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春日游-《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思危!思退!思变!

  回到听雨斋,沈淮进了书房,将李祭酒教的六字箴言写下来。

  按照他个人理解,思危便是居安思危,要时刻警惕潜在风险并加以防范。

  如果天启帝久病不愈,太子监国日久,逐渐掌控朝堂、军队,那么太子的威望便会超越天启帝。

  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两种极端:

  皇帝猜忌,太子逼宫;即便太子无心,站队东宫的文官武将也会推动太子去争去抢。

  要么皇帝一派的老臣,铲除太子一脉,另立储君。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还没到这个地步,毕竟天启帝还没病重到起不来,太子也没有出错。

  思危二字,除了居安思危,还有另一个意思,那就是看得见危险,躲得了危险。

  光防着没用,你得有本事躲开。

  思退,顾名思义全身而退。

  退到安全之地,好好想想,哪里做的不好,以后该怎么办?

  思变就是反省自己,是不是太客气了?是不是太给他脸了?是不是该动手了?

  琢磨到这里时,沈淮突然觉得,自己并非心慈手软之辈。

  相反,会记仇,也会有弄死对手的想法。

  至于没有那股狠劲,沈淮也不确定,他只知道,受到威胁,一定不能坐以待毙,甚至还要想办法斩草除根。

  心慈手软绝对是官场大忌。

  接下来的日子,沈淮恢复往日作息。

  晨起练枪,上午看书,下午刷题,晚上写策论,偶尔去清北小巷,跟三个小伙伴聊聊天,或者去店铺看看,放松放松。

  不知不觉,天气逐渐回暖。

  二月过去,迎来三月煦暖。

  草长莺飞,处处春意盎然。

  三月初十,沈淮又组局踏青蹴鞠,这次来的人,比上次还要多。

  内舍和上社的几个学霸也来了,还有沈淮的竞争对手孟浩、卢龄之也来了。

  这两人,是萧策那家伙叫来的,真是看热闹不嫌事大。

  没看气氛有点微妙么?

  萧策可不管这些,还让他的狐朋狗友添火起哄,试图让他们‘打’起来,他好在旁边看热闹。

  沈淮不上当。

  孟浩也不想跟沈淮正面冲突,卢龄之对沈淮没有敌意。

  尽管关系微妙,但不至于“撕”起来。

  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不会因为一点小微妙就闹起来。

  萧策见打不起来,干脆把队伍分成三组,蹴鞠比赛。

  输,光着上半身跑一圈,成亲的人蛙跳一百下。

  上次的胖姑娘、绿衫姑娘、圆脸姑娘等一众姑娘,坐在草地的对面,观看比赛。

  一旦沈淮抢到蹴鞠,她们呐喊助威,若是进球,直接鲜花与鼓掌齐飞。

  三组比赛,时间线拉长。

  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

  有路人,有踏青的读书人,还有许多孩童。

  草地两侧,泾渭分明。

  一边是明艳的少女、孩童和鲜花,一边是儒衫、游人和折扇。

  他们各自为自己押注的队伍呐喊助威。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三个队伍,各有输赢。

  光着上半身跑圈的命运,没一个人能逃。

  姑娘们看着年轻的肉体,既不好意思又兴奋,一边捂着眼睛一边又很诚实的偷看。

  啊!啊!啊!

  兴奋到尖叫,激动到脸红!

  少年郎那边,起哄声不断,还在那里讨论谁的腹肌好看。

  真是疯狂的一群年轻人。

  跑圈完毕,众人一起吃酒、猜谜,玩投壶游戏。

  玩到尽兴处,沈淮还特意为此情此景写了一首【春日赋】;孟浩不甘落后,画了一幅【春日蹴鞠图】;卢龄之作了一首曲子,名叫【春光映】。

  事情很快传开。

  南方和北方的学子听说之后,全都惊呆了。

  万万没想到,他们三人竟然一起蹴鞠了,还各自留下了大作。

  沈淮作诗,孟浩作画,卢龄之作曲。

  讲真,天才的世界,他们真不懂。

  可这举动,却被很多人视为一段佳话,说他们有胸襟。

  那天蹭到奶茶的姑娘们,一不小心找到了美食的趣意,纷纷打卡东坊市的沈记糖水铺,为沈淮的荷包贡献自己的力量。

  圆脸姑娘是众多姑娘中,比较有诗才的。

  不少人撺掇她,让她也为那天赋诗一首。

  理由格外强大:说是少年郎那边既有作诗的、作画的,还有作曲的,样样齐全;可她们这些姑娘家,却一点笔墨都没有留下,瞧着实在太过冷清,也失了体面。

  圆脸姑娘顶不住压力,作了一首《春日游》。

  姑娘们满意了。

  在她们的一顿操作下,《春日游》传遍各大酒楼茶肆。

  沈淮看到《春日游》的时候,已经是两天后了。

  诗写得不错。

  辞藻清丽自然,情感灵动,将少女出游时的那种天真烂漫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月十五日这天,杏花吹满头。

  也是会试放榜的日子。

  整个京城,无人不在关注这场会试结果。

  许多考生,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沈淮也紧张,但还没到失眠的地步,反倒是谢不二和碧青两人,三更半夜不睡觉,偷偷摸摸出门,蹲在城门下。

  打算城门一开,就冲进贡院。

  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

  所以此刻,城门下聚集了很多丫鬟小厮。

  大家毫无困意,有的全是对自家公子\/少爷即将成为贡士的期待。

  趁城门没开,各自吹嘘自家公子\/少爷。

  有人见谢不二不说话,就问他,“你家公子是哪个府上的?”

  谢不二和碧青瞬间挺直腰杆,昂首挺胸,脸上带着几分难掩的得意。

  “我家公子前几日作的《春日赋》,你们莫非没听说过?”

  话音刚落,全场哗然!

  万万没想到,这小子的公子竟然是国子监月月霸占评优榜、发明铁龙爪、改良直辕犁、被朝廷嘉奖两次的天才少年郎,沈淮!

  “原来你是沈公子的随侍啊,失敬失敬!”

  紧接着,各种夸赞铺天盖地而来。

  谢不二和碧青在一声声恭维和夸赞中,逐渐迷失自我。

  直到‘梆梆梆’地打更声传来,两人才拉回神志,恢复清醒。

  卯时,城门开了。

  谢不二第一时间,拉着碧青冲了进去。

  身后的众人,蜂拥而入。

  一个个争先恐后的朝贡院奔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