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什么叫把人解决了?-《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沈淮不知道的是,他在做对比的时候,温从戒也在看他的文章。

  “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书房内,温四爷提醒儿子,“自古以来,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不要小看一个连中三元的人,即便他出身农家,来自文风贫瘠之地。

  恰恰因为这些,才说明他有真本事。”

  “儿子从未小瞧过此人,恰恰相反,儿子很佩服他。”

  能从贫瘠之地走出来的人,岂能没点真本事?

  “听说你们昨天在月照书崖聊得很开心,说说,你觉得此人如何?”

  “儿子对他印象尚可。”

  温从戒将昨天发生的事情,简单的复述出来。

  温四爷听后,评价道,“遇事冷静,行事张弛有度,又才思敏捷,要是能够成长起来,将来的成就肯定不俗。”

  温从戒很是意外。

  他没想到,父亲对沈淮的评价如此之高。

  “单凭儿子的复述,父亲便如此评价,不怕沈淮是装出来的吗?”

  不料,温四爷直接笑出了声,“这世上,富可装穷,强可装弱,唯独学识是装不出来的,若他真是个草包,岂会连中三元?

  雍州郡的官员又不是摆设。”

  好吧!

  温从戒不说话了。

  甚至听到温四爷对一个陌生人给出这么高的评价,心里有点吃味。

  毕竟,父亲都没这么夸过他。

  温四爷见儿子不说话,心里清楚但没点破,而是指着桌面,“这些诗词文章,都是沈淮在青萍县学就读时写的,你看过之后,觉得如何?”

  温从戒觉得,“也就一般般吧。”

  “那这些呢?”

  温四爷指着一个四方匣子,“你打开看看。”

  温从戒照做。

  将匣子打开,里面是一篇民生策论。

  “你还觉得一般吗?”

  温从戒不语。

  这篇策论,立意高远,能从客观角度看待问题,深入洞察事物本质,而且见解独到,给出的建议贴合实际。

  论证论据也十分充足。

  用词简洁流畅,但风格鲜明,整体大气磅礴。

  结构上,层次分明,逻辑缜密。

  在他看来,堪称完美!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温四爷起身,“乡试在即,这些时日,你便留在家中温习吧。”

  书房清净了。

  可温从戒却说不出的难受。

  还有一股莫名的压力。

  …

  翠山书院。

  一个时辰的阅读时间,很快过去。

  沈淮三人离开藏书楼。

  “淮弟,听闻城中的荷花鱼和油茶味道一绝,我们过去试试?”许仪章开口,“来桂宁府已经有些时日了,我还没好好尝过城中美食呢?”

  “前面好像有家酒楼,我们过去看看。”

  谁知,刚到酒楼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哐啷’的声音。

  紧接着,只见郑楷安被两名书生推搡到门口。

  其中一名高壮书生大喊,“姓郑的,我忍你很久了。”

  话落,双手猛然用力。

  郑楷安被推出门外,脚下踩着台阶,踉跄了好几下后,摔倒在地面上。

  高壮书生还想上前,却被他的同伴阻止了,“乡试在即,闹大了不好,对付这种人,日后有的是机会,冲动只会着了他的道。”

  高壮书生明白乡试的重要性。

  他忍着打死郑楷安的冲动,咬牙警告,“这是最后一次,没有下次。”

  郑楷安丝毫不将高壮书生的警告放在眼里。

  还挑衅道,“听腻了,下次换个新鲜的吧。”

  语气,神态,十分嚣张。

  高壮书生压下去的火焰,瞬间冲到了天灵盖。

  “他在激怒你,别上当。”同伴死死的抱住高壮书生。

  这个时候,掌柜急急忙忙的出来。

  “几位客官,有话好好讲,别伤了和气。”

  “已经伤了。”

  高壮书生不满的说了一句,然后拉着同伴,气呼呼的离开了酒楼。

  郑楷安起身时,才发现身后的沈淮三人,脸色瞬间僵硬。

  “三位客官请!”

  掌柜的也看到了沈淮三人,立即热情招呼。

  “掌柜的,还有雅座吗?”

  “有的有的,三位里面请!”

  沈淮目不斜视的从郑楷安面前经过,林致远和许仪章同样如此。

  又是这样!

  再次被无视的郑楷安,攥紧拳头。

  他咬着牙,眼里憋着屈辱的神情。

  雅座里。

  林致远兴致盎然的八卦,“我就说郑楷安这厮树敌太多,出来吃个饭都能跟人起冲突,要不是乡试在即,那高个书生铁定会动粗。”

  “就那情形,高个能忍住,已经算他理智了。”许仪章说,“我虽然没有亲眼看见,他们是怎么起冲突的,但我敢肯定,郑楷安以前肯定没少欺负他们两个。”

  沈淮提示,“郑楷安的父亲,是府学直讲。”

  “难怪!”许仪章冷笑。

  “一个府学直讲的儿子,便能随意欺凌学子,可见府学的风气不怎么样。”林致远突然担忧起来,“表弟,我们得罪了郑楷安,以后进府学,他肯定会想办法搞我们的。

  郑楷安如此,他爹肯定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沈淮淡定道,“这个简单,把人解决了,事情也就解决了。”

  什么叫把人解决了?

  林致远和许仪章对视了一眼,默契的吃饭夹菜。

  不知道为什么。

  来到桂宁府之后,他们发现,沈淮似乎变了。

  可要说哪里变了,又说不上来。

  反正就是跟在青萍的时候,不一样了。

  吃了荷花鱼,尝了油茶,三人拐道去叠翠山看辩论。

  辩论所谓,辩的是才,论的是圣贤之道。

  在这里,大家各抒己见。

  在这里,沈淮也听到不少八卦。

  其中温从戒和江怀宴两人最为出名。

  一个是温家七公子,翠山书院代表人物,最有希望摘取解元的不二人选;另一个是桂江书院的江怀宴,才学和家世都不输温从戒。

  但此人的口碑却不如温从戒。

  很多人说他性情高冷,不好相处。

  八卦之言,不可全信。

  但沈淮还是挺好奇江怀宴这个人的。

  于是对旁边的许仪章说,“我们明天去桂江书院看看吧,说不定运气来了,还能在里面碰到江怀宴呢!”

  许仪章心动了,“试试?”

  这时,林致远从后面凑了过来,压低声音道,“我方才听人说,江家有人在京中做官,而且品级还不低,真论起来,温家的靠山肯定没江家硬。”

  “走!”

  沈淮突然等不及明天了,当即离开叠翠山,往桂江书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