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簪花披红游街-《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柳安承是第四名。

  身上自带‘社交牛逼症’属性,很快就和沈淮聊得‘火热’。

  “沈兄,我是柳溪府的,明日启程回去,我们结伴同行如何?等到了柳溪,我请你们喝醉烟萝。”

  “醉烟萝烈么?”

  “不烈,一点都不烈,即便是小趴菜,喝两三壶都没问题。”

  醉烟萝是柳溪府名酒,口感醇厚。

  度数不烈,但很容易上头,后劲也强。

  能喝两三壶的,都是海量。

  “多谢柳兄。”

  沈淮嘴上客套,却没将柳安承的话往心里去。

  场面话,听听就行。

  不用较真。

  宴席还未开始。

  沈淮继续跟柳安承聊。

  很多人也在跟旁边的同科聊天。

  但也有不善交际的,跟左右同科打完招呼便安静的坐在位置上。

  江怀宴和温从戒的位置是挨着的。

  两人只是客套的颔首,并没有言语交流。

  倒是温从戒旁边的彭松涛,主动跟温从戒搭话。

  江怀宴从容的坐在位置上。

  目光不自觉的落在对面的沈淮身上。

  没多久,主考官、巡抚、知府、学政等一众大佬来了。

  琴瑟鼓萧齐齐奏鸣。

  主位后方,悬挂着一幅孔子画像。

  全员朝画像行礼。

  巡抚上香、献帛、祭酒,主考官宣读祝文,感谢文教昌盛,祝贺新科举人。

  仪式完毕,诸位举人齐齐揖礼,以示‘尊师重道’。

  参加鹿鸣宴前,沈淮了解过流程。

  他又站在最前面,丝毫不敢怠慢,动作十分标准。

  接着,主考官举杯致辞,表彰新科举人的才学,勉励大家日后报效朝廷,忠君爱国。

  开场酒是黄酒。

  温过的黄酒,辛感柔和,甜味和香味也很浓郁。

  沈淮喝不惯,但心情却很好。

  尤其是乐工演奏《鹿鸣》乐章,大家跟着一起吟唱“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时,那种自豪感瞬间就爆棚了。

  考中秀才时,他都没有这种感觉。

  此时此刻,荣耀感十足。

  之后的每道菜,乐工都会凑一段短乐,所以才有“礼乐侑食”的说法。

  席上的鹿肉,象征吉祥和繁荣,是主菜之一。

  文思豆腐,意喻新科举人在后续的科举中才思敏捷。

  状元及第粥中,特意加入莲子和红枣,是希望他们在后续科举中连连高中。

  翰林鸡,意喻成功和吉祥,在鹿鸣宴上,是对新科举人寄予了期许和祝福。

  四喜丸子,代表‘福、禄、寿、喜’,意喻前途无量。

  除了这些,还有桂宁府的特色名菜,紫芋香扣、香醯血鸭、荷花鱼等。

  鹿肉最稀罕。

  所以份量很少。

  沈淮第一口尝的便是鹿肉。

  肉羹中加入梅子、醋、茱萸等材料中和了腥味,吃起来有点微酸,口感有点像罗宋汤,但味道却比罗宋汤好喝得多。

  在现代,鹿属于保护动物。

  别说吃鹿肉了,就是想看鹿,只能跑去动物园。

  沈淮抱着好奇的心态,吃了一小口。

  吃完也就不好奇了。

  倒是旁边的柳安承,夸赞连连。

  好似吃到的是神仙肉一样。

  后面的举子也是,一个塞一个兴奋。

  巡抚和主考官坐在上方,将各位举子的表现看在眼里。

  两人对江怀宴、温从戒、沈淮三人的表现,表示满意。

  觉得他们比较沉稳。

  即便高中,也没有得意忘形。

  “江解元,来,本官亲自为你簪花披红,望你再接再励,早日高中进士,为我桂越争光。”

  巡抚大人见时间差不多了,一手拿着簪花,一手拿着披红,来到江怀宴面前。

  江怀宴立即起身拱手,“有劳巡抚大人了,宴定当尽力,为桂越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好!”

  巡抚亲自给江怀宴簪花,戴上披红。

  “哈哈,好一个俊俏的解元郎!”

  哗!

  现场瞬间沸腾起来。

  大家的视线纷纷集中到江怀宴身上,然后跟随起哄。

  寒暄两句后,主考官转向沈淮。

  “咱们的沈举人也不赖,瞧瞧这风姿,有探花郎之姿啊!”

  沈淮谦虚拱手,“大人谬赞了,学生愧不敢当。”

  “若本官没记错,沈举人应该是这届举人中年岁最小的。”主考官对巡抚说,“十七岁中举,对你们桂越而言,算得上天之骄子了吧。”

  “自然。”巡抚笑,“所以这赠言,怕是要换一换了。”

  主考官提笔,在宣纸上写下“鹏程九万”四个大字。

  笔力雄健不失飘逸。

  ‘鹏程’二字蓄千钧之力,‘九万’二字恰似大鹏展翅青天,让人见字犹见扶摇上青云之壮阔。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好字。”巡抚叫好道。

  主考官正色的对沈淮说,“此乃本官期许,望尔他日鹏程万里,直上青云。”

  “多谢大人赐字,学生他日誓扫金榜,不负今日簪花披红之荣光。”

  好!好!好!

  主考官连说三声好,还拍了拍沈淮的肩,然后才朝温从戒走去。

  同样寒暄几句,便赠下“云程发轫”四字。

  意思是前程刚刚起步,未来天地广阔。

  简而言之就是:前程如霞似锦。

  主考官和巡抚只给前五簪花披红赠字,其余人,由学政、知府、行省宫学教谕三个人来簪花赠字。

  七十几个人。

  每人都要佩戴簪花赠字,前前后后将近花费一个时辰。

  簪花仪式结束,诸生起身恭立,向巡抚、主考官、知府等人行谢礼。

  最后一个环节,簪花披红,绕城巡游。

  鼓乐依仗开路,举人们排成两队跟在后面。

  很快引来众多百姓夹道围观。

  前五名骑马,其余人走路。

  所以前五人最显眼。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句‘解元公’‘亚元郎’,于是后面的人也纷纷跟着大喊起来,沿街的商铺争相赠送‘状元红’酒旗。

  沈淮第一次感受到这种场面。

  整个人很兴奋。

  此时,他手中的酒旗已经快拿不下了,手臂上也挂了不少香囊。

  直到宴会结束。

  回到小院。

  他依旧处于亢奋之中。

  方启贤和许仪章还处在狂喜模式切换不回来。

  他们的嘴角,脸上的笑容,怎么都压不住。

  林致远、陶行简、顾梁烨几人,明显感受到了他们身上的那种狂喜和震颤。

  羡慕的话都不想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