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结局(一)-《快穿之生子躺赢》

  皇佑三年,蕙风院的任才人传出有孕一个多月的好消息。

  自皇佑元年,思宁封后后,她就稍改了下后宫里的一些规矩。

  比如,太医署那边,每个月都要轮流派人给各殿的嫔妃请平安脉。

  这不,蕙风院的任才人,有孕不过一个多月,就被太医把脉把出来了。

  思宁并没有把控后宫子嗣的意思,也没有要为难任才人的意思。

  直接就升了她的份位,并免了她两个月的请安,等三个月,坐稳胎后,再到宁华殿给她请安。

  她主动给予方便任才人,若是她机灵些,这孩子是能生下来的。

  当然,这是她成为皇后后,后宫里头的头一个孩子。

  前朝后宫都看着这胎,若是顺利出生,那是她这个皇后贤惠,若是没了,呵呵,名声肯定就不好听了。

  所以这胎,还是要竭力保住的。

  不过,若是任才人真的蠢到某种地步的话,那她这孩子,保不住,不也应该的吗?

  所以,她也不会多费力。

  好在,任才人,并不是多嚣张跋扈的蠢人,算是个老实的,有点小聪明的妃嫔。

  所以,八个多月后,才人顺产生下一女。

  至和元年,张贵妃终于还是撑不住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没了。

  之后官家如皇佑元年跟她说的那般,追封其为皇贵妃,附葬皇陵。

  两年后,后宫里头,又传出好消息。

  但可惜的是,依旧是个女儿,不过还是平安生产了。

  要说,自思宁成为皇后,到官家驾崩前,后宫里头一共有四次好消息,但三胎都平安生产了。

  只是都是女儿。

  另外一胎,却是流了。

  倒不是因为杨美人怀的个男胎,相反,她怀的依旧是女胎,是个公主。

  只是杨美人嘴巴不饶人,平时就跟后宫里头的其她嫔妃不睦,时不时的就发生斗嘴的情况。

  平时脑子就不是很好,有孕了,真一孕傻三年,竟然挺着个大肚子和梅婕妤斗嘴不说,还仗着肚子对高位梅婕妤无礼。

  梅婕妤看她挺着个大肚子,也忌惮于此,不跟她多计较,退让了。

  而她却得意的昂着头,转身嚣张离开的时候,转身的幅度太过,站不稳,摔了。

  身旁的宫人都惊呆了。

  没有预料到会发生这事,也没能及时扶住。

  之后,杨美人自然是流产了。

  这事,众目睽睽之下发生,真是杨美人自己作没了肚子。

  跟思宁一点关系都没有。

  赵祯自然也是知晓的,他也没有怀疑思宁,反而觉得她管理后宫辛苦了。

  毕竟,后宫里头,有杨美人这等蠢货要管,真是难为她的梓潼了。

  而且,梓潼对所有的公主,都派人用心教导了。

  一个个的,看着比此前在废后曹氏跟前长大的福康出色多了。

  说到福康,赵祯忍不住皱眉。

  “福康对李玮很不满意,你说,我要不要给李玮换个公主成亲。”

  李家到底是他生母的娘家,他也是盼着李家更好的。

  俗话说妻贤夫祸少,就福康这样的色厉内荏性子,更让人看不上的是其分不清亲疏,竟然帮着曹氏和宗室算计亲弟弟。

  他总有种祸害了李家的感觉。

  思宁心下翻白眼,李家其实也不怎么样。

  “官家,福康有跟你开口提她不满意这门婚事了?”

  思宁面上依旧带着柔和的笑,只从面上,依旧看不出她的态度。

  赵祯摇头,“并没有,但我还是能看出来的。”

  “这,您是她爹爹,她若是不满意,直接跟您提就是了。

  她又没有跟您提过,万一这李家婚事,毫无缘由的落在别的公主头上,她会不会钻牛角尖,认为您不重视她了?!”

  赵祯想到福康那个爱胡思乱想的性子,不禁觉得头疼,因为她还真的可能会这么想他。

  明明,他也是如了她的意,也是为了她好。

  【是的,但其她公主中的某一位,就要为了官家你对福康的好,而赔上自己未来的一生吗?】

  【好歹其她公主,对她恭敬有礼!

  不像福康公主赵微柔,对暄儿和微容有敌意,还帮着废后曹氏和汝南郡王算计他们。】

  心里如此腹诽着,面上也不赞同:“而且,官家您是明确给福康和李玮下了指婚的圣旨,若是改了人选,这不是显得您朝夕令改吗?”

  “虽然官家您一片慈父心肠,可能并不在意。

  但臣妾还是不赞同,除了方才说过的原因外,还有一件事,臣妾觉得得好好提醒你。”

  “李家表弟年纪已经不小了,他本来就和福康有一定的年龄差距,若是改换其她年纪更小的公主嫁给她,恐怕其成婚之日还要往后排。”

  听着这话的赵祯,恍然察觉自己有些太过自以为是了。

  “梓潼你提醒的对,是吾欠缺考虑了。”

  此后,赵祯再没有提过要改换公主嫁给李玮的事。

  至和三年,官家暴病不起,思宁并没有多插手前朝的事情,只是帮着稳定好局面后,就又回到后宫。

  并专心照顾官家赵祯。

  至于前朝,则是交由已经十二岁了的太子赵暄负责监国。

  病中的赵祯,本来很焦急的,可在淡定从容,专心照顾他的思宁的安抚下,也逐渐平静下来。

  而且,儿子虽然还小,但在监国大事上,从未出错,还赢得了一众朝臣的赞许。

  为此,赵祯提着的心,彻底的放了下来。

  后世称宋仁宗太子赵暄,年少监国稳住了整个宋庭,有治国之才。

  而皇后林氏,更是成为了一国之母的典范。

  太子年少威望不够,就果断的帮忙稳住前朝后宫,当太子显露出锋芒,又能不恋权势,退居后宫,专心照顾宋皇。

  这样的皇后,是后世诸多皇帝都期盼能娶到的。

  毕竟,他们并不能保证,自己过世的时候,皇子已经长成。

  有这样的国母存在,就能保证皇位平稳的过渡下去。

  更何况,她还很会教孩子。

  几位公主品行出众,才学出众,管家理事能力也很不错。

  至少,娶到她们几个的驸马的这一支,将“好妇旺三代”很好的证实了。

  而娶到沂国公主的狄青之子,这一支,之后更是连出两代名将,三代名臣。

  就是到了现代,狄家在各行各业都有出色的人物。

  ……

  赵祯这一病,好转后,他并没有忌惮思宁,更没有忌惮才十二岁就临时接过监国重任,并很好的稳定了朝堂江山的太子赵暄。

  反而,还遗憾儿子生的晚。

  若是早几年,如今已经十八了的话,他就直接退位给暄儿。

  这一病之后,身体有些不好的赵祯,开始养生起来,期盼着能多活几年,多撑几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