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攀龙-《且隋》

  当然,做为一名信佛、礼佛、敬佛的皇帝,广还在江都宫中修建了大量豪华气派的寺观。

  上方禅智寺,鹫岭云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平日里,江南名僧大能,常与皇帝参禅说法,往来不绝。

  江都宫,也有四门,为北门玄武、东门芳林、南门江都、西门通济。

  东城,则是居于江都城的东边,其中有小市和大市,军营和官宅。

  江都宫和东城的南边,则是江都城旧城,也叫罗城,里面全是士人、商贾和普通百姓。

  此时,江都城内的桥梁极多,后世闻名天下的二十四桥,此时早就存在。

  并且,还远远不止这个数,细数下来竟然达八十余处。

  顾家桥,通泗桥,小市桥,开明桥,下马桥,洗马桥,等等……

  年轻时期的广,在江都一待,就是十年。

  在这不长也不短的十年时光里,贴近江南,经营江南,对江南的文化和人才具有特殊情感。

  自然,对于以大隋帝国扬州总管府内各郡为代表的的江南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情况,十分了解和熟悉。

  甚至,连远在南方边陲之地的冼夫人、冯宝后代,多有交集和亲近。

  现在,冯冼之孙、冯仆之子冯盎,便是广皇帝的左武卫大将军,且随驾江都。

  同时,他还是大隋朝的金紫光禄大夫、汉阳太守。

  广皇帝登基后,出于继续加强对江南统治的需求,有意将江都做为大隋的南都之意。

  不过这事,因为一些江都的权贵左右,又将其址更为南陈就地——建康。

  不过,现在只有蒋城,而无建康。

  按照这些权贵和广共同的意思,这新都就叫南京。

  届时,大隋将拥有三都都城。

  西京大兴城,东京洛阳城,南京蒋城。

  都是哪些权贵在操持这事?

  将作少监宇文智及,封德彝,云定兴,裴虔通,元礼,令狐行达,赵行枢……

  呵呵,全是一帮狐朋狗党、唯利是图的奸邪之辈!

  他们撺掇修建南京的根本目的,就是上下其手,大发横财!

  这事,广皇帝不清楚吗?

  当然清楚,但他处于一个和杨子灿等人密谋好的策略,顺水推舟,乐见其成!

  造吧,就担心你们不贪呢!

  这,是个好饵!

  总体上说,广皇帝三次驾临江都。

  由此可见,他对江都的重视和特别感情。

  江都,从历史角度来看,的确是华夏最早开凿运河的城市。

  在隋代以前,华夏大地之上,已经开凿了一些人工运河。

  最早见于史策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开凿的、沟通大江与淮水的邗沟。

  邗沟的一个端点,就是江都。

  但是,要说江都真正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还是要后移到大隋时期。

  文皇帝、广皇帝父子,动用帝国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将大运河完全开通之后,江都的重要港埠地位,才真正确立!

  淮南江北海西头的江都,在广皇帝的刻意重视和打造之下,现已经成为江南财税重地和漕盐铁转运枢纽。

  于此同时,它也成为了大隋帝国海商贸易的国际贸易港口。

  这里,是大隋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南方交汇点!

  其实,早在南朝末年,江南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独立的发达经济区。

  这,是一个可与北方关中、关东地区经济区相互匹敌和抗衡的区域。

  甚至,其成长的速度,要远超北方,特别是围绕长江、钱塘江、珠江流域的广大区域。

  “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廛列肆,埒于二京”。

  发达的江南地区经济、物产,有效地补充了北方天灾频繁地区的物资缺口。

  为什么两代皇帝要不惜民力的去修大运河?

  一方面,是政治上统一的需要。

  另一方面,则是南北双方经济、民生,相互协调、共同发展的需要。

  广皇帝上台之后,多次颁布有利于江南经济发展的诏令,人才、赋税、官员、商业……

  此外,大隋帝国的江南造船厂和水军江南大营,也是设置在江都附近。

  江南河道上的战船、商船、舟楫……“首尾相连,不绝者千里”。

  此外,把江都的行政地位无限拔高,江都太守秩同京尹。

  ……

  江都,是大隋帝国江南的政治首善之地!

  江都,是广皇帝登上巅峰的兆起龙兴之地!

  江都,更是广皇帝惊才绝艳的文采情怀烂漫的精神家园!

  这里,除了给广提供了大量的夹袋人才之外,也给予了少年乃至青年时期的广,以精神慰藉和依托。

  出身梁朝宗室之女的萧皇后,江南人,美貌明艳,蕙心兰质,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才情。

  吴侬软语的萧后,做为广皇帝一生伴侣和知心爱人,影响极大!

  而另一位深得广皇帝宠爱的女人——南陈换后沈婺华,也是来自江南吴兴郡沈家!

  这位南朝遗姝,秀美文静,与世无争,同样拥有这绝世才情和风华。

  ……

  而广皇帝,单轮才情文具,在当时绝对是冠绝天下!

  人生,有此等知音陪伴左右,何惧天下尽握在手?

  ……

  同时,江南士人的文雅、清流、写意之风,也正高度契合了年轻时期广的文青世界!

  往来学士,吴音相和,品诗作文,着述立说。

  年轻时候的广,蜗居江南的广,辛苦经略的广,积极向上的广,活得洒脱惬意,精神富足!

  他的骨子里,已经流淌着江南的血液,江都的魂魄!

  广皇帝希望,江南是他当年登上大宝的福地,也再一次成为大隋权力顺利交接的关键棋子。

  亲临江南,就是要用好江南士人这颗子。

  爱江南,用江南,稳定江南,为皇太孙杨侑为首的北方留守府主导的局,创造条件。

  沈家,虞家,萧家,谢家,王家,陆家……

  都要好好用!

  虞世基在江都的宅邸,位于东城月明桥的三乌坊。

  这是虞家江南的祖业,占地本就相当广大。

  而虞家兄弟在朝中担任高官,特别是虞世南入驻中枢之后,这处祖宅子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翻修。

  与他的弟弟虞世南刚直朴素不同,虞世基是个喜好侈靡排场的主。

  这处老宅,端地富丽堂皇,宛如园林,堪比王孙之制。

  楼阁重复, 花木鲜秀, 似非人境, 烟翠葱笼, 景色妍媚, 不可形状。

  有诗云, 鹤盘远势投孤屿, 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欲枕倦, 澄泉绕石泛筋迟。

  此时,在虞宅的桂子轩,虞世基正在接待一位江南豪门家主。

  谁?

  陆柬之。

  陆柬之,是虞世基的外甥。

  其父陆琛,娶妻虞世基的大姐虞氏,曾是南陈后主的给事黄门侍郎、中书舍人,参预掌管机密。

  陆柬之,少时跟随舅舅虞世南修习文论书法,很得起真传。

  后,又出仕隋朝,现在是大隋朝的朝散大夫。

  如果还个档次不够,那就再加一个关系!

  谁?

  草圣张旭!

  草圣张旭,正是陆柬之的外孙。

  不过张旭的书法根基,传自陆柬之的儿子陆彦远,并非陆柬之。

  如何?

  呵呵,都是大书法家啊!

  这陆家,在江南的势力和地位也一点不低,正是江东大族吴郡陆氏。

  小陆,虽然才三十二岁,但已经是吴郡陆氏的家主。

  这会儿,他找大舅虞世基干啥?

  呵呵,走后门。

  这个后门可不一般,却是想跟皇家攀亲。

  对,选妃。

  陆柬之想把自己的宝贝女儿陆乘风,送入宫中为皇太孙杨侑妃。

  陆乘风,十岁,年纪与十二岁的杨侑刚合适。

  “大舅,世家圈子里……疯传,皇上,皇上欲为皇太孙……选妃?”

  陆柬之虽然是虞世基的亲外甥,但是心里挺怕这个大舅,完全不像和儿舅虞世南相处之时那么自在自在爽快!

  “嗯,有这事儿!”

  虞世基不动声色地道。

  根本没有一点关心小辈话意的热情,官架子挺大!

  “大舅,你看乘风儿已经十岁了,也该到想想她大事的时候。”

  “母亲说这事儿,还要向您和二舅多多请教,所以你看这……?”

  陆柬之陪着笑脸说。

  “这事儿,问过你二舅了嘛?”

  “还没呢,我肯定先得问清湖了大舅的意思,再去请教二舅。”

  “嗯,这是估计你二舅也帮不上你啥忙,不过你如果有写字儿方面的问题那肯定得问他了,这方面,我可打马赶不上你们二人。”

  “说说,你啥意思?”

  “大舅,家母的意思想必你你也知道,家族里商议的结果,还是可以争一争的!”

  陆柬之讪笑着说道。

  “争一争?”

  “哼!”

  虞世基鼻子里哼出一声,不屑地说道:

  “你知道现在江南世家里,有多少人都在瞄着这个事情?”

  “十三家!几乎所有的士人家族,都在争!”

  “乘风儿是可爱,长得也好,只是你要想想,这是得和多少家的大家闺秀去比去抢!”

  “大舅说的是,不是,不是有您和二舅么?”

  陆柬之白脸一红,强颜挤笑地说道。

  “你二舅?快别说了,一天就知道写字作画,能帮个屁忙!”

  “不好办啊!”

  “来,你瞧瞧,这十三家的拜帖和礼单……”

  说着,虞世基不动神色地将茶几上的遗落信札推给陆柬之。

  陆柬之却也不好看,但也知道,这个贪财的舅舅是啥意思。

  “其实,家族里都有准备的,大舅请过目!”

  虞世南却没看,也没退辞,只是说道:

  “既然家里想攀皇亲,那也是好事,我作为舅舅出点力气也是应该的,谁让我还能跟皇帝、皇后递上几句话!”

  “这事,参手大,上下都得打点,你们家里准备好,这个花费可一点也不小。”

  “对了,回去的时候,把正在府上给你舅母、女眷们教习礼仪的温婆婆接过去。”

  “人家,可是以前文皇帝时候的尚仪,回去后好好给乘风儿等,教养一番!”

  虞世基吩咐道。

  陆柬之一听这话,知道这大舅算是答应使力气了。

  于是眉开眼笑,连连答应。

  “大舅说得是,宫里的规矩,最是严整细致,乘风儿虽然知书达礼,可要达到皇家仪范还有有差距的。”

  “孩儿去了,一定仔细叮嘱,让乘风儿,不,家里人的所有人,都好好学习一番!”

  “嗯,早该如此,你看大舅府上,还不是隔山差五地邀请宫中礼仪教习,来给府上人说规矩?”

  “对了,这事儿就到我这里行了,别再到处乱搭人,否则坏了好事,还要惹一堆麻烦!”

  “多谢大舅提醒,孩儿一定会约束族人,不要乱传此事!”

  “大舅此恩,我陆家定不会忘,明日就派又玄弟弟,过来和二表哥虞熙勾兑具体事宜!”

  “嗯,早做打算是对的!”

  虞世基满意地点点头。

  虞世基,有四个儿子。

  虞肃,虞熙,虞柔,虞晦。

  虞肃英年早逝,老二符玺郎虞熙,就是虞府里平时具体的操持人,起嫡长子的作用。

  不过,除了虞熙,同为宣义郎的老三虞柔、老四虞晦,都不是善茬!

  兄弟三人,包括继母孙氏,靠着当宰相的虞世基独有专断之权,上下其手。

  鬻官卖狱,贿赂公行,大肆捞钱,败坏隋基。

  而在家宅里面,恣意奢靡,雕饰器服,金宝盈积,类于王侯。

  更有甚者,老虞的儿媳们,常常打扮得像天师一样,黄服招摇,让人侧目!

  这,就是大隋当今宰相虞世基的家风!

  就连自家的亲外甥的事儿,老虞这爱财的性子都没收敛,必须得狠狠拔毛!

  陆柬之嘴中的二弟又玄,便是虞世基的二外甥陆玄之。

  本是豫章县尉,现在看来这是被家族专门指派出来,推动陆乘风进宫的打典之事。

  不过,这事情也算是整个陆氏家族的大事儿。

  想要实现梦想,自然是会不惜代价!

  想想,也是!

  若是一朝为大隋后妃之族,那陆家的家世、门望,可不得更上层楼?

  到时候,明的、暗的,其获得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还能少?

  甥舅之间的交易,正是周瑜打黄盖。

  一家愿打,一家愿挨!

  看着自己的外甥高高兴兴的离去,虞世基不由得一阵好笑。

  “人啦,你就是再清高,还不是扯不清楚儿女的事?”

  “来吧,又有好进项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