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驻守大兴城-《且隋》

  三月中旬,消息传来。

  广皇帝带领人马,离开东都正式出征。

  同时,任命民部尚书樊子盖等人辅佐越王杨侗,留守东都洛阳。

  气氛,突然变得紧张起来。

  阿布知道,这紧张,并不是仅仅因为大军调集准备远征的缘故,而且还有大隋各地,愈演愈烈的造反浪潮。

  卫玄老爷子,的确厉害,和代王杨侑商议之后,展开了留守部队的军事大训练。

  阿布所率领的左卫率,自然不能例外。

  他对自己的左率,操练得更加严格。

  除了跟随大队进行了三日一操,五日一演,他的左卫率几乎是每日必练,中间穿插了许多阿布的私货。

  比如侦察渗透、特种斩首、迂回包抄、黑夜突袭、战场通讯、反包围反袭击、战场急救等战术。

  每日下来,连这个前世迂回在生死线的兵油子,也觉得有点疲惫不堪。

  一个阿布的口号,这时候在军中流传。

  那就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

  休沐的时候,阿布还去三原县拜访了干爹一家。

  这时候,干爹的两个儿子都在家中。

  大儿子李德謇,已经得到调令,即将前往襄平郡柳城县任县丞,正八品上。

  而二儿子原在左武卫军中,被阿布操作一番后,进入了自己的左武侍率,成为一名兵曹参军事,从七品。

  而李靖,因为现在是三原县的县令,是正五品上。

  一家人团聚,好好地认了亲戚。

  李靖一改往日的闲颓,变得神采奕奕,年轻了不少。

  而两位干哥哥,算是正式踏入了仕途,也是喜笑颜开。

  唉,都是事业型的官儿迷啊!

  “灿哥儿,现在都得向你行大礼才对!”

  李靖戏谑朝地正和两个干哥哥喝酒的阿布说道。

  “干爹,你就别埋汰我了,我是啥情况你还不知道?就是个草包混混!”

  阿布不好意思的说道。

  “吆嗬,干儿子,你话说得,可不是把你干爹和你两个哥哥说得无地自容?”

  “瞧瞧,这两个如花似玉的媳妇儿,这两个粉嘟嘟的孙子,你还不知足?”

  “你说说,你现在都是个正四品上的高官了!”

  “可以了啊!别谦虚过头!”

  “这官位,你说草包混混就能当上的?”

  “莫不是你以为人家皇帝是个糊涂的,随便给你个高官让你过瘾?”

  干娘张出尘心直口快。

  吧嗒吧嗒,可一点不给自己的老汉和儿子面子。

  见阿布如此谦虚,就笑骂着说出一番连珠炮来。

  “可不敢瞒干爹干娘!”

  “我可真的不明白,这皇帝为啥这么待见我!”

  “真的,我就是帮他们家多赚点钱,年少的时候,和我媳妇家多打了几架而已!”

  阿布虚心解释,可大家都不信。

  只有干爹李靖,老神在在地不说话,一副心中有数的架势。

  “不说啥了,每一家都有每一家的造化。”

  “灿哥儿一家,这些年也是为大隋立下了汗马功劳!”

  “忠心耿耿守卫边关这么多年,论到谁家,都应受到到朝廷的优待!”

  李靖还是知道些干亲家和皇室的关系的。

  只是,这等秘密谁也不能随便乱说,即使是家人也不行。

  弄不好,还会招致杀身之祸。

  “好啦,都是一家人,别的话就不说了,咱们共同干杯!”

  “为家业振兴,子孙发达,干杯!”

  所有人,照着李靖的提议,全都举起杯子,喝下了团圆酒、祝福酒。

  晚上,书房里只剩下阿布和李靖。

  “干爹,你说现在的大隋,还有多少安稳的日子?”

  阿布毫不掩饰,直接问道。

  “什么?你听说什么了?”

  李靖脸色大变。

  现在的阿布,在李靖眼中,早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干儿子,或者是东宫的左武侍率。

  杨子灿,阿布契郎,千真万确是一头披着羊皮的老虎!

  还是一只那种随时可以择人而噬的东北虎!

  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让人到中年的李靖闻之惊心、记忆深刻。

  “到目前为止,全大隋爆发大小叛乱一百二十三次!”

  “截止本月中,已被朝廷剿灭八十九支,共计歼灭、俘虏匪众三百二十一万。”

  “现在,还有三十四支尚未扑灭。”

  “这之中,匪众规模达五十万以上的有五支,且已经让朝廷吃了数次败仗。”

  “据可靠消息,中等规模的乱匪,在朝廷大军的挤压之下,有合流成势的趋向。”

  “如此之下,你感觉这安宁还能持续多久?”

  阿布不动声色的陈述数据,就像是宣读一份报告一样。

  “这,这些,你都是从哪里得来的数字?”

  “这么精确?”

  李靖听得越来越惊。

  他看阿布的表情就知道,这些数字一定准确无比。

  并且,可能还有更为详细的东西,这家伙并没有全说出来。

  这,就可怕了!

  什么是料敌于先,知己知彼?

  恐怕是朝廷,甚至是当今的广皇帝,说不定都不会得到这么清楚、这么详细的内患信息。

  否则,广皇帝他还能安心地去边远之地,去高歌攻打高句丽吗?!

  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这,都是谁都知道的治国理政大道理。

  广皇帝越是能放心大胆地去做他愿意干的事情,就越表明他不了解国情。

  或许他根本就没意识到,大隋的内忧,已经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

  “我,自然有我自己的渠道和手段!”

  “将来有一天,您成为了我的大将军,您自然会知道,这些数字从哪儿来!”

  “关键是,现在大隋大军外调,必然造成内部空虚!”

  “所以,这正是那些乱匪们,乘机兴风作浪的好机会。”

  “所以,干爹,你要做好准备和应对。”

  “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县,也可能会受到莫名的巨大冲击。”

  “往远处看的话,就需要用您睿智的目光,能看多远看多远。”

  “别到时候,搞得措手不及!”

  阿布,振振有词,说得煞有介事。

  “这么说,大隋……”

  干爹的眼神有点复杂。

  一种苦涩的表情,浮现在他那张仍然英挺、清矍的脸上。

  “皇帝,有点太急了。”

  “有时候,慢一点,缓一点,效果可能会更好些!”

  阿布就像一个化外之人,冷言而观。

  “干爹,有一位仙人告诉我一句话,风口来了,肥猪也能上天。”

  说完,阿布给发呆的干爹,将茶水倒满了空空的茶杯。

  “风口?风口在哪?……”

  干爹下意识地抓住茶杯,放在嘴边,喃喃而语。

  辞别干爹一家,阿布和妻子儿女,又回到了大兴城里。

  他又开始了在西京大兴城的公干生活。

  大兴城,又称西京。

  始建于大隋开皇元年,是隋朝严格意义上的国都。

  这个城市,也是在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

  外国文献上,称之为胡姆丹,也被誉为是整个世界的中心。

  文皇帝建立隋朝后,初定都在汉时的长安城。

  但汉时长安,破败狭小,逼仄局促,连日常用水都是问题。

  于是,文皇帝便决定在龙首原南坡,另建一座新都城。

  在大隋天才大匠刘龙与宇文恺的设计和主持下,仅用九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建成了大兴城的宫城和皇城。

  广皇帝继位后,利用南北大运河勾连各个要府,最终实现以水路连接大兴城、洛阳城、涿郡、余杭等地。

  大兴城,均衡对称,方正布局。

  皇宫,皇城,民居,三个都城功能区界线分明,整齐划一。

  安全,实用,简洁大气。

  全城以对准宫城、皇城及外郭城正南门的朱雀大街为中轴线,以十四横街和十一纵街,将全城划分为一百零九坊和东、西两市。

  高处俯瞰大兴城,犹如棋盘。

  坊之四周,筑有坊墙;开四门,坊内设十字街;十字街和更小的十字巷;将全坊划分为十六区。

  这种布局,一方面体现皇权、政权、神权的至高无上;另一方面可确保都城,特别是皇宫的相对安全。

  同时,也让大兴城的建筑,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尽显皇家风范。

  东都洛阳城的规划和建设,就是参照了许多大兴城的街坊设计。

  这种将“宫城和衙署区设置于都城之西北隅,居民区采取方整的里坊布局”的规划,成为当时乃至后世,地方州县城建造的标范,而被广泛效仿。

  皇城,宫城,社稷庙宇,俱在六道高坡之上,寓意深远。

  所有的设计和命名,皆符合风水八卦之局。

  宫城、皇城、外郭,依次平行排列,以宫城象征北极星,以为天中。

  以皇城百官衙署,象征环绕北辰的紫微垣。

  外郭城,象征向北环拱的群星。

  开国维东井,城池起北辰。

  皇城之南四坊,以象四时。

  南北九坊,取则《周礼》九逵之制。

  皇城两侧外城南北一十三坊,象一年有闰。

  大兴城,有东西走向的六条土岗横贯,如《易经》乾卦的六爻,乾卦属阳,称九。

  自上而下,这六条土岗从北向南,依次称为九一、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九六。

  六坡之高,从南到北,渐次降低。

  宫城位置为何较低?

  这也有讲究。

  天上星宿,至尊者紫微宫,居北天中央,以北极为中枢,东、西两藩共有十五颗星环抱着它。

  紫微宫,即有皇宫的意思,皇帝贵为天子,地君和天星对应。

  故,皇宫置在北中央,有渭河相倚,风水俱全,安全舒适。

  卦论认为,初九是潜龙,勿用。

  九二高坡是“见龙在田”,因此只能“置宫室,以当帝王之居”。

  九三之坡,“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如果把百官衙署放在这里,正可以体现文武百官健强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

  于是,宫城与皇城分别被布置在九二和九三坡地上。

  九五,最尊贵。

  所谓“九五至尊”,属“飞龙”之位,不欲常人居之。

  于是,便在这条高岗的中轴线部位,东西对称地建筑了两座规模宏伟的寺观。

  西面是道教的玄都观,东面是佛教的兴善寺,希望能借用神佛的力量镇压住这个地方的帝王之气。

  一百零八坊,恰好对应寓意一百零八位神灵的一百零八颗星宿。

  南北排列十三坊,象征着一年有闰。

  皇城以南东西各四坊,象征着一年四季。

  皇城以南,南北九坊,象征着《周礼》一书中风水四象图所记载的所谓“五城九逵”。

  坐北朝南,为帝王所属之位。

  帝王在北,北为上。

  群臣坐南,为卑而下。

  宫城南面之门,为朱雀门;北面之门,为玄武门。

  此,源于风水中的“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

  宫城,位于郭城北部正中。

  城四周有围墙,南面正中广阳门,东西分别是延喜门和安福门,北墙中部开玄武门。

  宫城,分为三部分。

  正中为大兴宫;东侧是东宫,为太子居所;西侧是掖庭宫,为后宫人员的住处。

  皇城,位于宫城以南,其东西与宫城等长。

  城北与宫城城墙之间,有一条横街相隔,其余三面辟有五门。

  南面三门,中为朱雀门,两侧为安上门和含光门;东西面各一,分别为景风门和顺义门。

  南面正中,是正门朱雀门,向南经朱雀大街与外郭城的明德门相通,向北与宫城的承天门相对,构成了大兴城的南北中轴线。

  城内有东西向街道七条,南北向街道五条。

  道路之间,分布着中央官署和太庙、社稷等祭祀建筑 。

  外郭城,内有南北向大街八条,东西向大街十四条。

  街道的两侧,设水沟,植榆槐。

  其中,通往南三门和连接东西六门的六条大街是主干道,宽度大都在百米以上。

  最宽的朱雀大街,达四十六丈,是大兴城的南北中轴线。

  纵横交错的道路,将外郭城分作了一百一十个大小不一的里坊,分布着民宅、官邸、寺院和道观等。

  各里坊,如洛阳城一样,均采取封闭式管理。

  坊门有卫兵把守,晚间实行宵禁。

  外郭城内,有东市都会市、西市利人市两座国际性超级大市场。

  各占两坊之地,大小规格几乎完全相同。

  两个市场,四有围墙,开八扇门,内有井字形街道和沿墙街道,将大市场内分为九个区域。

  每个区,都四面临街,店铺沿街而设。

  食肆、酒楼、柜坊、邸店、杂铺、珠宝店、手工业作坊等林立。

  天下商贾云集,琳琅物品满目。

  现在,他们是仅次于洛阳城三个大市场的所在!

  东市,偏贵族富人人,多贵重商品。

  西市,偏平民百姓,多是衣、烛、饼、药等日常生活品。

  但整体上,西市的商业较东市更为活跃繁荣,是大兴城主要的经济活动中心。

  又因西市距离大隋丝绸之路的起点——开远门较近,所以在其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

  从而,让这里成为了一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

  萨珊波斯、加萨尼、阿克苏姆、扶南、孙波、戒日王朝……

  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奴国、粟末、契丹、室韦、突厥……

  拜占庭、沙比尔……

  各国的商人,已经长期侨居于此,做着各种各样的生意。

  大兴城内,要有三条沟渠。

  名龙首、清明、永安。

  分别从东南西三面,引渭河的支流入城,给大兴城提供了日常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