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不,我怕穷-《穿成农家独苗,我科举兴家》

  厨娘收到王地主的吩咐后,叫上洒扫婆子,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冒雨出门采购,做了十二道菜。

  上菜的时候,厨娘嘴巴格外的甜。

  常见的菜品,从她口中说出来,意寓极好。

  比如:【红烧猪蹄】意寓手到擒来,尤其适合奋斗阶段渴望有所成的人;

  【葱爆羊肉】,‘葱’音同‘聪’,意寓聪慧过人;

  【清蒸鲈鱼】,“鲈” 与 “禄” 同音,寓意年年有鱼(余),加官进禄;

  【油焖大虾】,虾弯腰弓背前行,意寓弯弯顺,象征做事顺风顺水;

  【韭菜炒鸡蛋】,‘韭’同‘久’,意寓长长久久。

  厨娘这些话,说到了王地主和魏舅舅的心坎里去。

  两人纷纷拍手叫好,当场赏了厨娘二百文。

  沈七刀也赏了一百文。

  然后笑呵呵的对沈淮说,“三郎,以茶代酒,敬你王叔和魏叔一杯。”

  “王叔,魏叔,这些年多亏你们的照拂,小侄才能安心读书,这份恩情小侄会铭记在心。”沈淮态度谦卑,语气真诚,“还有宇川和阿渠,寒窗相伴数载,希望这份情谊长久不变。”

  旁边的王宇川举杯相碰,“友谊长存。”

  魏渠举杯微笑,“携手共进,展望未来!”

  “哎呀,看到你们这么长进,我就放心了。”王地主笑着饮尽杯中酒。

  “你们都是上进好儿郎,希望你们越来越好。”魏舅舅说着,朝沈七刀示意了一下。

  沈七刀笑着举杯,先干为敬。

  “王叔,魏叔,沈爷爷……”陶行简和陈观举杯,“这段时间多谢你们,小侄在这里敬你们一杯。”

  敬酒寒暄之后,大家就随意得多。

  吃在嘴里的菜,都觉得格外香甜。

  三个大人喝酒猜拳,畅笑不停;五个小的畅聊人生,憧憬美好未来。

  直到子夜时分,瞌睡虫来袭,大家才纷纷散场。

  翌日。

  风雨停歇。

  阳光洒照在大地上,院中的绿植恢复勃勃生机。

  三位大人已经出门办事。

  沈淮几人则是去贡院看榜。

  今科府试一共录取四十个名额,其中府城考生一共上榜九人,青萍县七人,位列第二。

  丘山县最倒霉,无人上榜。

  沈淮几人不禁面面相觑。

  运气一说,在这里具象化了。

  直到他们去梵因寺看百年桃花树,听到其他考生议论此事,才知道丘山县的考生有多倒霉。

  他们的考棚几乎漏水,而重新抄的答案不是有错别字就是字体凌乱。

  要知道,卷面上有涂改,考官看都不看直接淘汰,字迹凌乱的,考官也没耐心看。

  意难平的是那些答案写对了,但抄录时间不够的。

  被叉出去的考生,回到客栈后借酒消愁,半夜出来耍酒疯,还跟其他宿客起了冲突,被打的鼻青脸肿。

  据说,客栈报官了。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丘山县的颜面被那些考生给丢到郡城。

  丘山知县的绩效考核,凉了大半。

  “你们继续,我进去求个平安符。”王宇川听完八卦,转身往大殿的方向走去。

  陶行简和陈观对视了一眼,也跟了上去。

  魏渠见沈淮不动,伸手把他拉走,“外殿也有香炉,我们在外殿上香就行,殿内人太多了。”

  两人没进殿,在殿外上的香。

  “魏渠,那边可以求平安符,你要去看看吗?”沈淮指着菩提树下的摊位说道。

  魏渠心思一动,“走,去看看。”

  平安符不贵,可开光却要两百文一个。

  魏渠挑了两个,打算一个送给舅舅一个送给舅母。

  “沈淮,你不求一个吗?”

  沈淮摇了摇头,“求神问佛不如自己做主,念佛诵经不如本事在身,凡事自有定数。”

  魏渠听言,不说话,定定的看着沈淮。

  “怎么了?”沈淮被看的一头雾水,“我说的话,有什么不对吗?还是说,我的话冒犯了佛祖?”

  “你……好像什么都不怕。”

  沈淮突然就笑了,“不,我怕穷。”

  “我也怕。”魏渠的脸漾出浅浅的笑意,“沈淮,等会下山了,你能陪我去银楼逛逛吗?”

  沈淮欣然点头,“好啊。”

  不多时,王宇川三人从另一头走来。

  几人相约下山。

  进城后,沈淮问道,“你们有什么安排?”

  陈观捶了捶腿,“我走不动了,想回去休息。”

  陶行简摸了摸干瘪的钱袋子,无声的站到陈观的身侧。

  王宇川看魏渠,“你们呢?”

  “我跟沈淮要去银楼买东西。”魏渠回道。

  “那我也去。”王宇川说着,看向陈观和陶行简,“你们真的不去吗,就算不买,看看也好啊,不然你回去了,别人问你郡城都有什么,你都答不上来。”

  陈观和陶行简对视了一眼,都很心动。

  “想去就去,谁说逛街就一定要买东西的?”王宇川直接拉住二人,“走吧,一起去见识见识。”

  他们进了城中规模最大的银楼。

  里面装潢富丽,陈观和陶行简一进去就觉得心虚,尤其是看到来往的客人,衣着华丽,更是想一走了之。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跟银楼的环境格格不入。

  反观沈淮三人,看到好看的首饰,还叫伙计拿出来试戴,即便叫价上百两,他们也没有被吓到。

  面色如常的放回去,继续看其他的。

  “伙计,有小姑娘平常戴的头饰吗。”沈淮问。

  “有的有的,这边请。”伙计来到一处柜台,拿出头饰和耳饰,“几位公子,这些都是城里时兴的,你们看这款耳饰,样式精致耐看,价格也不贵,一两银子就能带走。”

  款式好看是好看,但不太适合大姐二姐戴。

  “有素一点,简单一点的吗?”

  “我们这里什么款式都有,公子稍等。”

  伙计又拿出其他款式。

  沈淮很快看中一副素圈的小耳环,“伙计,这个怎么卖?”

  “这个六百文。”

  “伙计,我朋友也要买,等会结账的时候,你能不能给我们打个折呀?”

  “小公子放心,我们银楼做的是长久生意,不会随意叫价的,若是你们的消费数额达到银楼的规定,小的一定给你们优惠。”