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长平关迎战孙显祖(2)-《流贼也可以燎原》

  寺庄镇的义军大营比官军简陋得多,只有简单的木栅栏和几个了望台。

  中央的大帐内,克营十几个军官和张天琳他们围坐一圈,中间的地上铺着一张地图。

  刘处直用木棍指着地图:\"官军营寨坚固,咱们还是不能强攻。

  一路上我仔细思量了一下,看营寨规模官军的随军民夫不多,不可能带很多粮食,这样他们就有个致命弱点,也就是粮道。现在能给他提供粮草的只有潞安府。\"

  木棍移到地图上的一条道路上,\"从潞安到长平关,不绕远路的话粮队必经这条山路。

  之前咱们从潞安府南下路过了这里,两侧都是矮坡,最适合埋伏。

  一旦断了粮道,他们不出来就得饿死,到时候都不用我们亲自动手。\"

  待刘处直讲完,李茂接话道:\"这孙显祖去年因战败被革职,如今是戴罪立功。啥事都不干,他无法向朝廷交代的。\"

  郭世征兴奋地说:\"那咱们就在半路设埋伏粮队。

  我预计他们营寨里面就几天粮食储备,他们去接应粮食的人少了,粮食等于送给我们;人多了,我们直接连营寨和粮队一起端了。\"

  \"好,就这样吧。\"刘处直下令道,郭世征带一百人袭击粮队,记住放人回去报信。

  李茂和高栎率前中营埋伏,我带亲兵营接应。

  史大成率后营等守营,看好辎重和老弱,防备官军偷袭。\"

  同一片星空下,孙显祖也在自己的大帐中辗转难眠。

  他起身走到帐外,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丹朱岭轮廓。

  这一片曾是战国时期白起围困赵军的地方,四十万赵卒埋骨于此。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如今他也在长平关与流寇对峙。

  \"总镇,还没休息?\"周子善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孙显祖没有回头:\"睡不着,总觉得流寇不会这么老实。\"

  周子善走到他身旁:\"总镇多虑了,我军营寨坚固,流寇无隙可乘。\"

  \"希望如此。\"孙显祖叹了口气,\"明日潞安那边要送粮食过来了吧,记得加派人手去接应。\"

  \"标下明白。\"

  两人沉默地站在夜色中,各怀心事。远处传来守夜士兵的咳嗽声,和偶尔的马嘶声。

  第二天清晨,官军营寨如常运作。炊烟袅袅升起,军士们排队领取早饭。

  突然,一匹快马疾驰入营,骑手满身尘土,脸上带着惊慌。

  \"报——!潞安府来的粮队在离这里二十里的慈林镇遇到流寇袭击,粮草全部被劫!\"

  孙显祖正在用早饭,闻报立即放下碗筷:\"多少人?\"

  \"不多,只有一百多人,但是个个悍勇,都是骑兵。\"

  李国英立刻站起:\"总镇,让我带兵去救!粮草若失,我军支撑不了几日!\"

  孙显祖眉头紧锁。他本能地感到这是个陷阱,但粮草确实不容有失。\"李千总带五百人速去救援,记住救了粮队立即回营,不得追击!\"

  \"得令!\"李国英抱拳离去,眼中闪过一丝喜色。

  孙显祖又转向周子善:\"周参将,加强营寨戒备,防备流寇偷袭。

  李国英很快点齐兵马出营,五百官军沿着山路疾行,盔甲在冬日的阳光下闪闪发亮。

  行至粮草被偷袭的地方时,前方已经没有喊杀声了,李国英举起手示意部队停下,派斥候前去查探。

  斥候很快回报:\"千总,流寇已经撤退了,但是粮食还在原地。\"

  李国英不疑有他,认为是流寇看到官军来了直接跑了,下令加速前进。

  就在官军全部进入粮队遇袭的地方时,两侧山坡上突然竖起几面红旗,箭矢如雨点般落下。

  \"列阵防守!\"李国英大吼,但为时已晚。义军从三面杀出,喊声震天。

  与此同时,孙显祖在营寨中接到急报:\"总镇大人,西南方向发现大股流寇,正向营寨逼近!\"

  孙显祖脸色大变:\"果然如此!传令:紧闭寨门,准备迎敌!\"他快步登上了望塔,只见远处尘土飞扬,隐约可见数百骑兵正向营寨冲来。

  \"放箭!\"随着守将的命令,箭塔上的官军纷纷放箭,冲在前面的几名义军应声落马。

  但其余人迅速散开,绕着营寨奔驰,不时向寨内射箭。

  孙显祖仔细观察,发现流寇全是骑兵没有步兵跟随,显然只是佯攻。

  不好!他突然醒悟,他们的目标是李国英!

  就在他准备派兵接应时,又一个斥候飞奔来报:\"总镇,李千总在慈林镇中伏,伤亡惨重!\"

  孙显祖额头渗出冷汗。他面临两难抉择:若出兵救援,营寨可能不保这里面还有很多火药粮食和其它物资,丢了就麻烦了。

  若坐视不理,李国英带出去的都是现在镇兵里面的精锐,这些老兵是相对有战力的。

  \"周子善!你带三百人守营,其余人随我出营救援!\"他终于下定决心。

  很快,孙显祖亲率二千官兵冲出营寨,向李国英遇袭的方向赶过去。

  寨外佯攻的义军骑兵见状立即撤退,但保持一定距离引诱官军追击,孙显祖不为所动,坚持原定路线。

  当他率军赶到目的地时,战斗已接近尾声。

  李国英的部队被压缩在一块巨石周围,死伤过半,围攻的义军见大队官军到来,立即撤向两侧山林。

  \"追!一个不留!\"李国英满脸是血,愤怒地咆哮。

  \"站住!\"孙显祖厉声喝止,\"这是诱敌之计!收拢伤员,立即回营!\"

  就在官军忙着救助伤员时装运粮草时,山林中突然响起号角声,更多义军从隐蔽处杀出,刘处直亲自率领亲兵营和过营、争营已经赶到了,汇合李茂二人准备发起总攻,打算再次全歼山西镇兵。

  \"结圆阵!长枪在外,火铳在内!\"孙显祖临危不乱,迅速组织防御,很快形成一个铁桶般的防御圈。

  刘处直指挥第一次冲锋被密集的火铳和长枪击退,伤亡了几十号人。

  见状他改变策略,命令部队散开,用弓箭和火铳远距离射击,消耗官军。

  战斗陷入僵持,官军虽处劣势但还能坚持,这里地方较为狭窄义军虽人数占优但不能投入全部兵力,暂时还没有突破官军防线。

  太阳渐渐西斜,双方士兵都已疲惫不堪。就在这关键时刻,北方突然烟尘大起,一队骑兵疾驰而来,旗帜上绣着\"整饬冀南兵备道正使王\"。

  \"援军!是王兵宪的援军!\"官军中爆发出欢呼声。

  刘处直看到这一幕,脸色骤变。\"鸣金收兵!\"他果断下令,\"按预定路线撤退!\"

  义军迅速脱离战斗,分成数股向不同方向撤退。

  援兵来了孙显祖本想追击,但看到军士伤亡惨重,加上担心营寨里面辎重的安危,只得下令收兵。

  孙显祖上前拜见冀南兵备道王肇生,这位兵宪身着锁子甲,面容儒雅却带着威严。

  \"孙总镇无恙否?\"王肇生在马上询问道。

  孙显祖苦笑:\"多谢兵宪大人及时来援,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王肇生摇头:\"本兵宪接到巡抚的命令后就立即从汾州赶来,还是晚了一步。\"他看向远处义军撤退的方向,\"这股流寇不简单,竟能将官军逼到如此境地。\"

  孙显祖叹息:\"还是不该轻易让李国英出击的,我没想到流寇盯上了我的粮道。

  此战伤亡惨重,我会和抚院大人说清楚,向陛下请罪。\"

  放眼望去,地上大部分都是官军尸体,大概有七八百人了。

  而流寇呢?他看着最多只有一百多人死了。

  唯一的好事就是铠甲没有被扒走,自己罪行没那么严重。

  夕阳西下,战场上只留下横七竖八的尸体和折断的兵器。

  乌鸦已经开始在天空中盘旋,等待着它们的盛宴。

  这场战斗没有绝对的胜利者,官军想救援李国英的五百精锐,最后不仅没救成反而又搭进去几百人。

  义军打仗就是为了缴获兵器铠甲,这次虽然干掉了不少官军,但一件铠甲都没缴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