余人卫所和营兵逃兵,结果被这伙逃兵打的大败,死了数百人。
把总徐承斌一起战死,还有个守备李宫用被流寇俘虏。
李卑正好立了大功,就让他去当了临洮副总兵。
虽然没有升官,不过有传言临洮总兵王承恩很快要去固原当总兵。
所以现在晋李卑为临洮副总兵,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下一任总兵便是李卑了。
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将老泪纵横,终于感觉快熬出头了。
而贺人龙、马科、艾万年这些中青年将领都没有提升差遣,而是晋了一级品级。
克营虽然没有受到太大损失,但是部队散的到处都是,要聚集起来需要一段时间了。
朝廷见曹文诏这把快刀实在太好用了,王贼嘉胤最近老实了许多,这次又把克贼打残了就想把曹文诏叫回陕西。
那个叫红军友的流寇头子在干翻临洮副总兵后,一路上招兵买马攻城拔寨,打到凤翔府陇州包围了州城,日夜攻打。
这会洪承畴和张应昌在还在剿灭不沾泥余部,抽不开身。
练国事也在剿一个叫混天狼的贼寇,所以暂时没人去剿红军友。
这两人都想着赶快把曹文诏暂时弄回来,在上疏朝廷后,洪承畴让他跟着贺人龙两人一起从河津渡过黄河,回陕西去解陇州之围。
曹文诏的行军速度极快,只用了十天时间便从山西平阳府霍州赶到了陕西凤翔府的陇州。
此时陇州已经被红军友率六千人围困十几天了。
城内粮草也不多了,箭矢啥的更不多了,要是援军还不来,真要被破城了。
陇州知州张维贤在州衙唉声叹气,一天之内他问了师爷几次有没有请求援军到来。
师爷不厌其烦告诉他,十多天前就请求了,按照时间援军应该快来了。
而红军友那边则情况更不妙,自起兵这一个多月以来,他率部连克伏羌县、秦安县、清水县后招兵买马,声势浩大。
但此刻,面对这座看似摇摇欲坠却又异常顽强的陇州城,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
在城下损失太大了,如果不拿下陇州,接下来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再攻一次!\"红军友突然拔出腰间的长刀,\"破城之后金银财宝兄弟们共享。\"
二当家李一龙接令后安排了士卒冲锋,但没有意外又一次被打回来了,此时曹文诏已经距离红军友部不远了。
红军友的营帐内,一名侦骑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大当家!不好了!东面来了官军,是...是关宁铁骑!\"
\"有多少人?\"红军友强自镇定地问道。
\"约三千人,半数是骑兵。\"
红军友虽然才起兵不久,但是营中大部分人都是逃兵,对于关宁军曹文诏的实力都很了解,一时间营里的人大部分都害怕,倾向于赶快逃跑。
红军友能在一个多月时间里面击败临洮副总兵,攻克三县围困陇州,自然也不是一个不懂军事的人。
他让诸位冷静一下,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直接逃跑被骑兵撵着屁股打就完蛋了。
如今之计只能和曹文诏硬碰硬,打赢了才能安全撤离,部下的恐惧情绪暂时被压下来了。
当天在陇州城东的原野上,两支军队遥遥对峙。
红军友将他的部众分成三个方阵,前排是手持长矛的步兵,后排则是弓箭手和火铳手。
这些火铳大多是从官军那里缴获的,虽然数量不多质量也不好,但在留守陕西的农民军中已经算是难得的利器了。
远处一支骑兵部队缓缓出现,他们身着统一的铁甲,马匹高大健壮,行进间竟无半点杂音,只有整齐的马蹄声如同闷雷般滚滚而来。
为首的将领风尘仆仆,正是才从山西回来的曹文诏。
\"列阵!\"红军友高声喊道,\"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的厉害!\"
义军阵中响起一阵嘈杂的呐喊声,比起对面沉默如铁的骑兵,这喊声显得杂乱无章。
曹文诏让旗鼓兵打信号,身后的一千多骑兵立刻停下。他打量着对面流寇的阵型,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
这些人虽然人数占优,但阵型松散,装备简陋,更缺乏对骑兵作战的经验,也不知道蒋一阳这个废物是怎么被这伙人给杀了。
\"传令,\"曹文诏对身旁的曹变蛟说道,\"以锋矢阵突击,直取流寇中军。记住,不要恋战,冲散他们即可。\"
曹变蛟点头领命而去。片刻后,关宁铁骑开始变换阵型,形成一个尖锐的箭头阵型,曹文诏亲自担任箭头的尖端。
\"杀——!\"
随着一声令下,一千多骑兵同时启动,起初速度并不快,但随着距离的缩短,冲锋的速度越来越快,到最后几乎如狂风般席卷而来。
大地在铁蹄下颤抖,义军前排的士兵已经能看清对面骑兵狰狞的面容。
\"放箭!\"红军友声嘶力竭地喊道。
数百支箭矢飞出,大部分都被骑兵的全身铠甲和马甲挡住,只有极少数骑兵被箭矢射中铠甲缝隙而落马。转瞬间,曹部骑兵已经撞上了义军的防线。
那场面简直如同热刀切黄油,关宁铁骑以曹文诏为锋,轻易撕开了义军的前排防线。
长矛折断,盾牌碎裂,血肉之躯在铁骑面前如同纸糊。
义军的阵型瞬间大乱,士兵们惊恐地四散奔逃,互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红军友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五六千人,在一千多骑兵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
\"大当家!快走!\"李一龙一把拉住红军友的马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红军友这才如梦初醒,慌忙调转马头,带着残部向西往麻城镇逃窜。
曹文诏并未穷追不舍,只是命令部队稍作休整,然后缓缓向陇州城开去。
最近曹部官兵先打山西贼又赶路回来,能坚持作战已经是很给他面子了,自己不能把手下往死了用。
当晚,陇州城内灯火通明,曹文诏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而知州张维贤也不顾文武尊卑,亲自和曹文诏一桌喝酒。
酒过三巡,张维贤忍不住问道:\"曹将军为何不乘胜追击,一举歼灭那帮乱贼?\"
曹文诏放下酒杯,微微一笑:\"穷寇莫追,我部已经连续作战很久了。
再说了,我已经想到了办法对付他们,我派了细作潜入贼营,目前他们位置我也知晓了,随时都能灭掉他们,知州大人请宽心。\"
两日后,红军友的残部约四千人来到麻城镇。
这座小镇位于陇州西北八十里,位置较为偏僻。
红军友还处在被曹文诏暴揍的恐惧中,因此惊魂未定,每日饮酒消愁。营中事务大多交给二当家李一龙处理。
来到麻城镇第二天,李一龙正在营中巡视,一名亲兵匆匆跑来:\"二当家,抓到一个奸细!\"
李一龙眉头一皱:\"带上来。\"
很快,一个衣衫褴褛的农民被押了上来。那人一见李一龙就跪地求饶:\"二当家饶命!小人是被逼的啊!\"
\"搜他身上。\"李一龙命令道。
亲兵从那人怀中搜出一封信,递给李一龙。李一龙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大变。信是曹文诏亲笔所写,内容大致是称赞李一龙深明大义,约定三日后里应外合,共诛红军友,朝廷必有重赏云云。
\"这...这是栽赃!\"李一龙又惊又怒,\"我与那曹文诏素不相识,何来勾结一说?\"
他正欲撕毁信件,转念一想,又停了下来:\"把这奸细关起来,严加看管。我去见大当家。\"
红军友的营帐内酒气熏天,听完李一龙的汇报,红军友醉眼朦胧地盯着他:\"信呢?\"
李一龙双手奉上信件,红军友看完,脸色阴晴不定。
突然哈哈大笑:\"好个曹文诏,竟想离间我们兄弟!\"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拍了拍李一龙的肩膀,\"你我在官军时便是兄弟,我岂会中这等拙劣之计?\"
李一龙松了一口气,以为红军友相信他了,就向红军友告退。
没想到红军友在他临走前又补充了一句:\"为了避嫌,这几日你就不要带兵了,先在我帐前听用吧。\"
李一龙心中一沉,但面上不露分毫:\"遵命。\"
接下来的两天,红军友表面上对李一龙依旧亲热,暗地里却开始调换李一龙的亲信将领,并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李一龙心知肚明,却装作毫不知情,只是暗中联络了他的几个死忠。
这件事过了三天,红军友越想越不顺,正好战败没有地方撒气。
于是他召集几个心腹密议,想杀了李一龙,将战败的帽子扣他头上。
\"李一龙那厮必已投敌,不然我们怎么会就这么败了,\"红军友咬牙切齿道,\"明日设宴,席间摔杯为号,你们立刻将他拿下!\"
众人领命而去。红军友不知道的是,他的一名亲兵和李一龙是远房亲戚,将这一切都告诉了李一龙。
次日傍晚,宴席如期举行,李一龙带着两名亲兵赴宴,其余部下则按照事先约定,埋伏在营帐四周。
酒过三巡,红军友突然叹息一声:\"兄弟,你我相识多年,没想到竟有今日...\"
李一龙面不改色:\"大当家何出此言?\"
红军友猛地将酒杯摔在地上:\"动手!\"
帐内埋伏的刀斧手一拥而上,却见李一龙早有准备,一个翻身躲过,同时拔出佩刀。
他的两名亲兵也一起发难,与刀斧手战作一团。
\"姓洪的!\"李一龙怒喝道,\"我们认识这么多年又一起造反,你竟只因为一封信就要杀我!\"
红军友狞笑道:\"休要狡辩!你与曹文诏勾结,证据确凿!\"
就在此时,营帐外突然喊杀声四起,原来李一龙的部下听到动静,立刻发动了预先安排好的行动,红军友的亲兵猝不及防,很快被压制。
混战中,李一龙一刀劈开帐篷,与外面的部下汇合。
红军友见势不妙,转身欲逃,却被李一龙一箭射中大腿,栽倒在地。
\"李一龙!你竟然真的投靠了曹文诏!\"
李一龙冷冷地看着他:\"是你逼我的。\"说罢,手起刀落,红军友的人头滚落在地。
次日清晨,麻城镇城门大开,李一龙率领还没逃跑的残部两千余人出城投降。
而曹文诏好似料到了一样,昨夜就来到了麻城镇外,亲自在城外受降李一龙等人,看到红军友的首级时,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李二当家深明大义,朝廷必有重赏,曹文诏和颜悦色地说道,现在李二当家可以拣选一支三百人的精兵加入我们,先充任一个千总,以后有功再行提拔。
---
克营伤亡了三百多人,损失不大,义军大部分老本兵也保留下来了。
而新募的流民侥幸没有被官军杀了的,在后面慢慢地又被各个掌盘子吸收回去了。
官军虽然没有捞到什么大贼首级,却还是割了两三千青壮男子首级。
他们上报崇祯皇帝说克贼几乎被全歼,其余流寇也损失惨重。
至于为啥没有说打死了刘处直呢?因为现在刘掌盘子也是挂名的大贼了,要是说了以后刘处直再跳出来兴风作浪,这几个人都要被皇帝找后账。
皇帝一高兴,封赏了这些人,曹文诏差遣不变,进从一品都督同知。
陕西临洮副总兵蒋一阳在巩昌府清水县追击红军友带领的一伙两千余人卫所和营兵逃兵,结果被这伙逃兵打的大败,死了数百人。
把总徐承斌一起战死,还有个守备李宫用被流寇俘虏。
李卑正好立了大功,就让他去当了临洮副总兵。
虽然没有升官,不过有传言临洮总兵王承恩很快要去固原当总兵。
所以现在晋李卑为临洮副总兵,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下一任总兵便是李卑了。
这个五十多岁的老将老泪纵横,终于感觉快熬出头了。
而贺人龙、马科、艾万年这些中青年将领都没有提升差遣,而是晋了一级品级。
克营虽然没有受到太大损失,但是部队散的到处都是,要聚集起来需要一段时间了。
朝廷见曹文诏这把快刀实在太好用了,王贼嘉胤最近老实了许多,这次又把克贼打残了就想把曹文诏叫回陕西。
那个叫红军友的流寇头子在干翻临洮副总兵后,一路上招兵买马攻城拔寨,打到凤翔府陇州包围了州城,日夜攻打。
这会洪承畴和张应昌在还在剿灭不沾泥余部,抽不开身。
练国事也在剿一个叫混天狼的贼寇,所以暂时没人去剿红军友。
这两人都想着赶快把曹文诏暂时弄回来,在上疏朝廷后,洪承畴让他跟着贺人龙两人一起从河津渡过黄河,回陕西去解陇州之围。
曹文诏的行军速度极快,只用了十天时间便从山西平阳府霍州赶到了陕西凤翔府的陇州。
此时陇州已经被红军友率六千人围困十几天了。
城内粮草也不多了,箭矢啥的更不多了,要是援军还不来,真要被破城了。
陇州知州张维贤在州衙唉声叹气,一天之内他问了师爷几次有没有请求援军到来。
师爷不厌其烦告诉他,十多天前就请求了,按照时间援军应该快来了。
而红军友那边则情况更不妙,自起兵这一个多月以来,他率部连克伏羌县、秦安县、清水县后招兵买马,声势浩大。
但此刻,面对这座看似摇摇欲坠却又异常顽强的陇州城,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挫败。
在城下损失太大了,如果不拿下陇州,接下来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再攻一次!\"红军友突然拔出腰间的长刀,\"破城之后金银财宝兄弟们共享。\"
二当家李一龙接令后安排了士卒冲锋,但没有意外又一次被打回来了,此时曹文诏已经距离红军友部不远了。
红军友的营帐内,一名侦骑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大当家!不好了!东面来了官军,是...是关宁铁骑!\"
\"有多少人?\"红军友强自镇定地问道。
\"约三千人,半数是骑兵。\"
红军友虽然才起兵不久,但是营中大部分人都是逃兵,对于关宁军曹文诏的实力都很了解,一时间营里的人大部分都害怕,倾向于赶快逃跑。
红军友能在一个多月时间里面击败临洮副总兵,攻克三县围困陇州,自然也不是一个不懂军事的人。
他让诸位冷静一下,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直接逃跑被骑兵撵着屁股打就完蛋了。
如今之计只能和曹文诏硬碰硬,打赢了才能安全撤离,部下的恐惧情绪暂时被压下来了。
当天在陇州城东的原野上,两支军队遥遥对峙。
红军友将他的部众分成三个方阵,前排是手持长矛的步兵,后排则是弓箭手和火铳手。
这些火铳大多是从官军那里缴获的,虽然数量不多质量也不好,但在留守陕西的农民军中已经算是难得的利器了。
远处一支骑兵部队缓缓出现,他们身着统一的铁甲,马匹高大健壮,行进间竟无半点杂音,只有整齐的马蹄声如同闷雷般滚滚而来。
为首的将领风尘仆仆,正是才从山西回来的曹文诏。
\"列阵!\"红军友高声喊道,\"让他们见识见识咱们的厉害!\"
义军阵中响起一阵嘈杂的呐喊声,比起对面沉默如铁的骑兵,这喊声显得杂乱无章。
曹文诏让旗鼓兵打信号,身后的一千多骑兵立刻停下。他打量着对面流寇的阵型,嘴角露出一丝不屑的冷笑。
这些人虽然人数占优,但阵型松散,装备简陋,更缺乏对骑兵作战的经验,也不知道蒋一阳这个废物是怎么被这伙人给杀了。
\"传令,\"曹文诏对身旁的曹变蛟说道,\"以锋矢阵突击,直取流寇中军。记住,不要恋战,冲散他们即可。\"
曹变蛟点头领命而去。片刻后,关宁铁骑开始变换阵型,形成一个尖锐的箭头阵型,曹文诏亲自担任箭头的尖端。
\"杀——!\"
随着一声令下,一千多骑兵同时启动,起初速度并不快,但随着距离的缩短,冲锋的速度越来越快,到最后几乎如狂风般席卷而来。
大地在铁蹄下颤抖,义军前排的士兵已经能看清对面骑兵狰狞的面容。
\"放箭!\"红军友声嘶力竭地喊道。
数百支箭矢飞出,大部分都被骑兵的全身铠甲和马甲挡住,只有极少数骑兵被箭矢射中铠甲缝隙而落马。转瞬间,曹部骑兵已经撞上了义军的防线。
那场面简直如同热刀切黄油,关宁铁骑以曹文诏为锋,轻易撕开了义军的前排防线。
长矛折断,盾牌碎裂,血肉之躯在铁骑面前如同纸糊。
义军的阵型瞬间大乱,士兵们惊恐地四散奔逃,互相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
红军友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一切,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五六千人,在一千多骑兵面前竟如此不堪一击。
\"大当家!快走!\"李一龙一把拉住红军友的马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红军友这才如梦初醒,慌忙调转马头,带着残部向西往麻城镇逃窜。
曹文诏并未穷追不舍,只是命令部队稍作休整,然后缓缓向陇州城开去。
最近曹部官兵先打山西贼又赶路回来,能坚持作战已经是很给他面子了,自己不能把手下往死了用。
当晚,陇州城内灯火通明,曹文诏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而知州张维贤也不顾文武尊卑,亲自和曹文诏一桌喝酒。
酒过三巡,张维贤忍不住问道:\"曹将军为何不乘胜追击,一举歼灭那帮乱贼?\"
曹文诏放下酒杯,微微一笑:\"穷寇莫追,我部已经连续作战很久了。
再说了,我已经想到了办法对付他们,我派了细作潜入贼营,目前他们位置我也知晓了,随时都能灭掉他们,知州大人请宽心。\"
两日后,红军友的残部约四千人来到麻城镇。
这座小镇位于陇州西北八十里,位置较为偏僻。
红军友还处在被曹文诏暴揍的恐惧中,因此惊魂未定,每日饮酒消愁。营中事务大多交给二当家李一龙处理。
来到麻城镇第二天,李一龙正在营中巡视,一名亲兵匆匆跑来:\"二当家,抓到一个奸细!\"
李一龙眉头一皱:\"带上来。\"
很快,一个衣衫褴褛的农民被押了上来。那人一见李一龙就跪地求饶:\"二当家饶命!小人是被逼的啊!\"
\"搜他身上。\"李一龙命令道。
亲兵从那人怀中搜出一封信,递给李一龙。李一龙展开一看,脸色顿时大变。信是曹文诏亲笔所写,内容大致是称赞李一龙深明大义,约定三日后里应外合,共诛红军友,朝廷必有重赏云云。
\"这...这是栽赃!\"李一龙又惊又怒,\"我与那曹文诏素不相识,何来勾结一说?\"
他正欲撕毁信件,转念一想,又停了下来:\"把这奸细关起来,严加看管。我去见大当家。\"
红军友的营帐内酒气熏天,听完李一龙的汇报,红军友醉眼朦胧地盯着他:\"信呢?\"
李一龙双手奉上信件,红军友看完,脸色阴晴不定。
突然哈哈大笑:\"好个曹文诏,竟想离间我们兄弟!\"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拍了拍李一龙的肩膀,\"你我在官军时便是兄弟,我岂会中这等拙劣之计?\"
李一龙松了一口气,以为红军友相信他了,就向红军友告退。
没想到红军友在他临走前又补充了一句:\"为了避嫌,这几日你就不要带兵了,先在我帐前听用吧。\"
李一龙心中一沉,但面上不露分毫:\"遵命。\"
接下来的两天,红军友表面上对李一龙依旧亲热,暗地里却开始调换李一龙的亲信将领,并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李一龙心知肚明,却装作毫不知情,只是暗中联络了他的几个死忠。
这件事过了三天,红军友越想越不顺,正好战败没有地方撒气。
于是他召集几个心腹密议,想杀了李一龙,将战败的帽子扣他头上。
\"李一龙那厮必已投敌,不然我们怎么会就这么败了,\"红军友咬牙切齿道,\"明日设宴,席间摔杯为号,你们立刻将他拿下!\"
众人领命而去。红军友不知道的是,他的一名亲兵和李一龙是远房亲戚,将这一切都告诉了李一龙。
次日傍晚,宴席如期举行,李一龙带着两名亲兵赴宴,其余部下则按照事先约定,埋伏在营帐四周。
酒过三巡,红军友突然叹息一声:\"兄弟,你我相识多年,没想到竟有今日...\"
李一龙面不改色:\"大当家何出此言?\"
红军友猛地将酒杯摔在地上:\"动手!\"
帐内埋伏的刀斧手一拥而上,却见李一龙早有准备,一个翻身躲过,同时拔出佩刀。
他的两名亲兵也一起发难,与刀斧手战作一团。
\"姓洪的!\"李一龙怒喝道,\"我们认识这么多年又一起造反,你竟只因为一封信就要杀我!\"
红军友狞笑道:\"休要狡辩!你与曹文诏勾结,证据确凿!\"
就在此时,营帐外突然喊杀声四起,原来李一龙的部下听到动静,立刻发动了预先安排好的行动,红军友的亲兵猝不及防,很快被压制。
混战中,李一龙一刀劈开帐篷,与外面的部下汇合。
红军友见势不妙,转身欲逃,却被李一龙一箭射中大腿,栽倒在地。
\"李一龙!你竟然真的投靠了曹文诏!\"
李一龙冷冷地看着他:\"是你逼我的。\"说罢,手起刀落,红军友的人头滚落在地。
次日清晨,麻城镇城门大开,李一龙率领还没逃跑的残部两千余人出城投降。
而曹文诏好似料到了一样,昨夜就来到了麻城镇外,亲自在城外受降李一龙等人,看到红军友的首级时,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李二当家深明大义,朝廷必有重赏,曹文诏和颜悦色地说道,现在李二当家可以拣选一支三百人的精兵加入我们,先充任一个千总,以后有功再行提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