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斗诗会3-《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题目一出,全场寂静。

  众人的目光,紧紧盯着台上的沈淮和祝山卿。

  赵家的人,更是紧张到冒汗。

  之前他们嘴上叫嚣,其实心里也很不安。

  毕竟,沈淮已经连胜两回,要是再赢这一回……

  想法刚冒出来,很快就被否决了。

  不会的!

  他们肯定不会输的。

  祝山卿少年成名,诗词一绝,肯定不会输给沈淮这种无名小卒的。

  然而,事与愿违。

  第四回,沈淮赢了。

  他出的下联“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不管是数量逻辑,还是意境协调,亦或是语言自然度,都比祝公子的下联“三位高人对弈,枰间局内九仙人”更胜一筹。

  鉴章先生宣布结果的时候,谢云琅、萧策、章秋池、何曹亮等东一斋学生,欢呼阵阵。

  纷纷夸赞沈淮大才。

  王传盛和李科等人,看沈淮的眼神多了两分佩服。

  原本,他们只是过来凑热闹的。

  亲眼目睹沈淮的才思后,心里多了两分敬意。

  世人皆有慕强之心,他们亦不例外。

  何况,优秀之人,自带魅力和滤镜。

  反观赵家那边,脸色很不好看。

  最后他们还是自我安慰:祝山卿擅诗词,下半场绝对会扭转局势。

  “我宣布,本场比试,沈公子胜出。

  鉴章先生高声宣布结果,台下一片沸腾。

  沈淮微笑起身,朝众人作揖。

  他赢了。

  所得彩头:青花端砚一款、外城东坊市铺面两间、五千两白银、前朝孤籍一本、精品湖笔一支。

  收获颇丰。

  即便下一场输了,这些东西依旧是他的。

  不过,沈淮很清楚,下半场想赢祝山卿怕是不容易。

  因为诗词并非他所长。

  祝山卿输了,情绪却没多大波动。

  见众人恭维沈淮,只是静静地看着,面上无喜无悲。

  沈淮见了,都不得不叹服一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果然啊,盛名之下无虚才。

  国子监的学生见祝山卿输了,亦没有轻视之心。

  输赢本就常态。

  赢了,能让人高看一眼,可若输了,依旧能保持平常心,又何尝不令人刮目相看呢?

  “两位公子,上半场已结束,接着比下半场还是……?”鉴章先生询问。

  沈淮和祝山卿对视一眼,异口同声道:“接着比。”

  比试继续。

  下半场的规则是:由主持出题,参赛者在特定时间内扣题作诗,第一轮由裁判评定,第二轮由鉴章先生品鉴,分出高下。

  三题两胜,率先胜出两局者为赢家。

  跟上半场一样,每一题都有小彩头。

  许是作诗不仅要求结构完整、需要通过意境和情感表达、平仄韵律来平衡维度,相比对子的局部精准,诗的维度更高,所以下半场的彩头比上半场还要丰厚。

  有前朝画圣的骏马图、江南上贡的凌烟锦、象牙扇。

  鉴章先生提前透露彩头之后,全场一片哗然。

  就连萧策都咂舌大手笔。

  名画千金难求,这个不说大家都知道,可凌烟锦和象牙扇,并非有钱就能买到,你还得有身份才行。

  脑袋瓜聪明的,立即想到十六公主。

  同时又觉得十六公主倒霉,有这么个烂泥扶不上墙的小舅子。

  鉴章先生开始出题,“下半场第一回,填一首裴公的《春江赋》,其他的没什么要求,但必须是现场填的,不得用以前的。”

  裴公此人,十七岁高中状元,三十岁官拜户部尚书,四十一岁成为夏朝最年轻的相国。

  他不仅是治世能臣,在诗画上的造诣,更是遥遥领先。

  在夏朝,他是文臣楷模,受天下读书人膜拜称赞。

  亦是沈淮的偶像。

  世人流传:武将当如冠军侯,封狼居胥;文臣当效裴公,流芳百世。

  一首《春江赋》,盖压大夏文坛百余年。

  裴公留下的诗词不过十几首,但每一首都足够惊艳。

  诗中的那种恢宏磅礴、辽阔境界无人能敌;诗中展现的豪迈胸襟、拼搏精神,既让读诗的人感受诗词之美,又能从中感悟到思想的力量。

  后来人一直想超越,但胸襟和境界远远不如。

  裴公的地位,至今无人撼动。

  他的诗,已经突破前人的载体,形成自己的风格。

  后世称其为裴氏荆体。

  填词,不过是后人想沾染他老人家的文气罢了。

  而填词的规则,上阙的前两句需要对仗,下阕也是如此。

  这个对沈淮来说,不难。

  但想要艳压祝山卿,很难!

  祝山卿的成名作《相思》,沈淮看过,自认比不上。

  并非小看自己,而是他的诗才确实不显。

  即便如此,沈淮依旧战意昂然。

  对手越强,才有意思不是吗?

  时间紧,任务重!

  沈淮的脑子在高速转动,刚提笔时,对面的祝山卿已经写完了。

  第一回,沈淮输了。

  赵家人立即鼓掌欢呼。

  甚至还出言讽刺,沈淮写的诗是垃圾。

  话一出,萧策、谢云琅、谢云峥等国子监的学生,目光纷纷锁定赵家一干人等。

  空气瞬间安静。

  会场弥漫着一股微妙的气息。

  鉴章先生见气氛不对,赶紧出来控场,“祝公子的诗,自带画面感,意境自现,浑然天成,沈公子的诗虽略逊祝公子,亦不失为佳作。

  切磋之间,有输有赢,实属平常……还望诸位保持平常心,再接再励,精进不辍。”

  祝山卿不冷不淡的瞥了台下一眼,随后不悲不喜的朝沈淮拱手,“承让了!”

  沈淮拱手互动。

  鉴章先生见赵家人安静了,开始出第二题,“第二回,以“月”为主题,无格式要求。”

  以“月”为主题的诗,沈淮做过不少。

  可比起前世读的那些诗,可以说平平无奇。

  他的诗,也不如祝山卿良多。

  不想输得太难看,只能另辟蹊径。

  这个蹊径就是做文‘抄’公。

  当然不能直接抄,不应景,也容易露馅,但借鉴还是可以的。

  很快,他就锁定了《春江花月夜》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正好烟雨楼的窗外,是玉带河。

  碧波潋滟,主题贴切。

  最后的成诗是:玉水汤汤连帝城,波心月影共潮生。流光滟滟千万里,何处春波无月明?

  【作者有话】原本不想放的,因为没有这种写诗的能力,不想贻笑大方,但是想想吧,总不能斗诗了,连首诗都不给男主留,大家也可以忽略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