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满骑着自行车,一路疾驰,车轮碾过青石板路面发出急促的咯噔声。
他先飞快地拐进95号院,父亲陈大昌正坐在院里的马扎上听收音机。
“爸!”陈小满一脚支地,语速很快但清晰,“91院老赵家小子突发急症,我看着像急性阑尾炎,挺危险的,已经让雨琪跟着送人民医院去了!
我跟您说一声,万一赵家钱不凑手或者需要人手,您帮着照应一下!”
陈大昌一听,立刻关掉了收音机,神色严肃地站起来:“阑尾炎?
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快去!
家里这边有我,需要的话我让你妈准备点钱,一会儿我也去医院看看!”
“哎!”陈小满应了一声,蹬起车子又冲出了院子。
他知道父亲虽然平时话不多,但关键时刻绝对靠得住。
赶到人民医院时,天色已经有些擦黑。
急诊室外,赵家父母正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来回踱步,老白在一旁陪着,安雨琪则站在急诊室门口,透过门缝紧张地往里看。
“怎么样?”陈小满停好车,快步走到安雨琪身边,气息还有些不稳。
“刚推进去检查了,医生初步诊断也是急性阑尾炎,怀疑已经穿孔,正在做术前准备,要立刻手术!”安雨琪语速很快,但条理清晰,她握着丈夫的手臂,能感觉到自己的手有点凉,“幸亏送来得还算及时……”
正说着,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从急诊室出来,神色凝重:“赵建军家属?”
“在在在!医生,我儿子怎么样?”赵家父母立刻扑过去。
“确诊是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已经引发了局限性腹膜炎,必须马上手术!你们谁去办一下手续,签个字,手术有风险,但必须做!”医生言简意赅。
赵家母亲一听“腹膜炎”、“有风险”,腿一软差点瘫下去,被老白和安雨琪扶住。
陈小满立刻上前,沉稳地对医生说:“医生,我们是邻居,也是轧钢厂医务处的。
请您务必尽力抢救孩子!手续我们马上办!”
他转头对赵父说,“赵大哥,快去签字!钱够不够?我这儿带着些。”
他说着就从口袋里掏钱——下午在家看书,身上钱不多,但应急是够了。
安雨琪也立刻说:“我这儿也有!”她出门急,但也习惯性地在兜里放了些零钱。
赵父又是感激又是慌乱,哆嗦着手接过钱,在医生的指引下跑去办手续签字了。
手术室的灯亮了起来。走廊里陷入了焦急的等待。
赵母不停地抹眼泪,低声啜泣。
老白在一旁唉声叹气地安慰。陈小满和安雨琪陪在一旁,心情同样沉重。
虽然判断准确,送医及时,但在这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任何手术都伴随着风险,尤其是已经穿孔感染的情况。
陈小满悄悄握了握安雨琪的手,发现她的手心也是冰凉的。他低声道:“别太担心,我们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现在只能相信医生。”
安雨琪点点头,靠在他身边,目光紧紧盯着手术室那扇紧闭的门。
她学过医,更清楚其中的凶险,此刻不禁回想起在学校医院实习时见过的类似病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走廊里昏暗的灯光下,等待显得格外漫长。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手术室的门终于打开了。
主刀医生走了出来,虽然面带疲惫,但神色缓和了不少。
“手术很成功!”医生摘下口罩,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的心落回了肚子里,“阑尾已经切除,腹腔的脓液也清理干净了。
幸好送来得还算及时,再晚一两个小时,感染扩散成大范围的腹膜炎,就真的危险了。
现在需要住院抗感染治疗,观察一段时间。”
“谢谢医生!谢谢您!您是我们家的大恩人!”赵母激动得差点要给医生跪下,被连忙扶住。
赵父也握着医生的手,激动得语无伦次。
医生摆摆手:“要谢就谢谢你们邻居吧,处理得很果断,送来得及时,给我们争取了最关键的时间。”
他看了一眼陈小满和安雨琪,点了点头。
这时,陈大昌也赶到了医院,手里还拿着一个手绢包着的布包,显然是准备了钱来的。
得知手术成功,老爷子也松了口气,把布包塞给赵父:“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不够再说。”
赵家父母对着陈大昌、陈小满、安雨琪和老白千恩万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等孩子从麻醉中苏醒,情况稳定下来,被送入病房后,陈小满和安雨琪才彻底放下心。
婉拒了赵家父母再三的挽留,夫妻俩和陈大昌、老白一起离开了医院。
回到四合院时,已是夜深人静。各家的灯火大多熄灭了,只有月光洒在院落里。
91号院和95号院的一些邻居竟还没睡,听到动静纷纷开门出来打听情况。
得知孩子手术成功,都已脱离危险,大家都松了口气,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真是万幸啊!”
“多亏了小满懂行!”
“雨琪也跟着忙前忙后的,真是好样的!”
“远亲不如近邻,这话真没错!”
回到93号院自己家,小中华早已在邻居家姑娘的照顾下睡着了,小脸红扑扑的,对今晚发生的惊心动魄一无所知。
陈小满和安雨琪简单洗漱后躺下,却都有些睡不着。
“今天真是……”安雨琪靠在丈夫肩头,轻声说,“现在想想还有点后怕。”
“是啊,”陈小满搂紧她,“病来如山倒,不过,总算结果是好的。”
他顿了顿,说,“雨琪,你今天表现得很棒,很冷静,很专业。”
安雨琪微微笑了笑:“其实心里慌得很,就是强撑着,毕竟……好久没接触临床了。”
语气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
陈小满听出来了,轻轻拍了拍她的背:“但你的功底还在,今天帮了大忙,以后……或许有机会,还能用上。”
安雨琪没说话,只是往他怀里靠了靠。
夜深了。
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
陈小满看着怀中安然入睡的妻子,又侧耳听了听隔壁儿子均匀的呼吸声,再想到今晚有惊无险最终化险为夷的邻居孩子,一种复杂的情愫在心中涌动。
有后怕,有庆幸,有身为医者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也有对平淡生活的加倍珍惜。
他的系统或许能提供超越时代的知识和些许物资,但真正能守护这院子里千家万户平安健康的,是及时的援手、冷静的判断、无私的邻里之情,以及这个时代医务工作者们的仁心仁术。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这份沉重而温暖的踏实感。
日子还将继续,这样的插曲或许还会有,但只要大家心在一起,互帮互助,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这,就是他享受的,最真实、最有温度的生活。
他先飞快地拐进95号院,父亲陈大昌正坐在院里的马扎上听收音机。
“爸!”陈小满一脚支地,语速很快但清晰,“91院老赵家小子突发急症,我看着像急性阑尾炎,挺危险的,已经让雨琪跟着送人民医院去了!
我跟您说一声,万一赵家钱不凑手或者需要人手,您帮着照应一下!”
陈大昌一听,立刻关掉了收音机,神色严肃地站起来:“阑尾炎?
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你快去!
家里这边有我,需要的话我让你妈准备点钱,一会儿我也去医院看看!”
“哎!”陈小满应了一声,蹬起车子又冲出了院子。
他知道父亲虽然平时话不多,但关键时刻绝对靠得住。
赶到人民医院时,天色已经有些擦黑。
急诊室外,赵家父母正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来回踱步,老白在一旁陪着,安雨琪则站在急诊室门口,透过门缝紧张地往里看。
“怎么样?”陈小满停好车,快步走到安雨琪身边,气息还有些不稳。
“刚推进去检查了,医生初步诊断也是急性阑尾炎,怀疑已经穿孔,正在做术前准备,要立刻手术!”安雨琪语速很快,但条理清晰,她握着丈夫的手臂,能感觉到自己的手有点凉,“幸亏送来得还算及时……”
正说着,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从急诊室出来,神色凝重:“赵建军家属?”
“在在在!医生,我儿子怎么样?”赵家父母立刻扑过去。
“确诊是急性坏疽性阑尾炎并穿孔,已经引发了局限性腹膜炎,必须马上手术!你们谁去办一下手续,签个字,手术有风险,但必须做!”医生言简意赅。
赵家母亲一听“腹膜炎”、“有风险”,腿一软差点瘫下去,被老白和安雨琪扶住。
陈小满立刻上前,沉稳地对医生说:“医生,我们是邻居,也是轧钢厂医务处的。
请您务必尽力抢救孩子!手续我们马上办!”
他转头对赵父说,“赵大哥,快去签字!钱够不够?我这儿带着些。”
他说着就从口袋里掏钱——下午在家看书,身上钱不多,但应急是够了。
安雨琪也立刻说:“我这儿也有!”她出门急,但也习惯性地在兜里放了些零钱。
赵父又是感激又是慌乱,哆嗦着手接过钱,在医生的指引下跑去办手续签字了。
手术室的灯亮了起来。走廊里陷入了焦急的等待。
赵母不停地抹眼泪,低声啜泣。
老白在一旁唉声叹气地安慰。陈小满和安雨琪陪在一旁,心情同样沉重。
虽然判断准确,送医及时,但在这个医疗条件有限的年代,任何手术都伴随着风险,尤其是已经穿孔感染的情况。
陈小满悄悄握了握安雨琪的手,发现她的手心也是冰凉的。他低声道:“别太担心,我们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现在只能相信医生。”
安雨琪点点头,靠在他身边,目光紧紧盯着手术室那扇紧闭的门。
她学过医,更清楚其中的凶险,此刻不禁回想起在学校医院实习时见过的类似病例。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走廊里昏暗的灯光下,等待显得格外漫长。
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手术室的门终于打开了。
主刀医生走了出来,虽然面带疲惫,但神色缓和了不少。
“手术很成功!”医生摘下口罩,第一句话就让所有人的心落回了肚子里,“阑尾已经切除,腹腔的脓液也清理干净了。
幸好送来得还算及时,再晚一两个小时,感染扩散成大范围的腹膜炎,就真的危险了。
现在需要住院抗感染治疗,观察一段时间。”
“谢谢医生!谢谢您!您是我们家的大恩人!”赵母激动得差点要给医生跪下,被连忙扶住。
赵父也握着医生的手,激动得语无伦次。
医生摆摆手:“要谢就谢谢你们邻居吧,处理得很果断,送来得及时,给我们争取了最关键的时间。”
他看了一眼陈小满和安雨琪,点了点头。
这时,陈大昌也赶到了医院,手里还拿着一个手绢包着的布包,显然是准备了钱来的。
得知手术成功,老爷子也松了口气,把布包塞给赵父:“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不够再说。”
赵家父母对着陈大昌、陈小满、安雨琪和老白千恩万谢,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等孩子从麻醉中苏醒,情况稳定下来,被送入病房后,陈小满和安雨琪才彻底放下心。
婉拒了赵家父母再三的挽留,夫妻俩和陈大昌、老白一起离开了医院。
回到四合院时,已是夜深人静。各家的灯火大多熄灭了,只有月光洒在院落里。
91号院和95号院的一些邻居竟还没睡,听到动静纷纷开门出来打听情况。
得知孩子手术成功,都已脱离危险,大家都松了口气,七嘴八舌地议论着:
“真是万幸啊!”
“多亏了小满懂行!”
“雨琪也跟着忙前忙后的,真是好样的!”
“远亲不如近邻,这话真没错!”
回到93号院自己家,小中华早已在邻居家姑娘的照顾下睡着了,小脸红扑扑的,对今晚发生的惊心动魄一无所知。
陈小满和安雨琪简单洗漱后躺下,却都有些睡不着。
“今天真是……”安雨琪靠在丈夫肩头,轻声说,“现在想想还有点后怕。”
“是啊,”陈小满搂紧她,“病来如山倒,不过,总算结果是好的。”
他顿了顿,说,“雨琪,你今天表现得很棒,很冷静,很专业。”
安雨琪微微笑了笑:“其实心里慌得很,就是强撑着,毕竟……好久没接触临床了。”
语气里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怅惘。
陈小满听出来了,轻轻拍了拍她的背:“但你的功底还在,今天帮了大忙,以后……或许有机会,还能用上。”
安雨琪没说话,只是往他怀里靠了靠。
夜深了。
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进来。
陈小满看着怀中安然入睡的妻子,又侧耳听了听隔壁儿子均匀的呼吸声,再想到今晚有惊无险最终化险为夷的邻居孩子,一种复杂的情愫在心中涌动。
有后怕,有庆幸,有身为医者的责任感和成就感,也有对平淡生活的加倍珍惜。
他的系统或许能提供超越时代的知识和些许物资,但真正能守护这院子里千家万户平安健康的,是及时的援手、冷静的判断、无私的邻里之情,以及这个时代医务工作者们的仁心仁术。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这份沉重而温暖的踏实感。
日子还将继续,这样的插曲或许还会有,但只要大家心在一起,互帮互助,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这,就是他享受的,最真实、最有温度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