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平静的日子转眼过去数年。
其实去掉了后头出生的一众庶子女,和宇文氏及其子嗣后,武竣自觉家里的日子和原主记忆中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无非就是更圆满些罢了。
大哥武靖或许是因为母亲尚在,并没有在十七岁就急急忙忙应考,最后走得比父亲还早,他晚了三年去考会试,依旧是成了探花(一甲三人中最俊秀),娶到了原先的妻子,但是他却没有像原主记忆中那样因为苦读而落下病根。
想想也是,这个时代的文人大多能文能武,又怎么会因为读书就身子不好?哦,那样肯定是君子六艺没有练到家。
小弟武飒已经开蒙了,也已经搬到了前院,小身子逐渐一点点抽长,看着也很像模像样了,并不比两个兄长差。
至于武竣自己,他这几年常在外头游历,看起来仍是翩翩公子,肌肉却流畅了许多,比原主更内敛,端得是文人雅士,风采卓然。
游历也不能忘了年节时候回家,没错过小弟的周岁大哥的婚礼,还顺带着考了个举人,大概是路上遇到的危险太多去了些霉运,他正常水平发挥成了解元,才名更甚。
不过这几年里,武季仍然是像原主记忆中一样被调来调去平调刺史,但仕途却反而没有原主记忆中那样稳妥。
原因很简单——继母宇文氏是武季的恋爱脑迷妹。
宇文氏是武将之后,家里累世功勋,但是宇文氏家中这一支不仅渐渐地只剩下勋贵功名,还只剩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宇文氏,因此宇文一族的族老操心许久,就为她定下了世家出息的子弟,相当于把家产分成了上交族中、宇文氏嫁妆两部分,宇文氏手上仅存的那点人脉,更是全部投给了夫婿,没给儿子留半点。
武季的资质中上,因此大半辈子都在担任刺史的路上,但是州府与州府之间亦有差异,武季前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后期到了上州就到顶了,只能轮换不能改变。
不过原主不清楚,快穿者却看得出来,得之桑榆失之东隅,武季得到了宇文氏的助力,前世的他却也因此彻底断绝了从地方官到京官的希望。
出手的人便是杨家几位舅舅。
世家联姻本是结两姓之好,但是先不说武季又娶了新的妻子,杨家舅舅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别看男人说得怎么好听,传出去的流言蜚语和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
说我们妹妹福薄早逝?三个外甥一个舍身救父却不被铭记,一个难产一尸两命,还有一个竟然年纪轻轻就去了?
舅舅们可不会找什么证据,既得利益者和事实摆在眼前,直接讨回了杨氏的嫁妆赠予武靖改嫁的妻子,又下了狠手,让武季一辈子都别想入京更进一步。
而缺少了宇文氏,对于杨家这门姻亲来说,大家都是有才干的文人,就不要再攀亲戚了,干干脆脆用实力说话,具体行为就是不会打压或抬举,但也不会让功劳被别人占了去。
为什么赈灾那一回没起到多大作用呢?
当然是亲娘舅知道这其实是外甥的功劳啊!
不过武季虽然没有那么顺当,好歹这一次他能够有当京官的机会了。
当然,这几年来,他也有关注宇文氏的动向。
宇文氏就算不嫁到武氏,也会嫁到别的有权有势人家,世家之间两姓联姻除非宇文氏自己脑子坏掉了,否则很难把日子过得不好。
尽管女子人生在世本就艰难,能够把握住夫婿,却逃不脱生育之苦与生老病死。
而宇文氏挑来挑去都没挑中什么合适的人,刚巧,最后她的长辈为她挑中的就是一位性情刚正不阿的大人。
先不说性情不和,宇文氏自己是否高兴,那位大人同样是失了发妻的鳏夫,所以才会娶而立之年的宇文氏,他家里的儿子性情一般无二,女儿却没有留在家里,而是送去外祖母那里教养,全家都不惯着宇文氏,自然让一心渴望被娇宠的宇文氏郁闷到几欲吐血。
前两年宇文氏怀上了一胎,甚至亲手打掉了这个孩子,只因为她害怕肚子里的孩子和丈夫、继子一样是老古板,那日子想想就绝望。
这对罪魁祸首夫妻的日子都过得不怎么样,快穿者就高兴了。
他当然不会取他们性命,只要他们活得不舒心,只要他们再也无法像原主记忆里那样伉俪情深就好。
不说那些家长里短,武毕安这几年在外面,已经是大不一样了。
却说当年离开游历,还有另一层因由。
快穿者见多识广,早在翻阅原主记忆的时候,就明白了原主那天大的机缘到底是什么。
原来,原主在水下抓到的珠子是天生地养的灵宝,本是灵气十足的玉髓珠,长久浸泡在水中,宝物自晦,再加上污水来袭,在水下不见一丝光亮,在原主抓到的一刹那才发出短暂的虹光,彻底绑定了原主。
可惜绑定的速度来不及拯救原主,因此才成了游魂,若是因缘巧合得了鬼修功法,本该成为真正的鬼修,而非重入轮回。
但是原主长久待在凡间,不曾接触到修真者,因此也只能叹一声无缘了!
可是原主没有功法,快穿者不仅有,还有不少品质非常高的功法,从大宗门典藏到仙界秘藏,能够原样建起一座藏书楼。
在他手里,宝物自然不会蒙尘。
原主的身体修道也有些晚,他便决定试一试,寻找原主命中注定的晚来机缘。
想要逃避舍身救父,其实有许多方法,因为武季并不算纯粹的恶人,因为世人重忠孝廉耻勇,因为本就是原主有勇有谋聪明机敏却败在了连日劳累的身体上……
于是恰似蛟龙入海,又似人鱼摆尾,跌进河里游到预估的位置时,他只是轻轻一抓,那应该在原本的地方卡了许久、比洪涝来得更早的天地灵宝,就彻底融入了身体。
他拿到了。
喜欢快穿之改写命运
其实去掉了后头出生的一众庶子女,和宇文氏及其子嗣后,武竣自觉家里的日子和原主记忆中没什么太大的差别,无非就是更圆满些罢了。
大哥武靖或许是因为母亲尚在,并没有在十七岁就急急忙忙应考,最后走得比父亲还早,他晚了三年去考会试,依旧是成了探花(一甲三人中最俊秀),娶到了原先的妻子,但是他却没有像原主记忆中那样因为苦读而落下病根。
想想也是,这个时代的文人大多能文能武,又怎么会因为读书就身子不好?哦,那样肯定是君子六艺没有练到家。
小弟武飒已经开蒙了,也已经搬到了前院,小身子逐渐一点点抽长,看着也很像模像样了,并不比两个兄长差。
至于武竣自己,他这几年常在外头游历,看起来仍是翩翩公子,肌肉却流畅了许多,比原主更内敛,端得是文人雅士,风采卓然。
游历也不能忘了年节时候回家,没错过小弟的周岁大哥的婚礼,还顺带着考了个举人,大概是路上遇到的危险太多去了些霉运,他正常水平发挥成了解元,才名更甚。
不过这几年里,武季仍然是像原主记忆中一样被调来调去平调刺史,但仕途却反而没有原主记忆中那样稳妥。
原因很简单——继母宇文氏是武季的恋爱脑迷妹。
宇文氏是武将之后,家里累世功勋,但是宇文氏家中这一支不仅渐渐地只剩下勋贵功名,还只剩下了一个女儿,也就是宇文氏,因此宇文一族的族老操心许久,就为她定下了世家出息的子弟,相当于把家产分成了上交族中、宇文氏嫁妆两部分,宇文氏手上仅存的那点人脉,更是全部投给了夫婿,没给儿子留半点。
武季的资质中上,因此大半辈子都在担任刺史的路上,但是州府与州府之间亦有差异,武季前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后期到了上州就到顶了,只能轮换不能改变。
不过原主不清楚,快穿者却看得出来,得之桑榆失之东隅,武季得到了宇文氏的助力,前世的他却也因此彻底断绝了从地方官到京官的希望。
出手的人便是杨家几位舅舅。
世家联姻本是结两姓之好,但是先不说武季又娶了新的妻子,杨家舅舅们是怎么看待的呢?
别看男人说得怎么好听,传出去的流言蜚语和事实就是最好的证据。
说我们妹妹福薄早逝?三个外甥一个舍身救父却不被铭记,一个难产一尸两命,还有一个竟然年纪轻轻就去了?
舅舅们可不会找什么证据,既得利益者和事实摆在眼前,直接讨回了杨氏的嫁妆赠予武靖改嫁的妻子,又下了狠手,让武季一辈子都别想入京更进一步。
而缺少了宇文氏,对于杨家这门姻亲来说,大家都是有才干的文人,就不要再攀亲戚了,干干脆脆用实力说话,具体行为就是不会打压或抬举,但也不会让功劳被别人占了去。
为什么赈灾那一回没起到多大作用呢?
当然是亲娘舅知道这其实是外甥的功劳啊!
不过武季虽然没有那么顺当,好歹这一次他能够有当京官的机会了。
当然,这几年来,他也有关注宇文氏的动向。
宇文氏就算不嫁到武氏,也会嫁到别的有权有势人家,世家之间两姓联姻除非宇文氏自己脑子坏掉了,否则很难把日子过得不好。
尽管女子人生在世本就艰难,能够把握住夫婿,却逃不脱生育之苦与生老病死。
而宇文氏挑来挑去都没挑中什么合适的人,刚巧,最后她的长辈为她挑中的就是一位性情刚正不阿的大人。
先不说性情不和,宇文氏自己是否高兴,那位大人同样是失了发妻的鳏夫,所以才会娶而立之年的宇文氏,他家里的儿子性情一般无二,女儿却没有留在家里,而是送去外祖母那里教养,全家都不惯着宇文氏,自然让一心渴望被娇宠的宇文氏郁闷到几欲吐血。
前两年宇文氏怀上了一胎,甚至亲手打掉了这个孩子,只因为她害怕肚子里的孩子和丈夫、继子一样是老古板,那日子想想就绝望。
这对罪魁祸首夫妻的日子都过得不怎么样,快穿者就高兴了。
他当然不会取他们性命,只要他们活得不舒心,只要他们再也无法像原主记忆里那样伉俪情深就好。
不说那些家长里短,武毕安这几年在外面,已经是大不一样了。
却说当年离开游历,还有另一层因由。
快穿者见多识广,早在翻阅原主记忆的时候,就明白了原主那天大的机缘到底是什么。
原来,原主在水下抓到的珠子是天生地养的灵宝,本是灵气十足的玉髓珠,长久浸泡在水中,宝物自晦,再加上污水来袭,在水下不见一丝光亮,在原主抓到的一刹那才发出短暂的虹光,彻底绑定了原主。
可惜绑定的速度来不及拯救原主,因此才成了游魂,若是因缘巧合得了鬼修功法,本该成为真正的鬼修,而非重入轮回。
但是原主长久待在凡间,不曾接触到修真者,因此也只能叹一声无缘了!
可是原主没有功法,快穿者不仅有,还有不少品质非常高的功法,从大宗门典藏到仙界秘藏,能够原样建起一座藏书楼。
在他手里,宝物自然不会蒙尘。
原主的身体修道也有些晚,他便决定试一试,寻找原主命中注定的晚来机缘。
想要逃避舍身救父,其实有许多方法,因为武季并不算纯粹的恶人,因为世人重忠孝廉耻勇,因为本就是原主有勇有谋聪明机敏却败在了连日劳累的身体上……
于是恰似蛟龙入海,又似人鱼摆尾,跌进河里游到预估的位置时,他只是轻轻一抓,那应该在原本的地方卡了许久、比洪涝来得更早的天地灵宝,就彻底融入了身体。
他拿到了。
喜欢快穿之改写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