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无礼的家伙-《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沈继业蹙眉道,“不读了?”

  “嗯,不在我们学堂读了,听沈杨哥说,他家人嫌束修贵,便让他转去镇头的何家私塾,因为那边的束修才三两一年。

  而且他只能读三年,三年之后,他家人就要送他去城里给人家当学徒,学点手艺。”

  沈继业听言,哂笑了一下,“当学徒很辛苦的,师傅也不会教你真本事,待上几年能学到一招半式都算厉害的了。”

  给人家当学徒是没有工钱拿的。

  不仅白干,还要伺候师傅一家老小。

  遇到有点良心的,包你吃住;若是遇到苛刻的,口粮你都得自己带,还要忍受师傅的打骂。

  最后学了多少,全凭你偷师的本事。

  当年沈继业就是不耐伺候师傅一家,这才撂担子不干的。

  “爹,那你蛮厉害了,连草果这样的药材都知道怎么种。”沈淮夸赞道,“说明那几年你没给师傅白干。”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沈继业苦笑,“人家吃饭的本事,你不熬个十年八年,是很难学到东西的。”

  “既然这么难,那爹你是怎么学会的?”

  亲爹除了认识药草,还会育苗种植药材,还会一些简单的药材炮制。

  不能说他没学到东西。

  “有句话叫偷师,还有一句话叫送礼。”

  沈淮懂了。

  “我在药铺那几年,你爷爷一共送了两只黄麂,两只獐,二十只野兔,你自己算算,这些值多少钱。”

  沈淮一算,便觉得有点坑爹。

  单是两只黄麂,价值都有十几两银子了。

  可是没办法,核心技术在人家身上,你想学,就只能得下本钱,最后学到多少却不得而知。

  只能堵师傅的良心。

  沈淮只能感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啊。”

  “你知道便好!”

  两人回到家时,已是傍晚时分。

  “三郎回来啦。”林氏看到沈淮回来,一脸笑容的走出来,“入学了,便要每日早早起床,想睡懒觉只能等休沐咯。”

  “奶奶放心,我都能起得来的,我们今年升进启蒙班了,上学时间比去年提前半个时辰呢。”

  “那便早起早睡,才有精神上课。”

  进了屋,沈继业见沈七刀和黄氏也在,索性说道,“爹,学堂有魏夫子亲自编写的注解书籍,这东西跟书籍搭配使用,比死记硬背的强多了。

  我打算给三郎准备一套,便问了梁管家,他说只需二两就能拿下,我见价格不便宜,便先回来问问你们的意见。”

  黄氏和林氏不知道注解书籍是什么,只好看向沈七刀。

  沈七刀也不是很懂这东西,于是将目光投向沈淮,“三郎,这东西对你学习有帮助吗?”

  “注解书籍的作用很大。”沈淮很认真,“爷爷,三百千是基础,夫子说基础打得越牢固,对后面学四书五经越有利。

  县试考的内容就是四书五经,只有把四书五经都学会了,才能去参加县试。”

  沈七刀思考了片刻,“既然有用,那便买吧。”

  想要孙子考上秀才,就必须舍得本钱。

  怎么着也要把基础先打牢了。

  “谢谢爷爷。”沈淮很高兴,“爷爷放心,我会好好珍惜这些书籍的。”

  饭后,沈淮练了半个时辰的字,便开始整理‘作业’。

  练字纸张足足堆了两百张,厚厚的一叠,他按日期整理好了才放到书箱里面,然后才将《三字经》和《百家姓》放进去。

  接着又检查了笔墨纸砚,确认无误才去后院洗漱睡觉。

  第二日,提前一刻钟到教室。

  “沈淮,你来啦。”

  江铭见沈淮是第二个到,连忙将带来的糕点拿过去,“快点吃,等会他们就来了。”

  沈淮没客气,一边吃一边把书籍拿出来。

  “你的字练了多少张?我的一共两百一十三张。”

  “这么多?”江铭睁大双眼,“我的才一百八十张。”

  “夫子说每天练三篇,两个月刚好一百八十张,没毛病。”

  但江铭并没有被安慰到。

  甚至后悔自己练的少了。

  “魏渠和王宇川来了,快把糕点收起来。”沈淮见两人从外面进来,便让江铭把糕点收起来。

  然,江铭不仅不收,还故意放到桌子上。

  “你们来啦。”

  沈淮见他们进来,主动打招呼。

  魏渠一进来就表现的很高冷,谁也不看,然后一声不吭的坐到自己的位置上。

  王宇川也没说话,只是点了下头就开始背书了。

  沈淮‘啧’一声。

  觉得他们表现的太明显了。

  不过对他而言,并未受到任何影响。

  倒是江铭没好气的‘嗤’了一声,“这两个家伙真是无礼,沈淮,下次别跟他们说话了,省的浪费口水。”

  沈淮赞同的点点头。

  江铭的声音不大,但魏渠和王宇川都听到了。

  魏渠顿了一下,继续背书。

  王宇川没忍住看了过来,就听到江铭没好气的说,“看什么看?”

  王宇川哼了一声,“等下你还能这么嚣张算我输。”

  “那你等着瞧。”江铭不输阵的回呛。

  接着,李景舟、钱程还有沈杨等人陆续进场。

  一刻钟后,小魏夫子来了。

  “把你们练的字都拿出来,全部放到桌面上。”

  他先是检查大家的练字情况,一圈下来,仅有一人被点名,并且当场罚了五下戒尺,‘啪啪’的声音很是响亮。

  那人叫赵亮,沈淮跟他不是很熟,只知道他是小河村的。

  接下来是默写。

  有单字,有断句,还有典故。

  “沈淮、王宇川、李景舟三人,全部正确,尤其是沈淮的字,进步很大,大家不妨向他学习学习。”小魏夫子对沈淮不吝褒奖。

  王宇川听言,视线不自觉的落在沈淮身上,一股莫名的压迫感向他袭来。

  “接下来是背诵,谁先来。”

  “我先来。”

  小魏夫子的话刚落音,王宇川就抢先起身,甚至因为动作太大,还把凳子搞得很响。

  跟着站起来的沈淮,见他对自己快了一步,便坐了回去。

  “《三字经》你们都熟悉了,那便抽查《百家姓》的内容吧。”小魏夫子翻开书籍,“王宇川,从‘姬申扶堵‘’往后开始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